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上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论语别裁(上册)-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把全篇首尾连贯起来,排成一个师生讲论的场面,由上面一节的说话,第一个不服气的又是子路,他忍不住开腔了: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路倒有自知之明,讲“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一套修养,自己是不行,所以他说:“老师!假使你打仗,你带哪一个?你总不能带颜回吧!他营养不良,体力都不够,你总得带我吧!”——文章中的三军,不是现代的海陆空军,当时还是车战,中军、左军、右军称为三军。 ——孔子听了子路的话笑了,他骂子路,像你这种脾气,要打仗绝不带你,像一只发了疯的暴虎一样,站在河边就想跳过去,跳不过也想跳,这样有勇无谋怎么行?

    而且一鼓作气,看起来蛮英勇,死了都不后悔,这种作法是冤枉去送死。 子路这样的勇,不是大勇,孔子的学问中,智、仁、勇三个字是相连的,真正的

 362

    述 而 第 七943

    大勇,一定有智有仁;真正的仁,一定有智有勇;真正的智,也一定有仁有勇,三者不能分开的。 孔子说,一个统帅的修养,一定要做到“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所谓临事而惧,并不是怕事,而是说任何一件事到手上,开始时就是怕会失败,所以要考虑周详,不自作聪明;到事情终于来了,则“好谋而成”

    ,不怕了,必须用智慧,各方面都设想周到,促其成功,这才是统御人才的基本修养。

    男儿到此是英雄

    因此而引出孔子自己的表白,说明他对立身处世的态度: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这是孔子有名的话。 在《论语》上是“富而可求也”

    ,但在《史记。 伯夷列传》上,司马迁引用孔子的话是“富贵如可求也”

    ,还多一个“贵”字。 这也是一个问题,古书上这些小问题,读书时也要注意到。 我认为《论语》的记载比较对,应该没有“贵”字,因为《尚书。 洪范篇》上讲五福: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便没有“贵”字。 我们中国人的人生哲学,富贵两字往往连起讲,富了自然就贵,不富就不贵,富更重要,所以在这里富字应该已经包括了“贵”字而说的。孔子认为富是不可以去乱求的,是求不到的,假使真的求得来,就是替人拿马鞭,跟在后头跑,所谓拍马屁,乃至教我

 363

    053论 语 别 裁

    干什么都干。 假使求不到,那么对不住,什么都不来。“从吾所好”。孔子好的是什么?

    就是下面说的道德仁义。 真的富贵不可求吗?孔子这话有问题。 中国人的老话:“小富由勤,大富由命。”发小财、能节省、勤劳、肯去做,没有不富的;既懒惰,又不节省,永远富不了。大富大到什么程度很难说,但大富的确由命。我们从生活中体会,发财有时候也很容易;但当没钱时一块钱都难,所以中国人说一钱逼死英雄汉,古人的诗说:“美人买笑千金易,壮士穷途一饭难。”在穷的时候,真的一碗饭的问题都难解决。但到了饱得吃不下去的时候,每餐饭都有三几处应酬,那又太容易。也就是说,小富由勤,大富由命,但命又是什么东西?这又谈到形而上去了,暂时把它摆着。现在孔子所谓的求,不是“努力去做”的意思,而是“想办法”

    ,如果是违反原则去求来的,是不可以的。 所以他的话中便有“可求”和“不可求”两个正反的道理,“可”与“不可”

    是指人生道德价值而言。如富可以不择手段去求得来,这个富就很难看,很没有道理,所以孔子说这样的富假使可以去求的话,我早去求了。 但是天下事有可为,也有不可为,有的应该做,也有的不应该做,这中间大有问题。 如“不可求”

    ,我认为不可以做的,则富不富没有关系。 因为富贵只是生活的形态,不是人生的目的,我还是从我所好,走我自己的路。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孔子平常非常小心注意的事:齐、战、疾三件事情。 古

 364

    述 而 第 七153

    代齐斋同义,清心寡欲谓之斋,古人在举行国家大典或祭天地祖宗的时候,便要斋戒。 所谓斋戒沐浴就是清心寡欲,并不像现在的人,称吃素为吃斋,这个错误在习惯上已用了一千多年,不必改它了。 古代的斋是内心的修养,要着重气质的变化,在《礼记》中变化气质第一步工夫,就是要“斋心”

