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奴役与自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的奴役与自由-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极上。哲学家的思想构成非常复杂,即便在鼎助于最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形成的哲学体系中,不时也可发现其中矛盾的因素相互并置。其实这并非坏事,恰恰正是好事。思想中完成了的凝固的一元论根本不存在,退一步说,即使存在着,也实在糟糕透顶。

    能否建构哲学体系,我一向甚疑,至少我没有建构哲学体系的欲望。已有的哲学体系永远不会终结圆满。黑格尔哲学的基本矛盾即包括,思想的辩证法和进程被窒息在完成了的体系的形式中,即终止了辩证法的发展。

    于此,精神进程的结束和随之产生的种种矛盾,也许仅仅只标志世界的终结。但是,即使世界终结,矛盾也不可能消逝。

    因此,思想的眸子不可避免地要转向末世主义的前景。末世主义的前景投给思想以返回的光亮,产生世界生命内在的矛盾性、悖异性①。

    当我审视自己时,首先想审视自己生活与思想的价值的基本主题和基本取向。据此,才能理解我思想的内在联系和变中不变的真谛。当关涉到社会生活时,在我思想的基本矛盾中总交织着两项因素:既贵族式地理解个体人格、自由、创

    ①俄文:是全书主要的哲学术之一,意指奇特、反常、矛盾、相X C B C K J N E悖。

    ——译 注

…… 34

    4人的奴役与自由

    造,又相信社会主义的需求能确认每个人的价值、尊严,能确认最下层人的生活的基本权利。换言之,我既然爱、迷恋另一个冰清玉洁的高伟的世界,也怜悯、痛惜这一个卑俗受难的世界——这两个世界常在我的内心里冲突着。这是怎样一种冲突啊,它长驻于我,永不消歇。

    我同时亲近尼采和列夫。托尔斯泰。

    对卡尔。马克思、日。杰。梅斯特尔①和克。列昂季耶夫②,我也一向评价甚高。

    但就我个人而言,则更接近我所喜爱的雅各。波墨③,还有康德。

    当专制政体凌辱我对个体人格尊严的看法,窒息我对自由和创造的热爱时,我奋起抗击,并取用极端的形式来传达这种抗击。

    当社会不平等的庇护者无耻地庇护自己的特权,当资本主义压迫劳动群众,把人转换成物,我也同样起而拒之。

    我否弃现代社会的全部根基。我认为,只有转向哲学家对世界的基本体认和重要观察,才能阐明哲学家世界观中那些复杂的内在动机。哲学认识的基础是具体的体验,不是概念的抽象组合,也不是讨论式的思想,这些仅仅是工具而已。当我转向哲学认识的重要来源之一,即对自身的体验时,我获得了重要的和基本的启示:拒斥世界的现实性,拒斥一切客

    ①日。杰。梅斯特尔(1753—1821)

    :法国政论家、政治活动家、宗教哲学家。在历史哲学方面拥护宗教天命论。 ——译 注②克。列昂季耶夫(1831—1891)

    :俄国作家、政论家、文学评论家,后期斯拉夫派,崇尚拜占庭主义。 ——译 注③雅各。波墨(1575—1624)

    :德国早期的神秘主义者。黑格尔称他是“第一个德国哲尔家”

    ,认为他的哲学思想最具有真正的德国气派。

    他的主要哲学思想是基督教的“三位一体”。 ——译 注

…… 35

    人的奴役与自由5

    体性,因为它们奴役人。另外,我还发现:精神的自由同世界必然性、暴力、调和主义之间不可调和。我在这里所陈述的这些,绝不指个人履历表上的那种事实,而是指哲学认识的事实和哲学道路的事实。这些一开始就取决于我的哲学的内在动力。即在我的哲学思想中,我始终确信:自由高于存在,精神高于自然,主体高于客体,个体人格高于共相-普遍的事物,爱高于法则。

    确认个体人格至上,意味着确认形而上的质的不均等,各有差异,不可混置,意味着质对量的统治的拒斥。这种形而上的质的不均等次迥然异于社会的和阶级的不平等。自由缺少怜悯,就变成了魔鬼。人不仅应向上超升,出俗不染,也应向下观照,同情怜悯尘寰中的一切。在精神的与理性的道路上,我走过了一程又一程,个体人格是我最终所领悟到的真理。即使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个体人格也支撑着他们的最高存在的形象,万万不能将他们所拥有的生存意义上的核心——个体人格转换为工具。这些人不仅拥有生命的权利,即使这份权利已被现代文明扼杀;同时还拥有生命的共相内涵。

    遗憾的是,福音书未能充分揭示出这样的真理,但这仍是福音书式的真理。从深刻的意义上看,作为个体人格的不均等的且各有差异的质,不仅面对上帝是平等的,而且面对社会也是平等的。审视个体人格建在特权基础上即建在各种不同社会地位上的这份权利,不属于社会。在社会的无阶级结构的思潮中,品评人不再凭藉社会地位而遵依人的生存状态,社会平等的意义恰好应承认人们的个体的不均等和质的差异。

