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生一教-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置,要让屁股坐在凳子的中间。
我想起那种整人的伎俩等别人往下坐的时候突然把凳子或者椅子抽调,让别人摔下去。有一次我想整一下星星。等她往下坐的时候,我就把小板凳偷偷地从她屁股下面抽掉。但星星往下坐的时候很小心,她没有坐到凳子,然后又慢慢地往后退。她的脚肚子再一次接触到小凳子了,她又准备往下坐,我又把凳子抽调,但星星还是没有上当,她的屁股挨着凳子之前一直是使着劲的。几次没有坐到凳子,星星就感到很奇怪,最后发现是我在搞鬼,于是就“意味深长”地望着我笑。
星星吃饭的动作也很可笑。这几个月来,我们开始让星星自己吃饭,但由于对筷子控制不好,星星吃饭时经常喂不到位,有时候还把筷子弄掉。有一次吃饭的时候星星又把筷子弄掉了,我赶忙把筷子捡起来拿去洗。我洗筷子的时候,她已经等不及了,就用嘴在碗里啜饭吃,啜不来的时候,她就一手端碗,一手不停地拍打着碗沿,想把饭抖下去,逗得全家人都笑了
六 “小松树快长大”
    “小松树快长大”
星星已经快满1岁半了,她现在吃饭的动作比以前要熟练多了,只是吃饭时还是经常把饭掉到桌上或者地上。“舀饭!”。吃完一碗后,星星理直气壮地对大人说,好一副民以食为天的样子。
星星“读书”的主动性、创造性也有了一定地增强。以前她“读书”时,一般都是大人问:“哪个是猫?哪个是狗?”然后她才给你指认出来,现在她自己会很主动地说。有时侯还要加一点她的想法,但我们听不懂她在说什么。
星星已经学会了很多动作,比如扮兔子、打枪、舞狮等。有些动作的细微差别她也能够区别开来,比如“举手”和“敬礼”,她知道“举手”用两只手,“敬礼”只用一只手。
李雪莹听陆敏鹃说,汪蕾已经会说“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了?”这样的句子了。记得我们开始学英语的时候,“This is a……”、“That is a……”也是英语的基本句型,看来,就象“妈妈”一样,虽然语言不同,但这个发音都大同小异先是背唐诗,现在又是基本句型,我不得不对汪蕾的父母的规范表示“叹服”!
但反观星星,现在她仍然不会说三个以上音节的词语或者句子,还在跟着大人鹦鹉学舌。我们也试着教她说多音节的词语或者句子,但星星说不来,所以就毫不留情地进行一番省略和简化,最后还是在3个音节以内活动。汪蕾比星星大不了多少,所以,李雪莹感到很自卑。
我对类似这样的说法根本不屑一顾,但我也确实对有些问题很担心,比如星星身上的不良习惯,不但没有得到有效纠正,而且还有继续发展的倾向。有一天晚上睡觉前我给星星把尿,她大声哭闹着,扭板着犟着不屙,但我坚持抓住她的腿不放。经过较劲,她还是屈服了,屙了尿。睡下后,很长时间星星都噎声噎气的,显得很委屈的样子。半夜,李雪莹给她掖被子,把她惊醒了,她便一声接一声地干嚎,完全是一副得意、任性的样子。当时我非常想翻身给她几巴掌,但我还是忍住了。第二天说起这件事,母亲说我不该这样做,我很不以为然。她怎么不想想,如果流了尿,得了感冒,吃药打针,有多麻烦!这只是对“身”的影响,而更重要影响还在于“心”这方面。
要知道,即使是小孩子,也不能不讲一点道理;
即使任性,也应该有一个限度。
转眼间,星星已经开始说三、四个音节的词语或者句子了。不光说话句子的长度有提高,而且动脑筋的成分也大大增加了。
有一天,我在吃蛋糕,星星看到后就想要。李雪莹便教她说:“爸爸,给点。”
“爸爸,给点。”星星终于说出了一个4音节的句子。
星星已经明白“爸爸”和“陆一飞”、“妈妈”和“李雪莹”之间的关系了。
有一天,李雪莹给星星喂香焦,李雪莹问:“是哪个想吃香焦?”
星星说:“星星。”
李雪莹又问:“是哪个在给星星喂香焦?”
星星还是回答:“星星。”
李雪莹瞪着眼反问:“是星星啊?”
星星愣了一下突然说:“李雪莹。”
有一天我和李雪莹去看电影,回家的时候星星和母亲一起来给我们开门。星星开门的样子显得很激动,开门后,她先向着我们“嗤嗤”地笑,然后就回头跑。她双脚一跳一跳往前跑,身体一耸一耸的,显得非常可爱。
这段时间星星的智力发展比较快,几乎每周都有新的进步。现在星星不光知道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而且喊过后还能提出自己的要求。比如星星看到我吃甘蔗,她就会喊“爸爸,给点。”早上看到我还在睡懒觉,她就会喊“爸爸,起来。”,李雪莹在厨房煮饭,星星在客厅玩耍遇到什么问题,她就会喊“妈妈,过来。”我经常听到星星自言自语地说唱李雪莹教她的一些顺口溜和儿歌,比如“老狼老狼几点钟?一点钟;老狼老狼几点钟?两点钟……”、“喂喂好妈妈,喂喂好妈妈,下班来接我,下班来接我”、“小松树,快长大”等等。
星星爱笑,有时侯甚至可以说是傻笑,但我对此并不责怪。我认为对星星这样的小孩子来说,只要是笑,对她的智力发展都是有益的。笑,反映出孩子的精神是自由的,笑,能促进亲情关系,笑,也能使孩子的性格变得活泼开朗……
有一次我从乡下回城,发现星星晚上睡觉睡得很不安稳,睡到半夜就开始满床乱爬,嘴巴把床都擦遍了。她迷迷糊糊的,有时还把脑袋撞到床环上。因为这段时间气温上升很快,晚上我们的手脚也可以露在外面了,但我们还是盖的冬天的铺盖,是不是被子太厚了,星星感到热呢?
