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资料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小寒资料集- 第2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淮南子
西汉道家思想代表作。为西汉·;刘安等人撰。又名《淮南鸿烈》,二十一篇。此书是对西汉前期道家思想的总结。在养生方面,发展了道家清静无为的学说,可供气功研究之用。
周易参同契
炼丹经典著作。东汉·;魏伯阳等撰。全书三篇,附《鼎器歌》一首。该书汇通“易”学理论、“黄”、“老”学说与炼丹经验,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炼丹体系。后世炼丹者无一能出其范围,故称“万古丹经王”,是公认的气功内丹术的经典著作。书中论述了炼丹的三大要素:鼎炉、药物、火侯。以乾卦与坤卦代表鼎炉,以坎卦与离卦代表药物,以屯卦与蒙卦等六十卦代表火侯,药物则杂用黑白、金水、龙虎、魂魄等隐名,火侯又参用纳甲之法,真谓“词韵皆古,奥雅难通”。该书有四十多个注本,流传较广的有五代·;彭晓的《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宋·;朱熹的《周易参同契考异》、元·;陈至虚的《周易参同契分章注》、清·;董德宁的《周易参同契正义》等。其中以董氏注文平实易懂,是入门者的良好读本。
太平经
道教早期经典著作。原书一百七十卷,今存五十七卷。东汉·;于吉等著。该书阐述了精、气、神三者合一的长生不死的神仙思想,以及天、地、人三者合一的治国方法。此经内容庞杂,无所不包,对后世气功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大安般守意经
禅观经典著作。两卷。东汉·;安世高译。为最早传入中国的佛教修习禅观典籍之一。主要内容为论述数息、相随、止、观还、净等六事,以及与三十七道品之关系。书中十分重视数息法,提出了“四相”之说,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黄庭经
道教气功经典著作。书分三种:《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黄庭中景经》,各一卷。《内景经》成书于西晋太康年间,《外景经》成书于东晋年间,《中景经》约成书于南北朝间,是在“内”、“外”两经的基础上综合加工而成。《黄庭经》提出的“三黄庭”、“三丹田”之说,渊源于《太平经》的“三元合一”论。黄庭即上丹田,于身指脑,为百神之主宰;中黄庭即中丹田,于身指心,为脏腑之根本;下黄庭即下丹田,于身指脐下关元穴,为阴阳之门户、精气之命脉。只要如法存想黄庭,养炼丹田,就能固精全气,长生久世。具体做法三经各有不同。
抱朴子内篇
道教仙学经典著作。二十卷。东晋·;葛洪撰。次书包括道教理论、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等内容,为道教仙学集成之作。书中阐述了长生不老学说,提供了先秦以来各类内炼养生方法。其中有关气功的内容,集中地反映在《对俗》、《至理》、《释滞》、《杂应》、《地真》等篇章中。明代的刊本《抱朴子内篇》,末附《别旨》一卷,专述吐故导引,为气功专篇,极有参考价值。
灵剑子
气功导引著作。一卷。东晋·;许逊撰。书中以四季配五脏,设计了一十六个姿式,主合成一套完整的动功功法。每个姿式详述具体炼法及功效,简单易行。许氏另撰《灵剑子引导子午记卷》,为站式功法,共有八个姿式,又称八段锦。
达摩多罗禅经
禅观经典著作。二卷。东晋佛陀跋陀罗译。全书共一十七章,阐述禅观的修炼。书中“方便道”主要指数息观和不净观,“胜道”主要指心识、行持上的变化,“退、进、住”分别是指习禅上的退步、进步、定止。这些内容可作研究气功的参考。
南北朝
上清握中诀
道教养炼著作。三卷。梁·;陶弘景撰。汇道教上清派的炼养法诀,举凡存私、内视、守一、吐纳、导引等法均有记载,是研究道教气功的重要参考资料。
养性延命录
道教气功养生代表作。两卷。梁·;陶弘景撰。全书分六篇:教戒、食戒、杂戒忌禳害祈善、服气疗病、导引按摩、御女损益。食戒篇介绍饮食宜忌,杂戒篇介绍起居言行宜忌,服气篇介绍吐纳咽津,导引篇介绍动功锻炼,御女篇介绍房中卫生。书中介绍的五禽戏为最早的文献记载。
正一法文修真旨要
道教炼养著作。一卷。南北朝时著作。作者轶名。书中载有存思、服气、导引等多种功法,并主张辩证施功,以治疾病。书中对诊断、病理也有叙述,对后世的医疗气功颇有启发。
太上老君养生诀
气功养生著作。一卷。南北朝时著作。托名华佗传授吴晋作。主要内容为五禽戏的具体炼法,六字气诀结合脏腑的论述及其详细的炼法,统论养生的重要性和日常养生的要点。此书是珍贵的气功文献资料。
易筋经
武术气功代表作。一卷。北魏·;菩提达摩撰。全书为一套完整的动功功法,由十余种姿势组成。此功能强筋壮骨,增加体力。相传为达摩授与少林寺僧的秘法。其续篇是《洗髓经》。一卷。由五言古风组成,结合禅学静功和叩齿、咽津等保健功
法,成为一套独特的动功功法。
胎息经
