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存思内炼著作。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此经内容以存神、内视为主,其学术渊源出于《黄庭经》。经末附有平旦及日入时存想五方云气之方法。
胎息精微论
气功胎息著作。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本书既重胎息功夫,又兼取还精补脑诸法。
气法要妙至诀
气功服气著作。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书分五章。主要论述服气方法,主张结合导引是其特点。
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
气功服气著作。一卷。唐·;延陵先生撰。全书分十五章,广集隋唐以前之多种服气、胎息方法,去伪存真,无论对理论研究或指导炼功实践,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山玉柜服气经气功服气著作。一卷。唐·;碧岩先生撰。书分四章,盛赞服气胎息为养生至宝。其法讲究“收息缩气,摄腹咽下”,直入食脉,与其他的服气功法有所不同。
太清中黄真经
气功服气辟谷经典著作。又名《胎藏中黄经》。二卷。原题“九仙君撰,中黄真人注”,系唐代道教学者托名。全书十八章,主要论述人体生理病理及气功养生诸问题。注文详述服气胎息与绝欲辟谷的方法,以及三丹田、脏腑的关系,颇有参考价值。
心印经
气功内丹术著作。全称《高上玉皇心印经》。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此经为四言韵文,共五十句。主要讲述内丹术的基本理论,阐发精、气、神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太上九要心印经
气功内丹著作。一卷。唐·;张果撰。全书九篇,分专题论述内炼丹术中的关键文题。
内丹经
气功内丹术著作。又称《太上老君内丹经》。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书中推崇内丹的长生久视作用,论述内丹基本理论及功效,重道德修养。
玉轴经
气功养生著作。全称《上清黄庭五脏六府真人玉轴经》。一卷。此书以六字气诀泗、呵、嘘、呼吹、嘻,分别配合脏腑肺、心、肝、脾、肾、胆,以吐气为泻,吸气为补,结合五脏一腑(胆)之生理病理应用,极有实用价值。
黄庭内景五藏六府补泻图
气功养生著作。一卷。唐·;胡惜撰。此书以《黄庭内景经》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取《玉轴经》的六字气诀为炼功基础,再参照《千金要方》等诸家养生文献,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创编出一套完整的养生方法。书中以五脏六腑(胆)为纲,各系一图,下列六气法、修养法、相病法、治病法、食病法、导引法诸目,既可治病,又能防病强身,方便易行,故后世流行甚广。
神气养形论
气功养生著作。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主要阐述神、气、形的相互关系,认为只有收视返听,涵养精神,使神内守而不外扬,才能形体坚固,长生久视。
将摄保命篇
气功养生著作。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认为祛病之导,不仅要加强气功锻炼,而且还要注意精神道德修养。
天隐子
气功养生著作。又名《天隐子养生书》。一卷。唐·;司马承祯撰,托名天隐子。书分八章,大抵以炼形养心为宗旨。
坐忘论
气功养生著作。一卷。唐·;司马承祯撰。作者根据《庄子·;大宗师》中的“坐忘”之说,加以阐述发挥,书中详细论述坐忘安心法,认为养生之关键在于静定功夫。行文流畅,影响深远。
服气精义论
气功服气代表著作。一卷。唐·;司马承祯撰。全书九篇,此书于众多的服气著作中较少虚妄。作者主张服气与导引、符水、药物诸法相结合,与他家只重一发者有异。书中贯穿医理最为可信。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所收者并非完本,仅原书之第一、二篇。后七篇另作《修真精义杂论》,收在洞真部众术类。《云笈七签》中所收者为完本,并明确标有序数。
五代
入药镜
气功内丹术经典著作。一卷。五代·;崔希范撰。作者“以吾心为镜,身为之台,以神为药”,入药者是将五脏所禀五行之气入于丹田,此为《入药镜》篇名之本意。全书为三言歌诀,共八十二句。每四句讲述内丹养炼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描绘内炼过程及其感受,效法天体运行规律,为唐代以后道家重视内炼奠定了理论基础。
钟吕传道集
