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事会用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做人做事会用人-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让邻国知道啊!”卫王再一次拜谢说:“愿意接受你的指教。”
险些因为两个鸡蛋就葬送了一个军事统帅,要不是卫王能够认真听取子思的意见,哪里再去找一个领兵打仗的干将呢?荀恋的故事给我们以启发,不能因为这么一点小事,就放弃不用具有大才干的人,而任用那些没有问题、也没有才干的人。 



□ 当众拥抱你的敌人


动物的所有行为都依其本性而发,但人不同,需要经过思考。人可以依当时需要,做出各种不同的行为选择,例如——当众拥抱你的敌人!
当众拥抱你的敌人,这是件很难做到的事,因为绝大部分人看到“敌人”都会有灭之而后快的冲动,若环境不允许或没有能力消灭对方,至少也会保持一种冷淡的态度,或说些让对方不舒服的嘲讽话,可见要拥抱敌人是多么难!
就因为难,所以人的成就才有高有下,有大有小,也就是说,能当众拥抱敌人的人,他的成就往往比不能拥抱敌人的人高大!
此话怎讲!
能当众拥抱敌人的人是站在主动的地位,采取主动的人能“制人而不受制于人”。你采取主动,不只迷惑了对方,使对方搞不清你对他的态度,也迷惑了第三者,搞不清楚你和对方到底是敌是友,甚至都有误认你们已“化敌为友”的可能;可是,是敌是友,只有你心里才明白,但你的主动,却使对方处于“接招”、“应战”的被动态势,如果对方不能也“拥抱”你,那么他将得到一个“心眼太小”之类的评语,一经比较,二人的分量立即有了轻重。所以当众拥抱你的敌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你都是赢家!其次,当众拥抱敌人,除了可在某种程度之内降低对方对你的敌意之外,也可避免恶化你对对方的敌意,换句话说,为敌友之间,留下一条灰色地带,免得敌意鲜明,反而阻挡了自己的去路与退路;地球是圆的,天涯无处不相逢啊!
此外,你的拥抱动作,也将使对方失去再对你攻击的立场,若他不理你的拥抱而依旧攻击你,那么他必招致他人的谴责。
最重要的是,当众拥抱敌人之动作一旦做了出来,久了会成为习惯,让你和人相处时,能容天下人、天下物,出入无碍,进退自如,这正是成就大事业的本钱!
所以,竞技场上比赛开始前,二人都要握手敬礼或拥抱,比赛后也一样再来一次,这是最常见的当众拥抱你的敌人;另外,政治人物也惯常这么做,明明是恨死了的政敌,见了面仍然要握手寒暄……
事实上,要当众拥抱你的敌人并不如想象中那样难,只要你能克服心理障碍,你可以这么做:
——在肢体上拥抱你的敌人,例如拥抱、握手;尤其是握手,这是较普遍的社交动作,你伸出手来,对方好意思缩手吗?
——在言语上拥抱你的敌人,例如公开称赞对方、关心对方,表示你的“诚恳”,但切忌过火,否则会造成相反效果!
为什么强调“当众”呢?做给别人看嘛,如果私下“拥抱”,那不是双方言归于好,就是你向对方投降。“当众”拥抱,表面上不把对方当“敌人”,但心底怎么想,谁管得着呢?
春秋时期的一位大政治家管仲和他的好朋友鲍叔牙一起来到齐国谋求政治前途。鲍叔牙投靠当时齐国国君齐襄公的弟弟公子小白,而管仲投靠齐襄公的另一位弟弟公子纠。齐襄公为君荒淫无道,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怕受牵累,于是小白便由鲍叔牙侍奉逃往莒国,公子纠则由管仲和召忽侍奉逃往鲁国。
不久,齐国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公子纠和小白都想抢先回到齐国做国君,管仲带兵拦截小白,并用箭射中小白的带钩,小白假装被射死,而抢先回到了齐国,被拥立为君,他就是齐桓公,鲁国这时也发兵送公子纠回国,桓公发兵打败了鲁军,并逼迫鲁国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被囚送往齐国。
桓公本欲杀掉管仲,但鲍叔牙极力举荐管仲,对桓公说:“管仲的治国能力远远超过我,我在许多方面都不如他,齐国要想国富兵强,弃管仲而不用肯定是不行的。“鲍叔牙还说:”他之所以要杀你,只是忠心于自己的上司罢了。他能够忠心于自己的上司,一定可以再忠心于你。能够重用管仲的国家,一定会富强起来,望你不要错失了这个奇才呀!”
于是,齐桓公只好亲自将管仲从囚车里释放出来,促膝长谈,连续三日三夜,大家一时相见恨晚,桓公连忙将治国的大权,托付给管仲。
管仲治国有方,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帮助齐桓公首先成就了霸业,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位诸侯霸主。
西汉衰微,外戚王莽建立新朝。新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角逐。后来光复汉朝的刘秀也在其中角逐,但他当时能否一统天下还很难说。刘秀的部下中有些人便暗中写了投靠其他角逐者的密信。不料,刘秀在战争中获胜,搜获了几千封这样的信。刘秀不但没有拿着这些凭据一一追查、诛杀内奸,反而下令全部烧毁,说“令反侧子(指三心二意的人)自安”,从而消除了部属的疑虑和恐惧,团结了队伍。
唐朝的李靖,曾任隋炀帝的郡丞,最早发现李渊有图谋天下之意,亲自向隋炀帝检举揭发。李渊灭隋后要杀李靖,李世民反对报复,再三请求保他一命,后来,李靖驰骋疆场,浴血奋战,安邦定国,为唐王朝立下赫赫战功。
唐太宗的名臣魏征,原来是他的敌人弟弟李元吉的谋臣。魏征曾鼓动太子建成杀掉李世民。自从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便登上帝位,虽然将作为政敌的哥哥和弟弟杀死了,但他却接受了敌人的智囊,魏征便是如此这般地投向明主的。李世民不计旧怨,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也为唐王朝立下了丰功。 



