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汉三(1888-1952)兴中会及同盟会会员、国民党陆军少将。广东香山(中山)人。早年随父到美洲谋生。认识孙中山。1905年在檀香山加入兴中会。1911年回国参加黄花冈起义,失败后再转赴香港、南洋及美洲,继续奔走革命。1915年回国参加讨袁战争。后岁孙中山南下护法。1920年后,历任“侨安”舰上校舰长、设在广州的中国监狱少将狱长。孙中山逝世后弃官回乡。抗战时期曾在中山县任职。1952年5月在家乡病逝。
荣德生(1875-1952)爱国民族工商业家。江苏无锡人。青少年时代在上海钱庄任职。1902年后,与其兄荣宗敬先后在无锡、上海等地开设面粉厂、纱厂等,后被称为“面粉大王”。曾任江苏省议员、北洋政府国会议员、国民政府工商部参议、中央银行理事、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大陆解放前夕,拒绝把机器运往台湾。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苏南行政公处副主任等。1952年7月29日在无锡病逝。
高焯之(1902-1952)国民党陆军少将。山西天镇人。早年入晋军。历任军职。抗战时期,任第七十三师第三九三团团长、第七十三师师长、第三十四军军长等。抗战胜利后,任第三十九军第七十三师师长、第三十四军军长。1949年4月,在太原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俘虏。1952年12月在太原市被枪决。
孙常钧(1897—1952)原国民党陆军中将。湖南长沙人。广东西江陆海军讲武堂、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历任营长、团长,1927年后历任第21师少将师长、浙江盐务缉私局局长、独立第4旅旅长、第153旅旅长、第52师155旅少将旅长、第46师少将参谋长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参谋本部高级副官、第13补训处处长兼沅陵警备司令部司令、辰沅师管区司令、湖南省第8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等。抗战胜利后,历任湖南省第3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第1兵团司令高参等。1949年8月1日参加长沙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1952年12月在长沙病逝。
尹昌衡 (1884-1952)民国陆军上将。四川彭县人。1902年入四川武备学堂。1904年留学日本。辛亥革命后,任大汉四川军政府军政部部长、四川军政府都督。曾率军亲征藏边。1913年被袁世凯召赴京,被构陷下狱。1916年袁死后出狱,一度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运动。后归隐成都。1952年在重庆病逝。
张岚峰 (1902-1952)国民党陆军少将,汪伪陆军中将。河南柘城人。1922年投冯玉祥部。1925年被冯派往日本留学,与日本特务开始来往。1928年回国后,历任炮兵团长、西北军军官学校校长、副师长兼旅长、张家口抗日同盟军第十九军军长等职。抗日战争开始后,公开叛国投敌,任汪伪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第四方面军总司令。抗战胜利前夕又投靠蒋介石,后任国民党国防部保安第三纵队总司令。1946年底奉命率部进犯鲁豫解放区。1947年1月遭解放军围击,在鲁西南曹县被俘。1952年春在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处病逝。
陈寅生 (1875-1952)爱国民主人士。广东海丰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反袁及护法行动。曾在粤军陈炯明部任职。后从事爱国民主活动。1947年当选为中国致公党中央常委兼秘书长。1949年9月出席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致公党中央主席团主席等。1952年病逝。
郭汝栋(1892-1952)原国民党陆军上将。四川铜梁人。四川陆军速成学校毕业。历任川军营长、旅长、师长、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第四十三军军长。抗日战争期间,曾率部参加了淞沪会战。1938年任军事参议院参议。1939年因病离职,回重庆养病。1945年9月晋升陆军上将。1952年在重庆病逝。
熙 洽(1884-1952)东北陆军中将,伪满大臣。满洲正蓝旗人,爱新觉罗氏。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民国成立后,历任黑龙江督军总署参谋长、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教育长、东北陆军第十旅旅长、吉林东北边防军副司令长官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叛国投敌,任吉林省长官公署长官、伪满洲国财政部总长兼吉林省省长、伪满洲宫内府大臣等。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被苏军逮捕。1950年被引渡回国,监禁在抚顺战犯管理所。1952年病逝。
陈渠珍(1883-1952)原国民党陆军中将。湖南麻阳人。早年入湖南新军,曾随清朝川边大臣赵尔丰入藏平叛。1911年回湘西。民国成立后,历任湘西巡防营统领、孙中山委任的讨贼军湘西第二军军长、湘西屯边使、独立第十九师师长、新编第三十四师师长、素有“湘西王”之称。1935年遭何键打击,后任湖南省政府委员、湘鄂川黔自卫军军政委员会主任委员、湘鄂川黔绥靖公署副主任、湘西行署主任和反共救国委员会主任等。1949年8月向解放军投诚。新中国成立后,任全国政协委员,后加入民革。1952年病逝。
