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1949年去台湾。历任国民党历届中央评议委员、行政院政务委员兼蒙藏委员会委员长、总统府国策顾问等。1972年在台湾病逝。
刘震寰(1890-1972)民国将领。广西柳江人。早年入桂军。历任军职。1920年后,任广西陆军第一师师长、驻粤桂军总司令、广西军务督办兼省长。1925年6月,称孙中山逝世后,与滇军军长杨希闵在广州发动叛乱。失败后逃亡香港,退出军政界。1972年在澳门病逝。
康 庄(1905-1972)国民党陆军中将。四川安岳人。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历任军职。抗战时期,任第四十七军第一七八师师长。抗战胜利后,任整编第十七师第四十八旅旅长、整编第十七师师长等。1949年兵败后离开大陆。1972年在美国逝世。
广 禄(1900-1973)国民党政要。新疆伊犁人。锡伯族。早年入伊犁惠远师范学校,后入北京俄文政法专门学校,1926年后,历任新疆省政府秘书、省政府委员、驻南京代表、中国驻苏联塔什干总领事、国民党新疆省党部执行委员、国民政府立法委员等。1949年去台湾,任台湾大学教授等。1973年1月4日病逝。
沈发藻(1904-1973)国民党陆军中将。江西大庾人。黄埔军校第二期及陆军大学毕业。历任营长、团长、旅长等。抗战时期,任第八十七师副师长及师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处处长、第三分校主任、暂编第二军军长。抗战胜利后,任陆军总司令部第五署署长、装甲兵编练总处处长、国防部第五厅厅长、第十三兵团司令官、第四兵团司令官等。1949年去台湾,历任陆军第二十三军军长、台湾防卫副总司令、陆军副总司令、总统府战略顾问等。1973年2月4日在台北病逝。
王国华(1900-1973)国民政府高级官员。陕西榆林人。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历任上海沪江大学商科主任教授、国民政府交通部总务司司长、全国公路总局代局长、物资供应委员会赴美采购团团长、交通部顾问等。1948年去台湾。历任台湾航运业公司总经理、高雄港务局局长等。1973年3月12日在台湾死于车祸。
谢寿康(1897-1973)经济学家、国民政府官员。江西赣县人。早年留学欧洲,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27年后,历任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立法院条约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驻比利时代办等。1973年6月11日在台北逝世。
刘广济(1897—1973)国民党陆军中将。山东郓城人。保定军校第二期步兵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毕业。历任北洋军下级军官。1929年后,历任第140旅第4团上校团长、少将参谋长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处少将处长、第32集团军少将参谋长、第26师少将师长、第100军少将副军长、第100军中将军长。1942年7月因指挥作战失利被撤职查办。1943年3月出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部中将参谋长。1945年3月调升第3方面军司令部中将参谋长兼兵站主任。抗战胜利后,任军整部第20军官总队队长。1947年3月调任第3训练处中将处长。1948年2月辞职赋闲。1949年10月移居台湾。1973年8月2日病逝台湾台北。
刘攻芸(1900-1973)国民政府高级官员。福建闽侯人。早年留学美国、英国,获博士学位。1927年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国民政府中央信托局副局长、交通部邮政总局副局长、中央银行总裁、财政部部长等。1949年去台湾。1950年任新加坡华侨银行顾问、华侨保险公司董事经理。后退休经营矿业。1973年8月在新加坡病逝。
陈大庆(1905-1973) 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江西崇义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参加了东征、北伐。历任军职。抗战时期,任国民党军第四师师长、新编第二军军长、第二十九军军长、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等。抗战胜利后,任第一绥靖区副司令官、京沪杭警备副总司令兼淞沪警备司令等。1949年赴台湾,历任台湾国家安全局局长、台湾警备总司令、陆军总司令、国防部部长、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等。1973年8月在台湾病逝,追晋陆军一级上将。
孙 科(1891-1973) 国民党政要。字哲生,孙中山之子。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早年留学美国。1916年回国后,历任广东大元帅府秘书、广州特别市首任市长、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广东省代理省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任建设部部长、财政部部长、考试院副院长、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副主席兼立法院院长、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等。1949年3月赴美国。1964年赴台湾,后任台湾考试院院长。1973年9月13日在台北病逝。
李石曾(1881-1973)国民党政要。名煜瀛,字石曾。河北高阳人。早年留学法国,加入同盟会。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等。1924年后,历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北京研究院院长、总统府资政等。1949年去瑞士。1952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1956年定居台北。1973年9月30日在台北病逝。
