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的每一项工作都没有错误,这都是注重细节的表现;对手头的工作,考究其来龙、去脉、渊源、具体的环节、如何操作、如何规划等都是注重细节;生活中给同事、亲人的一句安抚、一句问候、一杯暖茶、一张椅子,都是细节……
不注重细节,往往不会有体会,一旦养成了关注细节的习惯和能力,就会慢慢觉得,自己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好了,工作效率越来越高了。
反思是前进的伴侣,优秀是卓越的敌人
反思就像是一面镜子,一个能与心灵对话的话筒,他可以使你看到更真实的自己,听到使自己受益的批评或建议。
一个著名大学的外语系毕业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开始了自己的求知之旅。他寄了许多英文简历给一些外国公司应征。但他所接到的答复都是不需要这种人才。其中有一家公司甚至还写了一封信给他:“我们公司并不缺人,就算我们有需要,也不会雇佣你。虽然你自认为懂得英语,但是从你的来信中,我们发现你的文章写得并不是很好。更为严重的是,连基本的语法也出现了错误。”
这位毕业生接到信后很不服气,打算写封回信为自己“讨回公道”。但是当他平静下来之后,转念想了一想:“对方可能说得对,或者自己在语法及用语上犯了错,却一直不知道。”于是他写了一张感谢卡给这个公司:“谢谢你们的指正,我会更加努力完善自己的。”
信发出几天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收到了那家企业的聘书。
回想一下,当你在面对类似于上面那种使人难堪的批评时,会不会像那个毕业生一样能够静下心来,反思自己,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谦受益,满招损”,当你对别人的意见不以为然,自以为是时,你最好静下心来,反省自身。这样,就会变得虚心,变得更加成熟。
一只狐狸为了抄近路,决定翻越眼前的篱笆到大路上走。就在狐狸跨越篱笆的时候,脚下滑了一下,幸而抓住一株蔷薇才不致摔倒,可是脚却被蔷薇的刺扎伤了,流了许多血。受伤的狐狸就埋怨蔷薇说:“你太不应该了,我是向你求救,你怎么反而伤害我呢?”蔷薇回答道:“狐狸啊!你错了,我的本性就带刺。我从来不会去刺任何人,都是人们不小心、不注意才会被刺到的呀!”
上面这只狐狸,在遭遇挫折时不仅不反思整个过程,反而迁怒于人,这又有什么用呢。
反思其实是一种学习能力,只有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才能改正所犯的错误,才能不断地学到新东西。平心静气地正视自己,客观地反省自己,还是一个人修性养德必备的基本功之一,也是增强人之生存实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家公司招聘工作人员,前来应聘的人很多。公司为其安排了三次考试。
第一次考试结束,艾玛以98分的好成绩排在第一名,艾丽达则以94分的成绩位居第二。
第二次考试开始,令所有人不解的是:试题竟然与第一次考试的一模一样。在监考人员反复强调,试卷没有错以后,艾玛便不加考虑,用上第一次的答案,还不到一半的时间就自信地交了卷。多数应聘考生交卷的时间也都大大提前。考试结果,艾玛仍以98分的成绩位列第一,而艾丽达则以97分的成绩排在第二。
第三次考试开始了。令人不解的是,还是上两次考试的试卷。监考人员大声宣布:“这次试题同前两次一样,都是公司的安排。谁认为这样考试不合理,可以放下考卷,退出考场。”应聘考生不得不安下心答卷。绝大部分考生都同艾玛一样,用前两次的答案,很快答完了卷。不到半个小时,考场已经空空如也了。唯有艾丽达皱着眉头、冥思苦想,直到最后一刻,她才交上自己的答卷。
第三次的成绩揭晓了,艾玛、艾丽达都是98分,并列于第一名的位置。随后的录用结果也公布出来,只有艾丽达被聘用了。
艾玛苦思不解,她决定找到公司负责人问个究竟。在总经理办公室,艾玛理直气壮地质问总经理:“我三次都考了98分,为什么不被录用,反而录用了前两次成绩都比我低的人?这种考试公平吗?”总经理心平气和地对艾玛说:“小姐,我们的确欣赏你的考分。但公司并没有说,谁总分最高就录用谁。总分的高低,只是录用的一个标准,并不是唯一的依据。不错,你每一次都答了最高分,可你每次的答案都一模一样。如果我们公司也像你答题一样,总是用一个思维模式,一成不变地经营,公司能摆脱被淘汰的命运吗?我们需要的职员,不仅仅要有才华,更应该懂得反思。善于从反思中发现错误、漏洞的人才能有进步。职员有进步,公司才能有发展。公司用同样的试卷进行三次考试,不仅仅是考你们的知识,更是在考你们的反思能力。而你在整个考验的过程中,都没有表现出具有反思的才能,我们也只能感到遗憾了。”
