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骁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骁将-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徐言听罢,立刻摆出一副吃惊的摸样,连道:“将军,怎要取信于华使君?”
    “这不是先生之意么?”张兰也有些惊愣,他却是以为徐言是要他捧出华歆的。
    “子操所言之人乃是刘家子,岂是华歆这无胆之辈。”
    “刘家子,莫非是先主公之子?其已拒我等多时了。”张兰的脑子有些转不过圈来。
    “将军且坐下,听我细细说来。”徐言虚扶张兰下坐,这才言道:“此刘家子非是那刘基小儿,而是其兄长,公山公三子刘宪。”
    “不说那刘基小儿去年便已经拒绝我等,便是他应允了,将军也不能奉其为主。一舞勺(13—15岁)小儿,谁能信他?安稳自居还可,荡板之际还是要一稳重之人才可。”徐言感觉得到,张兰动心了,也认同了自己的言论,一点都没出自己之前的预料,心中自得,嘴角也是一笑,“那刘宪年刚弱冠,似乎习过武艺。将军也应该听过传言,言其曾于虎痴较力,不分输赢。真是大缪之极。那虎痴许褚乃世之虎将,早年与典君(典韦)交手,也是旗鼓相当,岂是东莱刘氏一诗书传家之子可敌。”
    “然世间传扬,其已有微末声名。而他刘氏一门子弟,那一个不是精通诗书之辈,此方为先主公之侄又文武双全,自当为众军之主。”徐言总算是完成了任务,心中一轻,大笑道:“谁人敢说“不”字?”
    张兰这边商量的热闹,海昏城内另两处也没闲着。
    樊裕自从受伤之后,就把家眷搬进了军营,自己的大帐更是严密防备,那一箭从他左胸穿过,若再偏右两分,就直直的穿过心脏了。
    一箭丧胆,樊裕就是这种情况。
    这一日,樊裕的小班底也在一座军帐中聚集,总共七个人,六人坐着,樊裕则是躺在一张榻上。
    他们商讨的事情也是眼下的困局。
    但与“清白人”的张兰相比,他们考虑的还要多上一点,怎么才能报此大仇。
    这几日来,樊裕是既痛快于王彬的死,也烦恼于王彬的死。王彬死了,对他来说有好处,少了个对手,也很有可能分上一杯羹。但也正是因为王彬死了,他手下的两千人马几乎瘫痪,三个头领谁都不服谁,以至于樊裕想找人联手都办不成。
    若是王彬还没死,当天两军联合就能把张兰给灭了。
    今天中午,樊裕手下的文书朱干突然向他秘密禀报了一件事,让樊裕安心之余也是暗急在心头。
    樊裕示意朱干,让他把那秘事讲出,待众人听罢这才问道,“诸位,张兰出此作为,我等该如何应对?”
    下面六人中,四个是五大三粗的军汉,只有两人是文士打扮。待樊裕问出,另一人回道,“依我看,将军不若顺水推舟,效仿张兰,也写一封书信去。”
    “将军,正是如此,不过还需再写书信投到上缭,则可卖好于上缭诸军将。”朱干在一旁补充道。“现今上缭形势同样微妙,张兰虽然可恨,此计却是可解危局的妙策。不然,就是玉石俱焚啊。”
    刘宪并未在樊裕军中埋下暗子,只是让人不经意间把张兰处的消息透露给了朱干,却不曾想樊裕军中这二个文士配合的如此巧妙,不但把樊裕推上了架子,还把消息捅到了上缭。
    上缭军,刘宪此时可没打算打它的注意。
    这算是意外惊喜了!
    再把目光转向王彬营。
    三百精锐卫队依旧在保护着王彬的家眷,余下陈希、留倾、沙恒三个头领,互不相服,各据一方。却又相互制衡。
    海昏城内局势微妙,留倾、沙恒二人本是要拉出队伍去投太史慈的,却又因陈希的反对,以及城内的紧张形势,不敢稍有微动。
    总体来说,陈希不负刘宪所望,牵制(控制)住了王彬遗军。
二十一章 拉大旗
    “元度意欲何为?”华歆放下手中的一扎书信,面色平静的望着刘宪,但语气显得稍有生硬。WWw、。
    嘴角一勾,刘宪笑道:“使君真不知么?”眼睛轻轻的瞄向几案上的那一扎书信。
    整整齐齐的七封书信,分别出自海昏的张兰、樊裕,上缭的黄布、焦章、史猛、王坤、刘,这七人之手。送到刘宪手中,前前后后相隔的不到两天。
    好大的一张虎皮,看着6续而来的七封书信,刘宪高兴的嘴巴都快咧到耳朵后面了,正好给自己扯大旗用。
    “宪欲得豫章校尉之职,使君是否应允?”
    华歆闻言身子禁不住一颤,面色一变,旋即又恢复了沉色,“果然如此,你想作甚?”
    有那七封书信为证,在华歆他看刘宪此刻虽然没有一兵一卒,却是正儿八经的一“拥兵万众”的军阀。现在竟还要窥视南昌周边诸县的四千郡国兵,刘宪无疑是想控制整个豫章。
    想到去年郁郁而终的刘繇,华歆身上就一阵冷,一刘氏子弟,控制了豫章全郡兵马之后,所图所指,谁不能猜不出一二来?
