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事会用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做人做事会用人-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一辆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你不小心踩了别人一脚,正想带着歉意的微笑说声“对不起”时,对方却怒目横视地喊道:“你瞎了眼啦?”对方的态度使你只好三缄其口。在同样的情况下,如果对方被你踩了一脚后,他仍微笑着说:“没有关系。”你是否除了道歉一声外,还会觉得更不好意思呢?甚至下意识地告诫自己下次要小心,别再踩到了别人呢?
如果一位公司的业务主管在检查下属的工作成绩时说:“你不知道我们老板多么难讨好!我实在不知道要怎样向他报告才好。”那么这位主管的话不仅将引起下属的焦虑不安,而且很可能会造成公司员工的士气低落。反之,如果这位主管说:“你们确实花了很大的工夫做了,我将尽我个人的力量向老板详细汇报你们的成绩。”那么这段话真有使员工们松一口气的感觉。
有较大影响力的经理是那种有高度沟通能力的人。沟通能力并不局限于说的能力,听、读和写的能力也几乎同样重要。
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建立起最大影响力的就是演讲能力。在大众面前说明一个构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其次就是在一小群人面前,说明一个设想、交换意见,并且能够赢得别人赞同的能力。
一位经理在讲台上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到他的观点是否被人接受。如果他说话时能够表现出信心,别人会慎重地考虑他的构想。相反,别人就会认为不值得考虑。很多优异的构想往往只因为说话人吞吞吐吐、口齿不清,或语气不肯定,而遭人拒绝。
不能因为强调讲台上的演讲,而忽略了会议桌上说和听各占一半的说话能力。这种能力涉及经理是否能提出适当的问题,从而促成对方参与。一位能在群体讨论中妥当应付的经理,才可以发挥影响力。
经理不但要参加会议,也要主持会议。当然担任主席的经理还必须致开会词,有所解释,以及控制发言,但最重要的则是鼓励大家的参与。
此外,倾听能力也非常重要。无论是在群体或是个别谈话中,应做到不但能叫别人说出其观点,而且能够使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
沟通能力对于一位经理所能达到的影响力有着重要作用。然而知道何时沟通,以及沟通什么,也同样重要。沟通能力强的经理愿意交换资料、实话实说,并且知道自己对事物的感受。这些会帮助经理建立起诚实的信誉。
有效而流畅的沟通是一个企业经理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作为经理,他不仅要有效地让全体职工清楚地了解企业的经营观念、经营目标、经营方针和经营计划,还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以便了解下属的愿望、痛苦和担忧。经理若不善于倾听下属的批评,就容易铸成大错。它使经理不能和下级搞好关系,最终导致经营上的失败。
美国著名企业家卡斯特·罗伯尔集自己一生的经验提出,企业家必须和部属彻底沟通,才会具有效率和创意。
企业家进行沟通,不仅表现在对企业内部上下左右关系的疏通,而且还表现为对企业与其外部关系的疏通,包括企业与顾客、供应商、代理商,以及政府机构的疏通。现代企业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条件下生存与发展的。因此,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如何,对企业具有决定性意义。
对于企业家来讲,亲自建立、协调企业与外部的关系是再适合不过的了。因为除他之外,没有人能够担当此任。企业家为企业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关系,实际上就是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 以人格魅力征服他人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一种心理态势和心理氛围的形成过程,这种态势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那么,除去利益因素之外,到底是什么决定了这种态势呢?读了原一平的故事就可以找到答案。
原一平在日本被尊为“推销之神”,他从一个社会最底层的流浪小子做起,本着永不服输的精神,不断地在拼搏进取中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终于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他连续5年保持日本保险业推销员第一的业绩,这一成绩迄今无人能及。而原一平的客观条件,却毫无“王者之相”:身高1.45米,体重52公斤,又瘦又小,毫不引人注目。那么,他靠什么取得如此的辉煌成就呢?下面是原一平的自述:
“那一年,我初入保险界,只是靠着不屈不挠的拼命精神有了一点成绩。那时我并没有认识到推销其实是一门很高深的艺术,它对推销者个人的魅力要求很高。促使我认识到这一点的是下边这样一件事。
有一天,我推销保险到了一家佛教寺庙。寺庙的名字叫村云别院。我对一位老和尚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了大半天保险的各种好处,可是末了那个老和尚却心平气和地对我说:
