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是和自已的较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成功是和自已的较量-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残疾人新生了
那时候每天都非常疲劳。第一学期是感到脑袋累,第二学期是感 到眼睛累。但是反过来讲,你的脑袋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也经历了 相当多的事,已经是经验主义化了,这么多年你根本不再动脑筋,做
13
事全凭直觉反应。这个时候突然发现,就是已经多年不开发的脑袋, 突然好像某一方面给打通了。这是很特别的一种感觉,一种豁然开朗 的感觉。
另外一种感觉就是,突然你就觉得自由了。背个背包,到哪儿去 都可以搭地铁、搭公共汽车,干什么事你都是自由的。这就是从一个 半残疾人,到了 一个正常人。
因为我在哈佛的原因,万科的一些美国考察团都要来波士顿看看 我。到了波士顿打电话我也接,就说什么时候来和我见面,我说你们 在哪里,他们说我们住在什么什么宾馆,我说好,我搭地铁去看你们。 我在那儿搭地铁很正常的嘛,他们觉得简直是不可思议,怎么老板搭 地铁来看我们。我说不搭地铁我怎么来呢,搭地铁很方便。
在这样的状态当中,你完全是另外一种生活状态。语言只是个工 具,本身并不能给你增加很多才智,不会的。但给你这个工具之后, 就给你打开了一扇窗,你任何的交往,最起码和老外交往你不会回避 了。
在那个环境当中,你发现你可以直接和别人沟通了,那种感觉很 棒。这一年来我的语速有了大大提高,至少是以前的5倍。所以这时 候我就感到,没错,我是和这些比我女儿还小的年轻人在一块儿,虽 然是后进生,但是我是跟着他们一块儿走的,没有掉队,在这个意义 上我感到我新生了。
这是生命又开始活了一次,完完全全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有人说 登珠峰可以算新生,那不是新生。在哈佛的这样一种状态,对我来说 才是真正的新生。我突然又恢复过来了:脑筋各方面运转,一下就回 到了那种年轻的状态。但是我和年轻人又不同,我有经验。比如在这 个语言学校,在课堂上做游戏,再死记硬背回答问题也是磕磕巴巴的。 但只要是做作文交作业,一定是我作文最好。因为它更多来讲不是一 个语言能力问题,这个跟经验有关。所以,当过了语言关,重新开始 全身心地学习,再加上本身的经验,我进步就很快。
在哈佛吃什么
吃饭是这么个情况。我到深圳之后,有一个习惯,就是出国不吃
14
中餐。所以在万科有一个说法,要惩罚谁就让谁和董事长一块儿出国。 因为一般中国人三天不吃中餐是受不了的,而我已经养成吃西餐的习 惯了。在哈佛吃西餐是比较简单的,早餐就麦片粥、烤面包片,再切 个西油脂,这不就是早餐?也可以吃地中海火腿。
中午、晚上基本上是在学校食堂,或者在那个031111)1'丨小镇, 这个镇上小餐馆非常多。在小餐馆里吃,是不耽误什么时间的。
当然有的时候,还会想起上大学的时候吃饭的故事。比如说怎么 做粥,把生米放到暖水瓶里灌上烧开的水,往那儿一放,放到第二天 早上把它倒出来,也可以直接吃,但那个不香。这时候你再煮三分钟, 那个米香味就出来了。
所以在哈佛吃饭对我来讲比较简单。目前我在国内由于应酬比较 多,吃饭反而是个负担。所以在哈佛我是非常喜欢这种状态的,尤其 是第一学期更有意思。
可能你不知道,哈佛的各种讲座都是管饭的。因为不能占学生更 多的听课时间和大课时间,所以上午很少有讲座的,它搞讲座的时间, 基本都是利用中午,中午饭时间就是讲座时间。还有再到下午,有两 点到4点的,也有4点到6点的。反正不管什么讲座,如果讲座时间 是从中午那个时间到下午的,只要你去听讲座就管饭。当然了,也都 是些比较简单的西餐和饮料,比如汉堡包、三明治或者土耳其卷或者 墨西哥卷之类的主食,也有沙拉,饮料是随便喝的。
哈佛校园这个氛围是很有意思的,讲座都管吃,而且不问你是哪 儿来的。你如果想在哈佛蹭饭吃、蹭课听那是非常简单的。当然我是 作为访问学者注册的,可以在那儿选择听。
我正常的体重在72公斤到73公斤徘徊。1983年我到深圳是69 公斤,之后一直慢慢增长,我给自己定的上限是74公斤。就是只要 到了 73公斤,要接近上限的时候,我知道我就要谨慎了,然后把体 重拉下来。根据我的经验,登珠峰是减肥最好的方法。我2003年第 一次登珠峰,两个月下来减了 12公斤。2010年第二次登珠峰,下来 减了 15公斤。当然这个反弹也非常厉害,基本上是半年就反弹回来 了,再返回到72公斤、73公斤这样。到哈佛的时候,我的重量大概 是72公斤不到,就算是72公斤吧,现在是保持着68公斤。
15
