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任第六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三十三军军长、第八集团军总司令、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等。抗战胜利后,任第三十四军军长、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十五兵团司令。1949年4月,在太原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虏。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战犯被关押改造。1961年获特赦被释放。1962年病逝。
陈万仞(1885-1962)原国民党陆军中将。四川仁寿人。四川武备学堂毕业。1905年东渡日本,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在新军任职。1911年后,历任川军团长、旅长、师长等。抗战时期,历任第二十三军第一四八师师长、第二十三军副军长及军长、第二十一军军长、第二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等;抗战胜利后,弃军从商。1949年回成都闲居。后受命出任国民党西南第二路游击副司令。12月28日,通电起义,脱离国民党。新中国时期,曾任成都市政协委员。1962年,在成都病逝。
许 济(1887-1962)原国民党陆军少将。广东番禺人。南京弁目学堂毕业。1912年,任南京卫戍区骑兵队长、营副等。1913年参加讨袁,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16年后,历任参谋、参军处科长、副官长、卫队督带等。1918年后,历任粤军团长、第八旅旅长、第七旅旅长、第五旅旅长。1925年参加东征,取得棉湖大捷,升任第四师师长,后又参加评定刘杨之役。同年9月,所部被蒋介石缴械遣散,从此避居杭州,研究哲学和心理学。1962年在杭州家中逝世。
杨池生(1891-1962)国民党将领。云南昆明人。云南讲武堂毕业。历任滇军团长、旅长、国民革命军师长等。1928年率部攻打江西苏区,任前敌总指挥,战败受伤,后被调往南京任军事委员会参事。全国解放后,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1962年在昆明逝世。
冯钦哉(1890-1963)原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山西万荣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后在西北军中任职。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师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8年后,历任第七十一师师长、第四十二师师长、第二十七路军总指挥等。抗战时期,任第十四军团军团长、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察哈尔省主席、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等。抗战胜利后,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华北”剿总“副总司令等。1949年1月与傅作义等率部起义,促使北平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北京市政协委员等。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1959年因西安事变时杀害杨虎城所派代表问题被捕入狱(均于1980年改正)。1961年因病保外就医。1963年1月22日在西安家中病逝。
马励武(?-1963)原国民党陆军中将。陕西华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历任营长、团长、旅长等。抗战时期,任第一六六师师长、第十三军副军长、第二十九军军长等。抗战胜利后,任整编第二十六师师长。1947年1月,在鲁南与解放军作战被俘虏。新中国时期,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1963年2月4日病逝。
沈钧儒(1875-1963)爱国民主人士。浙江嘉兴人。清末进士。1905年留学日本。1907年回国后从事立宪运动,任浙江省咨议局副议长。辛亥革命时任杭州警察局局长。1912年加入南社。后参加了反袁及反北洋军阀的斗争,曾任广州军政府检察厅检察长。1923年在上海从事律师业务。1933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5年组织成立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1936年11月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是著名的“爱国七君子”之一。1939年参与发起组织统一建国同志会。1941年倡议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改称中国民主同盟)。1949年参加了新政协的筹备工作和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主席等。1963年6月11日在北京病逝。
冯占海(1899-1963)原国民党陆军中将。辽宁义县人。东北讲武堂毕业。历任东北陆军营长、团长,”九?一八“事变后,被吉林省临时抗日政府委以吉林警备司令兼新编第一旅旅长之职。后任吉林自卫军副总司令兼右路总指挥。1933年,所部被改编为东北军第六十三军,任中将军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卸去军职,到昆明等地经商。后寓居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吉林省体委主任。1963年9月14日病逝。
