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国马幼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三国马幼常- 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右也就那几个人能够一起商量个事儿,现在却有了这么多的谋臣武将,光军师就有了四个,这也让刘备极其意外。这个豪华的阵容,也是保证了刘备有足够的力量去和曹操抗衡。

老板很意外,员工也很意外,自己企业的规模不知不觉之间就这么大了,一切的一切都似乎预示着,建安15年将是刘备集团上下皆大欢喜的一年。到了这一年的腊月里,蜀郡太守、扬武将军法正进言,为了能够更好地安抚西川的士族百姓、稳定西川的局面,请刘备将治所迁移至成都。刘备不置可否,下令召集所有人商议此事,一时间又是掀起了一轮的口水战。

第三十章 治所之争

“成都沃野千里,物产丰美,若能悉心整治,假以时日必可为大业之基。且而今西川初定,各郡民心尚不稳固,若能迁治所于成都,以主公闻名于海内之威望,对安定民心必可大有裨益!”指着墙上的地图,法正继续侃侃而谈道:“至于江陵,虽然亦是富庶大邑,但是其为水陆枢纽要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主公若是继续以江陵为治所,则东有孙权,北有曹操,可谓是两面受敌。如此一来,江陵之势殊为难料,于主公的安危也极为不利!而成都,既有西川的崇山峻岭可以为屏,更有同为曹操仇敌的西凉马超护卫我方侧翼,纵然曹操以北地百万之师前来寇犯,亦只能徒呼奈何。据此种种,正以为若能迁州治于成都,于主公争霸大业而言,实乃是上上之策!”

法正是刘备入川的头号功臣,最近和刘备商谈天下大势,也颇有相见恨晚之感,在他手下混得也是如鱼得水。对于他的意见,刘备一向还是很看重的。现在看他说的这么头头是道,刘备也是颇有些意动,转头看了看众人,却是向文官行列中的黄权问道:“公衡,你世居巴蜀之地,对成都的风土人情,想来也是颇为熟悉。依你之见,我若是迁治所于成都是否适宜?”

“法孝直所言甚是!”黄权略一沉吟,出列回道。但很明显,这样的回答里面,敷衍的成分还是很大的。自夺取成都后,黄权、刘巴等一应刘璋死忠旧臣有感刘备数次登门相邀,又看他确实没有亏待刘璋,一个个陆续复出理事。不过有时候,情感上难免有些疙瘩。刘备也知道这种事也是急不得,因此对于黄权的话也只是不以为意地笑笑,却没有说出太多的什么。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一旁的军师将军诸葛亮,却是站出来提出了与发展相反的意见:“迁州治并无不可,但将州治定于成都,恐非上上之选!”

虽然已经是腊月天了,诸葛亮还是习惯性地摇着他那把鹅毛扇子:“先贤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秦诸侯争雄之时,秦独居关西之地,东有六国合纵为敌,西有戎狄为患,却能历久不衰,扫平六国何也?皆因其处忧患之中,秦君雄心不堕,秦民民风彪悍,关东诸国概莫能敌。然则秦扫灭六国、天下一统之后,却历经二世而亡,何也?耽于逸乐!诚如法孝直所言,成都既有西川崇山峻岭为屏,更有西凉马超护卫我方侧翼,纵然曹操以北地百万之师前来寇犯,亦只能徒呼奈何。然则正因为成都有崇山峻岭为屏,因而易使人生安枕无忧之心,而堕失进取之志,如刘璋之辈。进取雄心若失,图谋天下社稷又何从谈起?”

“再者,主公若是以成都为治所,和荆州相隔何止千里?一旦荆州有事,只怕难以呼应!”庞统也加了一句。卧龙凤雏一个从政治上,一个从军事上讲述了以成都为治所的不利之处,他们二位如此一来,刘备的神情又犹豫起来了。

“两位军师所言只怕未免有失偏颇,所谓凡事因人而异!据成都便不可坐望天下么?昔日高祖便是起自巴蜀之地,为何能不逸于安乐,果断自陈仓北上,一举击破项王,进而占据天下。二位军师莫非以为,主公不如高祖乎?”看法正一时间没什么好说的,益州别驾张松却是又接口道。

不得不承认,张松很会找例子,刘备整天开口闭口就是高祖的,虽然嘴里不明说,但是大家心里都有数,他就是要学习刘邦同志好榜样了,现在张松拿刘邦的事情出来说事,刘备顿时双眼发光,忍不住轻轻点头。

“此一时彼一时也,高祖据西川之时,西川蛮荒未开,成都以南,皆为蛮族占据,北面关中更有三王数十万带甲之士,高祖纵想据守成都,便能如愿么?因此这才不得不挥师北上,险中求胜。对于高祖而言,这实在是唯一的生路。可如今西川平定,蛮族降服,益州之南,仅余一人烟稀少的交州,可谓是毫无后顾之忧,如此情形之下,如何能激励斗志呢?”诸葛亮反驳道。

万没料到自己所举的例子居然被诸葛亮借用了来作反戈一击,张松也是措手不及,但是这时候法正却又接过话头道:“江陵四战之地,无险可守,主公仍定治所于此,安危以何为护?更兼诸葛军师之说,未免有些言过其实了!如今关中有夏侯渊诸将,无异于昔日关中三王。而南中蛮部虽然一时臣服,但是蛮人素来桀骜不驯,如何能算是毫无后顾之忧?以成都为治所,绝无士气堕落之虞!”

