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教师吉利安
·K。她帮助别人学习的渴望(
“伯乐
”主题)在她转行到一家医药公司后起到新的
作用。作为一名产品支持人员,她的职责是向医生们讲解新药的功能。
一如丹妮尔、布莱恩和吉利安,你可以通过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而开始新的生活。如果你
感到被自己的标志主题所困,那就学习他们的例子。你虽然无法对你的大脑重新布线,但通过
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你能重新定位生活。你虽然不能发展新的主题,但你能发展新的优势。(饭
。
饭。。论。坛。。手。打。)
第二,你可以决定接受第二次
“优势识别器测试
”。做完后,你可能发现五大主题报告单上
出现一两个新的主题。发生了什么事?难道你改变了吗?难道你突然发展了新的标志主题?不,
不是这样的。你的整体反应模式并无改变。但你的个别反应模式略有变化,结果,你的第六和
第七主题向前越升,替换了原有的两大主题,主题的排序有了变化,但你的本质未变(警告: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你接连做了三次
“优势识别器测试
”,切勿相信测试结果。你做第三次测试
时,测试中至关重要的自发性已经减弱,致使测试信度大打折扣)。
如果我专注于自身标志主题,会不会发展道路狭窄?
这是常见的问题和合理的担忧。你担心,由于专注于自身标志主题,你会变得过于自我投
入,继而无法或不愿对周围多变和多样的世界做出反应。你想象自己变得眼光狭隘、孤芳自赏,
成为一个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专家。
然而,你如果想得深一些,就会发现这些担忧是没有道理的。通过关注你的五大主题,你
会变得更强大、更坚定、思想更解放,并且更重要的是,你会更看重那些主题与你截然不同的
人。
我们在研究中采访了许多宗教领导人。其中一位修道院院长这样描述她的人生哲学:
“我试
图这样度过我的一生.当我死后上帝问我
‘你过好我给你的生活了吗
’时,我能问心无愧地回
答‘是’。”
无论你的宗教信仰是什么,
“你过好你的生活了吗
”这个问题可能令人畏惧。这意味着,你
要过一种对你来说是特定的生活,而其他任何生活都是虚假和不可信的。鉴于我们很多人对生
活漫不经心,同时隐隐地觉得自己在随波逐流,我们甚至害怕考虑这个问题。而且这种恐俱束
缚了我们。由于缺少自知之明,我们就根据自己获得的知识和取得的业绩来界定自我。如此,
我们就不愿改换事业或学习新招,因为在新的事业中,我们不得不抛
弃原有的宝贵经验和专业成就,不得不抛弃我们的身份。
此外,由于缺少自知之明,我们就不愿了解别人。相反,我们同样用他们的教育、性别、
种族等表面指标来界定他们。我们用这样的泛泛而谈来逃避现实。
无论是新经验还是新人,由于缺乏自知之明,我们往往对其他事物模不关心。但是这种情
况你是可以避免的。通过关注你的五大主题,你就能获得自知之明,就会明白你没有随波逐流,
就会了解你的成功和业绩不是偶然的。你的标志主题影响到你所做的每
·个决定。你的五大主题
解释了你的成功和业绩。这种自知之明会导致自信。你就能勇敢面对那个令人畏惧的问题:
“你
过好你的生活了吗?
”你就可以这样回答,不管你选择什么专业,也不管你的职业道路如何发展,
只要你在运用、改进和完善你的五大主题,那么你就过好你的生活了。这种自知之明也会使你
对外界更加开放,更好奇。
例如,这种自知之明会给你自信,去探索新的事业。才干主题的神妙之处就在于它们适用
于各种不同的情况。上述记者/治疗师丹妮尔之所以能戏剧性地改变事业,是因为她知道其
“体
谅”和“统率
”才干在新的岗位上同样有效。这一点同样适用于舞蹈演员/律师布莱恩和教师/产
品专家吉利安。他们都不得不将在原职业中取得的成功和业绩抛在身后,但他们把自己的五大
才干主题带到新职。通过加深对自身标志主题的理解,你同样可以考虑事业大变迁,或在本单
位横向调动,因为你知道你能将自己的最佳才干随身携带。
同样.自知之明将给你自信,使你摆脱各种
“应当
”的束缚:你
“应当
”成为律师、医生或银
行家,因为父母期待你这样;你
“应当
”接受提升进人管理层,因为公司和社会期待你这样。这
些“应当
”可能采取各种形式,但不管是什么形式,它们都对你施加巨大的压力,而且不幸的是,
它们对你的天生才干充耳不闻。要抵御压力,另辟蹊径,最好的方法就是识别你的标志才干主
题。如果你想度过辉煌人生,这些主题和它们所铸就的优势才是惟一值得你听从的
