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火传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拜火传说- 第2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乌候在后面大骂,道:“将军,这个好像不管用。”傅介子喝道:“把弓给我。要骑兵弓。”
    赵雄递过铁胎大硬弓,傅介子抓起便射,一箭射中阿奢德的帅旗,又搭一箭射中马头。两箭流星般射出,阿奢德终究是停住了,汉军的意思很明白,不想交恶也不愿跟他们回去。
    在前面逃了一阵,见后面没有人追来,傅介子心里面稍微宽了一些,道:“大伙加把紧,我们今夜不休息,赶一个晚上的路。”说到这儿又道:“常惠大人的队伍也才拨营,如果我们快的话,明天天亮之前一定可以赶上他们。”
    汉军百人冒着夜色赶了半日,前面已经是乌孙境地了,赶到一处小城,傅介子停马问了个路,因为语言上的差异实在太大,问了半天也没有问清楚,但是听这老人所说,这里叫风野渡口,水势急而且暗礁多,晚上是没有人摆渡的,如果想踏河,那么就得绕近五十里的山路。所以想让他们就在他的小店歇营。
    事情太急,在这里歇着还是不太安全,傅介子以为是老人想故意骗他们在此,讹几个住宿的钱,又再问了一遍,希望老人如实回答。
    在这里耽误了一会儿,突然有一骑从前面不远处杀来,一见是个汉人,傅介子便笑了。
    那人下马拜道:“傅将军,你们这么快就到了?”
    傅介子道:“你是汉人,是常惠大人的部下吧?”那人道:“是的,将军。小将栗远,北地义渠人。”
    傅介子听了一怔,道:“这么说来,你和我还是老乡。”
    那个士兵道:“小将高攀了。正是知道傅将军是义渠人,所以常惠大人才派我来接傅将军。”
    傅介子笑道:“那好,你来带路。呃,他们来了。”
    傅介子扬头看过去,弟史一点儿样子也没有得拉着一个女子过来了,是潘幼云。
    [电脑出问题,把存稿给毁了,所以更得迟了点儿。]
第四节,赤谷城
    傅介子带着众人赶过去,葛妮亚一个人先上前去了。
    弟史拉着潘幼云过来打招呼,道:“傅将军,你见了潘姐姐,怎么一点儿也不热情,这可不好。”潘幼云瞪了弟史一下,道:“你这妮儿,不懂别瞎说。”
    傅介子哈哈笑道:“这不是今天早上才见到嘛。这都逃了大半夜的命,哪里还有热情哟。”潘幼云哼哼得瞪了傅介子两眼,转身就走,傅介子忙过去“热情”一下,潘幼云却不买账了,转身就进了屋子。
    弟史见傅介子这样狼狈,反而觉得这个将军可爱,一个人笑得花枝乱颤。葛妮亚一直拿她当小孩儿看,现在发现,这个姑娘,其实也长大了。
    一会儿常惠过来带他们安排地方住,别的都还好办,只是傅介子与两位夫人难处理,给三间怕招人骂,给两间一定会招人骂,给一间的话,咳,貌似也不太方便。
    到最后却因为没有了房子,给了个一间。
    傅介子偷着乐,本来以为会有什么好事发生,没想到结果却是被两人赶了出来,不得已到兵营里面去挤了一晚上。
    第二天趁着清早赶路,从纳伦城到赤谷城也有十余日的路程,这一路多是大漠,走上一天的路没有一点儿感觉,惟一的感觉就是无聊。
    这一日穿行在无边的大草原上,碧水长天,大漠荒颜,有着说不出的萧索和空旷,大群小堆的牧民和数之不尽的牛羊马匹,便是这个国度最主要的风景。
    行路的日子,对于傅介子他们这种一年四季走的人来说,清而不苦,但也同样腻得慌。
    倒是葛妮亚与潘幼云坐在车驾上,时不时得传来弟史的瑟琶声,这个姑娘爱舞乐成痴,整日琵琶不离手,在这方面的造诣之高,傅介子平生仅见。
    傅介子只是不清楚弟史的成就有多高,他半生戎马,对乐律粗通而已,以为是自己少见多怪,也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惊讶。
    吾家嫁吾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
    傅介子不经意间听琵琶声一转,变得哀怨起来,傅介子听了心情一下子变得格外沉重,特别是是最后一句“愿为黄鹄兮归故乡”,一下子把整个队伍笼罩在一片哀怨之中,就连不懂声律的汉子也被弟史的琵琶声所感动,本来还有些声音的队伍一下子变得没有一个人说话。
    远在他乡,思归故乡。
    汉军这一年来行程万里,一路上,路过了高山,路过了湖泊,路过了森林,路过了沙漠,路过了城堡和花园,路过了幸福,路过了痛苦,路过了一个女人的温暖和眼泪,路过了生命中漫无止境的寒冷和孤独……
    一直都在路过,何时能归故乡?
    不仅是众汉军,就连傅介子自己也开始想起了长安的母亲,想起了早逝的殷茵,想起了失踪的苏巧儿。
    傅介子发现自己突然能够理解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心里面的孤寂了。
    自己这一行人好歹还能几个说话的,但是细君和解忧两个弱女子,语言不通,行事不便,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而且还得在政治旋涡中周旋,最苦的是,这两个公主都嫁了两代人,用汉人的思维来说的话,就是*。
    但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他们都把这些一个女子难以承受的事情都承受了下来,心里面的苦该有多深?
