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几个灵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你有几个灵魂-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见了。

而同时,新生了一个子人格“蝴蝶”。

在象征意义上“虫子”往往代表自卑、烦恼、丑陋和没有力量。

蝴蝶象征自由、美丽、快乐,有时候也代表死亡,因为翩翩起舞的它很适合用来比喻一个人的魂灵。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消失的子人格和新生的子人格之间实际上有“继承”关系,仿佛是一种“转世”。虫子转变为蝴蝶。蝴蝶不再为自己的丑陋而自卑,相反它为自己的美丽而骄傲,它们之间特质仿佛是不同的,但是却都是和“自我评价”有关的。蝴蝶虽然不自卑,但是和虫子一样心理力量不大。蝴蝶所象征的意义中,也包含“死”,也就是说自杀的潜意识冲动依然存在。不过,即使如此,虫子转变为蝴蝶也是很今人高兴的。作为蝴蝶,他的生活比虫子要幸福多了。

这个例子中是虫子变蝴蝶刚巧符合生物学的规律,蝴蝶的幼虫就是虫子。不过,在人格意象分解中其他的子人格演变大多不符合生物学规律。

比如,鱼消失了,而龙出现了;羊消失了,而大象出现了。这不符合生物学,生物学中一个物种不会变成另一个物种。而且,龙这样的物种根本就没有被见到过。

再如,锦鸡变成了一个风情十足的女人,蛇和鹿结合而变成了麒麟,这也是生物学中不可能出现的,但是在人格意象分解中是很正常的。锦鸡本来就是美丽、炫耀自己等心理特质的象征,而风情的女人也一样具有美丽好炫耀的特点,在心理理象征的内容上,她们本来差异就不大。麒麟象征着既温和又有直觉智慧,鹿是最温和的动物,蛇是最有直觉的动物,所以蛇和鹿结合成为麒麟是很自然的事情。

这本来就不是生物学问题,是心理演变。子人格的演变,象征的是性格特质的改变。心理咨询所做的事情,就是促进来访者子人格向好的方面转变。

在子人格演变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人格的重组。

人格的重组就是在想像中,把所有子人格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复杂而丰富的新的人格。重组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想像中让这些子人格紧紧地拥抱,然后想像他们结合为一体,成为了一个单一的人。重组的最复杂的方法就是一啊,那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第四章 自己和自己的“人际关系”――子人格的关系

在做人格意象分解的时候,我们把每一个子人格当一个独立的人看待。如果加上动物和鬼神,我们可以说是把每一个子人格当作一个基本独立的灵魂。那么,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中,有15~40个左右的“灵魂”,或者是有很多的“人”。

既然有这些人,必然就会有人际关系。 wωw奇Qìsuu書còm网

而实际上,子人格之间也确实是有“人际关系”。

各个子人格之间的关系,简单地做分类可以分为4类:不认识、认识但是不关心、认识但是不喜欢、认识而且喜欢。

在做人格意象分解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问那些被分出来的子人格,问他是不是认识其他的某一个子人格,问他喜不喜欢那个子人格。这样就可以了解这些子人格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不相识的子人格

一个子人格不认识另一个子人格,主要代表一种自我内部的隔离。我相信这和来访者使用了“隔离”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关。

相互很矛盾的人格之间,容易互不认识。比如,一个人有极为喜欢豪奢慷慨的子人格,还有一个非常吝啬的子人格。来访者在日常生活中认同于前者,不认同后者。他的豪奢子人格不认识吝啬的子人格。这样,隔离形成了。隔离的好处是来访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感觉到自己的一致性,“我就是一个大方的人”。他意识不到自己吝啬的行为,也就避免了自我知觉的混乱。如果没有这隔离,他也许就会很迷惑“我究竟是一个大方的人呢,还是一个吝啬的人?”

虽然他自己意识不到后者的存在,但是在他的行为中却时常会表现这个侧面,而他身边的人可以观察到这个侧面的存在。于是,身边的人也许会觉得这个人很虚伪。别人也许会说,“他明明是很好色的。你看,只要有一个女人在场,他就兴高采烈,对那个女人色迷迷地看。可是他却说自己是一个一点也不好色的人。真虚伪。”而他自己很委屈地想,“我明明没有好色之心,大家却认为我虚伪。真是荒唐。”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后面会提到“相互冲突的子人格”,表现和“相互不认识的子人格”有些相似。实际上冲突的久了,就可以转化为“相互不认识的子人格”。就像夫妻吵架久了,干脆谁都懒得吵了,互相不理睬,以后会离婚,会相互陌生,就好像相互不认识一样。

