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野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野史- 第2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遂向义母说道“文仲为东郡太守,令家中屡有怪异,恐是文仲在郡胡为,大祸将至,故有此异。太夫人宜避回外家,假作与翟氏断绝,以免被祸。”义母闻言,不肯相信,竟不避去。 

及义举兵,莽乃捕宣与义母及亲属二十四人,皆杀死长安市上,碎尸暴露。至是义因兵败也遭惨死,果然应了凶兆。翟义既死,莽恨之入骨。又使人将义居宅拆坏,并遣人前往汝南发掘义父方进及其祖先坟墓,又下令灭其三族。莽既破灭翟义,遂召还王邑诸将,使与王级合兵,进攻赵鹏、霍鸿。未知胜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一九四回 托符命王莽即真 索玉玺太后发怒 



话说赵鹏、霍鸿自从槐里起事,率众十余万进攻长安,却被王莽遣将王级、阎迁诸人截住厮杀,彼此相持许久,胜负不分。王莽见王级诸将,不能战胜赵鹏、霍鸿,正在着急,恰好翟义兵败。莽遂召还王邑一班战将,命其与王级等合兵进攻。 
王邑等奉命,即日引领大军,会同王级各军,并力合击赵鹏、霍鸿。赵鹏、霍鸿因与王级等苦战数月,兵力渐见不支。加以王邑等又带领许多人马,前来助战,赵鹏、霍鸿因此抵挡不住,被王邑诸将杀得大败,赵鹏、霍鸿皆力战而死,余人四散逃命。 

王邑等便乘胜进攻各县举义豪杰,不久皆被破灭。王邑诸将遂击得胜鼓回朝。王莽闻讯大喜,即日在白虎殿大张筵宴,慰劳战胜诸将,叙其功绩,奏请太后各封官爵。于是群臣见太后封赏诸将,也趁势奏请加封王莽之子安为新举公,临为褒新公,莽侄光为衍功侯。又因王莽辞还新都侯国邑,遂奏封莽孙宗为新都候,袭莽爵邑。 

王莽既东破翟义,西灭鹏、鸿,自己以为得了天人之助,故能逢凶化吉,打得胜仗。因思我若不趁此时实行篡位,更待何时?但是此事必须假托符命,方能压服众心。莽想罢便暗中自去布置。不久遂有广饶侯刘京、车骑将军千人扈云、太保属官臧鸿纷纷奏说符命。莽即据各人所说,向太后奏道“臣蒙太后诏令居摄,臣犹恐不能称职。今广饶侯刘京上书说道‘七月中旬,齐郡、临淄地方亭长辛当,夜间忽得一梦。梦见天使告他道摄皇帝当为真皇帝,如不见信,此亭中当发见新井为证。亭长得梦,次早起视亭中,果然平地忽现出一口新井,其深且入地百尺。’更有一事,臣又闻扈云奏说巴郡有石牛出现,其上有文。臧鸿奏说扶风雍石也有文在其上。臣曾将此二物迎接到京,放在未央宫前殿。即与太保王舜等往视,不料霎时天起大风,尘沙四起,白昼无光。及风歇息,忽于石前拾得铜符帛图,其中有文,即命骑都尉崔发细阅其文所说何事。据崔发阅毕,回复道‘其文系说天告帝符,献者封侯。’臣因思天意如此,不敢不遵,应请太后此后准臣如有呈奏太后皇后,皆称为假皇帝。令天下奏事勿言摄,并请改居摄三年为初始元年,以应天命。”太后见奏,只得一一依从。 

于是众人皆知王莽欲借符命之事,实行篡位。遂有期门郎张充等六人闻知不服,暗中议同举兵劫莽,别立宣帝曾孙楚王刘纡为天子。谁知机事不密,却被王莽侦知,尽行杀死。是时有梓潼人姓哀名章,在长安求学。此人素无品行,且好作大言,因见王莽摄位,深信符命,也思假造符命,以图出身。遂秘密制成铜匮一个,又作书两册,其书各有封题一题为天帝行玺金匮图,一题为赤帝玺邦传与皇帝金策书。书中说是王莽当为真天子,并缮莽大臣八人姓名于图中。又加入自己假造之王兴、王盛二名,并将自己姓名也列在其中,统共一十一人,各标明官爵。哀章将此事假造完备,待到黄昏人静之时,身着黄衣,将所制铜匮悄悄携到高庙,交与一个守庙官员,连忙转身出去。 

守庙官员,接了铜匮,正待询问,来人已不知去向。心想此人装束奇异,行踪飘忽,莫非是神灵遣来。即将此事报知王莽。 

王莽闻报,立时来到高庙,令人将铜匮打开,取出图书一看,见图书所说之事,正合其意,以为此是神明命他即位,即对众拜受金匮。拜毕回朝,命左右取出王冠,穿戴齐整,往见太后。 

说神明授与金匮图书,命其受汉禅位。太后不料王莽说出此言,正如半天打个霹雳,惊得目定神呆,半日说不出一句话来。 

王莽见太后如此情形,知太后不以为然,也不待太后应允,即退回未央宫前殿,下了一道诏书,说是天帝赐他金匮图书,嘱托以天下兆民;又说汉高帝神灵,遵承天命,也赐他以传国金策之书,他因此不敢不受。今当以戊辰日,即真天子之位,定国号为新,改十二月朔日,为始建国元年正月朔日。服色旗帜皆上黄,牺牲用白。 

