《中华野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野史- 第2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莽方议定此事,忽左右报说前辉光谢嚣有事进奏。莽即召谢嚣进问,谢嚣奏道“今因武功长孟通浚井得白石一块,其状上圆下方,有丹书写在石上。其文说道‘告安汉公莽为皇帝。’臣不敢隐瞒,特此奏闻。”王莽闻奏,即令群臣将此事奏知太后。太后听毕,暗思石在井底,何从有此丹书?此事若非王莽欲称帝,故意令谢嚣假造此石即系谢嚣欲取悦王莽,假托此种符命奏闻。我若依言准王莽称帝,岂不惹天下谈论。 

太后寻思了半晌,遂对群臣说道“此乃欺骗天下之事,不可施行。”群臣未及回答。旁有太保王舜见太后说出此言,心知太后不肯依丹石所言,允许王莽称帝。因思自己既奉王莽之命前来,若不将此事奏准,王莽必然不悦。遂向太后说道“事已如此,也无可奈何。依臣愚见,王莽并非敢有他志,不过欲摄行皇帝之事,以重其权,使天下畏服耳!太后何妨姑且听许?”王舜说罢,太后只得屈意依从。王舜尚恐太后翻悔,即与诸臣立请太后下了一道诏书。其沼书道朕以孝平皇帝短命而崩,已使有司聘孝宣皇帝玄孙二十三人,差度宜者以嗣孝子皇帝之后。玄孙年在襁褓,不得至德君子,孰能安之?安汉公莽辅政三世,与周公异代同符。今前辉光嚣武功长通上言丹石之符,朕深思厥意,云为皇帝者,乃摄行皇帝之事也。其令安汉公居摄践祚,如周公故事,具礼仪奏。 

太后下了此诏,群臣奉命,即会同将此项礼仪议妥,一齐向太后奏道“太后圣德昭明,深知天意,故诏令安汉公居摄。 

臣等谨依太后之意。今议请安汉公践祚,服天子韨冕,负斧依立于户牖之中,南面受朝听政,出入用警跸。民臣称臣妾,一如天子制度。如遇祭祝之时,具辞祝赞,则称安汉公为假皇帝。 

百姓及群臣对于安汉公,则称为摄皇帝。安汉公自称为予。凡临朝决事,用皇帝之诏称制。至于朝见太皇太后、皇帝皇后,则仍照臣子之节,如诸侯礼仪故事。”君臣奏毕,太后即依言下诏许可。 

于是王莽居然践位摄政,尊同天子,将年号改元为居摄。 

居摄元年正月,莽遂排起御驾,来到南郊祭祀上帝。及三月已丑日,莽乃将前议立宣帝之元孙婴,立为皇太子,号其名为孺子婴。尊其女平帝皇后为皇太后。莽将诸事布置已毕,忽记起此次自己得以居摄称尊王舜之力最多,遂升王舜为太傅左辅。 

又记起甄丰、甄邯二人,皆系自己心腹,又升甄丰为太阿右拂,甄邯为太保后承。莽正在将诸人加官封职,十分高兴。忽报有人带领兵马前来讨罪,其众已抵宛城。未知此人是谁,且听下回分解。 




   
   
第一九三回 安众侯兴兵倡义 翟太守为国倾家 



话说王莽正在将王舜诸人加封官爵,非常高兴。忽报有人率兵讨罪,其兵已进攻宛城。王莽闻报,急忙使人打听。原来却是安众侯刘崇。说起刘崇,乃是长沙定王后裔,汉之宗室。 
因见王莽专权揽政,尚不满意。今趁平帝驾崩,又敢居摄践祚,此种举动,分明心怀篡逆;又见朝中诸臣尽是阿附王莽,更无一人激发义愤,出与王莽为难。即刘氏许多宗支亦莫不畏惧王莽势力,莫敢如何。刘崇见此情形,心中十分愤愤。因想道“我若不举义兵,讨伐王莽,谅宗室中也无人敢出为首。但是我安众一个小小地方,人马甚缺,如何能讨得王莽?然事已至此,说不得也只好拚命一战,或可借此一举,激动众心。”刘崇想罢,即使人召到其相张绍等与之商议道“安汉公莽,必危刘氏,天下虽知其非,莫敢先发。此事说来,乃是我宗室之耻。吾今意欲率领宗族,举兵讨莽,为天下倡义,谅天下闻我此举,必能响应,未知君等以为何如?”张绍诸人闻说,皆以为然。崇遂同张绍等及从者一百余人,星夜进攻宛城。 

