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喜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家喜事-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雪已经化了,好在路面还冻着,因此并不泥泞,一路轻车熟路便到了镇上。

这日并没有和张掌柜约好,但是铺子里的伙计都认得他们,所以并没有为难,直接让他们进了后院,继而去通知张掌柜。

张掌柜见他们此次没有带货来,便料定恐怕是要谈果脯的事情,因此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他不着急,先把莲子一家让到屋里坐了,吩咐伙计上茶。

莲子也不着急,喝了口茶,悠悠说道:“这茶吃着不错,要是配上点别的东西吃起来,那就更好了”,她说着转头向刘景仁和杨氏道:“是吧?爹、娘。”

刘景仁不好意思地一笑,杨氏则直点头,笑道:“是啊,是啊。”

莲子放下茶碗,将那用油纸包着的宝贝苹果脯打开,递到张掌柜面前:“你尝尝,看好不好吃。”

张掌柜捻须一笑,伸出另一只手就着莲子的手拈出一块,放进嘴里,嚼了好多下,这才道:“吃起来还可以。”

啥叫还可以?明明就很好吃。莲子十分明白张掌柜的意思,生意人嘛,她表示理解。

“这样的话,您打算要多少呢?”莲子甜甜地笑。

张掌柜沉思片刻,说道:“这眼看着就要过了销售旺季了,囤多了货也不好处理。要不这样,先要五十斤,四十文一斤。”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二十五章 谈成

四十文一斤?她没有听错吧?莲子有些怀疑。

“张掌柜,咱那次不是说好了吗?五十文一斤的。”这个还能变?

张掌柜十分淡定,他不看莲子,反而看向一直沉默寡言的刘景仁,说道:“这个时令,果品本就价钱高,买的少,我这进价就五十文,要是再高了,恐怕没几个人买了。为了咱都能多赚点,还是把价钱定低点吧。”

这话乍一听十分在理,也好像是在为他们着想。

刘景仁刚要点头说好,就听莲子果断道:“不行!”

张掌柜知道刘景仁老实,莲子同样也知道自家老爹的品性。因此在他点头之前就抢先说不行。这次是按死价格卖的货,又不是拿分成的,对于张掌柜来说,自然是越低越好。至于卖价,那当然就是他说了算了,往后和莲子一点关系都没有。

他这番话,莲子才不信。

“你想啊,光买鲜果子,一斤就要花上好几文,并且三斤鲜果才能出一斤果脯,还得再买专门的器具,还要用很多柴火,这些就是多少钱?并且这可是我们家的独门秘方,每斤五十文已经很让利了。”莲子分析了其中的艰难之处,果断不同意张掌柜的压价。

没想到这小丫头如此伶牙俐齿,头脑清楚。

“呵呵,侄女儿说的也是,都要互相理解啊。只是我这儿确实也有难处,要不这样吧,四十五文咋样?”张掌柜自认为已经松口不少了。

莲子前世买树苗买种子的时候,没少讨价还价,因此又道:“咱上次明明说好了的,五十文,您要是觉得不合适的话,那我们再找别的铺子好了。”装作一拍两散,有时候还是很管用的。

张掌柜脸上并没现出焦急的神色,反是说道:“我是真的为你们好,就算你们出去再找,可我这铺子的名气摆在这儿,也不是一下两下就能压得下去的。”他觉得谈起生意来,这小丫头还是稍显稚嫩,无论如何,就算能压得下一文,那也是他胜。

“这样吧,我再加三文,图个吉利,四十八。”他说完看向莲子,等待她做决定。

莲子知道这恐怕是张掌柜的底线,又还有别的事,因此说道:“好,我们同意。只是你也知道我们家的情况,恐怕你得先借给我们一些钱,到交货的时候,你直接扣去就行。”

张掌柜有一瞬间的愣怔,他突然好像有了一种上当的感觉,所以要想办法挽救:“我现在手头上的银子也周转得不大灵,要是这样的话,咱们按一斤四十七文吧。”

莲子就知道不会如此容易,但是毕竟现在的形势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利的,况且以后合作的日子还长,所以没办法,只能接受。同时她心中默默想着,等到有了钱,就要自己开铺子。

双方最后谈妥,张掌柜先借给莲子家二两银子,往后以每斤果脯四十七文的价格成交。

出了张掌柜的铺子,刘景仁怀揣着二两银子,赶着牛车带了杨氏娘儿俩去了集市。

“你干啥去?”杨氏见车竟然要进闹市,忙问道。

“买果子啊。”这次刘景仁回答得倒是干脆,只是被杨氏立马骂了回去。

“你傻啊!这里的果子有多贵你知道吗?现成的曹家湾子就有果园,你还巴巴地跑这里买了带回去?”

