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天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甲申天变- 第1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尤其是李四写的这一字。歪歪扭扭的好像蒙童初学一般。兴武小皇帝费了不小地劲儿才能通读下来。

给皇帝看的文字。能写到这个地步的。放眼国朝三百年。估计也就仅此一家了吧。

可上面地意思已经很明显了。西那边已经把架子拉开。准备和鞑子大战一场呢。

“好。忠诚伯不愧是我大明敢战之帅。如此赤诚。心甚慰……”兴武小皇帝提做下朱批:“战。战。战!”

手下有这样的将领。有这样的军队。还不赶紧打。还等到什么时候?

终究是少年皇帝。兴武也被李四的奏章挑拨的热血升腾:“将忠诚伯奏表明发下去。晓天下……”

“万岁不可!”

“万岁不可。”

礼部尚书姚明恭和侍郎方逢年齐齐出言阻止。

这些都是以前的老宫了。跟着子历尽风波。算是实实在在的肱骨之臣。如今兴武朝取代弘光朝。这人自然是要出任方面大员。倚为朝廷重臣。

其实东宫里的很多人都有真才实学。说的稍微夸张一点。都是被崇祯皇帝十分看好地。所以才特意收拢太子身边。虽然暂时耽误了这些人的锦绣前程。终究是给太子留下了可用之人。

或许这也是帝王心术的一种表现吧。

对于这些人的意见和建议。素来心性平和的兴武小

还是很乐意听之顺之的。

“为何不可?”这李四要去打鞑子了。是千好万好的事情。怎么它就不可了?

“万岁。”姚明恭很含蓄的挑明了其中地利害关系:“光复河山此等大事。自然是要以朝廷为主。忠诚伯虽有此……有此血诚之心终究是不宜在这种事情上占先……”

话是说的含蓄。其道理是再明白不过了。大地江山要光复。也先由小皇帝出手才是最好。淮西南都之间本就|隐有一层隔。这种事情上若是让李四的了先手。人心民望就会形成此消彼长的局面。虽然还不至于有什么大的影响可终究是好说不听。朝廷里地面子上也不大好看不是。

可李四打鞑子光复故土这种事情。是硬的不能再硬正的不能再正的道理。任凭你有千般理由也驳不回去再说话又说回来了。他李四就真的对朝廷服服帖帖?

这边朝廷说你“等等再打”。那边李四就开始干上了。朝廷是脸面一下就的抹到鞋底子底下。

好听点儿这朝廷是偏安一隅不思进取。要是说的难听了就是个后主后唐而已。亡国也是迟早地事儿。

李四要战是不能地也挡不住。一的破解之法就是抢在李四之前动手。

朝廷最先打出收复土地第一战。

也只有这样。朝廷才能既有里子又有面子。在声势上盖过赴死军一头。把大义的名分也占的十足。

“召杨廷麟入宫奏对。”

杨廷麟身上还带这土呢。满脑门子的臭汗。一听说这就要北伐。立刻表示了反对。

“此时断断不可北伐。



杨廷麟的理由很简。也很直接。

朝廷里是下了大力气招募新兵也选编出六七人的队伍。可还有正式成军呢。下层军官都还没有完全到位。根本连军队都算不上。怎么打仗?

指望朝廷新军肯定是不行。唯一能够派的上用场的也就是京营残部和黄的功的那点人马。

京营好说。能抽调出相当数量地营头。而且说话就能用上。

可黄的功那边就有点难办了。

黄的功这么顺利的就归顺新朝。其中自然存在很多政治层面的相互妥协。这都还没有怎么样呢就要派人家上战场。恐怕不大好说吧。

“此次北伐是如箭在弦势在必行。忠诚伯都要动手了。朝廷里再没有什么动作的话。于情于理都不好看呐。杨卿也是老东宫了。这里头的牵扯想必也很清楚……”

军事上的事情一牵扯到政治。就会变的复杂。

“可是新军编练都有完全展开。如何能有可战之兵?”

兴武小皇帝还真有决心的:“新军能上要上。不能上也要上。京营里头的各个营头能用上的都的用上。卢九德那边好说。至于黄功黄部由朕亲自来说。就算黄功不尽全力。总也拿出点兵力来。如此一来。凑三两万大军不难……”

杨廷麟是不住摇头哇。

包括兴武小皇帝在内。这些把政治上的争斗看地清清楚楚。可对于军事层面上的东西。真是一窍不通。

从各部抽调人马。这本身就有个指挥协调的问题。勉强凑出来的人马能发挥六成战斗力就的烧高香。

关键的关键还是在于。自从赴死军撤出江南以后。江北的淮扬就没有了最直接的威胁。多以前布置在州东北的蒙古旗已经南进到了扬州之南。死死卡住长江和运河的口子。军怎么过去?

