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觉得小影对星星的爱还是少了点!”陆敏娟遗憾地说。“比如我就发现,家里有人出门的时候,如果屋子里还有其他亲人,星星就会高高兴兴和你说‘再见’,但如果走得来只剩下她和小影了,星星就不干了,说明小影和星星还没有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我说她的时候,她总是沉默不语,”李雪莹也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不知她在想什么,听进去没有。”
母亲大声说:“该说的我们还是要说,说总比不说好。”
虽然小影的缺点是客观存在的,但她的优点大家也是看到的。大家都认为小影的性格还算纯朴,没有什么不良习惯,人也比较勤快。说到最后,大家的意见也比较统一了,就是暂时不换人,因为现在要找一个各方面都让人满意的保姆非常困难;即使换人,可能还会出现另外一些缺点。
“只是希望小影能够一天一天有所进步!”陆敏娟感叹地说。
星星的说话能力真的发生了某种飞跃,飞跃的标志是她能够哼唱歌曲了。我们买的一盒磁带里面,有一首电影《京都球侠》的插曲,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让星星听这盒磁带。听着听着,星星有时也跟着录音机学,而且还学有所获。
“呃球侠!”星星现在只哼唱得来这一句,但听起还有点味道。她经常对着你喊,你答应后她就对着你唱这一句歌曲,好象你上了她的当一样。有一天晚上李雪莹诳星星睡觉,迷迷糊糊中,星星嘴里就冒出一句“呃球侠!”,把我和李雪莹都逗笑了。
有一天陆敏娟过政协这边来耍,她给我们介绍说,他们单位有个小孩子叫汪蕾,只比星星大4个月,但她已经能背唐诗了,大人背上句,她就能接下句。陆敏娟的意思并不是说星星的智力就差,她可能是想说,现在家长们都很注意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孩子们也变得越来越聪明了。
“我觉得与其说背唐诗,还不如背儿歌哎!”我对这种“四书五经”式的教育并不赞同,“因为孩子太小,几乎不理解诗歌的内容,所以,背唐诗最多只是促进和锻炼一下记忆力。”
“不过,能够训练一下孩子的记忆力也好哎!”陆敏娟轻轻地说。
其实,这也反映出一个家教自信的问题。在家教上缺乏自信,这是许多家长普遍的心理状态,总认为别人比自己高明。不论是陆敏娟、母亲还是李雪莹,他们基本上都有不信自己而信别人的倾向,但这是没有道理的。
很明显,汪蕾的父母肯定不只是希望通过背唐诗发展孩子的记忆力,我想,他们的出发点还是为了开发孩子的智力。不可否认,智力开发并不是一坐空中楼阁,它必须立足于坚实的基础之上,这个基础就是知识,所以,知识的传授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始终要明白,知识只是培养智力的手段,而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孩子的智力。毫无疑问,未来的竞争不是知识的竞争而是智力的竞争,一个人的根本区别不是知识掌握了多少,而是智力发展得有多好。虽然智力和知识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但知识并不等于智力,智力并不是简单能从知识转化而来的。比如,同样是背诵,到底是背唐诗好呢,还是背儿歌好呢?我想,肯定是背儿歌对小孩子的智力发育更有意义,因为儿歌更形象、更具体,更适合小孩子的思维特点,他们更容易理解,学习的兴趣更大,而且儿歌的韵律比唐诗要强,这对发展音乐素质更有好处……
但现在星星好象还没有能力背儿歌呢!
在“学习”上星星也能“看书”了。她心情好的时候,就把一本《婴儿读物》拿来认。星星大概能够认得书里五分之一的内容。她很快地一页一页地翻书,然后就说出事物的名字。星星说得比较含糊,一般人根本听不懂她说的什么。有一次星星给我“读书”,她一次次说,我一次次“嗯?嗯?”的反问,在另一间屋子缝被子的李雪莹只好给我解释,这样我才稍微弄明白了一点。
但遇到星星心情不好的时候,她就不愿意“读书”了。我和李雪莹拿那本我们经常辅导她的塑料书来让星星“读”,她显得很不耐心,或者乱翻一气,或者干脆跑到一边去做别的事情。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星星不愿意“读书”,是不是我们对她的要求高了?但想来想去并不是这么回事。星星的所谓“读书”,我们也没有很具体的要求,不过是星星想到什么说什么,主要是说出事物的名字。要知道,星星三、四个月,四、五个月以前就能指认书上许多事物的名称了,现在对于她来说不是就更容易了吗?所以还是一个习惯的问题但是,象星星这样的年龄能够用“习惯”这样的概念来定义吗?但我觉得应该这样要求!我们立志要把星星培养成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就必须从这些细小的地方着眼。古训早就有言在先:“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五 新年盘点
