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骁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骁将-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此,子鱼敢不尽心竭力!”
二十二章 整军
    ps:似乎新书期只剩下一个星期多一点了,汉风还从没出现过新书榜上过,更不用说排个好名次了。wWw、
    各位书友,本周汉风一天两更决不食言。但还请诸位书友多多帮忙,多多投票,让汉风能够进入新书榜。
    拜托了!
    刘宪正在看着一封书信,一封从海昏快马送来的书信。
    他担任豫章校尉已经三日,却没见什么大的动作,不是因为没有掌控住四千郡国兵,而是在等这封书信。
    短短三天时间,若说刘宪已经完全掌控住了四千郡国兵,那是大话,可要说他已经笼络住了这四千郡国兵,却是没有半点虚言。
    而刘宪的动作之所以能够如此顺利,却是受了华歆的“遗泽”。
    说起来“华歆治军”刘宪还真的颇为可怜他,手下一员三流武将都找不到,自己又身为一阶文士,不说手无缚鸡之力,却也披不得战甲上不得沙场。
    为了防止手下哗变,华歆只能把兵权军力分散,四千郡国兵只有区区三个假司马,余下的最高军职就是执掌一曲(2oo人)的军候。
    华歆把三千人放在南昌,余下的千余人分成百人屯散居到周边各县,协助各县长史抚慰地方。
    三个假司马就是为了统领南昌城的三千兵马而设置的。但假司马并不是军司马,他们想要统领千人也只能在得到华歆认可的时候才行,平日里的实职还是一曲军候。
    十五个实职军候,刘宪全部予以晋升,七个军司马,七个假司马(副手),剩下一个为部曲督,执掌军法。
    而空出的15个军候职位,便从下面的诸多百人将、都伯中选取。这些新任军候就职之时,刘宪还特意打乱了他们的编制,甲曲之人到乙曲任职,乙曲之人到丙曲任职……
    很简单的两此调整,刘宪不杀将人不责兵,轻轻松松的就把南昌城内的三千兵马控握手中。
    而且为了加进自己与一众军官的联系,刘宪分两批宴请了前后任拨军候,刘基也跟着作陪,一是为了历练一下这个小从弟,二来也是显示出自己与刘繇的叔侄关系,皆是刘氏一家人。
    两拨军官各有丰厚赠礼,特别是第一波隐隐被刘宪架空的那十五人,礼物尤其丰厚。这也是为了打消他们心中的怨念。
    南昌城的三千郡国兵也跟着享了三天的福,猪羊鸡鱼流水般的送进大营,适当的还有好酒可饮。而在周边各县驻守的一千余郡国兵也都得了一定的犒赏,但因为距离远远,他们吃到嘴里的远没有南昌城的这三千军士来的多。毕竟这一千多人还都掌握在华歆认命的军官手中。
    收拢士卒,凝聚军心,短短的三天时间,刘宪有此成果殊为不易。
    但是在在笼络郡国兵的同时,刘宪也没有放松对海昏的观察,刘义依旧在海昏城中秘密潜伏着。
    刘宪相信,张兰等人肯定在南昌城内埋有眼线,自己夺得豫章校尉之职的消息肯定会飞快的传回海昏、上缭。
    刘宪要等到张兰等人做出相应的反应后,再判断该用谁来当“儆猴”的那只“鸡”。
    “留倾、沙恒”,放下手中书信,刘宪嘴角露出一丝冷笑,“敢来害我,真是找死。”
    刘义的这封书信中除了他自己的判断外,还夹杂着徐直、陈希传来的诸多消息。徐直那里自然把张兰的老底交代个干净,陈希也把留倾、沙恒二人卖到了刘宪眼前。
    这二人是死了心的要投靠孙氏,不但如此还想在临走前赚取一场功劳,准备在刘宪进海昏时,先去表示投靠,然后赚刘宪进城北大营(王彬部),伏兵杀出取了他级再引兵北上投入彭泽大营。
    “蠢不可及。”摇了摇头,刘宪感觉自己之前的行动太过谨慎了,对付这等人物,实在太小儿科了。
    真是一级应一级的水准啊,想一想留倾、沙恒,再想张兰的“小动作”,后者明显比前者胜出一筹。
    留倾、沙恒想要取刘宪性命,看似凶狠中间却又许多破绽,刘宪就算是相信了他们,进入城北大营的时候身边有岂会没有随从?