    想到这儿,傅介子突然想尽早赶到乌孙国见解忧公主。
    看着汉军的情绪有波动,傅介子怕影响了行程,当下拉住马,大喊道:“陆明,别让弟史公主一个人弹嘛,咱们也唱一支如何?”
    众汉人正闲得发慌,听了傅介子这一说立时大声叫好起来,陆明更是起哄道:“大家说,让老大唱一首如何,老大唱了弟史公主唱如何?”
    这分明就是一个起哄的事情,众人大声叫好。
    傅介子为的就是活跃一下,当下就扯着他那并五音不全的嗓子唱了起来,正是那首军旅中最常有的《将军令》:
    塞上长风,笛声清冷。
    大漠落日,长月当空。
    日夜听驼铃,随梦入故里。
    手中三尺青锋,枕边六封家书。
    定斩敌将首级,看罢泪涕凋零。
    ……
    手中三尺青锋,手中六封家书,定斩敌将首级,看罢泪涕凋零……
    众汉军唱着唱着就吼了起来。
    这时琵琶声陡止,弟史从里面跑出来,看样子是受了什么刺激,道:“傅将军,你能再唱一遍么?”
    傅介子不由一愕,这时潘幼云也出来了,哼哼道:“没事搞的这么杀气腾腾得干什么,好好的一首琵琶曲被你糟蹋成这样儿。”
    弟史道:“不啊,潘姐姐,我觉得很好啊。”傅介子知道自己唱的与好听远与难听近,笑道:“恩,弟史公主很会夸人,就是不诚实。”
    弟史却一脸严肃道:“真的很好!傅将军你再唱一遍这类的曲子,我要学习。”
    潘幼云掩口笑道:“弟史你莫要被他骗了,他翻来覆去就会这么一个,当年在楼兰时就就唱这一个,这家伙一边敲钟一边吼,比这儿还难听!”
    傅介子不由一头暴汗,那是在楼兰第一次遇上潘幼云时的事情了,自己都快忘了,潘幼云还记得。
    弟史听了也吃吃得笑起来。傅介子有些尴尬,道:“弟史,在乌孙国,你是最好的乐师吧?”傅介子说完都觉得这话一定是在恭维这个小姑娘。弟史听了有些小得意,道:“我哪有傅将军说得那么厉害。说到乐律,母后比我强太多啦!”
    傅介子见她一脸的严肃,心知她对自己的母亲还是仰望的态度。
    晃晃数日,汉军顺着纳伦河而下,再折道向南,穿过了大峡谷,便是赤谷城了。
    赤谷城是乌孙国的王治之所,人种与汉朝差别巨大,从弟史的身上就可以看来,这个姑娘有着一半汉人一半乌孙人的血统,几乎所有的人都是赤发碧眼,但也不凡来往的汉人、大宛人、月氏人、匈奴人。
    赤谷城可以说是一个水草肥美的城市,虽然大?部分都是聚集的营包,但也有一些汉化的东西,建立了城防、建筑、还有护城河、哨口,各国和商队、使臣来往不断。
    傅介子一行来到赤谷城的消息已经先一步到达了赤谷城。傅介子等人赶到的时候,虽然是乌孙国王亲自迎接。
    浩大的迎接队伍让傅介子大吃一惊,乌孙大昆弥翁归靡带了足有五百人的仪仗队,前面分派的校刀、武士守备森严,分守在城门的两侧,翁归靡骑着一匹极为神骏的汗血马,他两边的马上,一左一右两个夫人,左边的夫人乌孙人打扮,但是右边的却是一身汉人打扮。
    不消说,这个就是解忧公主了。
    如潘幼云所说,解忧公主打扮得得当,保养得极好,看上去三十上下的样子,比实际的年龄要小了许多,头上盘着高鬓,插着带有极大珍珠的籫花,腰间系着汉帝亲赐的玉带,是一个标标准准的美艳贵妇人,特别是那一身蜀锦而制的汉袍,更让人说不出的亲切。
    与傅介子想必惟一不同的就是,解忧公主不像他想象的那么文弱,只从她那眼野里面就看得出来,这个女人不简单,相比之下,潘幼云虽然有这个潜质,但却没有她份贵气,如果说潘幼云是精致的话,解忧公主便是高贵,这一点上,解忧公主与葛妮亚倒是相近得多。
    除开解忧公主之外,傅介子还发现了一个汉人女子,看上去和解忧公主差不多大小,而且两个神情颇为亲密,想必就是与解忧公主一同出嫁的侍女冯嫽,据傅介子所知,冯嫽后来嫁给了乌孙的大将军,封了夫人,而且她常年受解忧公主的之命出使西域诸国,被人尊称为“冯夫人”,她出使时常把弟史带在身边历练,也是一个不简单的女人。
    左边的夫人也是一个极为美艳的妇人,只是眼神不太和善,想必就是那个匈奴公主了,因为是匈奴人,傅介子从一开始就把她降了一格来打量,还不错。
    大昆弥看上去四十左右,赤发碧眼,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