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 作者:不信天上掉馅饼(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官家 作者:不信天上掉馅饼(完结)- 第14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书记,魏区长,各位领导,根据区委区政fu的指示,我们教委经过两个月的反复调查,广泛论证,拿出了这份初步的教改方案,现在向领导们做个简单汇报,有不全面的地方,请领导们多多批评指正……”

董书语按照标准的官方流程,开始了自己的汇报。

教委这份方案,一共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宁阳当前的教育现状,进行全面的阐述。宁阳以前属于京华的郊县,教育事业并不是十分的受重视。辖境之内,没有大专院校,只有两所中等专科学校。所以董书语主要是阐述高级中学,初级中学和小学的情况。

根据统计,目前宁阳全区,高中,初中和小学的在校学生,是十二万人,教职员工八千多人。

眼下宁阳区的学校布局,还是沿用了七八十年代的布局,每个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有高级中学一所,阳东办事处是主城区,有三所高中,全区总共有高级中学十二所。每个街道办,有初级中学三到五所,全区共有初级中学三十九所,小学一百一十七所。

全区的初中和小学学生,大约是十万出头。

“按照我们的初步统计,目前全区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大约在百分之九十六左右,初中入学率是百分之九十二,高中入学率百分之八十。这个比率,高于全国平均数据好几个百分点。”

董书语不徐不疾地汇报道。

宁阳毕竟是副省级省会城市的市辖区,经济发展,在全国的区县中,属于中上水平,大部分普通群众家庭相对来说,也不算贫困,适龄儿童和青少年的入学率,高于全国平均数据,乃是理所当然。

但董书语随即报告说,和其他主城区市辖区相比,这个比率是偏低的。尤其是高中入学率和中专入学率,比其他主城区市辖区低了好几个百分点。

像黄龙区,鲤鱼区这些中心市辖区,适龄青少年高中入学率,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五以上。而小学入学率则接近百分之百,初中入学率也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五。

魏凤友等区里领导,俱皆脸露微笑。

从这些数据来看,宁阳的教育现状,不算落后,证明他们这些领导,以往对教育工作还是比较关心的,至于比不过黄龙区鲤鱼区这些主城区的市辖区,那也是理所当然。经济发展速度不一样,居民结构也不一样,有差距很正常。

教委方案的第二个部分,就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这是整份方案的中心内容。

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董书语在汇报中提到三个重点,第一个当然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入学,学杂费全免,所有教育经费,全部由政fu承担。第二个重点,则是现有的中小学布局,要改。一些人口密集的聚居区,中小学数量不够,很紧张,而另外一些较为偏远的地方,却生源不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第三个重点,是强制入学。

义务制教育,应该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如果适龄儿童的家长不将小孩送进学校去,政fu要采取强制措施。

“各位领导,根据我们宁阳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合适的,比较符合实际的客观条件。将来,等我们的经济进一步发展了,财政收入更加充足的时候,可以再考虑十二年制甚至是十五年制免费义务教育。”

董书语看了一眼面前的资料夹,说道。

魏凤友不由和坐在自己身边的常务副区长蒋永民对视了一眼,嘴角都露出一抹苦笑之意。

我的姑奶奶,九年制义务教育,都已经要将财政搞得河干海落了,你这还要十二年制,十五年制呢。合着钱不用你掏,你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只是他们刚才也听刘伟鸿说了,这个东西,是洪老总都亲口吩咐过的,却也不敢随便开口反对。且听董书语把她的方案汇报完毕再说。

第1340章教改方案(下)

第1340章教改方案(下)

教改方案的第三部分,谈到了师资力量的强化,以及教师队伍管理的正规化。

董书语指出,因为教育经费的不足,眼下全区还有相当一部分数量的民办教师。而且,无论公办教师还是民办教师,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本身的学术素养并不高。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

“多年以来,我们都奉行顶职的做法。老教师退休了,他的年轻子女,就顶他的职,也进入教育系统,甚至直接担任老师。这种情况,尤其是八十年代非常普遍,现在也还存在不少类似的现象。教师队伍,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必须经过严格的考察和选拔,获得相应的资格,才能胜任。一些老教师的子女,本身也许就是高中毕业,却也担任老师,去教小学生甚至是教初中生。他们自己的学识水平都处于一个很低的程度上,怎么可能教育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生呢?这种现象,必须要阻止。教育系统,不能顶职。很多发达国家,对教师资格的获取,是非常严格的。各种考试,审核,一丝不苟,只有品德,学识都相对上乘的人,才能获得教师资格……”

