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的专注智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李彦宏的专注智慧-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竞价排名服务的推出,与互联网泡沫破灭、门户网站客户纷纷过冬有着一定的关系。对此,百度已经做好了两条腿走路的准备,但在门户网站眼里,它们仍然是能控制话语权的老大,并没有把这种变化放在心上。因此在2002年3月,在李彦宏谨慎、隐蔽实施〃闪电计划〃的过程中,审时度势地突然给自己的客户新浪来了一个强硬动作中止为其提供搜索引擎服务,这本是李彦宏那种深沉的坚定意志和强势内心的一次演习外泄,但却意外收到了干练坚决、果断利索给业界一个下马威的效果。
2002年3月12日晚7点多,网民像往常一样点击新浪的搜索框,搜索页面没有像平时那样显示出一页页的搜索结果,取而代之的是几个显眼的红字:〃新浪欠费,百度停机,如需要更好的搜索结果,请登录。baidu。。〃由于百度在后台掌控着新浪的搜索服务,所以对于百度扔下的这一堆话,新浪无可奈何。又有传言,就在事件发生前的当天,百度市场总监毕胜给多位记者打电话,让他们在当晚7点多上新浪网,可以找到新闻题材。
随后新浪网总裁汪延先生手机开始响个不停,他经过一番沉默之后才回应这个尴尬的事实。
据说事情是这样的: 按照新浪和百度的框架协议,每月10日,新浪向百度支付网页搜索的既定费用。可是自从2002年1月以来,新浪一直以各种原委,包括现金暂时吃紧、春节放假、财务人员个人身体问题等多种理由拖欠款费;当百度再次催款时,新浪方面编造〃我们公司高层和你们公司高层正在为此事讨论〃之类的托词,于是百度最后采取了行动。
 
                  第43节:厚积薄发积累是为了更好的爆发(5)
 
在停机的第二天,众多媒体就以〃新浪欠费,百度停机〃为大标题纷纷展开报道,不久就被炒成著名的〃新浪停机事件〃。事件最后以新浪补交费用妥协让步而告终。
百度在做出这样的强硬动作之前是否通知新浪,新浪是否还是以惯常的轻视态度对待百度的〃最后通牒〃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我们不得而知。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事件大大提升了百度的知名度。新浪当时是我国第一大门户网站,广大网民在一夜之间就知道了给新浪提供搜索技术的是一家叫做百度的公司,这以后百度的用户流量骤增。
还有专业人士认为,停机其实就是百度的一次市场营销行为。当时,百度刚走向终端五六个月,知名度还非常低,在百度业务员向客户推广竞价排名的时候,由于有时无法解释清楚什么叫竞价排名,于是就干脆说,给我们钱,我们可以让网友在新浪、搜狐上找到你们。客户可以不相信百度,但不能不相信新浪、搜狐。可见,百度在最初与门户网站洽谈合作的时候就埋下了伏笔,据说当时徐勇更希望从与门户网站的合作中收取更多的费用,但李彦宏却决定,在与门户网站谈合作的时候只要差不多就好,重要的是尽快占领市场,直到后来利用与门户网站的合作关系推出竞价排名,大家才恍然大悟,哦,原来Robin早就在这方面开始动了心思。
借助新浪、搜狐等大门户网站之名气、品牌和力量来推销自己的商业模式和寻找客户;而在想提升自己知名度的时候,又拿新浪、搜狐等大门户网站来做文章,凭借的还是他们的品牌、名气和力量。如果换一种方式,或许可以这样表达: 当初推行竞价排名的时候,李彦宏是站在门户网站的肩膀上飞起来的,但是,长久地站在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的背后,这对于内心骄傲的李彦宏是不能接受的,竞价排名的推出不仅有门户网站客户增长乏力的因素在内,也反映了李彦宏渴望摆脱门户网站制约的心理,甚至可以这么说,新浪在对待百度的迟疑和推诿给了李彦宏一个机会,而李彦宏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让所有人了解了百度。
新浪停机事件,如此看来,也可以算是一次市场营销行为。当然,也可以看成是李彦宏在沉隐中一种力量的表达和爆发。
案例3·从搜索大富翁到万人公测
2003年,餐饮、旅游、商业和其他商旅行业因〃非典〃遭受重创,但是互联网行业却成为因此受益的行业之一由于无法出门,用户只好通过互联网等方式进行沟通和联系。在这次〃非典〃中,百度并未受到影响,年初,百度〃搜索大富翁〃游戏开出了第一个汽车大奖,在网民中掀起了一股〃使用百度赢大奖〃的高潮;在6月举办的〃万人公测〃中,百度超越Google,成为中国网民首选的搜索引擎。尽管从事后看,这场〃第三方测评〃也有百度进行事件营销的嫌疑,但是不得不说,李彦宏在营销节奏的把握上相当精确。
 
                  第44节:厚积薄发积累是为了更好的爆发(6)
 
