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周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东周郎- 第2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孙策闻言睁大了两只本就不的眼睛,正色道:“那是当然。才子英雄大会,至少可以结交几个朋友吧。”

周瑜打趣道:“我看你真正想的是去看看二乔的美色吧。”

孙策英俊的脸微微有些红,不自然地回道:“呃……其实也不是了……就算是又怎么样?我也到了可以娶妻生子的年龄了嘛。”

二人轻声说笑时,周瑜一直在关注着门口的情况,期望能看见诸葛孔明的身影,可惜直到用餐结束,厅内众人纷纷散去,也没有等到。见到徐庶和崔州平最终联袂离去,周瑜也只得和孙策回屋休息去了。

第二天一早,客栈里的伙计便挨个房间地敲门,许多人早就醒了,也许是一夜未睡,纷纷梳洗打扮用完早餐之后,便跟在一个年纪不大的伙计后面,或骑马或坐轿或步行,出城往东郊而去。

周瑜和孙策二人也特意换了身干净衣服,一个风度翩翩,一个神采飞扬,二人骑在一黑一白两匹骏马上,缓缓往乔庄行去。一路上,周瑜细细数了数,单单是从他们这个客栈出的队伍就有四五十人。在路途中,他们又碰到了别的队伍,众人间有熟识的,纷纷寒暄起来,终于变成了一支数百人的队伍,一行人浩浩荡荡、热热闹闹地向前走去。

周瑜骑在马上游目四顾,却没有见到徐庶和崔州平的身影,不由得暗自疑惑,难道他们来皖县不是为了见二乔、参加才子英雄大会的?

半个时辰之后,众人便行到了三祖山山脚下,松竹茂盛、溪流潺潺。转过一处幽深的山谷,眼前豁然开朗,有一个方圆约一里的湖泊如同一面圆镜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湖面上烟雾渺渺,宛若仙境。周瑜猜测那可能是一个温泉湖。

湖泊的后面是一座松竹掩映的村落,一间间黑瓦白墙的屋舍错落有致,颇有古风。

从入口要走到村落,必须从湖边走过,而湖边皆是浸满了水的湿地,松软泥泞,无法走人。为了方便村里人进出,在湖边的水面上搭建了一座曲曲折折的木桥,桥身通过木桩固定在水中,桥面可容两人并排通过。

周瑜走在人群的后面,觉整个队伍停止了前进,在队伍的前头有很多人在那边大声说这些什么。随即有人传回话来:“湖边的木桥中间断了长约两丈的距离,无法直接跳过。有不会轻功的就请回吧。”

周瑜和孙策二人见状便翻身下马,将胯下马拴在了路边的树丛中,然后穿过人群,走到了湖边。周瑜举目一望,果然在木桥的中间部分有个长约两丈的塌陷,原先的桥身不知何故消失了,两截断桥之间是清凌凌的湖水。

孙策转头看见很多青年人正围在湖边的一块木牌前,忙挤过去一看,片刻之后,孙策走回来喜滋滋地对周瑜说道:“公瑾,这座桥是乔庄的主人乔公故意弄断的,他要求前来参加才子英雄大会的人不能借助任何工具,徒手跃过去。”

周瑜举目四望,见很多书生打扮的人都面有忧色,想来他们的武艺有限或是根本就不会轻功,不能越过这么宽的水面。看到孙策颇为兴奋的神色,周瑜奇怪地问道:“桥断了,伯符却为何如此高兴?”

孙策左右张望了一下,然后凑在周瑜耳边悄悄说道:“公瑾,我观察了一下,这座断桥至少可以阻挡大半的所谓人才英雄,而咱们俩则可以轻轻松松地过去……”

周瑜闻言呵呵一笑,大会尚未开始,孙策就有了一较高下之心,看样子今天他是非得要表现一番了。

第二百九十五章 断桥隐语

这时,已经有一些自恃轻功不错的年轻人走到断桥之前,运足了力气,然后飞身跃出。那些轻功确实不错的,很轻松地便跳到了断桥的另一头,顺利过关。也有些功夫略差的,堪堪跃到对面时,便跌落水中,然后狼狈不堪地游了回来。

也有更多的人望桥长叹,也许他们有满腹的才学,却被一座小小的断桥所阻隔,不能亲眼目睹大乔、小乔的绝世风采。有些人想借助舟船或直接游水过去,但碍于那块木牌上的文字,也只得放弃了。

周瑜和孙策二人是最后跃过断桥的,对于他们俩而言,就算间隔再多个一两丈,也可以轻松跃过。过桥之后,孙策回首一看,见断桥的那头和湖边伫立着一百余名书生,一个个垂头丧气的,却是不肯离去。

也许他们此刻都在心中呼唤着,大乔乔~~我千里迢迢地赶来,只为了能见你一面,只愿你用那细细的皮鞭,轻轻地抽打在我的身上……

过桥之后,孙策大概数了一下和自已一样已经过了桥来的人,约有一百余名,有半数的人都被一座小小的断桥留在了对岸。

周瑜忽听背后传来猎猎的风声,忙回头一看,见徐庶换了一身白袍,腰悬长剑,姿态优雅,正凌空飞过桥断处。

这可是个结交的好机会周瑜转过身,缓步向着徐庶走了过去,脸上挂着招牌式的微笑,拱手道:“元直兄可是来迟了~~”

徐庶方施展轻功跃过断桥,突见一个丰神俊朗的白衣书生和自己寒暄,不由得一愣,不过他见周瑜目光清澈,似无恶意,便也拱手回道:“呵呵~~今早有些事情耽搁了~~不知这位仁兄高姓大名?因何认识在下?”

