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儿皇帝:阿斗回忆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傻儿皇帝:阿斗回忆录-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黄月英牵着张苞的手,在空气中嗅了两下,道:“奇怪,什么味道那么臭……嗯?挨打?张苞,你母亲体罚你?”

张苞道:“是啊,俺家以前有三打,现在是散打……”

“三打?散打?”

“俺爹在的时候,俺考试若得了丙等,则女子单打;得了丁等,男子单打;若得了最差的戊等,则男女混合双打。如今俺爹不在了,俺以为只剩下女子单打,没想到俺娘命令一群家仆,俺要是考得不好,就是一顿散打。”

黄月英和颜悦色道:“那你现在怎么不担心了?……嗯?有股臭味,你们闻到没有?”

张苞憨憨地道:“俺刚才蹲坑的时候,琢磨着你的教学方法,真的让俺们学起来很开心。而且你尊重俺们,一点都不打骂体罚俺们。俺一定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拿甲等不敢讲,但至少有信心拿到乙等!”

黄月英欢颜道:“孺子可教矣。走,咱们回教室上第二堂课。啊!等等,张苞,你还没洗手,全沾到我身上了……难怪那么臭!”

第二堂课:观画明理。

什么是“观画明理”呢?说白了就是看图说话。

诸葛瞻恭恭敬敬地朝着黄月坡一施礼,道:“小舅,有劳你的丹青妙笔了。”

嗬,那哑巴黄月坡,瞧不出竟还是黄月英的弟弟。敢情黄爷爷老来春焕,才让这姐弟俩的年龄相差了二十多岁。

黄月坡咿呀了两声,铺开画纸,舐毫吮墨,挥洒来去。但见他意到笔随、排奡纵横,只一炷香工夫,便云耶山耶、匀红点翠地画就一幅古风写意图。

我们围拢在黄月坡身畔,细观那画,只见高山耸立、林立稀疏,画中一人满面风霜,孑然孤立于通向远方的路口,披一身昏黄暮色,肩膀上沉沉地负着一担重荷。长亭落寞,苍松郁郁,天边一抹晚霞殷红。画名曰:《一肩担尽古今愁》。

一肩担尽古今愁……

朕低吟着这七个字,心中恍然若有所悟,却又觉得懵懂不解,不同抬眼望向黄月英。

黄月英道:“你们瞧着这画,心里可曾想到些什么吗?”

张苞绕着画图转了一圈,道:“这图有啥好想的?无非就是太阳下山了,民工回家啦。肩上挑着个担子,担子里不是吃的就是穿的,挑回家给孩子们乐呵乐呵。”

黄月英道:“观画明理,观的虽然是尺幅寸缣,明的却是人间大道。刘禅,你身为一国之君,可能从这幅画中看出些许道理吗?”

朕点点头,又摇摇头,犹豫道:“第一眼看到此画,朕似乎心有所悟,但细观之,又仿佛有种种艰涩,难以言明。”

黄月英横过双手,将画悬贴于壁上,道:“你们且看,这个男子肩上所负的,表面看是行囊,其实却是一个男子汉担当与重任。当今乱世,人心日坏,勇于担当任事者愈少,明哲保身者愈多。世人熙熙,尽皆享乐在前、吃苦在后,遇事能避则避,能躲则躲。贪名慕利之氛围下,敢于挑起千斤重担,被认为只有傻瓜、痴人才会做的事。”

黄月英说到这儿,顿了顿,目视于朕,自语道:“傻瓜、痴人……嘿嘿,举世皆巧人,独缺痴汉子,痴人不知怕也。要成就一番大事业,要的就是这股痴劲。这其中的窍要,那些一叶障目、两耳塞豆者,又岂能明了?”

她轻抚画幅,手指无声掠过残阳,继续道:“正因如此,举世所不敢任之劳怨,肯去承担而不乔辞者,就显得极为难能可贵。而身为君王,所肩负的更不仅仅是一己一家的责任,还有天下国家的担当。”

朕听到此处,胸中好似透入一丝光亮,豁然开朗。原来黄月英是要借观画之机,指点朕关于人生观的问题。

只听黄月英接着道:“一个人,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帝王以九五至尊,一念之下、一言之间,即可令风云变色、苍生改命。欲要有所担当有所作为,条件得天独厚。然则在此风雨如晦的乱世,相争不休、干戈不止,无边无涯的纷扰汇集起来,便成了艰险难测的前路。这条路荆棘遍面,古今同愁。要去担尽这古今愁,需要何等的气概,又是何等的悲壮,又该有多少的无奈!”

她敛容止襟,道:“刘禅,老师知道大家都在背后叫你‘傻儿’,其实‘傻’并非什么可耻之事。木讷、迟钝,从另一面来看,也意味着单纯、真挚。正因了这纯、这真,傻儿反而能干成天下聪明人干不成的伟业。当全世界都在卖假货时,只有你一个人脚踏实地、童叟无欺,那么成功就与你近在尽心咫尺了!”

朕轻轻摇首,道:“国事政务皆决于丞相,朕年少无知,能干成什么大事业?”

黄月英长叹一声,道:“我家相公,也就是你的相父,一心只想以武力统一天下。然而兵凶战危,就算真的被他灭曹吞吴,复兴汉室,人间却不知要流尽多少男儿血、寡妇泪。若能不战而谋和平统一,则国家幸甚、万民幸甚。陛下……”

她将手掌按在朕的肩膀,郑重其事道:“月英请陛下做一个有担当的千古一帝。如青竹一般,叶似剑锋而不外露,身躯微垂而不自卑,任它风狂雨骤,也能屹立不摇。风过不折、雨过不污,纵使古今万世愁也一肩担负,无怨无悔!”