曹家湾子村莲子知道,就是李氏要把她卖去做童养媳的那个村子,和他们刘家庄是邻着的。

经杨氏这么一骂,刘景仁才想起这事儿,当即嘿嘿地笑了起来,将牛车掉了个头,往回走去。

“等等”,杨氏又喊住他,说着自己跳下车,在路边的一个摊位上买了两个饼子,上车后塞到莲子手中。

从早上到现在还没吃饭,想必一定饿了。

正好现在有牛车,因此杨氏便没让刘景仁直接回刘家庄,反是先去了曹家湾子的果园。

虽然是冬天,但是果园里都会有窖藏的苹果,以便于冬天拿出来卖。在果园大批购买,又自己带走,这就要比在镇上买省出好些钱。

他们按一斤七文的价钱买了二百斤,装了大半个牛车,沉甸甸地驶回了自己村子。

二百斤鲜果肯定能做出不止五十斤果脯,但是这东西好放,不管是下次再卖,或是留下自己吃,都是可以的。

回到家之后已是快到晚饭时候,午饭是由谷子和豆子煮的,三个姐妹胡乱吃了一点。杨氏回到家,把车上的果子卸了之后,便进了灶间刷锅做饭。

苹果容易氧化,到时候黑乎乎的特别难看,且果脯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做好的,所以莲子打算明日早早起来再说。

算着这一批果脯能赚上多少钱,莲子踏踏实实地睡了个好觉。

次日,还没等莲子醒过来,就被杨氏拍了起来。因为头天晚上莲子说了这次要用炕,所以杨氏早早地将炕上收拾了出来,接着去灶间烧热水。

五十斤果脯,就是铺满了炕也放不开。于是莲子打算分两拨,先将接近一百斤的苹果洗了,放进大锅里煮了好几锅,边煮边去皮。去完了皮之后,再挨个切成四块,然后整齐地码在光溜溜的炕上,上面盖上席子、枯草叶等物,开始在底下烧火。

因为有了上次成功的经验,这次做起来并不难。大炕比小陶盆还要好用,这次烧了一个时辰,便停了火,等到温度完全降下来之后,再将又干又硬的苹果干放进大锅里回软。这一番功夫做下来,直等到天都黑透了才算是做完。

一家人忙得热火朝天,连饭都没好好吃上几口。到晚间果脯做好的时候,杨氏竟蒸了大米饭。反正他们很快就能赚到钱了,哪里还怕以后会饿肚子。虽然下饭的还是腌菜,但是一家六口都确确实实地吃了顿饱饭。

杨氏用油纸做了个大口袋,将做好的果脯装进袋里,掂了掂,感觉大概能有三十斤,明日再做上这么多,就完全可以交货了。

如今满炕上满屋里都是苹果的香味,不管是鲜果还是果脯,栗子都吃了不少,再也不说莲子小气了。

第二日,还是重复昨天的流程,虽然辛劳,但是一家子的心里,却是敞亮敞亮的。

到了第三日上,杨氏和刘景仁带着莲子,又赶着牛车一大早去了镇上,将五十斤果脯全部交到了张掌柜手中。

有了上次成功打广告的经验,张掌柜也学聪明了,将广告打得无限风光,只在第一天,原计划限定只卖二十斤的果脯便卖光了,且预订的也是排了不少。

除去借张掌柜的二两银子,莲子只拿到了剩下的三百五十文,再加上买鲜果剩下的六百文,也就是说他们这两天的努力足足赚了九百五十文钱。且家里还有五六十斤鲜果,还可以再赚上差不多一吊钱。

突然间赚钱变得轻松起来,杨氏和刘景仁一时间都激动得无话可说。

张掌柜已经预定了后天再送五十斤,杨氏原本想去集上买些物品的,此时因为时间紧迫,也不得不先去曹家湾子又买了一百斤鲜果。如此一来,刚赚来的钱就只剩下二百来文。但是不要紧,只要一交货,他们很快就有钱了。

这几天以来可忙坏了莲子家的炕,晚上在上面睡觉,白天在上面做果脯。

杨氏不禁感叹,要是再有一个炕就好了,这样不但能多做一些,以后还能给孩子们睡觉。

刘景仁笑道:“过段日子就请人来帮忙再垒一个。”

平均每两天能做五十斤果脯,赶在元宵节之前,莲子家总共做了二百多斤,如此算下来,净赚了六两多银子,几乎每天都能赚上半吊钱。

好在他们如今分了家,住在村前,左右都没邻居,平时除了赵氏,也少有人来串门,因此除了赵氏,别人并不知道他们一家从几天前的一穷二白,一跃升为村里的富户。

这做果脯的方子那是一定要保密的,也幸亏赵氏是个分得了轻重的人,并未向别人多说一个字。

过了元宵节之后,果脯的销量明显的下降,从最初的每天二十斤不够卖的,到最后每天勉勉强强能卖五六斤。再到最后,曹家湾子村的苹果已经被莲子家全买光了,苹果也已经到了下市的时候。

除了果脯,张掌柜铺子里炒货也卖的明显不如年节的时候多,开始进入淡季。同时也就意味着,刘景林编的小篮子,也卖的越来越少。虽然分了家,但是这段日子以来杨氏和刘景仁还是和往常一样,将刘景林的手工活儿带过去。一则是帮他忙,二则是自家果脯要想卖的更好,也需要包装。

转眼到了二月里,天气一如既往地开始转暖了起来,有了冬日几场大雪的滋润,万物开始以眼睛得以看得见的速度迅速地复苏。那场可怕的灾荒,也已经彻底过去,留下的,只存在于刘家庄人的记忆里。

对于莲子家来说,果脯的事已经告一段落,只等着下一个旺季的来临。如今忙春耕,才是头等大事。

正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