‘听了你的介绍以后,丝毫引不起我投保的意愿。’
接着,老和尚又说了一句让我惊愕许久,并品味了一生的话:‘人与人之间,这样相对而坐的时候,一定要具备一种强烈的吸引对方的魅力。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将来就没有什么前途可言。’
老和尚的语调虽然很沉缓,但在我耳中却如'狮子吼'一般。我呆呆地坐了很久,全身冷汗直流。”
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很好地品味一下这段话的含义。
抛去众多华丽包装,当两个人作为两个平等的生命体相接触的时候,我们会发觉:人是有魅力的。这种魅力不是任何虚假的言行所能装出来的,甚至也不过多地依赖于人的容貌体态。为什么有些人我们只匆匆一瞥,便会有由衷的喜欢或厌恶感,为什么有些人相处很久却毫无印象呢?这便是由于不同的个人魅力所致。这种魅力也有人叫做“综合素质”,它是一个人价值判断、人生观念、情感层次、善恶心境、学识修养、道德水平以及他于生活中的一切所历所感融合在一起的自觉不自觉的外露。这种魅力寄蕴在言辞行动中,又超乎于言辞行动之外。我们每个人都有感受这种魅力的能力,虽然有时候我们无所表达。
一个出色的领导者必然是充满个人魅力的人。有人认为,历史上的领袖人物往往并不是当时最有才能的人(虽然他们也绝不是平庸之辈)。无论是机智谋略、文才武功还是权术手段、经营之道,在同一时期,总存在和领袖人物一样优秀的人,甚至更优秀的人,这样的人甚至于就存在于领袖人物身边。那么,是什么使领袖人物在众多优秀的人物中脱颖而出,甚至于能够让才智高于自己的人来为自己效力呢?这便是我们常听说的“龙虎之气”或“王者之仪”了。我们把它称之为“人格的魅力”。几年来,在对伟人们的政治理论、军事谋略、论著词赋、情感世界等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究后,社会心理学界越发倾向于认为,以上这些都不是伟人所以成为伟人的深刻原因,原因是体现在这些方面之中的一种综合的人格的力量。
好好地品味一下原一平的话,想一想你是否具有这种魅力。 



□ 吸收超前的用人观念


“得人者得天下”,世间一切事业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人才也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本。现代企业的管理,已把人才的争夺视为战略竞争的焦点。世界著名的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的创始人沃森曾说:“你可以接管我的工厂,烧掉我的厂房,但只要留下我的那些人,我就可以重建IBM。”可见,人是创业之本,人也是使企业起飞的动力。日本丰田公司起用大野耐一任副总经理,他创造的丰田生产方式使丰田一跃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公司。
人才也可使企业转危为安。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濒临绝境,由于李·艾科卡的力挽狂澜,又使公司重整旗鼓,跃居前列。作为现代企业家,必须具有人才观,应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荐才之勇,用才之道,容才之量”。日本的企业管理学源自美国,又超过美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重视人的因素。
现代企业家的人才观应树立以下一些观念。
1.重视人才开发和智力投资
人才不是随地可捡的石子,不是上帝给予的恩赐;必须去发现,去培养。日本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就说:“在造商品之前先造就人才。”人才是比资本和设备更重要的生产要素,不仅要开发,还要培训。美国一家大公司规定,每年利润的20%作为教育培训经费,比例之高,令人咋舌。然而,正是由于这样的智力投资,才使企业取得了成功。据经济学家估计,职工文化水平每提高1%,社会生产率相应要提高14%。
2.用人不能用完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想用完人,就是不用人才。再好的人才,都会有不足之处。特别是有一定能力的人,可能缺点更明显。用人之长,容人之短,优秀人才则俯拾皆是;反之,见人之短,不见人之长,即使是周围人才济济,也会视而不见。扬长避短是竞争的策略,同样也是用人的一大诀窍。
3.不论资排辈,有能力者先上
某些人凭借“资格”,长期占据着管理者的位子,使大批有能力的年轻人不能发挥作用,这是用人的一忌。年龄不是衡量水平的唯一标准。美国利维·斯特荣斯国际公司有一个信条,只启用30来岁的青年人负责各部门的工作。因为在他看来,只有年轻人才最有创新精神。
4.发挥人才群体的力量
人才是一种群体结构,一个人不可能是无所不晓的通才,但群体则可能做到。注意人才的适当搭配和巧妙组合,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相反,组合不当,不仅不能形成凝聚力,而且还可能相互抵消,空耗力量。
5.竞争出人才
竞争能推动人才的自我更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再好的人才,离开了竞争的环境,也可能“江郎才尽”。要注意创造一个富于进取、敢于竞争的良好环境。这样的环境能够产生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效果。要特别注意发现在竞争中表现出临危不惧的人才,这样的人才能够使企业从困境中转危为安。
6.增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