    当然了,华歆也不见得真会怕了刘宪。毕竟他有四千群国兵在手,还有南昌这座坚城。但是刘繇门生故吏在豫章很多,这四千郡国兵也是刘繇时代留下的,保不准里面就有心向刘家之辈。
    不到最后关头,华歆是绝不会撕破脸皮的。
    “宪欲作何为,使君难道猜不出么?”刘宪冷冷一笑,面上配合着做出一副杀气毕露的模样。
    “孙策小儿,先为叛逆袁术攻庐江,害6使君一族,即已有大罪。后又攻伐吾叔父,以至于叔父大人卧病豫章,郁郁而终。此等家仇国恨,我岂能不报!”刘宪慷慨激词间,两眼一直注视着华歆,这豫章校尉一职在他的计划中可是极为重要的。若是没有豫章校尉领衔的这四千郡国兵垫底,想要收服整合刘繇旧部,那要等到猴年马月。
    刘宪赌的就是华歆的“胆小”,这人既非筹略之才,又心向北地,应该没那个胆量撕破脸皮的。
    只是刘宪心中也有担忧,海昏、上缭两县的情形华歆也是知道的,就算刘宪能压服那七人,不经过一段时间的整合,部队也是拉不出来的。而且彭泽边上驻扎着孙家的八千兵马,他们也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刘繇旧部南下的。
    这一点即是变数!
    华歆闭目静思,半响还不言语。
    看到华歆犹豫不决,刘宪当即决定加一把火,“宪素闻使君与王使君(王朗,会稽郡太守)齐名中州,海内所宗,随在东垂常怀瞻仰。”
    华歆闻言一愣,不知道刘宪为何突然恭维起他来,当即谦虚道:“子鱼不如王会稽甚多。”
    刘宪大笑,趁势追问道:“然豫章资粮多少?器仗精否?士民勇果孰与会稽?”
    “大不如也。”华歆似乎明白了刘宪的意思,却依然答道。
    “宪虽恨孙策,然其确是勇略世,知兵善用。若其率军前来,使君欲守孤城乎?”刘宪看着再次沉默不语的华歆冷冷一笑,趁势追击道:“自料资粮,已知不足,其军若来,使君不束手以降,还能作何?”
    “既是如此,吾也不于你全权,致使豫章兵乱附加,百姓凋零。”
    “哈哈哈,使君何出此言。”刘宪并不以为华歆说的是真心话,这不过是被自己久追之下的凡心之言,“宪若领受豫章校尉之职,当兴兵讨伐庐陵、鄱阳叛贼,岂是引战乱与豫章。”
    “庐陵、鄱阳”,骤然听到这两个地名,华歆脸色也不由一阴,对于他这个儒学大家而言,这两个地方简直就是他的奇耻大辱。
    尤其是庐陵的僮芝,自擅一地,诈言受诏书而为太守。(后僮芝割据之地,真的被孙策划作庐陵郡)这般离奇之事,天下未曾闻之。
    “元度,有平庐陵、鄱阳叛贼之心?”华歆两眼炯神,直盯着刘宪。
    刘宪自无怯意,遂答道:“这是自然,二地本为我豫章辖地,岂可自立。丹杨僮芝,自擅庐陵,诈言被诏书为太守,已犯死罪;鄱阳民帅别立宗部,阻兵守界,不受使君所遣长吏,亦属谋逆。吾若为豫章校尉,自当讨贼平乱。”
    “好,既然元度有此报国之心,子鱼自当应纳。”华歆反复思虑,最终还是答应了刘宪。“今日吾便可表元度为豫章校尉,就是不知元度几日可平郡内逆乱?”
    华歆心里很清楚,自己若是把四千郡国兵交出,那可以说就是把豫章郡的掌控权拱手相让,自己虽还名为太守,却不见得还能有什么实权。刘宪手握军权,轻而易举的便可把自己架空。
    但想到刘宪所言,孙策若真的袭来,自己战具甚少,岂是孙策的敌手?届时若不开门让城,金鼓一震,南昌城内百姓的伤害可就大了。
    自己早晚都是这个样子,那还不如那兵权交给眼前这人。毕竟这小子还答应了自己,要平镇庐陵、鄱阳两地。只要能除去这两根扎在自己心头的尖刺,答应他也无妨!
    华歆说服了自己,低落的神色猛然好了许多。
    “使君,只需于我一个月的时间,宪定取僮芝级敬上。”刘宪盘算了下时间,现在已经是五月份,刘备出许都已经一个多月了,以大军的行程现在抵达徐州也有小半个月了,看来袁术败亡就在眼前。
    而一个月后,袁术应该已经死了。那个时候,江东风云骤变,孙策也会溯江而上,那个时候……
    “使君,曾听人言,公与马公(马日磾)皆有旧,不知可信否?”刘宪忽问道。
    华歆不知刘宪说这话何意,遂答道:“歆早年受马公恩赏,故相熟之。”
    刘宪面色一正,道:“吾叔父正礼公受诏书为扬州刺史,加振武将军,乃朝廷重臣。如今哀丧年余,朝廷却不曾与谥号,吾辈何等寒心。不知使君届时可否辛苦一趟,往许都朝见圣上,表吾叔父功绩,安我辈之心。”
    华歆听了颇为惊愕,这天下诸侯湮灭,也没见谁得过朝廷追谥,怎么……慢,华歆细细爵味着,“届时,届时,真是好个届时”。
    “如此,子鱼敢不尽心竭力!”
二十二章 整军
    ps:似乎新书期只剩下一个星期多一点了,汉风还从没出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