在旨在赶超Google的〃闪电计划〃结束后,百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采用各种方式推广自己,让用户感受到这种变化。为此,2002年底,百度推出了搜索大富翁游戏,这是一个用搜索引擎答题的小游戏,用户在首页链接注册账号后即可参加游戏。百度会给出很多小问题,这些题目包罗万象,要想凭脑子的记忆和过去知识的积累答出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通过百度的搜索功能却可以帮你找到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网民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搜索技巧,还增长了不少知识。
为吸引网民参与,百度拿出了最有效的手段: 抽奖。每天、每周、每月、每季都有抽奖,奖品从T恤衫到手机、电脑甚至汽车,这一招果然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尽管每个人知道可能自己只有百万分之一的机会,但是,每个人都梦想自己成为分子,而让别人都来给自己当分母。
2003年2月,搜索大富翁的第一个汽车大奖开出,北京大学的一名学生开走了一部吉利豪情家庭轿车。颁奖仪式也成了百度宣传的舞台,当这名学生兴奋地从李彦宏手中接过大大的车钥匙模型时,不忘对百度投桃报李:〃我算是百度的忠实用户,准确快速的百度搜索引擎一直是我的最爱。在'百度搜索大富翁'游戏里,不但可以切身地感受到百度搜索强大的功能和独特的魅力,还可以学习搜索技巧和应用,这也为我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便捷。另外,还有机会赢取百度为我们精心准备的大奖,真的是让人天天快乐,日日心动!百度大富翁开奖及时,公平公正,真诚与网友沟通,认真履行承诺,在网友中反响很好。〃
这样的获奖感言完全是为百度量身订制,就算是百度为这位获奖者准备的也不过如此了,想来李彦宏听了一定很受用。
至于李彦宏为什么会花重金举办这样的活动,还是基于他〃搜索永远不会过时〃的理念。李彦宏认为,搜索是互联网一个基本需求,国外甚至认为搜索引擎具有上帝一样的力量,它可以控制人们看到什么看不到什么,这个力量非常强大。在当时每天已经有上千万的网民在使用百度搜索,百度提供搜索服务的网站包括新浪、搜狐、网易、雅虎,而在过去一年间,所有网页的检索量在以乘以三的速度增长,在所有网络服务中,搜索服务的增长速度名列前茅,且在若干年之后规模会更大。
无论是大搞〃搜索大富翁〃游戏,还是参与电视剧《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拍摄,李彦宏的目的是为了把网民吸引到百度的网站上来。之前百度为门户网站提供服务时,门户网站更强调的是自己的内容,对于终端用户来说很难真正体会到搜索的便利性。为此,百度从2002年起从后台走向前端,对于百度来说,2003年,将是让网民重新认识百度的关键一年,因而这样的市场活动非常重要。
 
                  第45节:厚积薄发积累是为了更好的爆发(7)
 
〃搜索大富翁〃让用户知道了百度,知道了百度可以进行搜索,但是并没有能回答用户〃百度和Google的搜索谁更好〃的问题。为此,百度需要一个相对权威的评测来直面自己。
2003年5月28日,赛迪集团下属的《中国电脑教育报》举办了一个名为〃Google VS Baidu两大搜索引擎对决搜索之巅〃的万人公测活动。这次活动采用UDI test,这是由美国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Udi Manber提出的一种搜索引擎质量评估标准,其主要思想是: 评价搜索引擎的质量主要看用户的体验,由普通用户在没有任何暗示的情况下对两个搜索引擎的结果进行等级评分,并且在这种评分中引入用户信心指数,最后通过对大量评分的统计来得到两个搜索引擎的质量评分。
用来做UDI test的关键词一般需要庞大的数量,这些关键词通常是从检索日志中随机提取得到,非常具有代表性。为此主办方为这次公测准备了一个一百万个关键词的关键词库,参加公测的网民从关键词库中随机选择关键词进行搜索,最终有10015名网民参加了公测,最终公布的结果有两个: 一是针对参与者用户体验的〃主观〃调查,约有55%的人选择百度比Google好用,10%的人选择了两者差不多,有35%认为Google比百度好;另一项则是大量的统计和评分的〃客观〃测评,在满分为2分的测评得分中,百度以高于Google分数绝对值0?14分的优势战胜了Google。
对于百度的此次领先,百度早期重要员工之一的雷鸣曾经做过这样的分析: Google的技术力量的确很强,有众多优秀人才,但是这些优秀的技术人员毕竟不在中国,不了解中国的市场和用户,Google擅长英文处理,而中文是很有特点的语言,在互联网上的表达方式与英文不一样,因此Google擅长的英文处理方式在中文上就很难显现优势了。从对中国用户的了解程度看,核心技术人员都在美国、习惯于西方思维的Google也很难准确把握。 Google的这些劣势,都成了百度的优势。当然,百度能做好,也基于其持续的努力。
有意思的是,提出UDI test的Udi Manber是Google的工程部副总裁,用Google提出的测评的方法打败了Goog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