    也可以说正基于此,我站在反等级的人格主义一边。个体人

…… 36

    6人的奴役与自由

    格不是任何分等级的整体的一部分,它是一个处于潜在状态的小宇宙。因此,个体人格的源头和自由的源头、怜悯的源头和正义的源头既在世界中,也在我的自身中,并时时在矛盾斗争中。只是这些源头在我的意识中也可以联合起来。平等的源头按其自身的特性而言,完全没有独立的意义,它必须隶从于自由和个体人格的价值。

    我从不顺应社会传统,从不为贵族社会或者贵族式社会的偏见和利益祭献自己。我努力从这些陷阱里走出来,凭藉自由铺设自己的道路。俄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和感觉非常僵死刻板,常烙着拼凑组合的印记,但这些东西都不能羁绊我。

    我感受自己全然不属于这个世界,可以肯定地说,我绝不属于这个世界。在这方面,我厌恶资产阶级性,不喜欢国家,具有无政府主义的倾向。我的起点不是对世界的爱,而是以精神的自由抗拒世界。

    这个为我所需的起点,并非一块空场,并非根植于虚无,它具有思想世界的精神内涵。于此,为理解我的哲学道路,首先需要弄清我的哲学的思想世界。在对整个世界的哲学沉思中,我最重要的基石和最核心的思想是:客体化与生存、自由的相互对立。这里,倘若依照柏拉图主义的观点,依照黑格尔和谢林的哲学,则不可能理解我所论及的自由。当然不可否认,柏拉图、普洛丁、黑格尔、谢林对俄国的宗教哲学具有重大的意义。只是对于我却正好相反。

    从康德、叔本华那里远比从黑格尔、谢林那里更容易理解我的思想。

    前者在我的哲学道路的起点上深刻地影响过我。

    但如前所述,我从来不是学院式的哲学家,从来不属于任何一个学院。我深刻感受过的第一位哲学家是叔本华,自幼我

…… 37

    人的奴役与自由7

    便开始读他的哲学著作。

    青年时代,我也接触过康德哲学,但这多多少少仅止于一种整体感受,而没有像解剖叔本华那样去解剖康德。我甚至也同康德冲突过,但康德影响着我,决定着我在自己的哲学道路上时时取用这种或那种形式。我十分亲近康德的二元论,亲近康德对自由与自然的区分,亲近康德对自由的界定,当然,也亲近康德的唯意志论,亲近康德关于划分现象界与真实界的观点。只是康德把这个真实界称为“物自体”

    ,我以为这是他的败着。另外,我也亲近叔本华关于意志与表象的划分,亲近叔本华关于意志在自然界中客体化并建构出一个不真实的世界的观点。与此同时,我还受过叔本华的非理性主义的浸润。但总的来说,我的哲学思想在后来也同他们存有差异。康德掩盖了对同现象界有所区别的真实界生存的认识方法,他的哲学中几乎没有“精神”

    这个范畴。

    我还非常厌恶叔本华的反人格主义,并奋力拒斥它。

    属于这一类的还有: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的一元论、进化论、乐观主义,其中包括他们对精神的客体化和对共相的“我”的客体化的理解。在这一类哲学中,尤以黑格尔学说中关于精神的自我启迪、精神在世界进程中朝向自由的发展和上帝的形成等说教,最令人无法容忍。应该说,康德的二元论和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更近于真理。这需要探讨哲学观念的净化。

    要理解我的哲学思想,也许更重要的是理解在我对周遭社会现实的审视和对整个世界的道德评判中那些重要的观点究竟源自何处。

    在最早的时代,当我几乎还是孩子时,便从列夫。托尔

…… 38

    8人的奴役与自由

    斯泰那里受益不浅。我确信,文明的根基是伪理,历史充满始罪,一切社会垒筑在虚伪的不公正的基石上。当然,这些都是列夫。托尔斯泰给我的。列夫。托尔斯泰抗击虚伪的伟大,无情揭露历史的虚假圣物,拒斥人的社会关系中的种种虚伪,这些都深深地渗进了我的生存中。

    但是,坦率地说,任何时候我都不是列夫。托尔斯泰学说的信仰者,甚至我并不喜欢托尔斯泰主义者。现在,经由长期的哲学探索,我认识到历史现实和社会现实的基本价值存在于人的自身,认识到精神的自由脱出于社会传统,脱出于有教养者及有产者之流的各种道德偏见,而这意味着反叛无论“左派”或“古派”的一切暴力。另外,我还意识到精神的革命性也存在于人的自身,它可以对周遭的环境会产生各种作用。

    以后,在我的大学年代里,我十分关注社会现实。马克思影响着我,使我审视一系列社会问题时变得非常实际、具体。但是,我从来不是任何“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