    ,“毋不敬,俨若思。”现代的语汇,就是心理的净化,所以孔子对“斋”是最谨慎,最小心的。其次是对战争,我们讲军事哲学思想史,经常也引用到孔子的话。他不是不懂军事,而是对军事哲学的理论很高明,只是平常不轻谈战争。第三疾:是指卫生、保健的事,这是养生之道,他非常注意自己身体健康。 所以斋、战、疾是他特别小心的事。孔子生活习惯的事,为什么记载在这里?前面说过,这一篇等于是第一篇《学而》的解释、发挥,下面便讲到: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韶是古代一种音乐的名称,是三代以上的舜乐。 孔子听了这个音乐,三月不知肉味。 有人解释“三月不知肉味”说孔子在这一段时间吃素。当年五四运动,人们根据这句话,说孔子穷得连肉都吃不起。 实际不是这个意思,真正的意思是孔子听了韶乐以后,心境之宁静,思想之专一,吃饭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在吃饭,欣赏韶乐到了忘我的境界。 这也是描写古代的音乐好到如此程度。 所以孔子感叹,上古时代音乐的境界,有我们所意想不到的高明。

 365

    253论 语 别 裁

    南面王不易也

    讲了孔子内心的修养,和教育弟子以及他自己生活的情况,给我们一个榜样以后,下面就提出问题了。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

    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

    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

    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孔子周游列国时,各国都排斥孔子,生怕他有意夺取政权,唯有在卫国的时候,卫灵公、南子、一般大臣,都对孔子很好,尊敬他,照顾他。 所以当时大家都怀疑他,甚至孔子自己的弟子,听了太多的谣言,也起怀疑,像冉有,有一天就说,我们老师真想做卫国的国君吗?当然,他不是不赞成,老师真干了,他也会上来帮忙的。子贡听了便说,好!

    我去问他。 这时孔子受的谣言大概很大,所以子贡也不先下断语,只说“将”要去问老师。 但是人与人之间的谈话,是一门很高的艺术,子贡问话的高明该学一学。 他绝没有一进去就:“报告!老师,你要不要当国君?”他受过愤启悱发的教育,真是一个大外交官,说话非常漂亮,绝不问正题。 他问孔子,老师,你看伯夷叔齐是什么样子的人?孔子说,那是了不起的,古代的贤人啊!子贡说,老师!他们两人,为了信守仁道的节操,不肯当国君,在首阳山饭都不吃,饿死了,

 366

    述 而 第 七353

    你看他们到最后,会不会埋怨?后悔不后悔?孔子说他不会埋怨的。立定了志向,为达到最高道德的目标,宁愿饿死,求仁得仁,有什么可埋怨的?子贡听到这里,不需要再问老师想不想当国君,马上就出来了。 对冉有说,老弟你放心,我们的老师不会做这种闲事。 子贡问了当皇帝的话没有?他没有问。 但问到了正题没有?绝对问到了。 这就是值得效法的谈话艺术。讲到这里,下面就刚好把孔子自己的一段感叹接上去,作为解释,恰到好处。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是孔子最有名的话,而且在文学境界上,写得最美。孔子说,只要有粗菜淡饭可以充饥,喝喝白开水,弯起膀子来当枕头,靠在上面酣睡一觉,人生的快乐无穷!

    舒服得很!

    就是说一个人要修养到家,先能够不受外界物质环境的诱惑,进一步摆脱了虚荣的惑乱,乃至于皇帝送上来给你当,先得看清楚应不应该当。 有了这个修养,才可以看到孔子学问修养的境界。 人生的大乐,自己有自己的乐趣,并不需要靠物质,不需要虚伪的荣耀。 不合理的,非法的,不择手段地做到了又富又贵是非常可耻的事。 孔子说,这种富贵,对他来说等于浮云一样。 孔子把这种富与贵比作浮云,比得妙极了。 并不是如后世认为像天上的云,看都不要看一下。唐诗宋词,作流水浮云的作品太多了。 在孔子当时,很少用到。 我们要注意到,天上的浮云是一下子聚在一起,一下子散了,连影子

 367

    453论 语 别 裁

    都没有。 可是一般人看不清楚,只在得意时看到功名富贵如云一样集在一起,可是没有想到接着就会散去。 所以人生一切都是浮云,聚散不定,看通了这点,自然不受物质环境、虚荣的惑乱,可以建立自己的精神人格了。在这里,又插进孔子的一段话。 孔子这里几段话,在什么年龄说的,无法考证,不过弟子们编这部书,把他的观念连贯起来,编得非常妙,成一整体,所以下面就是说,孔子的目的在于学问。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根据这个话看起来,孔子总是在四十多岁,至多四十九岁说的。他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五十岁以后学《易经》——《易经》是古代的文化——把《易经》搞通了,人生就没有大过了。“大过”也是《易经》六十四卦中一个卦名。 从这个观点来看,人生自己晓得真要求学问,大概都在这个阶段,根据现代医学,人类智慧发展得最成熟的时候,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