“应当
”。
最后,通过关注你的独特主题.你将赢得自信来欣赏其他人的主题。为什么?因为你越是
擅长识别自己的标志主题组合,你就越对自己的惟一性充满自信。无论你是什么种族、性别、
年龄和职业,你深知没有人像你这样看世界。不言而喻,如果你与众不同,那么别人也一定与
众不同。撇开表面上的相似之处,每个人对世界的看法都有细微而重要的区别。你可能珍惜攀
登下一座山的挑战(
“成就
”主题),而另一个人可能渴望为别人服务
(“信仰
”主题)。你可能擅长
从数据中发现模式〔
”分析
”主题),而另一个人却能从你的发现中看到发展远景(
“前瞻
”主题)。
你可能天生搜长建立关系网,因而在你需要时有人为你两肋插刀
(“取悦
”主题〕,而另一个人却
能与这些人建立更亲密的关系
(“交往
”主题)。
与常人所思相反,你对自身主题的细枝末节越精通,就越能识别并珍惜别人主题的细枝末
节。相反,你越不尊重自己的主题组合,就越不尊重别人的主题组合。
我如何控制弱
那么,你的弱点怎么办呢?如前所述,我们很多人对自身弱点都耿耿于怀。无论我们如何
为自身优势而骄傲,无论这些优势有时发挥得如何琳漓尽致,我们总在担优,我们的弱点像猛
兽一样潜伏在我们的灵魂深处。我们希望,你现在已经明白,你身上的弱点并没有这么可怕
——
不会是一头猛兽,倒会是一个小精灵。但是,如果让这个小精灵为所欲为,它也会为害不浅。
因此,最好的做法不是陶醉于自身优势而无视弱点,而是尽量发挥自身优势,同时设法控制你
的弱点。那么,什么是控制弱点的最好办法呢?
首先,你需要知道什么是弱点?我们的定义是:弱点是妨碍你出色发挥的因素。有人可能
认为,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进一步讨论之前,切记,这并不是大多数人会采用的定义。我
们大多数人都会赞同韦氏和牛津英语辞典上给出的定义:弱点是
“我们不在行的领域
”。如果你
要努力依靠自身优势来立身处世,我们就劝你避开上述定义。原因很简单:一如我们所有人,
你不在行的领域多得数不清,但是它们大多数无须担心。为什么?因为它们并不会妨碍你出色
发挥,它们无关宏旨。对于它们,你无须采取什么措施,置之不理就是了。
例如,如果你不会使用质谱仪,或者不知道元素在周期表上的次序,这些都算不上弱点,
因为你八成不是一名专业的科学家。你也许会在某次知识问答的游戏中陷人难堪,但除此之外,
你不会为不精通这些领域而有丝毫不安。
上述例子一目了然,因为其所涉及的是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如果涉及到才干主题,又
会怎么样呢?如果你不擅
“战略
”,我们是否应该将此列为你的一个弱点,鼓动你加以控制
呢?根据我们对弱点的定义,对此的回答是:如果你不善于进行战略思维、这并不是你的一个
弱点,正像你不知道圆周率
1T的平方根是多少不算弱点一样。在生活中,有成千上万种工作并
不需要你玩
“如果
……那么
”的游戏或制定各种应变计划。因此,你缺少
‘’战略
”主题不过是一种
欠缺,一个空位,你不必在意。
《小精灵》一片中的小精灵,如果被泼上水或在午夜后喂食,就会变成小捣蛋。同样,无
关宏旨的欠缺在一种情况下会变成真正的弱点:一旦你所做的工作需要你所缺少的一种才于或
你并不掌握的技能和知识,你的弱点就诞生了。例如,你如果不知道波音
747飞机的失速速度,
在大多场合无足轻重,但如果你驾驶波音飞机,这种无知就成为致命的弱点。同理,缺少
“沟通
”
的才干对于你做好原来的法律调研工作并无妨害,但一旦你决定当一名审判律师,它就变成了
弱点。
你一旦知道了自身真正的弱点所在,即妨碍你出色发挥的一种欠缺,你该如何应对呢?首
先你要搞清楚这个弱点涉及的是技能、知识还是才干。例如,如果你是一名一筹莫展的医疗器
械推销员,问题并不在于你缺少敢于抗争的才干(
“统率
”主题),而在于你一味向医生推销,却
没意识到在当今医疗市场上,财务主管才是真正的决策人。再如,你是一名经理,但不善于有
效委派,原因并不是你缺乏
‘’伯乐
”主题,而是你不知道如何与员工一道制定明确的目标。在这
些例子中,答案很明确;学会你所需要的技能或知识。
你怎样才能确知你所缺少的是知识或技能,而不是才于呢?应当说,出色发挥,取得佳绩
并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所以给出确切答案不易。
但我们建议:如果你在获得了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之后仍觉捉襟见肘,那么根据排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