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人幽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冰人幽灵- 第2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根据经典的增长理论,高盛将GDP增长率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就业增长率、资本存量增长率、技术进步。然后,高盛提出了几个工作假设:首先,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结构相对年轻,所以它们的就业增长率较高;其次,发展中国家的人均资本低于发达国家,稀缺带来价值,所以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收益更高,投资率相应更高,并导致更高的资本存量增长率;再次,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其他国家的技术来“迎头赶上”,所以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速度也更快(或曰,发展中国家按照固定的速度向发达国家“趋同”)。最后,由于是用美元来计算GDP,就需要讨论汇率问题。高盛认为,目前BRICs国家的汇率都远远低于购买力平价汇率水平。他们认为,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其汇率会逐渐向购买力平均水平收敛,也就是说,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汇率升值是无法回避的。按照高盛的估计,BRICs的真实汇率可能在未来50年里上升300%(平均每年上升2。5%)。如果目前的经济增长继续下去,并且汇率能够自由浮动的话,中国货币的价值可能在十年内翻一番。根据他们的模型计算,在未来50年内,BRICs以美元计算的GDP增长,大约三分之一来自货币价值的上升,三分之二则来自较高的经济增长率。 
       说到这里,高盛的预测其实并不稀奇,他们只不过假定,只要BRICs能够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总有一天就一定能够成长为大国。这倒是让我想起了一个童话故事:国王有一个十岁的小公主,他总是嫌公主长得太慢,于是遍求名医,想找到一种让公主长得更快的药。有个医师禀告国王,药是有的,不过需要时间来炼,他请求国王让他把公主带走。过了八年,医师带着公主回来,告诉国王大功告成,仙丹已经炼成,公主也已服用。国王一看,公主果然已经长成了十八岁的大姑娘。 
       问题是,国民经济的成长要比孩子的成长复杂得多,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风险也复杂得多: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比如上世纪80年代前后,中国的资源禀赋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但是改革开放政策却呼唤出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政治因素如政治动荡、战争等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冲击;随着全球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外部环境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比如东亚四小龙的成功经验一直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所羡慕,但是,有的学者便指出,这一发展模式是源于冷战期间美国的特殊扶植,这是一种“邀请的发展”。想参加晚会的人很多,但是收到门票的却寥寥无几。如果不对这些更复杂的因素进行分析,那么长期预测并不会比算命高明到哪里去。早在上个世纪末,人们也像看待现在的东亚经济一样非常看好拉美经济,像看待现在的中国一样看好阿根廷,结果呢,阿根廷至今仍然是一个缺乏增长动力的国家。 
       不过,就算高盛的预测只是做了道平淡无奇的练习题,但是他们的研究仍然能够给我们以启发。 
       首先,如果到2050年BRICs果然超过了G6,世界经济格局就会发生很大的改变。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但却不是最富有(以人均收入计)的国家。到2030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可能达到韩国目前的水平。到2050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可能会接近发达经济现在的水平(人均30000美元)。美国2050年的人均收入可能达到80000美元。大国并不是富国,大国并不是强国,这会对2050年的世界经济体系带来崭新的挑战。展望未来,必须在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加强发展中大国的影响力。当前,人们经常听到的是发达国家的声音,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声音主要是那些最不发达的小国和穷国的声音,而像BRICs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影响力和实力与其增长潜力都是极其不相称的。 
       其次,到了2050年,东亚将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大陆,因为这里既有印度、中国,也有日本,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四个经济体亚洲便居其三。俄罗斯经济重心可能也会随之东移。相比之下,欧洲将沦落为世界经济的边缘。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都会发生板块的裂变。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对亚洲其他国家的增长造成巨大影响。这使得中国在亚洲的影响日隆,今后如何进一步推动东亚区域合作、东亚和南亚的对话和融合,对于中国的崛起和亚洲的繁荣都有重要意义。 
       最后,BRICs的高速增长会带动全球生产格局的调整和国际资本流动的调整。跨国公司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下将加速向发展中大国转移,BRICs将在全球生产链条中占有更重要的位置,这对国际贸易、国际间的工资水平和收入分配都会带来深远影响。由于较高增长率会导致较高的收益率和对投资需求的增加。全球资本将加速向BRICs流动,那么,国际货币体系是否需要因此而重新排序呢? 