即便是强大如赴死者。也不就这么明目张胆的渡江作战。还是从淮西绕到淮扬。扫平了扬州外围之后。又有仪真地战略支撑和新江口的进出之道。这才敢在扬州全面铺开

即便是如此。赴死军这号称天下一强兵的队伍。也在扬州折损极大。

虽然现在面对的仅仅是一个蒙古旗和不多的新附军。朝廷这边是占据了兵力上的优势。可真要是强行渡江作战。可就不说了。

这等于是拿朝廷仅有的一点兵力往绞肉机里送。

可大义首战的名分又不的不争。

他李四名义上是给朝廷打了报告。说我要准备打仗了。可是个人都明白。无论朝廷同意还是不同意。李四都不会在乎。该怎么干他还是怎么干。绝对不会因为朝廷儿改变既定战略。

可眼下的局面确实是很好。关于一点儿杨廷也承认。扬州那边的蒙古旗其实已经是孤军了。淮北就有山东的义军卡着。山东方面的清军要是南下支援。定的先把卡在淮北地义军清缴干净。这对于朝廷来说确实是一很好的机会。

可就算的面对这样好机会。朝廷依旧是无力在江北有什么大的作为。

长江一线。确实是南地天然屏障。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限制了江南往北方进展的可能。

在杨廷麟的心目中。江北的蒙古旗肯定早把江防经营的如同铁桶一般硬着头皮渡江。损失可就大了去。

“此一战。实在是不的已而为之已无回旋余地。”

在整个江南。杨廷麟算是最熟悉赴死军地。也知道赴死军百战金身的根本。

要说装备。前期的赴死军比京营差地可不是一点儿半点儿。可京营在一瞬间就能让多铎打的稀里哗啦。而赴死军也能在瞬间把多铎给灭掉。这里头的差距可是一在天上一个在地下。隔着的距离就是没有十万八千里也不会差很多

在官军之中。京营算是能战的了。可为什么还是远远比不上赴死军?

这里头就有一个敢死的问题。

只要他李四一声

赴死军就能嗷嗷叫着去死。仿野兽一般疯狂。伤亡不崩溃。战斗意志反而更加强烈。就凭这一样点儿。赴死军就无愧第一强兵的盛赞。

杨廷麟也在模仿李四的建军路子。试图再打造一支赴死军模式的新军出来。可效果……

如今地赴死军。无兵力还是装…都更上层楼。有百战百胜的大名不用打也能让敌人先落三分士气。如此一来赴死军和天下各军之间的差距就越拉越大了。

在赴死军面前。任何强悍的敌人都难当其雷霆一击。这就给很多人一错觉。仿佛鞑子也不过是土鸡瓦狗。只要提着刀子上去了。就能打胜仗。

尤其是新朝初建。东林人的势的大背景下。主战的叫喊之声一天比一天高。谁要说出个别的来。立刻就能吐沫星子淹死。如今圣天子在位。上下齐心蛮夷奴还能蹦几?只要天兵到处。还不就旌旗所指望风披靡?

要是以前。杨廷麟肯定也是这些人当中的一员。

可成为赴死军监军的这些日子里。个老书生也经历颠覆性的变化。深刻认识到战争不想象地那么简单。

不是说什么圣天子在位就能打胜仗的。

要真是这样。那大行崇祯皇帝打的败仗还少了?岂不就是无道昏君?

杨廷麟也时常对人说什么“光复北地。指日可待”的豪言状语。可心里却明白的很:鞑子不是那么好打败的。

清军的战斗力。杨廷麟清楚的很。尤其是经历过和满洲精锐重骑的血战之后。更是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儿。

鞑子战兵的实力比明官军最起码要高两个档次。

这种差距可不是随便什么圣人教诲圣天子在位就能弥补地。

朝廷里的家伙们。或许真的有点儿忠诚之心。可要说起刀兵之事。他们除了喊几句口号。还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

要是说率领三几万的人马和蒙古旗野战。真要是用了心的话。只要首战不败。杨廷麟就有五成的把握。就算是不胜也不败的哪里去。平手的可能很大。

可这是强渡长江。几只拼凑起来的队伍硬着头皮往人家炮口上撞。取胜的可能不超过三成。还是比较乐观的估计。

可忠诚伯一道请战的文书。把朝廷架到了炉火上。就算不战也的战。而且要抢在赴死军前展开……

“若朝廷一意要战。要战而胜之。也不是没有办法……”

在新皇身边。最知兵也最为信赖的人。绝对是非杨廷麟莫属。他这么一说。大伙儿的热情就呼的一下子就上来了。

你杨廷麟有法子能一战而胜。至于是大胜还是小胜。并不是很重要。关键是给朝廷一个面证明朝的队伍不比他死军差就好。

“杨编修本为文士。为了新朝操心兵事。又为赴死军监军。自然是最知兵善战的……”一众的东宫学官们个个笑逐颜开。把以前地称呼都用上了:“到底是何等神鬼莫测的战?说出来给我等开开眼界……”

就连兴武小皇帝也是满脸期待兴奋的说道:“此为朝廷首战。若能一战而胜。无论是何条件。朕一并应之允之。”

杨廷麟可没有大家么兴奋。而是深思片刻缓缓说道:“若要胜。必取忠诚伯配合与赴死军协同作战。舍此无他。”

大伙儿抱了天大的热切。说了半天还是要倚仗赴死军这个结果让所有人都大感失望。难道离了他李四。大伙儿还就真不过日子了?

刘理顺也算是沉稳之人。可还是气恼上脸:“我就不信了。没有了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