气功内丹术经典著作。3卷。又名《真仙传道集》或《钟吕传道记》。五代,施肩吾撰。全书以钟离权与吕岩师徒问答的形式,论述内丹术要义共18卷论真仙、大道、天地、日月、四时、五行、水火、龙虎、丹药、铅汞、抽添、河车、还丹、练形、朝元、内观、磨难、征验。全书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炼形炼气炼神为方法,系统完整地论述了气功学说的精华—内丹学说。建立了钟吕派内丹体系,对后世影响甚大。
西山群仙真记
气功养生著作。5卷。五代·;施肩吾撰。简称《西山记》。洪州西山(今江西新建县内)乃作者隐居之处,自序称“欲论得道而超脱者,西山十余人矣。遂从前圣后圣,秘密参同契,而成此书。采遮各书,如《太上隐书》、《灵宝内观经》、《上清玄格》、《洞玄经》等,共20余种,保存不少五代迢家内丹术资料。
养生辩疑诀
气功养生著作。五代·;施肩吾撰。作者批评世人学养生而不知本源,因而不效,却疑得道者乃“有灵骨”之故,误以为非常人“可学而得之”的观点。
灵宝毕法
气功内丹术经典著作。3卷。五代·;钟离权撰。作者称于终南山石壁间得《灵宝经》30卷:上部金浩书,元始所著,中部玉书录元皇所述,下部真源义,太上所传。共数千言。经朝暮研习,“乃悟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本天地升降之宜;气中生水,水中生气,亦心肾之理”。于是摄其大要撰成此书。书中分三乘十门。小乘安乐延年法四门:匹配阴阳第一,聚散水火第二,交媾龙虎第三,烧炼丹药第四;中乘长生不死法三门:肋后飞金晶第五,玉液还丹第六,金液还丹第七;大乘超凡入圣法三门:朝元炼气第八,内观交换第九,超脱分形第十。每门中列“金诰”、“玉书”、“真源”之有关论述外,再依次分“比喻、“真诀”、“道要”等内容。本书属清净派著作,“以八卦运十二时而其要在艮位;以三田互相反复,而其要在泥丸(《道藏精华录提要》)为其特色。
破迷正道歌
气功养生著作。1卷。五代·;钟离权撰。全书为五言古风1篇。凡244句,1708字。排斥各种养生方法,而独尊内丹术。
纯阳真人浑成集
道教炼养著作。2卷。五代·;吕岩撰。前有条阳清真道人何志渊序。称“于藏室中得其诗章二百有余,厘为二卷,名之曰《浑成集》,以其浑然天成,非人为所能及也。所收诗与《吕祖志》大多互见,亦有《吕祖志》中未见者。
陈先生内丹诀
气功内丹术著作。1卷。五代·;陈朴撰。又名《九转金丹秘诀》本书世传有两种本子:一本收在《道藏·;太玄部》,名《陈先生内丹诀》;一本收在《道藏·;洞真部》中《修真十书》卷十七,名《九转金丹秘诀》。前者系分句作解,后者则每首诗词后合解。文句略有出入而各有所长,可互相参证。本书为论述九转金丹修炼方法的重要著作。九转者:一转降丹,二转交媾,三转养阳,四转养阴,五转换骨,六转换肉,七转换五脏六腑,八转育火,九转飞升。
宋
云笈七签
道教练养类书。122卷。宋·;张君房编。北宋大中祥将五年(1012),张君房奉命校正秘阁道书,至天禧三年(1019)编成《大宋天宫宝藏》4565卷,再摄其精要,总万余条,辑成本书。称《云笈七签》者,“云笈”是珍藏道书的书箱,“七签”是指道书总有七大部:三洞(洞真、洞玄、洞神),四辅(太玄、太平、太清、正一)。1—28卷,总论经教宗旨及仙真位籍之事,其中涉及气功内容的,有《黄庭经》、《中黄真经》、《老君清静心经》、《洞玄灵宝定观经》等经注。29—86卷,分列道家服食练气、内丹外丹、方药符图、守庚申、尸解诸术,其中32——36卷与56——62卷所介绍的种种服气、胎息等法,皆为重要气功内容。87——122卷,则为道教文字及诗歌、传记之属,其中如《七部语录》、《七部名数要记》,均为论述养生要旨之佳作。与气功有密切关系。此书虽然摘录原文,不加论说,但去芜存精。分类编排,条理清楚。书中还保存了部分佚失道书的篇章,涉及气功的如《墨子闭气行气法》、《昙鸾法师服气法》等,均有研究参考价值。
洞元子内丹诀
气功内丹术著作。2卷。宋·;洞元子撰。凡21篇,论述玄元、坎宫、离宫、既济、未济、乾宫、坤宫、兑艮二宫、变象、水火、焚魔、交媾、元火、沐浴、母子、抱元守一,道数、神光、总要、广玄等内容。除变象、总要、广玄三篇外,每论论述后以歌诀形式再作概括,除毋子篇为五言诗外,其余均为七言诗。本书主以易理、易象解说内丹修练之术,为其特色。
内丹还元诀
气功内丹术著作。1卷。宋代著作,不题撰人。全篇约850字,简要解释内丹术语如五行(肝、肺、心、肾、脾)、四象(金翁、姹女、婴儿、黄婆)、七宝(津、水、唾、血、神、气、精)及九仙真气(口鼻谷道气之出入及嘘、呵、四、吹、呼、嘻、喜、怒)。
内丹秘诀
气功内丹术著作。1卷。宋代著作,不题编者。系集《内丹赋》、《阴丹诗》、《海蟾子还丹赋》、《至真歌》、《中颊先生增马处士歌》、《青城山后岩栖谷子灵泉井歌》、《金虎白龙诗》(张果述,21首)成一辑,诗赋文辞华丽,有数篇属阴阳派著作。
太清真人绝命诀
气功养生著作。1卷。宋·;太清真人撰。其法以存思为主,第一先存五兽,第二历藏,第三守地,第四守人,第五守天。兼以咽津服气,俾得益寿延年。
保生要录
气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