刘 兴(1887-1963)原国民党陆军上将。湖南祁阳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后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1926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四师师长、第三十六军军长等。抗战时期,任国民党第十六军团军团长、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江防总司令、军委会点检委员会副主任等。抗战胜利后,任湖南省政府委员等。1948年冬与唐生智、程潜等策划湖南起义。1949年任永宝警备司令,后任长沙绥靖公署副主任。参与湖南和平解放运动。8月,被白崇禧扣押到桂林。桂林解放时获释。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湖南省参事室副主任、湖南省体委副主任。1963年夏在长沙病逝。
吴纫礼(1874-1963)原民国海军将领。安徽肥东人。威海卫水师学堂毕业。曾在清末北洋海军任职。1912年后,历任海军部军械司司长、海军部次长,代总长;1927年,任南京国民政府海军参议;新中国时期,曾任安徽省政协委员。1963年逝世。
魏益三(1884-1964)原国民党陆军中将。河北正定人。保定军校毕业。历任东北军旅长、师参谋长、国民军第四军总司令、河南自卫军副总司令兼第八军军长等。1927年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军军长、陆军第五十四师师长等。1930年后,任军事参议院参议等。抗战时期,曾任荣誉军人总管理处处长等。1949年后留居大陆。1964年1月26日在北京病逝。
朱启铃(1871-1964)原国民党政要。祖籍贵州紫江(今开阳),生于河南信阳。清末曾任北京内城警察总监、蒙古事务局督办、丰田垦务局督办、津浦铁路北段总办等。民国成立后,历任内阁交通总长、内务总长、参议院副议长。1915年参与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任大典筹备处处长。袁死后被通缉,遂逃往天津租界。后被特赦。1919年任北洋政府总代表,参加南北和议。和谈破裂后退出政坛,从事著述。他还对古代建筑等深有研究,曾任中国营造学社社长。新中国成立后,寓居北京。曾任中央文史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等。1964年2月26日在北京病逝。
吴致明(1893—1964)原国民党陆军少将。广东琼山(今海南琼山)人,原名吴开珍,号济民。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五期步兵科、陆军大学正则班第十三期毕业。历任粤军排长、连长、营长,1924年4月调任黄埔军校第一期教官兼学生队第3队第2区队区队长。后历任团参谋长、师参谋长,1933年11月参与“福建事变”,升任第4军参谋处少将处长。事变平息后离职赋闲。1935年4月23日出任军事参议院谘议。抗日战争时期,历任预备第4师少将参谋长、骑兵第5军少将参谋长、中央军校高级教官兼空军参谋学校战术教官、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高级参谋。抗战胜利后退役,派任交通警察总局第一处处长。1948年9月兼任督察室主任。1949年6月出任海南行政公署警保处主任秘书。1950年6月出任广东省人民政府海南行书交通处秘书。1955年被捕入狱。1960年12月获释后定居湖北武汉。1964年3月23日在武汉病逝。
邓锡侯(1889-1964)原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四川营山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为四川军阀刘存厚部属。历任川军旅长、师长,四川省省长。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军军长、第七路军总指挥,响应北伐。1927年后,历任四川省财政厅厅长、第四十五军军长等。抗战时期,任第四军团军团长、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重庆行营副主任、川康绥靖公署主任等。抗战胜利后,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四川省政府主席、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等。1949年2月0日在四川彭县与刘文辉、潘文华等举行起义。后任西南行政委员副主席兼水利部部长,西川省副省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委员、四川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1964年3月30日在成都病逝。
周震鳞(1875-1964)原国民党政要。湖南宁乡人。1903年与黄兴等创立华兴会。后加入同盟会。民国成立后,任国会参议员。又因参加反袁活动被捕,获释后到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1917年任广州大元帅府秘书。1921年任湖南劳军使。1923年任大本营劳军使兼督管中央直辖第一、二师事宜。1927年后,曾任国民政府委员、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寓居北京。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1964年3月在北京病逝。
陈鞠旅(1899-1964)国民党陆军少将。广东梅县人。历任军职。抗战时期,任预备第三师师长、第十六军副军长。抗战胜利后,任整编第一师师长、第一军军长兼第十八兵团副司令官。1949年战败被俘。新中国时期,被关押改造。1964年7月在狱中病逝。
于学忠(1890-1964)原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山东蓬莱人。幼年随父生活军旅中。后入毅军、北洋军,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1927年任东北军第二十军军长。1930年由国民政府任命为平津卫戍司令。后历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河北省主席、甘肃省主席、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36年冬,协助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张被扣押后,全权负责东北军。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苏鲁战区总司令、山东省政府主席、参加了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等。1944年任军事参议院副议长。全国解放前夕拒绝赴台湾。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