朕突觉一股热血在五脏翻沸,过往十六年,何曾有人对朕说过这番齐天气概的话语?何曾有人看到过朕的价值?朕举目望向远方:

路,蜿蜒曲折,无尽伸展。

远处半轮夕阳冉冉下沉,朕独负忧愁,在山路上逶迤跋涉。千载而下,无人知朕衷肠。

一肩担尽古今愁,需要力量、需要毅力,更需要勇气!风风雨雨的历程,坎坎坷坷的道路,已容不下朕选择卸下。直到某一天,步伐停在一个遥远而寂寞的尽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黄月英是继晚娘、庞统之后,第三个对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巨大影响的人。她使我明白了一个男人、一个帝王的责任!朕所肩负的,不是耀武扬威地去征服、去杀戮、去蹂躏,而是春风化雨地去爱民、去恤物、去仁德。

非战!和平!这两个词汇从此深深地在朕脑海中扎了根。

廿叁章 大军南征

乌飞兔走,光阴似箭,一转眼两年过去了。

这两年间,朕与众兄弟在黄月英的教导下,习文知书、笃学不倦,不敢说肚子里装了八斗、五车之才,却也不再是曲学阿世之徒。

军国政务上,相父也治理得井井有条。对外,安居平五路,遣邓芝与东吴重修盟好。对内,励精图治、勤政爱民。又加上连年丰收,两川百姓欣乐太平,老幼鼓腹讴歌,军需器械应用之物,无不完备;米满仓廒,财盈府库。

这日放学无事,朕在后花园捉蟋蟀玩,捉住又放了,放了又捉回来,一连捉放了七次。蟋蟀终于忍不住哭了,哀求道:“您是诸葛亮吧?您认错了,俺又不是孟获。”它边哭边逃,跳到石桌上摆的一盘馒头上,那馒头雪白绵软、口感香甜,朕特别爱吃。于是顺势在石凳上坐了下来,抓起一个馒头就往嘴里塞。一边吃,一边想着这馒头的来历,朕禁不住抿嘴直乐。

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益州飞报:蛮王孟获大起蛮兵十万,侵犯边境。相父与朕商议,决意打一场“自卫反击战”,先定南蛮,而后北伐,以图中原。

铁马银盔,旌旗招展,蜀汉大军南征。二叔第三子关索,自鲍家庄来投,被任命为前部先锋;赵云、魏延为大将,王平、张翼为副将,总起川军五十万,浩浩荡荡深入南蛮之境。

蛮王孟获闻报王师将至,聚三洞元帅商量。决定分兵四路,自己与三洞元帅各引五万蛮兵迎战。

蜀军大营内,相父接到哨马飞报,乃命击鼓升帐,传众将议事。

相父持令箭在手,目视帐中数十员猛将,道:“今蛮方分兵四路前来,吾欲设伏围之。但需要一名上将冒险诈败,将敌军诱进埋伏圈中。”他顿了顿,目光在众将身上逐一扫过,接着对魏延道:“文长,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你去完成,如何?”

魏延不满道:“啊?咋又是俺?咋回回都是俺?咋回回诈败都让俺去!”

相父道:“文长一身是胆,向来都是我军中诱敌深入的最佳人选,你去最为合适。”

魏延嘴一歪,道:“要给年轻人锻炼的机会嘛。可以派关索、马谡去。”

相父道:“年轻人没经验,脸皮也薄,诈败没你装得那么像。”

魏延道:“那让王平、廖化去,他们胡子一大把,经验丰富。”

相父道:“他们的名气哪有文长大,怕引不来敌军追击。”

魏延侧着脑袋,瞥了子龙叔叔一眼,道:“论名气,赵将军那可是名扬天下,百战百胜,派他去绝对是个大香饵,不愁那些野蛮人不上钩。”

相父道:“对啊!你也知道赵将军是百战百胜,从未败过一次。他去诈败,有人会上当吗?文长,反正你也败过多次了,再败一次又何妨?”

魏延依然犹豫道:“这个……那个……”

相父沉下脸来,呵斥道:“岂有此理!此乃军帐将令,令下如山,哪里容得你讨价还价,在这里磨叽扯皮,作者光这段已经写了一整页纸了,你还这个那个什么?”

魏延头一垂,道:“唉,末将遵命。”

他接过令箭,走出营帐,伸手摸了摸脑后那块反骨,只觉胸中有怒火在腾烧。

烟尘滚滚,两军对阵,魏延提刀跃马,冲阵而出。他举目观望,只见孟获头顶嵌宝紫金冠、身穿璎珞犀皮甲、足踏鹰嘴抹绿靴,倒也威风凛凛、派头十足。

孟获胯下骑一头赤毛牛,昂然挑战道:“我乃南蛮大王孟获是也,对面来将通名!”

魏延刀一竖,大声答道:“俺乃蜀汉六虎上将之一,都亭侯魏延魏文长是也!”

孟获愣了愣,疑惑道:“且住!我只听说蜀军有五虎上将,何来六虎?”

魏延道:“蛮子无知,俺乃候补。上阵拼命,随时没命,所以事先预备下候补很重要。”

孟获哈哈大笑,讥讽道:“原来是个坐冷板凳的,老子不和跑龙套的交手,换个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