周瑜呵呵笑道:“在下庐江周瑜。元直兄的大名如雷贯耳,昨晚在客栈中听到有人叫你元直,这才知道是你来了皖县。”

徐庶闻言不由得心里一惊,眼前这人就是传闻已久的那个风流倜傥、文武双全的江东周郎?昨晚自己与崔州平也是低声说话的,他如能听见,耳力就太超群了。

无论如何,尽管徐庶心里有着些许戒备,但是周瑜那天生的亲和力让他无法拒绝,徐庶躬身施了一礼道:“原来是州牧大人,草民冒犯了。”

“唉~~”周瑜见徐庶如此,便知他心中对自己还是很有防备,毕竟在汉末,世家大族和贫民百姓之间是有很深的隔阂的。周瑜连忙说道,“大家朋友相交,不论官职。我对元直兄可是仰慕得紧呢,哈哈~~”

徐庶谦虚道:“草民此生庸庸碌碌,何足挂齿。”

周瑜正色道:“颍川多足智多谋之士。元直兄少年习武,后折节学问,卑躬早起,刻苦读书。如今已是通晓天,且闻元直兄为人忠孝,瑜深表佩服。”

徐庶闻言一愣,心道这个周瑜怎么对我的情况打探得如此清楚,难道他早有预谋?于是徐庶紧盯着周瑜的眼睛,想从中看出些端倪。

周瑜微微一笑,道:“元直兄请放心,瑜绝无冒犯之意。今日有缘相遇,我们不妨一同参会,如何?”

徐庶原先与平素里交好的几个朋友,琅琊诸葛孔明、安平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四人约定共同参加才子英雄大会,可昨晚只有崔州平到了皖县。今晨崔州平那股隐士的劲头又来了,见其余人也不来,他可不愿在这么多人面前抛头露脸,徐庶劝说几次无效,便只得孤身一人赶来。

此刻徐庶虽然对周瑜有些戒备,那也不过是他多年行走江湖的一个习惯,周瑜话语间流露出来的真诚也让他渐渐地消除了防备,于是徐庶答应道:“也好~~我正愁一人赴会,怕是很无聊呢。”

周瑜呵呵一笑,拉过孙策介绍给了徐庶。“小霸王”的勇名徐庶是听闻已久,见孙策英朗爽直,倒也颇为喜欢。孙策听说徐庶是颍川人,想起周瑜曾说过的颍川多谋士的话,便开始刻意讨好徐庶,以求今后他能为己所用。

三人说说笑笑,跟随在众人的身后,缓步向着乔庄走去。一路上的道路皆用青石板铺成,干净整齐,路两旁都是郁郁葱葱的桃树,桃花盛开如同漫天的彩霞,煞是好看,还不时有花香窜入众人的鼻间。在路的左侧,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溪流,湖水是它的源头,一路叮咚作响,微风吹过,数十片桃花的叶子落入溪水中,上下荡漾着,欢快地往村落里漂去。

路上,周瑜问起崔州平之事,徐庶轻轻摇头,只说州平淡泊名利,愿做归隐山林的高人,这种热闹一般他是不凑的,除非几位好友一同前往。周瑜想起历史上刘备曾在寻访诸葛亮时遇到过崔州平,相谈甚欢,刘备大悦,即请同归,州平以己无意功名,长揖而去。后刘备二次往隆中,州平已与诸葛亮相约,出外闲游去矣。

此后崔州平离开了隆中,隐入民间,终生未出仕。

想到此,周瑜不由得感慨道:“州平真有隐士之风采也。”

这时,前行的队伍又停了下来,孙策忙又飞步上前去看个究竟,周瑜苦笑着对徐庶道:“元直兄,怕是第二道关卡到了。”

徐庶哈哈一笑,道:“久闻公瑾胸怀锦绣、武艺高强,是个文武双全的青年俊杰,今日的考验对你来说还不是小菜一碟?”

周瑜见孙策快步走回,便问道:“伯符,这次乔公要考我们什么啊?”

孙策俊朗的脸上微微有些紧张,忙回道:“公瑾,前方路中又树了一块木牌,上书‘黄娟,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大字,说是个隐语,要我们将猜出的答案写出交给木牌后面封锁道路的庄丁,答对的人方可继续前进。”

周瑜知道隐语就是后世的谜语。早在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现了谜语的语言现象,即富有隐喻和暗示性质的歌谣。

第二百九十六章 绝妙好辞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语言日益丰富,具有隐示性的歌谣得到了很大的展,出现了谜语的最早形式-廋辞和隐语。隐语是以形象生动的评议来隐示事物,因而十分流行,上到诸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几乎人人都喜欢隐语。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徐庶闻言微颦剑眉,口中沉吟着,脑筋在急转动,却一时想不出答案。

孙策也在一旁苦苦思索,黄娟嘛,黄|色的丝绢;幼妇嘛,年轻的妇人;外孙嘛,幼妇有了外孙?这这这八个字之间似乎毫无关联,怎么猜啊孙策头痛不已。

周瑜迎风稍微踱了两步,脑中忽然灵光一闪,忙说道:“有了我猜出来了”

“公瑾你这么快猜出来了,真是厉害”孙策向周瑜竖起了大拇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