诸葛亮自然是不会服气,当下又开口反驳起来。于是乎诸葛亮+庞统,卧龙凤雏组合V张松+法正内应组合,这一下当真是火星撞地球。要论口才和配合默契程度,师出同门的卧龙凤雏,自然是要胜过张松+法正了。但是后两者也不是白给的,几乎每一次他们的理由被龙凤组合驳倒之后,就能够立即找到新的理由(或者说借口),再和他们进行辩论。包括刘备本人在内,越来越多的人为他们的舌战所吸引,以至于都忽略了议事的本身,转而在专心致志地听他们打嘴仗。

刘备一开始听的也很带劲,但是渐渐地感觉这样不行了,我毕竟还是要拿个主意的啊,当下左看右看,却发现马谡在那里神游太虚。他知道这个年轻的谋士素来见识不凡,当下开口道:“幼常,依你之见,眼下之事该当如何呢?”

“嗯?”马谡正在听他们打嘴仗听得津津有味,这一来顿时被刘备搞了个措手不及,看着刘备和正在辩论的四人全部都住口不言,八只眼睛四道眼光齐刷刷地看着自己。而其中诸葛亮和庞统二人,都是一个劲地朝自己使眼色,而张松和法正则是一脸紧张地看着自己,马谡陡然间就明白了,今天这场争执,其背后的真正的原因所在了。

第三十一章 和稀泥

刘备苦逼奋斗数十年,现在终于是咸鱼翻身屌丝逆袭,数年之内就占据了两州之地。而他麾下的文武群臣,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来源。

其一就是他的老嫡系,如孙乾、简雍、糜竺等徐州老臣子,以及关张赵等几个老牌打手,这些人都是跟随刘备几十年的老部下,从徐州一路到汝南,再到后来大家一起蜗居在新野,以及现在的西川,一路陪伴刘备走来,几乎可以说是刘备在这个世上最为贴心的人,心腹中的心腹。尽管这些人的才干并不是特别的突出,但是刘备发达了之后还是没忘了他们的好处,一个个授予高官厚禄。

其二就是荆州派系,主要就是诸葛亮、庞统、徐庶以及自己这几个谋士,加上如廖立这些荆襄士人。在认识这些人之前,刘备只能困居新野,正是这些人帮助刘备从无到有,直至现在坐镇一方,可以说是帮助刘备实现质的飞跃的人。尤其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在新野时期就投奔他的马谡和诸葛亮等人,都是一起经历过人生之中那些最为艰难的岁月,倚重程度自然是非同小可。

其三主要就是益州派系,如张松、法正等相助他夺取益州的人。这些人虽然没有和他一起经历过什么艰难的岁月,甚至谈不上雪中送炭,但是平白地送上这么大一块基业给刘备,使得诸葛亮隆中对得以有了实现的土壤,因此刘备对他们的倚重,也是极为明显的。

截至到目前为止,第一派的孙乾等人,都已经在荆州定居多年,几乎可以说和荆州派彼此不分了。但是现在情况突然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果刘备以成都为治所的话,那么无论是出于安抚人心,还是北伐的需要,张松他们这些益州的地头蛇,很自然地就会得到刘备极大的重用。相应的,荆州派则不免受到抑制。也正因为如此,诸葛亮等人才表示反对。对于他们而言,一旦刘备窝在成都的山沟沟里面,那么和荆州隔着千山万水,难免就有些顾及不到了。一旦老家有个什么好歹,自己一不小心就要无家可归了。

而历史上之所以没有出现这样的问题,多半是因为当时刘备刚刚夺下成都之后,还需要北攻汉中,因此以成都为治所名正言顺。但是现在情况有了很大的不同,汉中已经被夺下了,刘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可能都要和曹操保持一个对峙的局势,因此以成都这个世外桃源为治所,确实是有些不合时宜。

从马谡的内心来说,虽然他自己是荆州人,但是对于这种派系之争,一直是不太热衷的,毕竟现在还不是分饼的时候。因此他考虑问题,基本上都是从大局来考虑的。并不是因为他有多么清高,只是因为身为一个穿越者,多少有点旁观者清的觉悟。不过既要找一个合理的借口,又不能得罪人,倒也不是一件事容易的事。好在他脑筋转得快,很快就找到了借口。

这些思绪说来话长,但是脑细胞的活动其实也就是一瞬间的事。看着刘备一脸的期待,马谡出列拱了拱手,这才开口道:“主公既然发问,谡斗胆,请主公先解谡心中一惑,方可作答!”却是先搞清楚情况,再做决定。

“幼常但说无妨!”刘备微笑着摆了摆手,示意马谡有什么话尽管直说。

“主公是志在西川呢,还是志在天下呢?”马谡反问道。这个问题问出来之后,诸葛亮和庞统对视一眼,都看见了对方脸上的得色;法正和张松则是眉头几不可查地皱了起来,静待刘备的下文。

刘备闻言面色一正,略微思索后,朗声回道:“备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