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火传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拜火传说- 第2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昆弥看上去四十左右,赤发碧眼,身披着华丽的袍子,上面居然有几分汉人的样式,想必是经过解忧公主改良过的。
    后面则是列阵颇为整齐的百官,乌孙人的官制远没有汉朝那么复杂,但也来了上百号人,想必都是赤谷城里的头脸人物。
    这时,弟史向傅介子道:“是父王和母后来了,还有冯婶婶。”她说着催着马蹄先赶了过去。
    因为隔得还有些远,傅介子下令打马过去,潘幼云在傅介子耳边道:“我说吧,那解忧公主可真是漂亮!”葛妮亚也道:“是那个穿汉装的吧,可是一个贵妇人呢。”
    傅介子还是头一回听到她们两个姑娘称赞别的女子,不由大不习惯,以为两人又整什么幺蛾子,但是回过头来一想又明白了一些,解忧公主是身处权力高端的政治女人,和她们不是一个路数,不论是敬佩还是羡慕,都吃不上什么醋,夸两句就夸两句,心里面也不会渗得慌。
    走了这么久的路终于到了,又见到了名气在外的汉朝公主,众人一下子就精神了起来。得知今天之内就会到,傅介子还特意让汉军注意了一下军容和着装,此时的汉军看上去威严十足,这见面的第一印象是打好了的。
    特别是傅介子自己,被潘幼云和葛妮亚两个倒腾了半个时辰,更是人模狗样的,就连弟史看自己的目光都曾变了几下,不再拿他当叔叔了。葛妮亚和潘幼云她们两个女子也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一度让汉军中不少犊子流了一地哈啦子。
    傅介子把霍仪带在身边,因为霍仪年纪小,所以潘幼云想了些办法,将霍仪打扮了一下,果然是去尽了少年的青涩和稚气,成了个二十多岁的男子汉。
    依礼,傅介子隔得很远就下马过去。两国相交礼仪十分重要,傅介子依照汉朝礼仪向翁归靡和解忧公主敬礼,翁归靡会说不少汉话,道:“使者远到而来,有失远迎。请进城说话。”
    解忧公主才是这一个场面的真正主角,也下马上前,旁边的冯嫽也笑呵呵得过来,不经意得扫了身旁的匈奴公主一眼,没有说话。
    弟史挽着解忧公主的胳膊,笑着道:“母后,这位便是汉朝天子派来的使者,傅介子将军,他可了不得呢,匈奴人都称他为‘大汉铁手’,可厉害得紧呢。傅将军,这位便是我的母后,这位是父王,这位是冯婶婶……”她一口气说了七八个,连冯嫽的丈夫都报了名,却独独没有报匈奴公主的名号,匈奴公主的脸一下子黑了下来。
    解忧公主示意弟史不要胡说,上前道:“各位使者一路辛苦来到乌孙国,也算是我刘解忧的娘家人,请进城说话。”说完请傅介子他们上马进城。
    傅介子谢过之后,他特意看了一下翁归靡的态度,看来,他对汉人的到来十分高兴,似乎是盼了许久的了,傅介子想到这一回不必看冷脸色,心里面也就舒服了许多。当下上马,他与常惠、霍仪三人赶在前面,与翁归靡和解忧公主并辔而行。
    也许是权力顶端的女人特有的魅力,傅介子越走近越发现这个解忧公主美丽高贵。
    进了城,城里面看热闹的百姓把道路都给堵了,好在有武士们负责秩序,才没有混乱。行出一程,傅介子见到一座极为广大的汉家宫殿,上面写着“大汉解忧公主府”。
    解忧公主道:“使者从汉朝来,也许住不惯乌孙的帐蓬,所以我已经让人安排好了住处,如果使者不嫌弃,这段时日就住在公主府内。”
    弟史笑道:“母后,这样正好,我可以让傅将军再教我几只汉朝军旅的曲子。”
    解忧公主笑道:“使者一路劳顿,还有很多正事要办,哪有功夫教你。”
    翁归靡的汉语不流利,所以说的很少,多数都是解忧公主在说话,听了道:“今天的晚宴也就设在公主府内,请使者到府内先稍事休息。”
    在公主府接待使者,这样的事情还真是不多见,但是解忧公主这么说自然有她的道理,傅介子也不好说什么,进了公主城,这里和汉朝的建制一模一样,都是回廊、花圃、池塘、正堂偏殿耳房什么的。傅介子出走西域这么久,还是头一回看到如此地道的汉家建筑。
    解忧公主见傅介子这个神情,道:“我初到乌孙时住不惯乌孙的帐蓬,就着人建了这么一处宫殿,后来住得久了,规模也就渐渐大了起来。里面地方宽敞得很,使者可将汉军尽数带进来。”
    傅介子听了心里面微微有些吃惊,解忧公主让把所有的随从都带到府内,而是不住在驿栈,这是什么意思?傅介子感觉到这里面一定有问题,当下也就不推辞了,道:“公主如此抬爱,傅某照办就是。”解忧公主道:“常惠大人的随从也都在西厢居住,傅将军与常惠大人也算是相熟了吧?”
