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发现你的优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现在,发现你的优势-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业务。

还有一位乘务员,讨人喜欢,但缺乏勇气( 
“统率 
”主题) 
;,面对一些脾气暴躁的乘客,他
不免发怵。即使对彬彬有礼的乘客,他也不愿带去坏消息。因此,每次航班乘客登机之前,他
都要环顾四周,询问有哪位乘务人员能镇定自若地向乘客宣布航班取消、座位搞错,或其他令
人不快的消息。他虽不能每次都找到理想的合作伙件,但经常如愿。他告诉我们,过去,碰到
一些情况.他容易惊慌失措、失去冷静,甚至惹恼乘客,而现在的伙伴关系
帮助他避免重蹈覆辙。

上述例子的引人注目之处并不在于深度分析。事实上,每个例子中所缺少的主题是显而易


见的。相反,其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当事人欣然承认自身不足。惟有强者才会求助。 


5,停止做这件事。这一策略是最后的一招。但是,当你出于种种原因,不得已而用它时,
你也许会为其卓有成效而惊叹不已。

我们很多人试图做一些本来不需要做的事,并为此浪费了大量时间,丧失了不少信任和尊
严。为什么呢?因为人们总是鼓励我们这么干。兴致勃勃的人力资源部门在界定一件工作时,
往往关注怎么去做,而不是要达到什么目的。他们规定风格而不是结果,继而要求每个员工学
会他们偏爱的风格。这样,你就会发现一些缺少 
“前瞻 
”主题的员工在背诵他们的愿景声明,因
为有人定下规矩:每个员工都必须有愿景。有时,你会看到一位不苟言笑的经理在练习说笑话,
以图变得更俏皮,因为在某处写着: 
“适当利用幽默感 
”是一项管理的达标能力。

我们的一些访谈对象拒绝这种风格一致。如何应对一种很难改变的弱点?他们的忠告是:
停止做这件事,看看有没有人会在意。他们说:如果你照此办理,有三种结局会使你大吃一惊。
第一,没有人会在意。第二,你会赢得尊敬。第三,你自己感觉会好得多。

玛丽 
·K是一位缺少 
“体谅 
”才干的经理。她就采取了这一策略。她为猜透每个员工的感情秘
密,又做了一天的努力,却仍无结果,于是她表了一个态。她向员工们承认,她缺少 
“体谅 
”才
干,说: 
“从现在起,我不再装了。我不可能对你们心领神会,所以,你们如果希望我知道你们
的感受,最好对我直说。而且不要以为年初告诉我一次就够了。要我记住你们的感觉并不容易,
所以需要你们不断提醒我;不然的话,我永远也记不住。 


听了这场坦白,员工们松了一口气。他们知道,她本质上是一个好人,但缺乏 
“体谅 
”的才
干,而这对他们来说并不新奇。他们也许会用 
“矜持 
”或“冷淡 
”这些词来形容她,而不是 
“缺乏体
谅”,但是意思是一样的。正如其中一位所说: 
“玛丽对情感世界毫无感觉,以至于她可以是你
最好的朋友,但她自己对此却一无所知。 


承认自己的弱点并宣布放弃弥补它的努力是需要勇气的。作为一名经理,玛丽这么做是朝
前迈了一大步。在她的员工眼中,她变得更真诚了 
——她有缺点,但自己知道 
——因此,她成
为一个更值得信赖的经理。她的所作所为摆脱了那种做作的、 
“演戏 
”的特点,变得更加靠得住
了。她并非完人,但是她的弱点大家有目共睹。她的员工们喜欢这样。

你如果承认自己的弱点,并宣布放弃弥补它的努力,就会取得同样的结果。如果你承认自
己在克服一个顽固的弱点中败下阵来,你就很可能赢得身边人的信任和尊敬。

上述五种策略 
——把事情做得好一点,设计一个支持系统,用你的超强优势主题来盖过你
的弱点,找一个伙伴和停止做这件事 
——每一种都能帮助你围绕自身优势来安排人生。但是,

管你采用什么策略,切勿失去你观察问题的框架。这些策略并不能把你的弱点转化为优势,它
们不过是帮助你控制弱点,使之不至于阻碍你发挥优势。正像你已看到的,这种损控虽十分宝
贵,但仅此是不足以将你提升到卓越的。

控制弱点的最后一个要点是:有人怀疑,一个优势主题会不会超强,以至于于扰当事人达
到卓越;如此,根据定义,优势是否变成了一个弱点?例如,如果某人的 
“行动 
”主题超强,他
会不会忽视关注未来?再如,如果某人的 
“统率 
”主题超强,他会不会使身边人感到不安?对此,
我们有不同的看法。对一个人来说,不存在某个特定主题太强的问题,而只可能是他的另一主
题不足。例如,一个粗暴的人并不是 
“统率 
”主题太强,而是 
‘’体谅 
”主题不足。急躁的人并不是 
“行
动”主题太强,而是 
‘’前瞻 
”主题太弱。

