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的情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彩色的情话-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坡道尽头处,右首就是长长的碑廊。从这些表面斑驳脱落,字迹模糊不清的古碑中,我们知道了嘉峪关初修、重修的经过,我们也知道了戍边将士们的功过赏罚,我们还知道了曾有无数的先人也曾和我们一样在此凭古吊今,直舒胸臆。“建筑是历史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而它还在说话”,我没有理由不相信:只要嘉峪关还屹立在这里,它就不会缺少它应得的朝拜者!
我站在楼头,极目远瞩。顿时感觉自己是一个守城的士兵,身负保卫国家重任。其实,当年的敌人如今已是我们的民族兄弟了!南北城墙上中间建有敌楼,两敌楼的屋顶形式并不同。敌楼不是关押战俘的地方,而是暸望或休息之处。在敌楼上观望长城,若隐若现,有如游龙。南边长城好像要延伸到远方的祁连山。祁连山雪峰起伏,如一群奔驰的白马;而城下的一片戈壁纹丝不动,似乎大敌当前,静观其变。横穿戈壁的长城实际上是一片土墙——我们都疑惑,关城虽然坚不可摧,但跨过这片“土墙”何其容易!——不过据说嘉峪关段长城建好后,此处再无战事。足见长城的威力!阳光下,六合茫茫,天地苍苍,巍巍耸立着这一庞大的关城,本身就是一尊历史的风景。只觉得时光、岁月、历史,从那厚重古拙的城砖缝隙里丝丝地流淌,浸满我的全身,使我感到一阵阵惊悸。月光下,那蜿蟠绵延的长城,起伏跌宕,隐隐远去。那是龙的狂舞,还是电的长鞭?鞭打历史,横扫尘埃,激荡时空。文明化为碎片,岁月铸成悲伤。在狂舞中,掀天揭地之文,震星惊月之字,暴风雨般地倾注在荒原阔野。顽石凝铸痛苦,飞沙激扬愤怒,边草的枯荣化为历史的沧桑。在荒原上,在群山间,在无边无际的砂碛里,生与死都是一行悲怆的史诗……
从秦汉到宋明,在这茫茫西北风沙线上,三关傲勃苍野,巍然天地,耸立起一尊尊历史的大风景,展示着一代代王朝的胆略、气魄,也透出帝王们对于边患的怯懦、惶恐的复杂心态。他们的心境并不那么坦然和大度,当然也不能高枕无忧。长城、关楼、垛堞、烽燧,都是历史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历史作用也越加黯然。朱明王朝是从那淫逸成性、二十六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一路衰败下去,至崇祯皇帝,虽宵衣旰食,然而已无回天之力了。他的几代爷们修筑加固的长城和关楼已经失去了防御功能,吴三桂开关纳清,一代长辫子马蹄袖的王朝便从容分娩了。
后来康熙皇帝登上宝座,有大臣提议修筑长城,康熙道:“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实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能挡,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诚哉,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代明君,气魄宏伟,襟怀壮阔,他知道万里长城,巍巍边关,并未阻挡住他先辈驰骋的马蹄,那么筑城建关有何用哉?这是他从实践中悟到的真理。我们一路上相临高速公路旁残破的长城用自己身躯证明这位皇帝英明决策,诚然,一个民族,一个王朝已经衰败不堪,腐朽不堪,纵有雄关千叠,长城万里,怎敌得列强的铁甲利舰,长枪大炮的轰击?
马踏飞燕
离开了兰州,车子在高速公路上疾驰而过。随着空气渐渐清新,兰州远远地甩在了身后。穿过天祝藏族自治县的崇山峻岭,我们在暮色里抵达武威。
最早知道武威来自中国的旅游标志—马踏飞燕。心目之中的武威是一个相对富饶的地方,因为在河西走廊有金张掖银武威之说。但眼前的武威却令我狐疑,虽然临近黄昏,视野里的武威除了铺天盖地的石头和裸露的黄土之外,没有许多绿色,满眼的荒凉和贫瘠。
武威地处甘肃河西走廊的东端,东邻兰州,西通金昌,南依祁连山,北接腾格里沙漠。武威在历史上不仅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也是人烟扑地桑拓稠,输富饶之区。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平定河西后,在这里设置武威郡。三国时改称凉州。十六国时前凉、后凉、南凉、北凉等四个小王朝都曾在这里建都。唐时,武威是河西节度使的治所。清时置凉州府。现在设武威地区。长期以来,武威以其“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重要地理位置而名闻远近,被称为“兵食恒足,战守多利”的“银武威”。
晚上下榻在武威市委办公室的凉洲宾馆。住下以后去吃饭才发现周围的饭店已经打佯,只有夜市可以选择,看来武威的夜生活并不丰富。医院门口有夜市,我们吃了一种叫“三套车”的面条和武威辣肉,早早安睡,因为明天还有早起。