气功胎息经典著作。一卷。南北朝时佚名作。全文只有八十三字,论述胎息的定义、方法与作用,极为简单扼要。现存最早注本为唐朝幻真先生的《胎息经疏》,流行颇广。
古文龙虎经
气功炼丹术著作。又名《金碧潜通诀》。三卷。南北朝·;刘演撰。其理论渊源于《周易参同契》,对内外丹修炼均有指导作用。
禅秘要法经
禅观经典著作。三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共列三十三种观想法。
五门禅经要法
禅观代表作。二卷。南北朝·;昙摩密多译。分述安般、不净、慈心、观缘、念佛等五门禅法。尤以观缘法论述为祥细。

诸病源候论
中医症候学专著。又名《诸病源候总论》。五十卷。隋·;巢元方等撰。本书为我国现存第一部详细论述病因、症候的专著,对后世影响很大。书中不载治疗方药,只载气功导引方法。全书载一百五十三种疾病,采用气功导引方法二百九十余条。此后唐代王焘编撰《外台秘要》,转录了气功导引的全部内容。清末廖平则摘出汇编,后由民国曹炳章补辑,定名为《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刊入《中国医学大成》中。
内观经
气功存思内炼著作。又名《太上老君内观经》。一卷。隋唐间著作,不著撰人。此经强调内观澄心、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对养生长寿的积极作用。
定观经
气功存思内炼著作。又称《洞玄灵宝定观经》。一卷。隋唐间著作,不著撰人。此经汇通道家“内观”、佛家“定慧”、儒家“中和”思想,阐述内观法修炼步骤及功后效验。
太清调气经
气功服气著作。一卷。隋唐间著作,不著撰人。主要内容为讲述服气的基本要领与法则,并介绍了调气、固气、闭气、委气等具体炼功方法。
太清导引养生经
气功导引经典著作。一卷。隋唐间著作,不著撰人。此经系搜集并精选多种气功导引文献编辑而成,内容丰富,可供取资。如赤松子导引法、宁先生导引法,蛤蟆行气法等。此外,对导引的要领、补泻原则、辩证施功等内容,有较详细的解绍。
摩诃止观
天台宗止观经典著作。十卷。隋·;智顗撰。共十章,原缺末章。其中第六章为止观的具体内容,第七章为天台一家的圆顿观行方法。本书的注释,以唐·;湛然的《止观辅行传弘诀》最为有名。
童蒙止观
天台宗止观代表作。有名《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小止观》。二卷,隋·;智顗撰。书分十章,即具缘、诃欲、弃盖、调和、方便行、正修、善根发、觉智魔事、治病和证果。
六妙门
天台宗禅观代表作。一卷。隋·;智顗撰。六妙门是由数、随、止、观、还净六个禅法组成的修持系统,适用范围广。其特色是把六妙门分作十门,各门中又摄入许多禅法,并含有巧妙的相互转变运用功能,是一套微妙的禅修法门。

千金要方
中医综合性著作。全称《备急千金要方》。三十卷。唐·;孙思邈撰。作者认为“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千金”命名。其书总结隋代以前的医学成就,为临床实用的医学百科全书。内容包括医论、医方、诊法、针灸、气功等。其中“养性”一章,堪称集唐以前医疗之大成,要言不烦,颇为实用。对六字气诀描述极其详细。
存神炼气铭
气功养生名篇。又名《太清存神炼气五时七候诀》。唐·;孙思邈撰。首叙方法,先须绝粒,安心气海,存神丹田,摄心静虑,专心修炼;次分五时,条列炼功时各种不同的入静方法;末列七候,是炼功后体验到的各种身心效应。
清静经
道教经典著作。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此经本着老子“清静无为”的宗旨,认为人能清静,即可得道,住世长年。而获得清静之法,唯有观空。
了心经
道教经典著作。全称《太上老君说了心经》。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书中认为“心为神主,动静从心”,只有从澄心定神入手,修炼才能成功。
天机经
道教经典著作。又名《阴符天机经》。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此经为阐发《阴符经》而作。
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
气功服气著作。一卷。唐代幻真先生撰。全书十五章,一至五章为一套完整的服气法;六至十一章是六个独立的服气功法;十二至十四章为服气注意事项;十五章为服气胎息诀,是几种功法的综合。本书自成体系,文字流畅,是唐代服气著作中的代表作。
长生胎元神用经
道教炼养著作。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主要阐述气功养生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方法。书中杂引各家学说为多。
太上洞房内经
气功存思内炼著作。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此经内容以存神、内视为主,其学术渊源出于《黄庭经》。经末附有平旦及日入时存想五方云气之方法。
胎息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