宋霭龄(1890-1973) 孔祥熙夫人。原籍海南文昌,生于上海。早年留学美国。1910年回国,曾任孙中山秘书。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随孙中山避居日本。1914年与孔祥熙在横滨结婚。后曾担任妇女指导委员会、全国儿童福利会等的领导工作。1947年移居美国纽约。1973年10月20日在纽约病逝。
邹作华(1894-1973) 国民党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吉林永吉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1917年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后,历任东三省陆军炮兵第四团团长、炮兵司令,国民党军委会北平分会委员,陆军炮兵学校校长等。抗战时期,任全国炮兵总指挥、军委会炮兵总指挥兼吉林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参军等。抗战胜利后,任东北行辕政务委员会委员、国大代表、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等。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等。1973年11月7日在台北病逝。
萧同兹(1895-1973) 国民党政要。湖南常宁人。早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20年在长沙参与组织湖南劳工会。1923年后,历任湖南讨贼军总司令部行政委员、国民党中央劳工部组织科科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征集科科长、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社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常务委员。1949年赴台湾,历任台湾中央通讯社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等。1973年11月11日在台北病逝。
李 弥(1902-1973) 国民党陆军中将。云南莲山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历任国民党军营长、团长等。抗战时期,任第二十三师第一旅旅长、第一师师长、第八军军长。抗战胜利后,任第十三兵团司令。在淮海战役中所部被全歼,仅只身潜逃。受任第四编练司令,重组第八军。后率部去云南。1949年12月卢汉等率部起义时,一度被扣。后离开昆明。1950年1月被任为云南省政府主席兼云南绥靖主任。不久,所部被解放军击败,逃至滇缅边境流窜、骚扰。1954年率残部撤往台湾。后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等。1973年12月7日在台湾病逝。
徐道邻(1906-1973) 国民政府官员。安徽萧县人,生于日本东京。早年留学德国,获法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国民政府国防设计委员会任职。1938年任驻意大利使馆代办。后任国民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参事、行政院政务处处长等职。1949年赴台湾,在台湾大学等校执教。后到美国华盛顿大学讲学。1973年12月24日在美国病逝。
屈映光(1883-1973) 民国政要。浙江临海人。早年加入光复会。1912年后,历任浙江民政长、浙江巡抚使、浙江都督、山东省省长、北洋政府内务总长。1929年皈依佛门,称法贤上师。后任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副委员长、国大代表。1949年去台湾,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1973年在台湾病逝。
马师恭(1903-1973) 国民党陆军中将。陕西绥德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及陆军大学毕业。历任国民党陆军第十九师参谋长、第十一师副师长等。抗战时期,任第五军副参谋长、国民党伞兵司令等。抗战胜利后,任整编第八十八师师长、第八十八军军长、第七绥靖区副司令官。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国防部中将参议、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等。1973年在台湾病逝。
周兆棠(1901-1973) 国民党陆军中将。浙江诸暨人。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参加了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历任兵战总监部金柜科科长、上海兵战总站长、国民党军需署科长、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军队党务处处长、交通部总务司司长等。1946年退役,从事经济活动。1949年赴台湾。1973年在台北病逝。
胡伯翰(1900-1973) 国民党陆军中将。河北盐山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营长、团长等。抗战时期,任国民党军第一九六师师长、第九十军副军长,河南第五区保安司令,重庆卫戍司令部参谋长、防空副司令,第三十九集团军副司令兼新八军军长等。抗战胜利后,任北平警备副司令兼北平防空司令部副总司令。1949年赴台湾,曾任台湾糖业公司董事。1973年在台北病逝。
蔡庆华(1905-1973) 国民党陆军中将。安徽合肥人。国立东南大学毕业。1927年考取国民党中央军校。后留学法国。1935年冬回国,历任国民党陆军交辎学校战车教导营营副、装甲兵团团副、第二00师参谋处副主任、第五军参谋处副处长、陆军装甲兵学校教育长等。1949年赴台湾,任国民党装甲兵副司令、陆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等。1973年病逝。
张廷谔(1890-1973)民国政要。河北丰润人。1911年辛亥革命时参加泺州起义。1914年毕业于天津高等工业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