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教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官场教父- 第2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吴天然看来,晋江就是把“一双鞋子”做足、做透、做到家了。

如果说认识晋江,始于鞋,一点也不夸张。走入晋江陈埭,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郁的鞋的气氛,鞋店林立,商贾如流。陈埭鞋材市场与广东东莞、浙江温州并称为全国三大鞋业原辅材料市场。

在呈“井”字形的4条大街上,遍布着近600家鞋材店铺,集鞋材批发零售、储运、鞋机展销为一体的鞋市,绵延达数公里。在这里,大至制鞋的机械设备,小到鞋钉鞋扣,只要是制鞋业需要的,应有尽有,无一不备。走在这里,仿佛走进了一个鞋的王国,到处都是与鞋有关的广告,林林总总,形形色色,或在屋顶,或在路旁,极力彰显着鞋都的魅力。“鞋材一条街”,吸引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鞋材鞋机客商入市经营,市场年交易额达80多亿元,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鞋材市场之一。这就是陈埭,一个充满个性的鞋业空间。

是啊,通过20多年的发展,晋江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旅游运动鞋生产基地和世界运动鞋的重要生产基地。

与全国其他制鞋产区一样,晋江制鞋业的发展主要是抓住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机遇,依靠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获取竞争优势,伴随着晋江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传统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作为领头雁的晋江制鞋业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发展奇迹。鞋业,已成为晋江引以为豪的系列产业名片的一张“王牌”。

全市现有鞋类企业3000多家,鞋类出口企业445家,从业人员超过35万,年产各类鞋达9亿多双,年产值近200亿元。其中,旅游、运动鞋总产量占全国的40%、世界的20%,产品60%打入国际市场,远销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行业中涌现出一大批拥有较强竞争力和较大市场份额的知名品牌,如安踏、361°、特步、喜得龙、金莱克、贵人鸟、乔丹等。

20世纪80年代,晋江鞋业主要依靠几支锤子、几把剪刀、几台缝纫机起步,从事投资少、技术要求不高的珠拖鞋、硫化鞋生产,鞋业生产企业以家庭作坊式为主,生产经营方式粗放、市场效益低下。进入20世纪90年代,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国内市场,晋江制鞋业开始通过嫁接外资,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装备,走增资扩营、规模扩张之路,着力打造制鞋业的“航空母舰”。

目前全市已拥有年产值超过千万的企业100多家,其中超过亿元的企业10多家。在全国旅游运动鞋生产企业年销售额前20名的排行榜中,晋江制鞋企业占了一半,安踏运动鞋市场综合占有率连续5年稳居国内首位,寰球、国辉、爱奇、万事达等外向型企业的产品在国外市场日渐走红。

一业兴带来百业旺。制鞋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配套工业的发展,目前晋江从皮革、鞋材、化工原料、鞋机直至数字模都有区域内的专业厂家为成品鞋企业从事配套生产。

吴天然在思索,为什么在晋江这个弹丸之地上为出现这么多知名的企业和品牌?

客观上,闽南面朝大海,侨乡较多。晋江人在利用外资和承接海外相关的产业转移中具有先天的优势。

主观上,闽南人身上特有的“爱拼才会赢”的精神面貌,也许是晋江民营经济能够持续快速发展的标本所在。

区位优势和创业精神的碰撞和磨合,产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晋江模式、晋江品牌便由此产生。

闽南人身上特有的精神气质,让吴天然过目难忘。

泉州、晋江、石狮人是我国地理上的标准南方人,但他们的性格中却充满北方人的豪爽、霸气。他们不拘泥小节,敢说敢做,言语中充满血性,大方又讲义气。在喝酒的时候,即使不甚酒量为了朋友也会一饮而尽。如果有个开店做生意的晋江、石狮人突然跟你说他想再开个大店想再多赚一份钱时,他一定能够做到。这一切都是性格使然,比起其它地方人这些性格特点体现得很明显。

吴天然通过分析,认为闽南人身上的这种北方豪气并不是偶然的。

闽南人的主体是客家人。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从中原迁徙到南方,是汉民族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分支。西晋“八王之乱”及随后的“五胡乱中华”,导致大批黄河、洛水流域民众南下到达福建沿海,他们把这里的一条江命名为“晋江”,以示自己是晋人;他们自称为“河洛郎”,他们的语言则被称为“河洛话”,表达对于故乡河洛(以洛阳为中心的洛河流域)地区的眷恋。

因为那时户籍有“主”“客”之分,移民入籍者都编入“客籍”,当地人称呼客家先民为“客籍人”,并逐渐演变为“客家人”。这个他称性的名词,后来成为客家人的自我认同。更具悲情意义的是,这种认同也是客家先民长期迁徙形成的“处处无家处处家,日久他乡即故乡”这样“做客人家”的族群心态。

