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文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庸文集-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先生是久仰了,今日初次想见,我们十分欢迎……你的小说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地理背景、中国文化传统、人情风俗等等。”***说。两人谈政论文,话题广泛。1993年4月1日,查良锒宣布辞去明报企业董事局主席之职。多年来一步步“淡出江湖”的“金大侠”,这次可是一退到底,退得干干净净。从此,他不再拥有曾给他带来财富和荣耀的《明报》。“淡出江湖”的查良镛,过着平平淡琰、自由自在、无牵无持的生活。除了周游列国、游山玩水,更多的时候,他是在家里读书、研经、下棋、听音乐……但查良镛并未就此封笔。熟悉他的朋友们说,他将来很可能会写一两部历史小说。(选自冷夏的《金庸传》)  
抚今追昔话当年 
文/金庸年轻时读些什么书?我小时候在一个大家庭中长大。曾祖父有两个儿子,我祖父是大儿子,住在一座大宅子的东半部,叔祖父住在西半部。这座大宅子有五进,前厅挂着一块大匾,是康熙皇帝给我祖先查升写的堂名,“澹远堂”三个大字周围有九条金龙作装饰。我祖父有三个儿子,我父亲第三,他还有两个哥哥。叔祖父去世得早,留下四个孙儿。这些堂兄、堂姐都比我年纪大很多,他们都喜欢读小说。我哥哥查良铿学习古典文学和新文学。在上海上大学,他花费不少钱买书,常常弄得饭钱也不够,受到我父亲的严厉责备。他买的书有茅盾、鲁迅、巴金、老舍等人的著作。我家和各位伯父、堂兄、堂姐等人所拥有的书是互相流通的,大家借来借去。所以我在小学期间,读过的小说就已不少。我父亲、母亲见我一天到晚地看书,不喜欢游玩运动,身体衰弱,很是担忧,常带我到野外去放风筝、骑自行车,但我只敷衍了事地玩一下,又去读小说了。我上的小学,图书馆里书籍也相当丰富,老师们很鼓励学生读课外书。我记得有一位姓傅的老师,特地借出他珍藏的《小妇人》、《好妻子》、《小男儿》三部书给我阅读。这三部书的译者郑晓沧先生是美国留学生,是我故乡海宁的出名文人,大家以他为荣,因此,这三部外国书在我故乡竟相当流行。我年轻时最爱读的三部书是《水浒传》、《三国演义》以及法国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及其续集。还有一部法国小说《十五小豪杰》我印象也很深,是15个法国少年航海及在荒岛历险的故事。文学的想象力是从哪里发芽的?我以为,文学的想象力是天赋的,故事的组织力也是天赋的。同样一个故事,我向妻子、儿女、外孙儿女讲述时,就比别人讲得精彩动听得多,我可以把平平无奇的一件小事,加上许多幻想而说成一件大奇事。我妻子常笑我:“又在作故事啦!也不知是真的还是假的。”至于语言文字的运用,则由于多读书及后天的努力。15岁出第一本畅销书我出的第一本书是《献给投考初中者》,它内容平凡,只是搜集了当时许多学校的招考试题,加以分析解答,同时用一种易于翻查的方式来编辑,出版后得到很大成功。我们在浙江南部的丽水出版,书籍一直行销到福建、江西、安徽各地。这本书的收益,支持我们合作的三人顺利从高中毕业,再到重庆去进大学。这本书和文学修养无关,而是商业上的成功。对一个15岁的少年来说,表示我能了解到消费者的需要,用简捷的方式来满足他们。以后我创办《明报》而得到成功,大概就源于这种洞悉读者心理的直觉能力。我高中一年级时,在学校壁报上撰文讽刺训导主任沈乃昌先生而被开除,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危机之一。因为给学校开除,不但失却了继续求学的机会,连吃饭、住宿的生活也发生问题,后来终于在原校长张印通先生及旧同学好友余兆文君的帮助下进入衢州中学,那是生死系于一线的大难。“不怕重大压力而在文学中畅所欲言”,这也是后来所以得到成功的一个重要关键。我怎样当编辑的?我编过报纸的副刊,要处理、编辑,同时自己撰写关于电影与戏剧的稿件。我对影艺本是门外汉,由于工作上的需要,每天如痴如狂地阅读电影与艺术的理论书,终于在相当短的时间内成为这方面的“半专家”,没有实践的经验,但理论方面的知识和对重要戏剧、电影的了解和认识,已超过了普通的电影或戏剧工作者。从此以后,“即学即用”便成为我主要的工作方法。不熟悉我的人以为我学问渊博、知识面极广。其实我的方法是:若有需要,立即去学,把“不懂”变作“稍懂”;使自己从“外行”转为“半内行”。  
金庸新修四部作品 