王靖国(1893-1952)国民党陆军中将。山西五台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在晋绥军中服役,历任营长、团长、第五旅旅长、第三十七师师长、第三军军长。抗战时期,任第十九军军长、第十三集团军总司令。抗战胜利后,任第十兵团司令、太原守备总司令。1949年4月24日,在解放军攻克太原的战斗中被俘。1952年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病逝。
武庭麟(?-1952)国民党陆军中将。河南伊川人。早年入镇嵩军,历任团长、旅长。1927年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八方面军独立师师长、第十五军第六十四师旅长等。抗战时期,任第六十四师师长、第十五军军长。抗战胜利后,任整编第十五师师长。1947年11月在豫西战败被俘。1952年在洛阳被镇压处决。
马骥云(1883-1952)原国民党将领。河南固始人,回族。1905年参加日知会。1906年加入同盟会。1909年加入共进会。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后参加讨袁和护法运动。曾任广东革命政府参事兼豫南第一路军司令、国民党第六军总指挥部秘书处主任等。1930年后脱离军界,以行医为业。新中国成立后,任河北省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1952年病逝。
范腾霄(1883-1952)原北洋海军将领。湖北利川人。早年加入日知会。1905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后回国,曾任北京政府参谋本部科长。后因不满袁世凯称帝,请假离职。1918年入日本海军大学。毕业回国后,曾任代理北洋海运舰队司令、东北海军学校教育长。北伐战争时,任北伐军前敌总指挥部高级参谋。1929年后在国民政府海军部任职。1946年后任教于武汉水运学院。新中国成立后,任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参事室参事、省人民代表。1952年病逝。
茅祖权(1883-1952)国民党政要。江苏海门人。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民国成立后,历任国会议员、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江苏省民政长、中央公务员惩戒委员会主任委员、行政法院院长、司法院秘书长、总统府国策顾问等。1950年在上海被人民政府逮捕。1952年在狱中病逝。
周恭寿(1876-1952)原民国政要。原籍贵州麻江,生于四川成都。清末举人。曾任贵州咨议局副议长。民国成立后,历任遵义县县长、四川川西道道尹、国会议员、广州大本营咨议、国民政府贵州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贵州省政府行政院咨议等。1952年在上海病逝。
董凌欧(1895-1952)同盟会员、孙中山秘书。广东化州人。1909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与化州光复起义。1914年,到日本明治大学法律系学习。1916年回国后,参加北伐军,被孙中山任为广东省讨贼军司令部参谋长。其后,任孙中山大元帅府秘书兼监印,协助孙中山处理日常事务。1922年,随师北伐,任大本营驻江西办事处军法官。孙中山逝世后,历任茂名地方审判厅厅长、电白县县长。1932年后,历任广东西北区绥靖委员公署军法官、南京国民政府审计部专员。1940年后,回化州居住。抗战胜利后,曾任化州县参议长。1952年逝世。
王荆山(1876-1952)日伪汉奸。吉林长春人。早年在长春开办量米铺、面粉厂、陶瓷厂、银行等。与日本经济界关系密切。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靠日本侵略者,担任多项伪职。1952年被人民政府处决。
郭冠杰(1892-1952)爱国民主人士。广东梅县人。早年留学日本、法国。回国后,历任广东大学、武昌大学、北平大学等校教授,国民党陆军大学教官,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及总务科科长,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1947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1949年作为该党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委员、农工民主党中央执行局委员等。1952年病逝。
范子英(1885—1953)原国民党陆军中将。四川资阳人,原名范世杰,以字行。云南陆军讲武堂第三期炮兵科毕业。历任川军营长、团长、旅长等。1928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22军第2师中将旅长、川军暂编模范师中将副师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144师副师长及师长、第50军军长。1943年1月调任军事委员会参议。1946年7月31日退役后在重庆经商。1953年3月在重庆逝世。
吴奇伟(1890-1953)原国民党陆军中将。广东大埔人。先后就读于广州黄埔陆军小学、武昌陆军中学和保定军官学校。历任国民革命军团参谋长、师参谋长、旅长、第二十一师师长、第十二师师长、第四军代军长等。抗战时期,任第十八军团军团长、第九集团军总司令、第六战区副总司令长官兼长江上游江防司令等。抗战胜利后,任湖南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