如此区分并不是玩弄概念,而是有实际意义。如果你假定,一个人想创造佳绩却难以如愿,
是由于某个主题太强,你就会劝他淡化该主题,改变行为,背叛自我。这样的建议令人压抑.
虽然用心良苦,但效果一定不佳。反过来,你可以假定,他苦苦挣扎是因为别的主题太弱,你
就会向他提出更积极的建议。你就会建议他控制这个弱点.提醒他,在五种策略中,判断哪种
策略最有效,选择其中的一两个,并将它们用于他的特殊情况。当然,实施这样的建议并非易
事,但是就建议而言,它更有创造性,目的更明确,因而更有效。


我的主题能证明我现有的职业选对了吗?

当你为你的职业冥思苦想时,有很多问题会使你彻夜不眠。其中有两个问题最为紧要。第
一,你是否选择了适合于你的领域(医疗、教育、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时尚,等等)?第二,
你是否从事适合于你的工作?你应该当什么,推销员、经理、行政主管、作家、设计师、顾问、
分析师,或者某种独特的工作组合?

如果你选对了工作,却选错了领域,你可能是一名出色的推悄员,却在兜售一些连你自己
都不相信的服务;或者是一名天才的设计师,却在设计一些你嗤之以鼻的产品。同样,如果你
根据自己的激情而选对一个领域,但没有选对工作,那么,你本应从事教学,却在管理学校;
或在报社当编辑,而不是做记者。 


“优势识别器测试 
”的结果如何帮助你解决这两个职业问题呢?在什么领域适合你的问题
上,你的标志主题对你的启示很有限。它们也许能在你应从事什么工作的问题上对你有所指点,
但你最好不要将它视为圣经。

这些答案可能使你大吃一惊。鉴于此,让我们先仔细讨论一下 
“领域 
”和“分工 
”这两个概念,
以便我们看清 
“优势识别器测试 
”的结果能否提供帮助,以及在什么地方和怎样提供帮助。

领域

你是否参加过职业指南测试?你回答一连串的问题,继而了解哪个领域对你最适合。这类
测试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同一领域中的人都有相同的个性特点。他们对你的个性特点进行研究,
并与数据库中的各个领域对比,然后把你放进与你最相近的领域中去。 


“优势识别器测试 
”与此不同。优势识别器揭示你的标志主题。虽然这些标志主题能就你的
职业方向给你一些指点,但它们并不将你强行归入这个或那个领域。它们做不到。为什么?原
因很简单:我们的研究并不表明主题与领域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我们从访谈中获得的重大发现
之一就是,很多人具备相同的主题,却在完全不同的领域中取得佳绩。

珍妮 
·J和琳达 
·H做了 
“优势识别器测试 
”。她们的五大主题中有三个相同: 
“追求 
”(渴望自
己的佳绩获得认可)、“行动 
”(重在行动)和 
“统率 
”(敢于向别人挑战)。珍妮与琳达风格相近。
她们都非常自信,条理分明,甚至有点咄咄逼人。她们的职业轨迹也很类似。她们都升至全国
性职位,并且都有卓越表现。但是,她们的领域却完全不同。

珍妮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人零售业。她对零售钟情已久。这一行看得见,摸得着,非常
直接。从采购、营销到售后眼务,整个过程都使她着迷。她无法想象自己改行干别的。

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珍妮的主题( 
“行动 
”、“统牢 
”和“追求 
”)威力强大。她说干就干,
即使有时信息不全。她不怕面对同事,挑战他们力争完美。在传统的职业阶梯上,她越爬越高:
从迪斯尼连锁店的经理,到 
Victoria's 
Secret内衣店的总经理,到 
BananaRepublic服装连锁店的
总经理(她所领导的小组销售额超过十亿美元),最后成为沃尔玛电子商务部的总裁,承担用网
络重建全球最大的零售集团的重任。

琳达找到她的领域则没有这么直接。她在匹兹堡大学学习时,遇到一个对法律很痴迷的同
学。他是校园杂志《法律评论》的编辑,常在法律图书馆编稿和排版,一呆就是几小时。琳达
本人对法律并无兴趣,却对痴迷自身工作的人充满好奇。于是,她跟他一起到图书馆,校阅稿
件,核对案例。他们成为了好朋友。

他们之间的友谊本来可能进一步发展,但在他毕业前一星期发生了悲剧:他驱车回家看父
母时,不幸车祸身亡。其后悲痛欲绝的日子里,她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一切被突然打断,半途
夭折。冥思苦想之余,她身不由己地接过他的未竟之业。她现在解释道: 
“为了纪念他,我只能
这么做。 
”她进了法学院,协助编辑《法律评论》,像他一样对法学入了迷,并以全班第二的优
异成绩毕业。

随后而来的是一连串的第一。她是得克萨斯州第一名美国上诉法庭法官的女书记员;她是
达拉斯一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