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喜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家喜事-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氏听得声音,走出堂屋门,见院子里站着一个半大孩子,神色恍惚了瞬间。待听完莲子解释,才明白了过来,忙让卢坤屋里坐。

“不了,不了”卢坤摆手道,“我们少爷让我送了东西赶紧回去。”

杨氏闻言不再多让,接过莲子递来的食盒,口中说了几句感谢的话,将食盒里的东西拿了出来,又将食盒还给卢坤。卢坤道了声别,转身走出莲子家小院。

苏可言这孩子,杨氏已经见过几次,知道他和莲子虎子玩得要好,他要送东西来,一定是出于真心,因此也就不再推辞了。

刚刚吃了早饭,几个孩子都不太饿,但也都一人抓了几块点心吃了,这才出门。

出门前莲子一再交代杨氏,一定要保护好这几个苹果,这可是今后一段日子她家能过得舒服点的希望啊。

栗子多吃了块点心,也便将苹果的事儿忘诸脑后,姐妹四个说说笑笑,拿着篮子铲子上了山。

搬家之后,她家离山上更近了,莲子以前见山上也有些果树,心里想着等结了果子,赶早采下来,不管是自家吃,还是出去卖鲜果,亦或是做了果脯卖,都是极好的。

这几天天气一直不错,有转暖的迹象,虽然仍是寒冷,但地上的积雪也已经化的七七八八,因此到了山上后,不难找到药材。

但是找到是能找到,只不过经过前几次采挖,生长得好的药材已是越来越少,因此忙活了大半个晌午,每个孩子篮子里的药材也只才盖了个底儿。

然而,这次出来并没有白来,幸运的是竟然找到了几株干枯的远志,让莲子心里顿时敞亮了起来。

远志的价格还是十分可观的,想必等到春天新发了芽,采收了去,也能得到一笔收入。

临近午饭的时候,四个姑娘早已是饥肠辘辘。贴心懂事的谷子心想家里该做好了饭,又怕杨氏担心,便带着三个妹妹下了山。

还没到家门口的时候,果然见自家灶间的上方袅袅地飘着炊烟。莲子心中不禁升起一团温暖,这是她自己家的炊烟,只属于自己家。

因为现在还是靠每天领取一点官府发的救济粮,余粮并不多,因此所谓的午餐,也只是大米粥加腌菜。

除此之外,杨氏将早上苏可言送来的包子又馏了,给孩子们每人分了一个,这顿饭吃得也算是香甜。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二十四章 试做果脯

吃过午饭之后,莲子就迫不及待地要做苹果果脯。她前世是个地地道道的吃货,精通多种吃食的制作之法,因此对于这果脯的做法,也算是知道一些。

要想做干的果脯,要么是脱水,要么是烘干。就现在这条件,脱水肯定是不可能的,为今之计也只能试一试烘干了。

至于怎么烘,这又是一个难题,直接放锅里蒸肯定是不行。

“要不放炕上蒸蒸试试?”莲子这么一想,便开始行动了起来。

“你这是要干啥啊,闺女?”杨氏见莲子竟然揭炕上铺的被褥,不解地问道。

莲子把被褥抱到上午刘景仁新打的几张凳子上放好,说道:“做果脯啊,放炕上蒸试试。”

“啥?”杨氏有些说不出话,“就你那几个苹果,摆不了一个碟,还要搁炕上烧?”

莲子闻言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想想也是,只有这么几个苹果,要是放大炕上的话,说不定效果并不好。

“娘,咱家有陶盆没?”

杨氏将莲子抱下来的被褥重新铺回炕上,回道:“我正让你爹整着,过几天就有了。”

“不行啊,现在就得用。”莲子口里嘟囔了一句,眨眼的功夫便跑了出去。

杨氏无奈地摇了摇头:“这孩子,有时候咋想着啥就是啥呢?”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她还真想着啥就能是啥。

待杨氏见铺好了炕,过了不多久就见莲子回来了,手中还捧着一只脸盆大的陶盆。问了问才知道,是在虎子家借的。

做果脯需要很长时间,家里的柴火不大够,莲子让杨氏帮忙,烧一锅水,将苹果煮了。自己则拉着姐姐们出门拾柴去了。

回来之后,莲子将拾来的柴火堆满了灶间,掀开锅盖,见苹果的表皮如她所料想的一样,皱了起来。

她将苹果捞出,放在一旁凉了凉,挽了挽袖子,开始撕扯果皮。用开水煮一煮,是为了让果皮更容易脱落。还好是苹果,沸水煮过之后容易去皮,要是其他的果子,则只能加碱去皮。

若是带皮制作果脯的话,一来影响口感,二来皮太硬,不容易嚼,所以必须先去掉。

去掉皮之后,莲子又将一个苹果切成四块,整齐地码在陶盆里,继续往灶膛里加柴火。

三个姐姐好奇地围在一旁观看,杨氏忍不住问道:“你小孩子家家的,咋就会做?”