此诏既下,满朝公卿多是王莽心腹,无不赞成。及戊辰之日,王莽居然高登大位,诸臣纷纷出班称贺。也无一人追念汉朝旧恩,可叹汉自高祖开基,传到如今,竟被王莽所篡。此皆由王太后纵容王莽,假以威权,以致潜移汉统。若论王太后此人,也算是西汉一个亡国罪魁了。 

当日王莽篡位之后,满心又记着传国玺是紧要之物,即命人向太后请玺。说起传国望,乃是秦始皇之物。当初汉高祖入咸阳之时,兵至霸上,秦王子婴在轵道出降,献上此玺。及高祖即位,即行用此玺,号之为汉传国玺,示世世传受之意。至是因孺子婴未立为帝,此玺尚藏在太后长乐宫,故王莽命人往请。偏是太后因恨王莽篡位,不肯交与。王莽见太后不肯交玺,心中不悦,即召到王舜,命其向本后说明必欲取玺之意。 

王舜奉命,立即来到长乐宫,见着太后,尚未开口。太后即猜出王舜此来,必是王莽命其索玺,不禁大怒,骂道“汝等父子宗族,皆蒙汉家之恩,得以富贵累代。今受人托孤,不思报答,反乘机篡夺其位。为人如此,虽狗彘不食其余。我看天下之人,罕有如汝兄弟,且汝等既托金匮符命,作起新皇帝,将正朔服制尽行改换;也当另行作玺,以传万世,何以尚要此亡国不祥之玺,向我索取?我乃汉家老寡妇,不久将死,欲与此玺同葬,任汝如何,此玺休想取得。” 

太后骂毕,气得两泪交流。左右之人,莫不哭泣。王舜被太后骂得垂头丧气,因见太后伤心,自己也不觉流下眼泪。过了一刻,王舜方才抬起头来,向太后说道“此事臣等已难拦阻,依臣愚见,王莽既定要此玺,太后有何方法能坚持到底?”太后闻说,暗想王舜此语,尚属有理,我若不将此玺交出,王莽必定要强取,不如与他罢了。只悔我不该一向纵容王莽,以致养虎贻害,如今悔也无及。太后想罢,余怒未息,取出传国玺掷在地上,命王舜取去。复又骂道“我老将死,如汝等兄弟必至灭族。”王舜闻言,不敢回答,连忙向地上拾起传国玺。那玺却已被太后掷坏了一处。 

原来太后掷玺之时,因用力太猛,却将玺上所刻螭兽掷落一角,从此汉玺遂不完全。王舜既拾起传国玺,即向太后告辞,将玺携往王莽处奏呈。王莽得玺,十分喜悦。命人在未央宫渐台,设起酒席。未知王莽何故设席,且听下回分解。 



   
   
第一九五回 按金匮拜封党羽 因符命诛戮公卿 



话说王莽取得传国玺,心中十分喜悦。因恐太后不乐,特命人在未央宫渐台,替太后排起筵宴,请太后饮酒取乐。又召集乐工多人,大奏音乐,以助酒兴。只听得未央宫中,鼓吹沸天,笙歌盈耳,俨然是新朝气象。 
此事过了数日,王莽忽又想起自己既篡汉朝,若仍听太后称汉尊号,佩汉玺绶,未免有些不妥,因此欲将太后尊号及玺绶重新改换,又恐太后不从,正在暗中想法。恰好有一人却猜出王莽心意,欲思讨好,遂上了一书。王莽将书拆开一看,原来此书乃是他疏远亲属王谏所上。书中说是皇天废去汉室,命立新室,太皇太后不宜仍称尊号,当将尊号废去,以顺天命。 

王莽看毕,暗想王谏此书甚合我意,但不知太后肯否依从,好在此事系他所说,纵使太后闻知不悦,也不能怪我。我何妨姑将其书转告太后,且看太后意旨如何,再作打算。 

王莽主意既定,即将王谏所上之书,告知太后。太后闻说,心想王谏何人,胆敢上书欲废我旧号?立时放下脸色,向王莽道“此言是也?”王莽知太后发怒,急忙归罪王谏。即答道“此乃悖谬之臣,罪当诛戮。”王莽说罢,立即退去。 

不久又有冠军人张永进献铜璧文,说皇太后当号为新室文母皇太后。王莽闻得此事,原想再告知太后,因又转念道“前次王谏上书欲废太后旧号,太后发怒不从。今张永铜璧文所说,也是欲改太后旧号,太后未必肯从,不如不告知太后;先下诏依从其说,将太后改去旧号,另换玺绶,谅太后见我已将此事明诏宣布,也不能不依。”王莽想定,即下诏称说张永所献铜璧之文,予以示群臣,皆说其文甚美,并非人力刻划,乃出于天然。予因思皇天既命予为子,又命太后为新室文母皇太后,予不敢不从。当择良月吉日,亲率公卿,奉上皇太后玺绂。 

以顺天心而光四海。王莽下了此诏,果然太后闻知无可奈何,只得依从。莽遂鸩杀王谏,以悦太后。又因张永献符命有功,封张永为贡符子。王莽既将太后改去旧号,另换玺绶,因思尚有孺子婴未曾废去,此事也不宜迟延,始建国元年正月朔日。 

莽遂将孺子婴废为定安公,作策命朝臣宣读。朝臣读毕,莽乃故意携着孺子婴之手,满面流泪说道“昔日周公摄位,后来仍得反位成王。今予独迫于皇天威命,不能得遂己意。”说罢又接连长吁短叹了数声。旁有中傅人员,遂将孺子婴带领出殿,令其北面俯伏称臣。王莽见孺子婴称臣,也不谦让。即命将大鸿胪衙署,改为定安公居宅,使孺子婴即日移往居祝又恐刘氏诸臣与孺子婴背地相亲,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