宾馆的住宿条件很好,是三星级的,据说这是武威为数不多的涉外宾馆。丝棉被、厚实的褥子、睡上去很塌实。只是卫生间的马桶不太好用,开关压下去后,水流不止,按了几次,也关不上,在车上坐了一天,已经很累了于是上床睡觉,不再理会马桶的事情。脱了衣服睡觉时,发现床头柜上有一个纸条,上面写着“为了石羊河流域的治理,请您节约用水”。我突然想起一个事情,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最下游,隶属甘肃省武威市,其东、西、北三面连接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近20年间,由于石羊河上游的垦区拦蓄引水,气候趋于干旱,绿洲已由过去的阻沙天堑变为沙源,水干风起,沙逼人退。时至今日,这里已成为全国最干旱、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四大发源地之一。
曾经看过中央电视台的一期节目,讲述的是一个中青报记者前往红沙梁建设村采访,在那里遇到了赶着驴车前来买水的西渠镇农民。对于北京来的记者,听到“买水”就已经够稀奇了,当听到这个随口回答五年没洗过澡时,记者更觉得不可思议。回京后,一篇“武威老汉五年没洗澡”成了“西部呼唤水水水”的开篇之作。中央电视台编导人员闻之此文后,派记者西下拍摄了这个农民的大量生活场景,临了还邀请这个农民到北京当嘉宾,于是,就有了民勤农民做客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据说这个农民进京时,身上带着不足百元钱,上火车时,陪同者为他买了一瓶矿泉水,让他在旅途中使用,当他得知一瓶矿泉水的价格能让他买3桶水时,怎么也舍不得喝掉那瓶矿泉水,30多个小时的旅程,一天一夜的颠簸,这个农民只在嘴唇干裂时,才润一下口,到北京下火车时,一瓶矿泉水,尚存四分之一。一个武威农民向全国观众讲述的是“浇水像过年一样高兴”和“把女儿嫁到有水的地方”的话题,深深打动了全国观众。
清晨被一阵嘹亮的军号声惊醒,拉开窗帘,隔壁的警卫在列队晨跑,远处祁连山上的积雪在早晨的阳光里闪闪发亮。推开窗户,空气清新。这是好地方。吃完早饭,驱车启程。
同行的人都是第一次到武威,于是在威武城转了一遍。高楼拔地而起,饭店鳞次栉比,街道宽敞,人口密集,公交运输发达。街道规划整齐,在古老的城楼后面是一个宽敞的广场,广场中央伫立着一具雕塑—马踏飞燕。我想这就是武威的名片。
车从武威城出来,我神色凝重,因为这是一个反差极大的城市,城外几公里外,便是贫瘠的开始。车行不久,可见干涸的河床和荒凉的土地及搬迁后农人废气的院落。我心怅然所失。突然旷野晴空之上,一道黄褐色的“墙壁”迅速推来,眨眼之间,能见度不足百米,四野合围,车变成了一叶孤舟,黄沙打着玻璃,大风呼哮而过。曾几何时,武威还是一片汪洋湖海,从红崖山迄于北部的广大区域都是水的世界。在这个水天一色的世界里,湖鱼轻游,浅草平铺,优美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塞上江南”。沧桑渐逝,随着谷水河畔拓荒者踪影的增多,红崖山下升起了缕缕炊烟,自此,这片原始静谧的土地便开始躁动起来,征战的马队,驻守的兵卒,南来北往的商旅,肩镢荷锄的农夫,一拨又一拨地从这里经过,于是便出现了城市,出现了农村,并出现了牛群和羊群。
站在高速公路边亚丹地貌的观景台上,我望着一望无垠的荒漠思绪万千。秦汉时期,这里屯田垦荒,阡陌沟渠,纵横相连,是天然的大粮仓。靠着它的支持,雄猛的铁骑,将屡犯边庭的匈奴驱逐,捍卫着繁荣强盛的王朝。往事越千年,如今这里是千里黄沙地一片荒凉景象,几峰骆驼徜徉在稀疏的红柳间。黄沙,桀骜不驯,凶悍无比,借助狂风它大闹天宫周游世界,借助旱魔它覆盖城乡吞噬生灵。由于含碱而缺少粘性,它们连建筑材料都不能充当。然而,一旦大风袭来,它们便露出狰狞的凶悍本相,随风飞舞,呼啸前进,飘洋过海,搅得天地混沌,吞噬绿色掩埋生机……
祝福武威,希望它不要从我们的视野里消失。
平凉崆峒山
崆峒山耸立在甘肃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属六盘山支脉,主峰海拔2123。5米,规划游览面积83。6平方公里,已开发游览面积14平方公里。
崆峒山集自然美、历史美、人工美、传说美于一身,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历史景观融为一体。山势雄伟,似鬼斧神工造就;林海浩瀚,如巨浪排空合成;环境优雅幽静,令人陶醉;神韵逼天宜人,引人遐思;奇峰、怪石、云海呈其奇景,瑰伟苍翠、清秀显其特点。既有北方山势之雄,又兼江南山色之秀。“山川雄秀甲于关塞”,明代嘉靖时“八大才子之一”的赵时春这样赞美崆峒山。自古以来,崆峒山就有“西镇奇观”、“西来第一山”、“天下道教第一山”的美誉,被宗教界誉为“十二仙山”、“七十二境地”之一。1994年元月,崆峒山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崆峒山因道家供奉的上古神仙广成子在山中修炼得道而被尊为道教宗主山。轩辕黄帝西登崆峒向广成子求教治国之术和养身之道。这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