    傅介子道:“这一路来,多劳常惠大人鼎力相助。”
    常惠道:“大昆弥,公主,我先带傅将军他们下去安顿一下。”
    解忧公主道:“我和常大人一块儿去吧。”说着向翁归靡道:“大王请先到正殿去听支歌舞,晚宴正在准备。”翁归靡笑道:“也好,这里是公主府,你拿主意了。”
    解忧公主面带笑意得谢了一声,匈奴的公主脸色又是微微变了一下。
    翁归靡向傅介子说了几句场面话,就带着各位将军大臣、朝中显贵去了前殿。解忧公主留下了自己的几个儿子女儿,长子元贵靡、次子万年、长女弟史、三子长乐、小女素光。
    长子元贵靡是大昆弥内定的王储,万年不过十六岁,但是知礼仪明大理,是个极不错的年轻人,只说了几句话,傅介子就感觉出来了,解忧公主最喜欢这个儿子,因为他向汉朝的心最重。弟史就不说了,傅介子已经见识过了,三子长乐才十三岁,但是已经骑马上过了战场,武功很不错,不需经年便是乌孙的一大战将,小女素光才十二岁,还是一个没发育完全的小丫头,她和弟史相反,弟史活脱好动,而这个小丫头却很安静,从这模样上看,再养几年又是一个美丽翩翩的少女。
    从这些子女的情况上看,傅介子发现情况并没有常惠说得那么糟糕,这个解忧公主做事干练,心思活脱,不至于会落到如此窘地,到赤谷城的第一天,傅介子并没有想明白,阻拦解忧公主的到底是什么。
    这时,别的子女照例拜会了一下,元贵靡身为王储,得去前面和大昆弥一起接见大臣,就先过去了,长乐和素光实在太小,解忧公主拉他们过来只是想让他们见一下自己“娘家”的人,虽然几个孩子未必想见,但是傅介子看出了她这么做,定然是心里面想念故土。
    说话的人留下了万年和弟史,万年和霍仪差不多年纪,傅介子将自己的随从也介绍了一下,解忧公主等到大昆弥走了之后就放松了许多,道:“傅将军,这一次假圣意把你请来,是有一些事情要傅将军你帮忙,还请傅将军勿怪。”
    解忧公主说话这么客气,而且丝毫没有把自己当外人,傅介子道:“公主放心,只要是对汉朝有利,对公主的利的事情,傅某都会尽我所能去做。有什么事情,公主尽管安排就是。”
    解忧公主笑道:“傅将军能这么说再好不过了。”
    “禀告娘娘,冯夫人来了。”一个汉人侍女报道。
    解忧公主头一扬,道:“翠儿,我不是说过了,冯夫人来时不必通报吗?”那个叫翠儿的侍女道:“翠儿知道,只是冯夫人还带了一个人来。”
    [记得当时看汉朝史,在这么一个强横的时代,汉武帝、卫青、霍去病、东方朔的故事看了自然是热血沸腾,但更让我震憾的是细君、解忧、昭君等出使西域的柔弱女子,有感于这些美丽与坚强的女子,这是我写这个小说的初衷,虽然渐行渐远,但终是写来了。清贫乱世,正是男儿驰骋时,羡煞红颜!解忧公主、冯嫽的故事就此展开了。]
第五节,解忧
    解忧公主微微一怔,道:“是右将军么?”翠儿笑道:“是的,娘娘。”
    解忧公主道:“请他们夫妇二人进来。”
    傅介子听是冯嫽来了,这个女人看来在乌孙的影响力也是极大的,解忧公主对她更是赞赏有加,一个侍女居然被弟史公主称作婶婶,被西域人称为冯夫人,可见不是一般人,刚才只是匆匆见了一面,傅介子倒是很想见一下这个冯夫人。
    正想着,冯夫人夫妇来了,傅介子看了一下那个乌孙右将军,此人传貎长身,神情严肃刚毅,而冯夫人也是极为出脱的贵妇人,走在一起着实是个抢眼的风景。
    冯嫽过来拜道:“公主,傅将军。我夫君久慕傅将军的大名,听得将军来了,非要立刻就来见见。”
    傅介子听了不由愕然,自己在匈奴境内还算有点名气,但在汉朝就不行了,更别说在乌孙国,看来这个冯夫人果然会说话。
    解忧公主道:“妹妹这个夫君就是这么个急性子。傅将军一会儿不就是要去晚宴的么?”右将军过来用颇为熟稔的汉语道:“傅将军在匈奴境内的大名,我在几年前就听说过,听阿嫽说起,我就想来见识一下,没想到傅将军原来这么年轻。”
    傅介子听了才知道他确实是知道自己,心里面不由有些高兴,道:“右将军过奖了。傅某不过是胆大莽撞,又侥幸活了下来而已。右将军手握重权,今番前来,天子还特意嘱咐,让傅某前去拜会右将军和夫人,不想右将军先来了。”
    这明显是扯谎了,解忧公主和冯夫人明知傅介子不是汉天子派来的使者,这番话也就无从说起了,但是傅介子这么说,她们心里面却高兴了,这说明傅介子已经悟出了事情的发展,在主动得帮她们。
    右将军哈哈笑了起来,居然有几分憨劲。这样的人看着似乎不太适合做将军,但是傅介子却知道这样的人在战场上面往往都是狠角色,战场上面反正不需要太聪明的人,太聪明了反而是一种负担,要的是心志和胆识。
    而这个右将军,似乎正是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