□ 成大事离不开众人


人人都企盼成功,人人都在寻求通往成功的捷径。那么到底成功有无诀窍?这个问题不知使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伤透脑筋,作为一个领导,面对手下千军万马,你怎样做到成功地统率部下?
做一个领导者,成功当然有路可循。只要你有心开发创造,集众智努力耕耘,也就是要活用众人的智慧,寻得力量源泉,因而才能扭转乾坤,登上成功者的宝座。试想,如果每个人都雇用比我们更差的人,那我们就会变成一家侏儒公司;相反,如果我们都能雇用比自己更好的人,我们就变成了一家巨人公司。
刘邦,一介布衣皇帝,出身卑微,却能白手起家,缔造海内一统的伟大功业。原因何在?他成功的根本在于网罗各处人才,不但知人善任,更能因材器使,使人各尽所长。他能活用天下人才,使他们竭尽所能为他做事,因此得以建功立业,青史留名。可以说,他最擅长的是用人唯贤的御将之术,常胜过自己的人,别看他表面上昏庸无能,实际上却暗藏玄机,只求人才,不问阶级与资格,因此得道多助,成大功,立大业。
因此,要成功,就必须活用众人智慧,学会以下几点:
1.藏起锋芒,给属下表现的机会
郑板桥“难得糊涂”一语甚是精彩,它道破聪明主管的做人功夫。你装你的糊涂,这就给了部下表现机会,谁不想在上司面前邀功请赏,他必然会贡献出忠言与智见,你只需从中细辨真伪即可,这样也好上下一心,齐心合力,共创大业。
2.鼓励下属多尝试
部下每天反馈回来的建议会很多,尽管不能一一采纳,但千万不要告诉他们说不行,一棍子打死,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领导者应抓住时机,决不能浇熄其热情的熊熊烈火,适当鼓励引导,壮大他们智慧的火花,一而再,再而三,星星之火必可燎原,最终必有一个令你满意的好点子。
3.敢于承认部下比自己强
中国人最怕说自己不行。更不愿承认别人行,到头来只是整个企业都不行。因此大胆启用有能力的部下,让他们各尽所能,因为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建功立业。用众人的智慧建成你的功业,何乐而不为?
因此,做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切记,通过读心了解众人,然后活用大家的智慧,大胆启用比你强的人,这样建功立业方指日可待。 



□ 放手让别人去干


如果想做到公司管理得有条不紊就要有层次。现代管理有着明显的层次分别。像一个公司中有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各层次都分有与之相对应的职责和权利:决策层负责企业的经营战略、规划和生产任务的布置;管理层负责计划管理和组织生产;执行层负责具体的执行操作。如果企业老板不能正确对待这一管理中存在的客观事实,便会在管理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有一名厂长见到工人迟到就训斥一番,看到服务员的态度不好也要批评一顿。表面上看他是一位挺负责的领导,而实际上他却违背了“无论对哪一件工作来说,一个员工应该接受一个老板的命令”这样一个指挥原则,犯了越权指挥错误。员工的出勤本来是车间主任的管理范围,服务员的态度好坏是公司办公室主任的管理范围,厂长的任务则是制定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生产规划,他管理的人员应是各车间及职能科室的负责人。
作为老板,管得过多过细往往会打破正常的管理秩序,使管理处于紊乱状态,影响公司的效益。对于员工来说,一会儿老板说个东,一会儿主任道个西,前后指令不统一,令出多门,交叉重复,会令他们无所适从。管理应具有层次,而企业领导在管理中应体现出这种层次,避免“越俎代庖”的现象发生。
聪明人喜欢自己思考,独立行事,只有懒虫、笨蛋才会爱事无巨细地完全受命于人。如果企业的老板越权指挥,包办一切,什么都不放心,从企业的经营策略到车间的生产计划,再到窗户擦得是否干净,他全管,这就恰好适应了那些懒虫的心理习惯:他们不愿动脑,不愿思考,只需伸手,便可完成工作了,出了问题也不承担责任。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