莲子神秘地一笑:“娘,你忘了我这几天一直看书吗?”她看的书自然是关于药材的,只是家里没人识字,也就没人知道罢了。

“书里还能教人做这个?”杨氏有些不可思议。

“当然了,还能教人做很多好吃的呢,等我以后多看一些,都做给爹娘和姐姐们吃。”莲子脸上笑容绽满。

“你能都认识那些字吗?”栗子突然插话。莲子才跟着苏可言学了几天的字?她才不信她一下子都能看懂。

莲子在心里翻了个白眼,还忘了这一茬。随即说道:“我看不懂的地方,可言哥哥念给我听的。”反正苏可言现在也不在,就算在的话,估计栗子也不会问问他是不是,就算问了,他也一定会配合的,那就先推他身上算了。

与此同时,苏可言正在家里古旧的书架上翻找,想找一些关于农业的书。不知怎么的,莲子上次让他帮忙找找,看看有没有关于农耕的书。他实在是想不通,莲子怎么突然对这个感兴趣了。

“你上次还说让虎子教我认字呢。”栗子突然想了起来,都是因为这几天过年,比平时有不少好吃的,竟然忘了这事儿。

莲子往灶膛里加了把柴,说道:“等他晚上下了学回来,你找他去啊。”

“那他要是不教咋办?”一向大胆的栗子,此刻竟然犹豫了起来。

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嘛,因此莲子道:“他要是不教,我就帮你揍他去!”她好像忘了自己是因为什么才穿越来的,要不是因为虎子将莲子推倒摔伤了头,恐怕她还没重活一次的机会。

“得了吧”,杨氏有些哭笑不得,“女孩儿哪里能整日家喊打喊杀的?”说着走到灶膛边坐下,将莲子撵到一边,接过她手中的柴火,往灶膛里添。

莲子将新打的板凳又搬了四个过来,给姐姐们每人一个,自己也坐了下来,看着杨氏烧火。

还好这陶盆是用来烙饼的,底比较厚,烧了大约有半个多时辰,莲子掀开锅盖,见刚才还硬挺的苹果肉此时已经软搭搭的,且开始皱了起来。

“咋样?”杨氏问道。

“还不行。”

杨氏继续往灶膛里添柴火,又烧了不到半个时辰,听莲子的,停止添柴,也不起锅,只等温度自然降下来。

现在是冬天,温度降得快,但是也还是等到过了晚饭的点,才彻底冷却了下来。

此时的果脯已经初俱形状了,但是挺硬挺硬的,吃起来也不甜。

全家人不禁有些失望,别废了这一番功夫,果脯没做成,倒浪费了柴火和苹果。

“书上是不是说错了?”栗子开始质疑莲子的书,或是她记错了。

“没错,还要再回软”,莲子摸了摸早已唱空城计的肚子,向杨氏道:“娘,先做饭吧。”等吃完了饭再慢慢折腾。

杨氏答应一声,开始做晚饭。

待一家人简单地吃了晚饭之后,莲子又在大锅里添了少量的水,放上蒸馒头用的屉子,将做好的苹果干倒在上面,又在灶膛里点火添柴。

直到烧到锅里的水熬干,这才停了火,让锅里的湿热维持一段时间。

待温度彻底降下来之后,先前嘎嘣硬的苹果干这才变得柔软有韧性。放进嘴里咬一口,酸酸甜甜的,还有点韧性,煞是好吃。

莲子给爹娘和姐姐们每人分了一块尝尝,得到全家人的一致好评之后,这才将剩下的用油纸包了,打算抽个空拿去镇上,给张掌柜试吃一下,若是可以的话,便大批量地制作。

“咱家莲子还真是能耐,是个有福的”,杨氏忍不住笑道,又白了刘景仁一眼道:“看你爹还叫不叫咱坑儿了!”

因为做成了果脯,又多了一条赚钱的路子,一家人都是十分高兴,晚上睡觉也睡得十分舒坦。

次日又是个好天,莲子早起将昨日采来的药材处理了,放在院子里晾晒。

“爹”,莲子喊了一声蹲在堂屋门口晒太阳的刘景仁,“你去帮我把陶盆给老太太家还回去好吧,再顺便问问咱啥时候能借他们家牛车用用。”

刘景仁答应一声,起身向外走去,但是他心里还是有些不愿意经常找人家借东西。然而他家如今这情形,要啥没啥,也只能先借一借。等到开了春,一定要勤快点,争取多打点庄稼,多赚点银子。

莲子此时心里却在盘算着,等到这批果脯销量稳定之后,应该少说也能赚上几两银子,把家里过日子需要的东西置备齐全,还是可以实现的。再过不久就是元宵节,只要还没出正月就还算年,销量应该是不错,她对于自己做的东西,还是十分有自信的。

刘景仁去了不大一会儿就回来了,也带回了莲子希望听到的消息:牛车明天他们便可以用。

莲子心中雀跃,但是同时又有些担忧。如今水果的价钱对于他们来说十分得昂贵,他们连饭都吃不饱,哪里还能大批量地采购?

“为今之计,也只能先这样,再慢慢商谈了”,莲子心中思忖。

头天晚上,杨氏和刘景仁将周通礼家的牛车就赶回了家。给牛喂了些草料,在次日天不亮的时候就动身去了镇上。

虽然现在是分了家,没有那么多双眼睛盯着,但是因为是要去谈生意,所以杨氏和刘景仁只带了莲子,其他孩子则留在家里。

雪已经化了,好在路面还冻着,因此并不泥泞,一路轻车熟路便到了镇上。

这日并没有和张掌柜约好,但是铺子里的伙计都认得他们,所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