王莽探得刘崇率众攻宛,连忙遣兵将宛城把守得似如铁桶。刘崇、张绍率同百余人,拚命进攻。到底兵微将寡,不能破城直入,反被王莽之兵开城出战,杀得大败,刘崇及张绍诸人皆死于败军之中。是时刘崇有一个族父名嘉,与张绍之从堂兄弟张竦,闻得刘祟、张绍举兵讨莽,皆被王莽遣兵杀死。惟恐王莽追究二人之罪,株连自己,急趁王莽未曾究办之时,各自诣阙请罪。王莽见刘嘉、张竦皆自行投到请罪,遂不将二人究治。刘嘉因感王莽不杀之恩,欲思讨好。知得张竦是个惯会以文字谀人,欲倩张竦代作一奏,以博王莽欢心。张竦也感王莽将他免罪,遂代刘嘉作了一篇奏章,极力称扬王莽美德。又痛骂刘崇兴兵谋叛,罪不容诛,并说刘嘉自己愿为宗室倡始。父子兄弟,负笼荷锸奔到南阳,掘平崇之宫室,作为污池,以示警戒。张竦作毕,即交与刘嘉进呈。王莽阅之大喜,立时批准,并将此事奏知太后。说刘嘉甚是忠直,下诏封嘉为率礼侯,赐嘉子七人皆为关内侯。后又查知此奏系张竦所作,遂封张竦为淑德侯。 

当刘嘉、张竦受封之时,长安之人闻得此事,莫不心生鄙笑。以为此次战败刘崇之人,皆无封赏;刘嘉、张竦本系有罪,刘嘉因倩张竦作了一纸奏书,反博得父子荣封,张竦也因此得了好处,遂将二人编成一种谣言。其谣言说道“欲求封,过张伯松。力战斗,不如巧为奏。”于是此种谣言遂传遍长安各处。 

当日刘嘉既奏准将刘崇宫室掘成污池,群臣也趁势奏称刘崇等谋逆,系因王莽权力太轻,今宜尊重王莽之权,使海内畏服。太后依言。五月甲辰,即下诏准王莽朝见之时,称为假皇帝。此种消息传到东郡地方,却触动一人忠愤,此人姓翟名义,字文仲,上蔡人,乃成帝时丞相翟方进之子,现为东郡太守。 

闻得王莽摄位称尊,不觉大怒,欲思起义讨莽。因见其姊之子陈丰年纪虽小,却生得极有胆略,遂对陈丰说道“新都侯莽,摄天子之位。又欲假托周公辅成王名义,故意选立宗室年幼之人,意存乘机篡位,其兆已见。今宗室衰弱,外无强藩,无人足以起平国难。吾父子世受汉朝厚恩,义当为国讨贼,以安社稷。吾今欲举兵声讨王莽摄位之罪,择宗子孙立之,汝肯相从乎?”陈丰闻言,慨然应许。翟义大喜,因又想道“但陈丰一人,尚恐不济。”遂又暗中约同东郡都尉刘宇、严乡侯刘信、信弟武平侯刘璜一同起事。 