隔离经常是因为这两个子人格之间的关系不好。就像家里有两个人,一见面就吵架,后来大家炒的太烦了,于是干脆就不见面了。不见面的时间长了,两个人之间就不认识了。

或者是有一个子人格一旦出现,会使大家太痛苦,于是大家就不看他了。比如,一个女孩子在15岁的时候被强暴过,一度很痛苦。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自己渐渐忘了这件事情。|Qī|shū|ωǎng|在做人格意象分解的时候,有一个子人格出现了,这是一个愤怒而且狂暴的人。但是,其他子人格都不认识她。这就是精神分析中的“隔离”机制的形象化的表现。

也不是所有的不相识都是因为“隔离”,还有一种情况是因为来访者的各个子人格形成的时间不同。有的子人格是儿童时形成的,这些人格也许会长大,也许会不长大。比如,一个5岁时形成的子人格当时的年龄是5岁。后来他也许在20年内,他一直没有成长。现在,我们对一个25岁的人做人格意象分解的时候,我们就会在他那里发现一个5岁的子人格。有些童年形成的子人格,可能不认识以后形成的其他子人格。因为,这个5岁的孩子一直活在他5岁的时候的那个世界,根本没有遇到那些对他来说是“未来世界”中的人。

当然他也可以认识以后形成的其他子人格,只要他也进人了以后的世界。和l0岁或者15岁的自己做交往。

有些子人格由于性格的原因,对其他子人格不关心,所以也会不认识。

例如,有一个女孩子,她有一个子人格名叫“高傲”,是一个30多岁的男子形象,身材高大,穿棕色休闲西服。喜欢弹钢琴,喜欢自己,不喜欢干活。他的性格冷漠、自私、古怪,一会儿高兴,一会儿不高兴,对别人爱搭不理。这个子人格对其他子人格都不理睬。这就是性格的原因,因为他高傲,轻视其他人,不屑于与其他子人格交往。

这个女孩子还有一个子人格叫“安静”,是一个二十七八岁的男性,白胖,戴眼镜,很土,穿蓝色衣服。他最喜欢读书,而最不喜欢的事情就是管闲事。他也不认识其他子人格,原因在于他不关心别人的“闲事”。

她的子人格之一“爸爸”,是40多岁的男性,穿蓝色破衣服,邋遢。喜欢喝酒,性格颓废。他不认识别人是因为他没有兴趣。和这个“爸爸”一起有一个“烦人妈妈”子人格,40多岁的女性,一脸的劳累,无精打采,穿枣红色夹克。她觉得没什么可以喜欢的,时常叹气。她也不认识别人是因为她没有精力。虽然在生活中,爸爸肯定应该认识妈妈,但是在这里的“爸爸”和“烦人妈妈”之间也不相识。

自我隔离有它的用处,但是也显然有其损害。它的用处就是避免看到一些自己不想看的东西,它的害处是使得来访者缺少自知,内心中的能量流通受到阻碍。在意象对话心理治疗时,我们常常要帮助来访者的各个子人格相互认识。各个子人格相互认识了,也就意味着这个人对自己的了解增加了,意味着他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关心自己的内心,而这些是人心理成长的基础。

第二节 情感冷漠的子人格

当我们问子人格A:“你对子人格B是怎么看,你喜欢他吗?”有时会听到这样的回答:“谈不上喜欢不喜欢,我和他没有什么关系。”

这不一定说明什么。我们在生活中有一些“点头之交”,我们对他们谈不上喜欢不喜欢,子人格的“社会”中,也有这样的关系。

但是,如果有一个子人格对所有其他的子人格都是这个态度,对谁都是不关心。那这就是一个“冷漠”的子人格,代表了一种对人疏离的性格。这个子人格在知识分子中经常出现,如果他占主导,那么这个人就会离群索居。在强迫症或者强迫性格的来访者中,这样的态度也很常见。

“你对这个子人格有什么感觉?”

“没有什么感觉。”

这样的对话在我和强迫症患者之间非常常见。

有的强迫症患者的回答更是令其他人觉得匪夷所思,他们问我:“什么叫感觉?”“我应该是什么感觉?” ’

我们可以举的一个例子是“自信爷爷”子人格,他是一个老者,白白的头发,严肃,绷着脸。穿的是破旧的天蓝色中山装,但是衣服是干净的。他喜欢大自然,不喜欢被别人管。性格很坚强,但是很冷漠。他不满意他的生活,认为周围有很多坏人。这个子人格就是自己坐着,谁也不理。

有一个强迫症患者的子人格“老男人”,他是一个50多岁的人,过去也经历过许多事情,但是现在对什么都感到灰心了。他生活在一个旧房子里,每天的生活都只在收拾屋子、收拾报纸、收集一些小的旧东西。他不见任何人,也不认识任何人。

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子人格都是情感冷漠的。

第三节 相互冲突的子人格

“认识而不喜欢”反映了子人格之间的心理冲突。好像这些内部的“小人”在冲突。不喜欢有不同的形式:一个“小人”仇恨另一个,或者一个讨厌另一个,或者是一个轻视另一个,再或者是一个害怕另一个……

比如,在工作狂性格的人心中,必定有一个非常追求效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