       2050年,那些能够健康长大的孩子将过上好日子。
外篇 科学化农业――2050年
           科学化农业――2050年的新视野
       作者:左天觉
       中国经济正面临快速发展。2002年相对购买力差距(PPP)在全世界只次于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中国如果保持4%年增长率,美国保持2%年增长率,则中国的PPP值可于2023年赶上美国。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2002年是4;400美元。若保持4%成长,在2050年,可达到28;910美元。相等于日本今年的GDP,及美国今年GDP的75%1。 
       中国可以达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但必须解决农村与城市差距的社会问题,并应用科技及自然资源,发展农业。下面提出未来50年中必须实现的主要发展。 
       农村与城市的不均 
       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以及东部和西部的差距,造成了社会不平衡。中国人口,估计在2030年达到16亿高峰,如果仍坚持目前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将下降。目前70%人口,居住在农村。其中有“流动”人口,随工作而转移。真正农民,因季节不同,也不是全职工作。农民一般出售原产品,很少享受产品的附加值。所以农民收入少,教育不够,就业率也极低。 
       中国和其它国家比较,差距也大。2002年,日本的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GDP)1。4%,就业人口的5%。美国农业占2%GDP,农民不到2%的就业人口。中国农业生产是15%GDP,农民为就业人口50%。显然农业问题不易解决,但必须进行彻底改革。 
       中国政府,早已重视农业的重要性,列为第一优先。虽然已有不少成就,基本问题仍待解决。展望2050年,如果人口保持16亿,食物、饲料、纤维的需要,要加上一倍。同时,耕地因建筑及退耕,要比现在减少20%2;3。用现有技术,不可能像过去50年的增产。中国必须立即采取行动,改变农村发展的路线。 
       我每次访问农村,一定和农民谈家常。有一次问五位农民∶“我明天到北京会见高层领导,你们有什么要求要我转达?”他们异口同声,毫不犹豫地说∶“减轻负担”。农业税总计低于国家收入1%,但对农民而言,是大负担。基层加收修桥铺路,维持办公室等等,不是****所能控制。若全部取消农业税,对政府影响极小,对农民是免除重大负担,感激德政。 
       土地改革是政府采用的另一种减轻农民负担的方法。目前农民对土壤肥力、生产力、水土保持及污染,极少关注。农民虽有土地长期使用权,但无所有权,农民认为只是暂时使用。若政府把耕地所有权给予农民,他们才有安全感,对土地会特别爱惜照顾。再者,土地应该重划,使小块耕地成为大田,便于机械操作。鼓励农民组织合作体,有利于从生产到销售各种合作经营。 
       其它许多途径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例如引用新技术,信用贷款,改进市场系统等等。最有效的是减少耕种劳动人口,转移到乡镇企业。目前乡镇企业,有潜力增加就业机会,但缺乏现代工业的竞争能力。若能转移重点,将目标放在农田机械化操作,产后管理加工,市场销售,直接与农民结合,彼此有利。 
       中国一直关切农业的自给自足。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全部生产自己需要的产品,而只能生产最有经济价值,适合当地情况的产品,然后以贸易通有无。中国也可用其它方式发展农业。例如新疆还有800万公顷可耕地,4;700万公顷草地可以开发。农民移到西部,可以减缓东部人口压力,同时增多农业生产。虽然世界上一般对移民不大赞同,但就中国而言,这是提高农村生活素质,减少贫困的最好方式。另一途径,是在外国租赁可耕地。例如南美,非洲,俄罗斯,由中国农民在政府的合同安排,生产操作2;3。但是问题的永久解决,仍要靠中国自己,如资源开发管理,科学技术发展,都为必要。 
       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农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地、和水。人力资源的培养,包括农民的乡村教育,高级科技人员的教育。农民必须接受9年强迫义务教育,才有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贫困地区,偏远地区,达到水平的学生应给予特别照顾,不受配额限制升入大学。良好的科学家,给与适当条件,使安心工作,发挥才能,不断成长,而达到最高成就。国家必须增加投入,增设高水平的中等和高等教育。目前估计,中国有十五万良好科学家在海外工作。中国政府,应吸引他们回国,为科技发展努力。 
       土地与水是限制农业发展的另外重要因素。中国只有10。2%的土地面积适于农业,37。1%适于畜牧。但风与水冲刷严重。中国地下水资源有限,地面水分配不均,事实上只有20%的水分布在64%的耕地上。估计到2050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