董书语说到这里,会议室响起了一阵窃窃私语之声。

教育的两名副主任,也相互交谈了几句。

不可否认,董书语说的很有道理,但顶职这种情况,现阶段依旧很普遍。一些老同志退休之后,千方百计要把自己的小孩,送进原单位去,吃国家粮,端铁饭碗。一些人甚至还没到退休年龄,就紧着办了内退,让小孩顶职。虽然相关的文件,早已经过时或者废除了,然而涉及到切身利益,谁都对这些文件置之不理,只管钻营。

在我国,本来就是一个人情社会,各种社会关系复杂至极,许多明显不合理的现象,也是屡禁不止。主要就是管事的领导,也都不是圣人,七大姑八大姨的关系,谁也不能真的置之不理。

现在董书语提出,要在教育系统内部,彻底废除顶职制度,又不知要掀起怎样的风波了。估计下面那些干部和教师,还不定在背后怎么骂她呢。

但看董书语的神态,却似乎已经下定决心,不管有多大的阻力,都一定要这样干。

看来这刘书记选拔出来的干部,不论男女,都会受到他的影响。

认定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大家忽然有些明白,为什么刘伟鸿坚持要将董书语放到教委主任的位置上去了。这个教育改革,摆明就是一场攻坚战,对前线指挥员的要求极高。

董书语不是宁阳人,未婚,可以说,在宁阳没有任何真实意义上的亲戚,七大姑八大姨,都和她拉不上半点关系。要有熟人朋友,也是在工作上认识结交的同事,没有什么利害相关。

她又是女同志,什么喝酒,按摩娱乐等等,对她的诱惑力远不如男性领导那么强大。

这样一个人,放到“攻坚位置”上,纵算是“千夫所指”,她也不会太在意的。

原来刘书记当初做出那个决定的时候,早就埋下了后手。

此人年纪轻轻,眼光当真长远。

“第二个,我们的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这么多年,我们实施的都是应试教育。大多数教师,平日里钻研的就是课本和习题,其他方面的知识,非常狭窄。这样的一支教师队伍,很难真正的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教育事业,育人在先,授业在后,这是基本的先后顺序。所以,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全区教育系统,推行全面的考核制度。所有的教师,不管是公办的还是民办的,都需要重新考试,重新审核,统一竞聘上岗。”

谈到这里,董书语眼前不由浮现出苏沐清清秀秀的脸庞。

说起来,这也是一种缘分,苏沐刚到宁阳的时候,就是董书语接待的,虽然只是短暂的会面,彼此都留下了较好的印象。后来董书语担任教委主任,前往刘伟鸿办公室汇报工作的时候,刚好在外间碰到苏沐,而当时刘伟鸿正在接听一个要紧的电话,苏沐就和董书语在那里交谈起来。原本只是一种礼节性的交流,董书语随口谈到了教育改革的话题。不料苏沐竟然对此非常感兴趣,发表了许多的意见,让董书语大感讶异。比如董书语现在谈的这个意见,就出自苏沐的脑袋。

谈到当年在青峰农校读书的时候,苏沐对刘老师赞不绝口。说刘老师不但专业基础扎实,授课水平也很高,在课堂上妙语连珠,教会了大家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他们那班同学,对刘老师都深感佩服。

苏沐认为,做老师,就要有刘伟鸿那样的水平,单单会解习题可不行。除了教出一堆高分低能的解题机器,再无其他作用。

苏沐在教育改革方面的一些看法,明显影响到了董书语的思维,在教改方案之中,加进去了很多苏沐谈到的内容。和刘伟鸿逐一探讨这份方案的时候,董书语也明白向刘书记汇报了,哪些东西是出自苏沐之口,她借用了。

刘伟鸿还随口开了句玩笑,说苏沐和她挺般配的,要不处处试试看。

当时董书语就红了脸。

好在刘伟鸿就随口说了这么一句,没有继续“八卦”下去,才避免了董书语的尴尬。不料读到这一段的时候,董书语自然而然又想起了苏沐。

当然,董主任也只有刹那间的走神,很快又将心思拉了回来。

现在可不是走神的时候。

“我要谈的第四部分内容,是有关私立学校,民间资本办学的问题……”

根据董书语的介绍,目前在宁阳区,还没有一所私立学校,所有学校,全部都是公办的。进行教育改革的目的,主要就是增加教育资源,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实现普及率和在机构上进行优化。基础教育,以政fu为主体来办。简单来说,就是要“物美价廉”,要让所有孩子,都能“有学上”,让教育不成为家长们的沉重负担。这样,家长们才能配合政fu,自动自觉地送自己的孩子上学去。

这个任务,当然要由政fu来完成,私人资本是不可能才承担的。

资本的天性,就是追逐利润,这一点,永远都不能改变。

但是,私人资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