职场中的每个人,每天做的工作都看似是简单的重复。但事实上,身边的商业环境、社会环境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果这时自己的工作还是僵死不变,那是注定要失败的。因此只有通过反思、总结、对比,才能作出合乎逻辑、顺应实际的变化,这样工作才能越做越好。这就是反思的力量,它会助你前进。过于优秀的人往往没有反思的机会,因此也就难以实现更多的超越。所以说反思是前进的伴侣,优秀是卓越的敌人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没有问题的时候,往往存在最大的问题
哈佛大学毕业生斯丁在一家著名刊物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讲述了自己在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中的经历。斯丁在学校里成绩很好,毕业后到一家大型企业去应聘。人事部对他的资料和面试表现十分满意,很快就被正式录入财务部工作。由于部门里只有他一个名牌大学生,大家对他很尊敬。这本来是正常的事,他却因此不知不觉产生骄傲情绪,任何时候都是一副“我很能干、没有问题”的派头。开始时财务经理好心地提醒过他,他却总是一笑而过,并不当真。
一次,财务经理让斯丁将凭证录入原材料明细账。这本来是件极为简单的工作,1000多张凭证他两天就抄完了。但他觉得自己是大材小用了,言语之间颇有微词。不久开始核对总账时,他竟惊奇地发现自己无论如何对不上账。即使在这个时候,他也不是细致地检查自己的工作,而是开始怀疑总账有误。
于是,他再一次自信地找到财务经理,用极其肯定的语气告诉他自己没有错,应该是总账错了。财务经理则要他再仔细检查一遍自己的账目,却被他拒绝了。看到这种情形,财务经理就亲自来复核,很快就发现了他做账时出现的一个致命错误。尽管斯丁也感到很羞愧,但最终还是被辞退了。
走时,财务经理与他谈了一次心:“小伙子,你很聪明,但不能聪明得过了头。你很傲气,这可以理解。但工作需要的不是傲气,而是脚踏实地。别小看一个数字的错误,公司可能由此遭受巨大的损失,这个责任由谁来负?我的年龄足以做你的父亲,本来我可以原谅你,但是我想如果不让你遭受一点挫折,你就很难吸取教训。希望你从此不要盲目地说‘没有问题’,凡事多想想自己有什么做得不好或不够!”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很深的启示。尤其是在这个越来越讲究职业操守的时代,以这种“没有问题”来敷衍工作的人,只会越来越不受到欢迎。而事实上,许多无法挽回的失败,正是由于某些人“没有问题”造成的。哈佛有句名言,“没有问题的时候,往往是存在最大问题的时候。”当你在工作中没有任何问题的时候,往往你正走在通向犯错误的路上。
英国有一家规模不大的公司,业务很稳定,也极少开除员工。有一天,资深车工卡特在切割台上工作了一会儿,就把切割刀前的防护挡板卸下放在一旁。没有防护挡板,虽然埋下了安全隐患,但收取加工零件会更方便、快捷一些,这样卡特就可以赶在中午休息之前完成三分之二的零件了。
不巧的是,卡特的举动被主管怀特逮了个正着。怀特大怒,令他立即装上防护板,并声称要作废卡特一整天的工作。
次日一上班,卡特就被通知去见老板。老板说:“你是老员工,应该比任何人都明白安全对于公司多重要。你今天少完成了零件,少实现了利润,公司可以在别的时间把它们补起来,可你一旦发生事故、失去健康乃至生命,那是公司永远都补偿不起的……”
离开公司时,卡特流泪了——他在这里工作的几年间,有过风光,也有过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公司从来没对他说不行。可这一次,碰到的是触及公司灵魂的东西,这样的失误自然要付出代价。
虽然一直表现出色的卡特被开除了,但是怀特和老板的做法避免了出现伤亡事故,对卡特和公司来说,都是一种极好的保护。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方面,在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可以避免出现重大的操作失误,是每个职业者必须唤起的意识;另一方面,如果你看到同事潜在的问题,一定要及时通知和指导他,不仅能够避免出现大的失误,还能体现出你强烈的责任感。
回想上学的时候,老师提问问题,看看有多少学生把头埋得低低,生怕被老师提问到?工作时出现问题,上司大发雷霆,看看有多少员工胆战心惊,唯恐被老板点名批评?
人,天生有种避重就轻的倾向,习惯于在轻松的环境下生存,却讨厌面对困难;人,天生有一种害怕责任、害怕承认错误的胆怯,总想能一帆风顺。在我看来,逃避问题的人,是懦弱的人。
这种懦弱的表现,让我们在遇到问题时,习惯于把问题留给别人去解决,把错误留给别人去改正,把矛盾留给别人去处理,把困难留给别人去面对,而我们却在一旁庆幸自己溜之大吉,可以隔岸观火,好像获得了巨大的解脱。这是多么缺乏责任心的表现啊!
要想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