客家文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另一方面又容纳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华。客家人常常以那些英才男儿为榜样,启发教育儿孙,向功勋事业有成的前辈们学习。有人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还有人说: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有客家人;哪里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里聚族而居,艰苦创业,繁衍后代。由于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且在海外商界不乏成功者,因此有“东方犹太人”之称。

据估计,客家人分布五大洲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有1。2亿人,中国内地约有7000万人。其中,香港华人13是客家人;台湾有15到14是客家人。除闽赣粤外,湖南、广西、四川等地也都有相当数量的客家人。东南亚、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有许多客家人,典型表现是有不少“永靖同乡会”。永,是福建永定;靖,是福建南靖。这两个“纯客县”是著名的侨乡,有着世界遗产“福建土楼”。

孙中山先生就是一位地道的客家人,他当年在海外募款,即得到海外客家同胞的大力支持。

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中,有一些独特的现象引人瞩目。展现客家文化的“下南洋”、展现山东文化的“闯关东”和展现晋商文化的“走西口”,堪称为中国人民伟大的“迁徙三部曲”,反映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大移民历程。

身为华夏汉民族的典型代表“河洛人”,最后却变成了寄人篱下的“客家人”,这样的一种心理落差,反而铸就了客家人爱拼敢赢、抱团创业的精神风貌。

也许用闽南话演唱的这首《爱拼才会赢》能够代表当地人的精神物质吧。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拼才会赢!”

吴天然他们现在虽然远在异乡,但在这里却找到了家的感觉。因为闽南人有太多的地方和中原人相似了。比如,喝酒。K省喝酒是比较凶的,而且喜欢猜枚。南方很多地方是根本看不到猜枚的,没想到在晋江、石狮这里,吴天然他们发现,当地人居然同样喜欢猜枚喝酒。

晋江人喝酒必配猜拳,他们是不可能一杯一杯干喝的,猜拳、杯杯、豪饮,那气势那凶劲那热闹劲,让吴天然他们找回了在东阳时的感觉。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别人喝酒都是一瓶一瓶来的,晋江、石狮人却是一箱一箱来的。

李小爽看到这一热闹的景象就对吴天然说:“他们爱喝酒,好猜枚,讲义气,和咱们东阳县差不离。在这里招商引资,那就好办多了。”

余得水说:“李部长,是你自己的酒瘾犯了吧?”

第四卷 风云突变 第323章 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就不得了

在晋江,由李小爽出面,吴天然一行和晋江市委进行了一次接触。泡…书_吧()在中国官场,实行的是对等接待。如果是山阳市的领导来了,就会由泉州市的领导出面接待。当然,吴天然是一位县委书记,按照惯例,接待他的就应是晋江这个县级市的市委书记出面。不过,到晋江参观考察的内地官员实在是太多,如果每次都由书记、市长出面接待,那他们就没办法办公了。因此,对于像吴天然这样内地过来的县委书记,晋江一般都是由一名副书记或副市长接待并陪同。

接待吴天然一行的是一位姓丁的副书记,丁书记一看就是一位豪爽之人。在一个小型座谈会上,丁书记简要地介绍了“晋江模式”与“晋江之路”,可能是无数次向外地人通报这些情况了吧,老丁在介绍的时候,根本不用看什么材料。全凭脑子里所记的东西,因此显得不慌不忙、游刃有余。

会后,吴天然提出想看几家企业。老丁就向他们推荐了“劲霸”和“安踏”。

在劲霸,一位姓洪的副总陪同并讲解。

洪总主要谈了两点,一是劲霸创始人洪肇明的传奇经历,二是洪肇明的独特思想。

洪肇明出生在晋江英林镇一个农民家庭,家里有十个兄弟姐妹,他排行第三。勤劳的父母无论怎么拼命干活,也只能让他们吃个半饱。他种过田,当过生产队队长,上世纪70年代,他开始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水果、芋头,做起了小买卖。

从1978年到1980年,他平均每天赚十多元钱,情形好点时能赚到20元,前后算起来,当时做小生意一共赚了七八千元。除了种田、养殖,他还当了20多年的生产队队长。

这种情况持续了三四年。直到1984年5月,洪肇明开始招聘工人到自己家里做服装,办起他的第一家企业——佳丽服装厂,刚开始只有二三十人,逐渐发展到100多人。1986年,他正式创办“劲霸”,开始打造自己的茄克王国。

在多年的创业中,洪肇明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思想体系。在总结自己的创业经历和人生经验时,洪肇明用了“三个思想和六颗心”来概括。“三个思想”:第一是“一个人一辈子能把一件事做好就不得了”;第二是“团结周围所有的人,信任周围所有的人”;第三是“讲信誉,担责任,重德才”。“六颗心”是:雄心、信心、专心、用心、良心和爱心。洪肇明认为,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