要说在哈佛吃得怎么样,我说挺满意的。但是在哈佛因为主要是 脑力劳动,时间也太紧张,就没怎么锻炼。2011年的10月份,我参 加查尔斯的赛艇比赛,提前两个月在室内运动,就参加了哈佛的体育 馆的活动。哈佛体育馆非常多,有20多个吧。当然图书馆更多,有 100多个图书馆。在那里我进行了两个月的健身运动,参加了比赛, 之后就没有什么锻炼了。所以体重方面也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动了。
哈佛桥的故事
哈佛和VII (麻省理工学院)这两个学校,因为都在获 那个镇上,它们两个经常互相咬架。VII是个比哈佛建校晚得多的学 校,查尔斯河就是从波士顿进到031111)1'丨的那个桥下流过去,那个 桥过去就是IV!!!。
但那个桥叫哈佛桥,这个哈佛桥就有很多故事。
第一,为什么这个桥通向VII却叫哈佛桥?据说当年市政府建 这个桥,桥建好了起名字,定不下来就来一个讨论,说俩都是名校, 这个桥是通到VII,但是叫VII,哈佛会不高兴,叫VI丁桥吧也不 是很合适。后来想想,哈佛怎么说还是比VII的历史长些,倾向于 叫哈佛桥,然后就去征求VII的意见。说虽然一过这个桥就是你们 VI丁,但是人家哈佛历史悠久,准备叫哈佛桥,你看你们有什么意见 吗?据说VII的这些教授和学者很出人意料非常大方地说,我们同 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研究了,说这个桥结构上有问题,只要通车 之后一定出问题。说就叫哈佛桥吧,它将来出了问题也和VI丁没有 关系。所以就叫哈佛桥了。果不其然,这个桥通了没有5年就塌了, 现在这个桥是重建的,这是个著名的故事,你只要去那儿导游就会给 你讲这个故事。
但实际上是什么情况呢?修这个桥的时候VII还没搬去,所以 说叫哈佛桥这件事是和VII没有什么关系的。桥修好了之后很多年, VI丁才从后湾搬到了这里。
尽管这样,这座桥叫哈佛桥,VII的人还总是觉得不舒服。说这 个桥是在这儿通过,所以不管如何要创造一些VII的印记在上面。 这个印记是什么呢?是一种度量单位。具体名字叫什么我不记得了,
16
VI丁就创造了一个VII尺度,这个尺度是怎么来的?就是VII —个
学生,他开始要用他的长度身段来量这个桥有多长,他的量度是什么 呢?就是他的身长,他就这样往桥上一躺,就像磕长头似的,整个从 那个桥贐一下就是量一下、贐一下就量一下,一直把桥全部贐完了之 后,到最后还有一点儿距离,最后就剩他耳朵长的距离,就是多少多 少VII尺度加最后一耳。
所以你现在到那个桥上会看到,它都有标尺寸的,长度就以那个 人的名字来命名,你会发现那个长度还在。意思就是尽管叫哈佛桥, 但是这个桥的长度是我们VII的。
这里隐藏一个什么故事呢?实际上真正在那里竞争非常激烈的 是VII和哈佛,但是这种互相竞争激烈的结果很有意思,曾经一段 时间就是哈佛非常辉煌的时候,要吞并VII。因为它们都是私立学校 嘛,结果双方已经达成了学校合并意见,当然合并不是公平的,是一 方吞并一方,就是哈佛吞并^11丁。
结果这个决定到了这个州法院被否定了,就是从《反垄断法》来 说,你这个影响力太大,否定了这个合并案。所以现在两个学校还是 分立的,历史上哈佛要比VI丁长得多,但是很有意思的是,诺贝尔 奖获得者VI丁比哈佛多。
作为我们学生来讲最有意思的,就是这两个学校在竞争,但是两 个学校互相注册却是承认的。比如说你是哈佛的学生,你可以到VI丁 上课去,VII的学生可以到哈佛上学,不需要再交注册费,而且两边 的学分最后毕业的时候都承认。
可以说,第一学期我的讲座的三分之一是在VII听的,而且现 在这学期开课之后,VI丁的建筑设计学院开课讲中国的房地产,我准 备在VII听课。因为我在哈佛之后,VII又向我发出邀请,说希望 我第二年到它那儿注册去,我考虑了一下觉得没必要换,因为刚才说 过这种互相注册关系,你完全可以在哈佛上学在VII听课,没必要 再跑到VII换一个地方。因为我还是和哈佛建立一个长期这样的关 系,互相注册。
17
三门课程只听了两门半
作为我来讲,为什么到哈佛去学习呢?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选择哈 佛?不是我选择哈佛,是哈佛恰好发出邀请我就接受了。如果是清华、 北大,或是其他的学校发出邀请我也会接受,只不过它们没发邀请。 哈佛发邀请那我就去哈佛了,并不是说我要进行这样的选择,这个选 择带有相当的偶然性。
我去那是个偶然的机会,但决定学习是个人的一个修为。
做访问学者去哈佛,是要选择填报研究方向的。当时我选择了三 个方向:第一个就是社会伦理,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文史哲方面,一 直喜欢。到了深圳我受影响比较深的就是汤恩比的《历史研究》。同 时对康德的哲学我也感兴趣,这个不是很容易看懂,但看不懂的也要 硬看,也找到了一些快乐。这几年我非常喜欢,所以自然而然选课方 向就落到伦理一社会伦理。第二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