《飞狐外传》平添春意绵绵在金庸即将推出的最新修订本《飞狐外传》中,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少侠胡斐呈现出一抹春意绵绵、儿女情长的粉红色彩。胡斐也有“维特之烦恼”继修订出版名著《射雕英雄传》等作品后,金庸此次一口气推出包括《飞狐外传》、《雪山飞狐》、《侠客行》以及《碧血剑》等在内的四部新修作品,其中最为人关注的当属《飞狐外传》和《雪山飞狐》。由于去年修订的《神雕侠侣》让读者震惊出现了“大龙女”,因而这次新版《飞狐外传》等四部作品内容是否也会出人意料,让读者极为关注。事实上,新版《飞狐外传》最明显的是增添了不少柔情蜜意的盎然春意,细腻地刻画出一男(胡斐)二女(袁紫衣、程灵素)的内心情愫与三角恋爱,其中最主要的变动是在胡斐的身上增添了不少情窦初开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书中写到,当十三岁的胡斐偷看到马春花练拳后,疲累躺着休息的样子,因为少女美丽的胴体、身材丰满而当场就意乱情迷起来。这样的花絮柳丝般的遐想,日后甚至还出现在他的少年春梦里……在雨夜湘妃庙,袁紫衣为救凤天南而与胡斐展开恶斗,金庸在新版中笔中传情,于惊险中平添一番蜜意:胡斐抱住袁紫衣,却因袁紫衣一声“放开我”而松手,从而成为日后两人思之缠绵却又悔之放手的难舍情结……此外全书在大结局前,还补写了一段胡斐的内心独白:“袁姑娘、二妹同我三个儿,我们又没做坏事,为什么都这样苦恼?明年我再来看二妹,她仍是十八岁,我却一年年地大了、老了,总是‘无常难得久……’”《飞狐》并非模仿《罗生门》据香港著名作家倪匡介绍,《飞狐外传》和《神雕侠侣》是金庸早年同时创作的两部作品。《神雕侠侣》是为《明报》写的;而《飞狐外传》则是替一本名叫《武侠与历史》的武侠小说杂志写的。金庸认为,这部小说着重是在讲述“雪山飞狐”这个故事的本身,因而它实际上是一个对传奇往事的倒叙和回述,也就是说这部小说是采用了几个人来讲故事的方法。至于目前有许多读者质疑金庸的《雪山飞狐》的故事结构,有着模仿日本电影《罗生门》的说法,金庸在修订本的后记中,也予以了反驳。他建议评论者在批评之前应该多读一些中国的《三言二拍》或是西方的《天方夜谭》或者是芥川龙之介的小说原作。据悉,金庸的新版《倚天屠龙记》不久也将面世,而广大读者最为关心的新版《天龙八部》,目前仍在修订中。  
西湖夜雨真情对话金庸 
昨日傍晚6时许,在烟雨朦胧中,记者跟随一辆面包车来到了位于杭州西子湖畔的香格里拉酒店,在205房间雅间,金庸和他的夫人热情地和记者聊起了天。金庸先生谈兴性很高,欣然答应了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鼓励说:我们今天什么话都可以说,他并让本报记者坐在他的身边,开始了愉快的聊天了访谈。我最崇拜的男人是邓小*平问:您没来来过过四川吗?您在《倚天屠龙记》等多部武侠小说中,对中华武术流派之一的峨眉派武术及峨眉山风景作过详细描绘。你想像中的四川是怎样的?对四川人印象怎么样?金庸:我来过,抗日战争时到来过重庆,后来第二次来是邓小*平接见我时邀请我游山川时,第二次到了重庆。那里的人很会摆龙门阵,常常坐着一把椅子,拿着一些南瓜子,摆一下午龙门阵。说到四川人,男人中我最崇拜的就是四川人邓小*平,女人中我最崇拜的是居里夫人。回忆起四川很有意思,很多地方都没去过,云南大理、新疆也没去过,都凭想像在写。现在云南大理请我做荣誉公民。再次向四川人民致歉问:2003年10月8日,您首次登顶陕西华山参加“华山论剑”活动时,曾因自己小说中的“将四川武林人物多写成了反派”向赴会的四川武术人士何伟琪表示歉意。您为何将四川武林人物多写成反派?有何内幕和故事?金庸:没什么幕后故事,写成反面人物我都是想像的。在这里我想去,我为把峨眉派、青城派写成原来写的反面,向他们道个歉。但我坚决反对商业的炒作,曾有一个酒厂请我去四川,但涉及到商业炒作,让我把这个酒的故事从绍兴写到四川,他们还要给我200万,我宁愿自杀都不会干,我就是自杀也不会干。你们一定要把这些写出来。问:欢迎您到四川青城山和峨眉山、到我们报社来作客。金庸:如果没有商业利益,我肯定去,如果有商业的炒作,我马上登飞机回头。我会在夏天的时候,专门与夫人游青城和峨眉山。问:对此次《神雕》取景九寨,你有何好的建议?书中是否有关于九寨的场景描写?有小说迷认为其中的绝情谷等很适合在九寨拍。金庸:我很看好,张纪中已经向我汇报了两次。张纪中去四川取景,我很满意,他说四川景色很美,一定要把四川拍得非常美。我要用拍得美的方式向四川的人民道歉。最满意“天龙”和“射雕”问:您的14部作品到目前为止,“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大概除了《鸳鸯刀》,其他13部全都被改成影视剧,有的甚至四、五个版本,您最满意的是哪一部?张纪中老师被业界称为“金庸专家”,您如何评价他?您与他如何相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