义既约定诸人,遂趁九月考武之日,将应试之材官骑士一律收用,又招募郡中勇敢之士,日夜编练队伍,选择将帅,部署既定。义又想起欲讨王莽,必须立一人为天子,方可号召天下,乃立严乡侯刘信为天子。自称为大司马柱天大将军。会集众军,立向长安进发,一面传檄郡国,说莽鸩杀平帝,矫诏摄位,欲篡汉室。今天子已立,当共行天罚。此檄传到郡国,人心莫不震动。于是义兵经过之处,人多归附。及抵山阳地方,人数已凑集十余万,声势浩大,探马报入长安。王莽吓得胆战心惊,连饮食都吃不下。急忙召集党羽亲族,会议抵敌之法。 

议毕即拜威武侯孙建为奋武将军,忠孝侯刘宏为奋冲将军,震羌侯窦兄为奋威将军,成都候王邑为虎牙将军,明义侯王骏为强弩将军,建威侯王昌为中坚将军,校尉王况为震威将军,一共派定将军七人,连夜发紧急命令,使七人各带兵马,前往迎敌。 

七人去后,莽又恐翟义分兵攻袭各处关隘,复命太仆武让为积弩将军守函谷关,蒙乡侯逯并为横壄将军守武关,红休候刘歆为扬武将军守宛。莽正在派兵遣将,忙得不了。又报三辅、槐里,故城在今陕西兴平男子赵鹏、霍鸿等率众十余万,杀奔前来。原来三辅人民,自闻翟义兴兵倡义,自茂陵以西凡二十三县豪杰,皆蜂起响应。槐里人赵鹏、霍鸿遂自称将军,杀死官吏,聚众相议道“今王莽尽遣猛将精兵,东向防敌,京师空虚,我若进攻长安,一鼓可破。”计议既毕,众皆赞成,相从者有十余万人,一齐杀奔长安。霎时喊声震地,烟尘冲天,火光直射入未央宫前殿。王莽闻讯,愈加恐慌,急命王级、阎迁诸人为将军,前往堵击赵鹏等众。又虑京城无人防守,立派将军王恽、王晏、赵恢数人,分兵守城。命甄邯为大将军,统领天下兵马,镇守城外。并派王舜、甄丰二人,日夜巡视殿中,以防不测。 

莽虽防备周到,心中仍恐诸将敌不过各路义兵,日夜抱着孺子婴,祷告郊庙,祈获胜仗。又依《周书》作《大诰》,说是当反位孺子之意,使大夫桓谭等布告天下,希望解散众心。 

此时孙建等七将军,已引兵东抵陈留,与翟义诸军恰好相遇,两边排开阵势。翟义阵内武平侯刘璜,首先带领人马,出与莽将交锋。彼此鏖战片刻,刘璜敌不过莽将,竟被一刀斩下首级,余众奔散。莽营诸将乘胜挥军掩杀将来,义军大乱,急忙退入圉城固守。 

莽将得胜,急令人往长安报捷。莽闻知大喜,即传诏就军中先封车骑都尉孙贤等五十五人为列侯,以示奖励。于是诸将士莫不奋勇争先进攻翟义,将围城围得水泄不通。义与诸人坐困孤城,外无救援,不久遂被莽兵攻破。义同刘信只得弃却军士,单身逃去。谁知二人逃到固始地界,刘信虽然走脱,翟义却被莽将所获,立时杀死,裂尸市上示众。可怜翟义只因举兵讨贼,以致惨死,且全家皆因此遇祸。 

先是义兄宣与母皆居在长安。所居之宅,每至夜深人静,家中众人常闻有一种惨切之声,如人哭泣,及倾耳细听,又不知声在何处。又有一日宣教授生徒,诸生坐满讲堂,忽然有一狗从外进来,恰值庭中畜有鹅数十头,狗便趁人不觉,走入庭中,吃其群鹅。及被人察知,急往救护,群鹅之头,已经尽被咬断。众人急觅此狗,早逃出门外,不知去向。于是翟宣因夜闻哭声,又见狗咬断鹅头,心中十分懊恼,以为此乃不祥之兆。 

遂向义母说道“文仲为东郡太守,令家中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