我用手抚摸着星星的头,想让她安静下来,但并不管用,不一会儿,她又开始乱扳起来。
李雪莹也被星星吵醒了。“她这一周来都是这样。”李雪莹介绍说,“不知什么时候就从一头爬到另一头去睡去了。”
我有点不满地说:“既然你早就发现了,为什么不采取一下措施呢?她把头‘嘣嘣’地撞到床环上,你看着不心痛啊!”
“她一晚上都在乱爬,我啷个管得过来呢?”李雪莹辩解说。
这件事的原因我们暂且不论,但星星脑袋被撞这个现象我们应该看到哎。人们一般认为小孩子跌跌摔摔是很正常的,这不过是无可奈何的说法。不管从哪个方面说,跌跌摔摔至少不应该算是一件好事吧。孩子越小,大脑很脆弱;人的大脑是一架严密的机器,一旦出现了生理性创伤,是没有有效的办法来治疗的。因此,我们要想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来爱护孩子的大脑。
七 可恶的“烂德性”
    可恶的“烂德性”
在纠正星星身上的不良习惯方面,进展一直不是很顺利。即使我们大人都采取了一致的态度,克服起来仍然有一定难度。比如吃东西前洗手这件事,我们大人讲了无数遍道理,星星也知道不洗手肚子要长虫的道理,但到吃东西前,她还是不愿意自觉去洗手。有时侯她耍起脾气来,干脆就站到一边去哭闹开了,无论你怎么说教甚至打骂,都不起作用,每次都要闹一阵别扭,然后在大人的好言好语劝说下,才很不情愿地妥协。这真的有点耐人寻味:星星每次这样耍懒的时候都没有得逞,为什么她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哭闹呢?这说明在星星的心理上已经形成了某种顽固的思维定势,而要改过来,就变成事倍功半了。更何况在对待不少不良习惯的时候,大人们的态度并不统一。
我把这种不良习惯称之为“烂德性”。
有一天傍晚父亲钓鱼回来,星星显得很兴奋。父亲先到阳台上放鱼杆,星星就跟着到阳台上去看鱼篓里的鱼。父亲看到星星很兴奋的样子,就把鱼篓从身上解下来拿给星星,但这个时候她又不敢拿了。我在旁边鼓励星星把鱼篓拿着,星星只是一个劲地躲避,李雪莹也鼓励她拿,她反而往李雪莹的怀里钻,显得很害怕的样子。星星并不是第一次看父亲钓回来的鱼,她也知道鱼并不咬人。为什么星星不敢拿鱼篓,与其说是星星胆小,还不如说是她任性的表现。
这段时间陆敏娟到外面学习去了,晚上父亲和母亲要到陆敏娟那边去睡,顺便给她照家。但每次母亲走的时候,星星都要赶路。
“给奶奶、爷爷说‘再见’。”母亲临走时让星星向他们道别。星星就机械地招招手。但当母亲真的开步要走时,星星又不干了,她要和母亲一起去。看到星星这个样子,母亲只好把星星抱在怀里逗一阵。
“不要让她养成赶路的烂德性,”我对母亲说,“你要走就走。”
母亲说:“她还小,你管她呢!”
“这些事情就是要从小就注意,”我不以为然地说,“不要看不得孩子哭,爱哭的孩子没有出息!”
然后母亲又准备走,星星还是赶路,母亲又停下来给星星讲道理。往往要反复几次,母亲他们才走得脱。
“你看嘛,”我不满地说,“最后你还是要犟着走,这对孩子有什么好处呢?”
现在星星好象形成了某种条件反射,只要到时候了,母亲一挂包,星星便要母亲抱她,意思好象是说:你就抱着我,看你怎么背着我偷偷走掉。有一天晚上母亲出门时星星没有注意,母亲出去后想轻轻地把门拉上,但不注意还是把门弄响了,星星就猛然醒悟过来。
“奶奶奶奶”星星顿时就哭闹起来,朝门口追出去。为了转移星星的注意力,李雪莹便带星星唱歌,暂时转移了星星的注意力,但不久,星星又想起了她奶奶,又开始“咳咳咳”地哭起来,李雪莹一直哄劝了大半个小时,星星才基本停止了哭泣。
我就想,母亲走后,屋里还有我和李雪莹,我们都喜欢星星,星星怎么就离不得她奶奶呢?这是没有道理的,所以,还是应该归为“烂德性”之列。
每次我批评星星的“烂德性”的时候,母亲和陆敏娟都有护卫星星的倾向。
“你看周围的小孩子,哪个没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