    而张兰、樊裕二人身份为海昏之最,自然要全程陪同刘宪,二人身边也会带这护卫,这两人一旦难,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拿的下来的。而张兰、樊裕二人被困,其部下必定前来营救,加上刘宪所带兵马,几近1:4的比例。
    事败身亡是免不了的。
    再说了,他们内部还有陈希这个矛盾没有解决,而海昏三部混杂,各部军士多有相识之人,二人这般布置难免会走漏消息。刘宪相信,自己在到达海昏前,张兰、樊裕十有**已经得到消息。
    依张兰、樊裕目前的反应来看,他们袖手旁观的可能性并不大,毕竟现在刘繇旧部的危局还要靠刘宪来化解。
    但二人顺水推舟的可能性却是极高,如此不但可顺势把城北大营的部众吃干摸净,还能让刘宪威风尽失,在众军瞩目下落得灰头土脸。这样刘宪自身的凝聚力便会大为削减。二人便可听宣不听调,保持自己小势力的自主。
    就像张兰原先打的那个注意,把樊裕不知从哪里得来的一匹好马献给刘宪,却又在暗中坐上手脚。就待刘宪近身的那一刻,骏马骤惊……
    在他们看来刘宪即便身高体健,比寻常人厉害些,也还是一个文人。汉朝武风兴盛,文人雅士也多有佩剑。那徐庶不也是在闹街杀人,然后单身独剑游荡天下么。所以,刘宪会几手不足为奇,也不足为怪。
    然而文士他就是文士,遇到惊马,便是能逃过一劫,刘宪也绝对会颜面扫地。
    “哈哈哈,哈哈哈”,刘宪畅声大小,张兰、樊裕这两个前几日还险些兵戎相见的主儿,此刻却一人出谋,一人出力(马),合计起来谋算刘宪来了。
    “真是世事无常啊!”
    刘宪不由得想起了前世的一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真知灼见,真知灼见!
    “忠叔,传令师艾、于东、司马亚、祝徒、石原,调集兵马,随我前去海昏。”
    “是,公子。”看着刘忠大步迈出的矫健身影,刘宪低吟道:“五部兵马,2ooo人,足以!”
二十三章 立威(上)
    ps:各位书友,看书要投票啊!!!
    海昏城,南门。Www!
    张兰、樊裕二人领,自下是海昏三大营的几个头目,而后就是各自的卫队亲兵,个个衣甲鲜明,列队整齐。
    在距离他们四五十步外,一支南来的军队正拖逦而来,尾蜿蜒一里少许,2ooo人,张兰、樊裕也算是久居军旅之辈,一眼就估摸出了大概数量。
    “公子,第二列最右边的那个就是留倾。”一身亲兵打扮的刘义小声的说道。
    刘宪听在耳朵里,面上不见半点变化,一双眼睛依旧看向排在最前面的张兰、樊裕二人,只是用眼角的余光打量了一下留倾。
    两队人马相隔二十余步时,刘宪停住了部队,自己打马向前走了几步。同时张兰、樊裕也领着几个人快步走了过来。
    既然是迎接上官,张兰等人自然要全身披挂,一小撮人行走之间盔甲叶片簌簌作响,在阳光的照射下,青黑的铁甲幽幽的寒光。
    “末将张兰、樊裕拜见将军。”行到近前,二人一参军礼,单膝跪拜在地。
    刘宪哈哈一笑,忙从白马上下来,走上前扶着张兰、樊裕,口中呼道:“二位将军不必多礼。”又向二人身后众人道:“众军起身。”
    张兰、樊裕自然不愿久拜,刘宪伸手一扶,便顺势站了起来。
    “宪久闻二位将军忠勇之名,甚是仰慕,今日一见,心中实是欢喜。”对这两个人,刘宪心中委实不喜,到底是杀还是留,有些拿不准。但如今时机未到,也只能先放在一边,看看今后的表现再说了。
    “自先主病逝,吾等旧部如弃家之犬不得人爱,将士们盼刘氏久已。今日,公子前来,无忘我等旧人,实令将士们心喜欲泪。”张兰好歹任着海昏都尉,地位略高于樊裕,回话也是由他把头。
    心中暗骂张兰故作,刘宪却也要全了面子。深叹一声,他面带惭色道:“宪至豫章已有数月,然受理叔父丧事在先,后又深析豫章局势,虽有心前来探望诸忠勇将士,却深恐有心人起疑不敢轻举妄动。现非华使君命宪授衔豫章军事,今日之见,怕还苦苦无期。”
    刘宪应付着张兰、樊裕,几人虽然都是虚情假意,有些话却不得不说。在城门口扯了一大通后,才算告一段落。
    接下来便是入城,刘宪心里想道,想来接下去就要把自己引到那匹骏马那了吧!
    对于那匹骏马,刘宪倒是颇为期待。他在河北,也欲寻一匹上等名骏,将来沙场争锋也好加一筹码。可好马难求,名骏更是难得,不是你有钱就能买得到的。
    现在他坐下的那匹白马,是他从乌桓那用一百坛蒸馏酒换来的,称得上是一匹骏马,但离他的期待还差了一筹。
    赤兔那一级的他不敢奢求,但是次一级的爪黄飞电、绝影、王追这些,他可是极想弄来一匹。
    刘宪听到刘义禀报,言那马身长丈余,从蹄至项,高有八尺,极其雄骏。一丈长,八尺高,这比他现在坐下白马要高出一个等级,虽然马色青白杂加,卖相不如一体雪白的好,却也不碍。
    不过刘宪心中还注意到了一个事情,张兰、樊裕二人没有一个向自己提起过城北大营的异动。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们打心眼里想看到自己倒霉,他们不想失去手中的兵权,再做一个俯听命的帐下部将。
    在这一刻对这二人的杀心,再次从刘宪心中涌现。
    “三公子,我家将军死得好惨啊!”就在大军进城的那瞬间,留倾突然从张兰、樊裕身后窜出,口中大声喊冤的同时也想着刘宪从来过来。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刘宪一愣,张兰、樊裕更是摸不着头脑。你留倾不是准备要自己脑袋的么?
    “脑袋”,刘宪瞬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