新年盘点
星星已经1岁零4个月了。有一天晚上看电视的时候,我拿两个柿子对星星说:“拿去给奶奶给一个,妈妈给一个。”但星星只听懂了大概意思,不知道一个、两个的区别,所以,她把两个柿子都塞给她奶奶。
“不对,”我强调说,“应该是奶奶给一个,妈妈也要给一个。”
于是,星星又从她奶奶手中把柿子拿过来,又全部给到李雪莹手里。
“这一个是给奶奶的,”我边说边手把手地教星星,“这一个是给妈妈的。”然后我又对星星提出同样的要求,但星星还是不懂。看来星星对“1”和“2”的概念还完全没有。
除了称呼之外,星星学得比较早的两个词还有“抱”和“剥”。比如上街的时候,她走累了,就抱住你的腿,抬起头,清楚地说:“抱”再比如我拿柑桔吃的时候,星星看见了,便看着你手上的柑桔,走过来说“剥”看来,星星对“抱”和“剥”的意思基本上是明白了。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抱”和“剥”是两个近音词,星星能够区分得这样清楚,说明她说话时对声带的控制能力又有了进一步增强。
星星现在还是不会喊别人。我们教她喊人的时候,别人应答“呃”,星星也跟着说“呃”这反映出她仍然还处在模仿别人的阶段。但是,星星是在刚刚1岁的时候就知道应答别人了,怎么过了这么长时间这方面没有多大进展呢?但也许这段时间正处于量变阶段,我想星星自觉地喊人,只差那么一小步就要成功了。
星星平时玩耍的时候应该说还是比较“听话”的,但到吃饭的时候就有点调皮了。她不认真吃饭,还无缘无故地哭闹,因此,每顿饭她都吃得不是很多,我认为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因为孩子不懂事,她才不管吃饱吃不饱呢。但如果经常这样吃不饱,这是会影响到星星的身体发育的。当然,不光是我,其他人也都看到了这个问题。
“以后吃饭的时候,”我建议说,“让星星一个人在客厅吃,其他人不要去管她,看有点效果没有。”我觉得这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但并没有得到大家的响应和配合。
有一次吃饭的时候,我把星星安排到客厅,并且给她讲了好好吃饭的道理。这样,星星就开始一个人安静地吃饭。但不多久母亲就偷偷去看,结果被星星发现了,然后星星就要她喂,母亲就真的又把星星抱回到饭桌上给她喂。以后我又坚持了几次,但把星星抱到客厅后不一会儿,不待别人去偷看,她自己就端着碗回到厨房来了。看来第一次没有做好,后面的事情就不好办了,我的计划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星星现在已经完全知道自己蹲下屙尿、拉屎了,这种习惯的养成也有一个过程。小孩子有一个流尿流屎的过程也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从流尿流屎过渡到自己知道蹲下屙尿、拉屎。我们是在星星1岁零2个月的时候开始让她实现这种过渡的。主要办法就是定时提醒星星屙尿、拉屎,星星这方面做得好的时候我们就表扬、鼓励她。与此同时,如果她表现不好,又流屎流尿了,我们就打她的屁股。在这一点上我和李雪莹言行一致,效果很好。养成蹲下屙尿、拉屎的习惯,使星星避免了经常湿裤子,从而有效地防止了感冒的发生。事实也确实是这样,整个冬天,星星感冒的时间明显比以前少了。
新年到了。对这几个月进行一下盘点,星星还是有许多明显地进步。现在星星已经能够从1数到10了,还能够唱《拖拉机》、《星期六》、《蹦蹦跳》等一些短小的儿歌,李雪莹还教星星跳舞,虽然动作简单,但还是看得出来舞蹈的特征。
星星在喊人上终于有了突破,她再也不需要别人的提醒,想喊谁就喊谁,她经常把喊人当作一种游戏,你答应后,她就望着你笑。
星星听话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事实上,她听话的能力远远大于说话的能力。她能够听懂许多话,比如“蹲下屙尿”、“嚼烂”、“吞下去”等等。元旦那天上午我们到街上去耍,给星星买了一些香焦。回到家,我给星星剥了一个香焦。
“把香焦皮拿去丢到撮箕里。”我用眼睛示意,星星便抓起凳子上的香焦皮从客厅走到厨房去,把香焦皮丢到角落的撮箕里。吃了香焦,我看到星星在流清鼻涕,就给她冲化了半奶瓶板兰根水,这期间星星一直跟在我的屁股后面。我到厨房去,用水淋奶瓶,以便更快地冷却。
“过去,到那边屋里才能吃。”等奶瓶里的水不烫后,我就回到客厅。“把牙齿给我看看,是哪颗牙齿想吃?”星星就张开嘴让我看她的牙齿。
星星坐凳很有趣。以前,她总要别人把小板凳安放到她的屁股底下她才坐。现在,她已经能够从后面慢慢退着去坐小凳子了。她先看准凳子的位置,然后转身向后慢慢退,有时侯还没有退拢她就往下坐,没有坐着小板凳,又站起来继续退,一直要到屁股或者脚肚子挨着凳子后,她才放心大胆地坐下去。坐下后如果没有坐到位,还要调整一下屁股的位置,要让屁股坐在凳子的中间。
我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