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上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论语别裁(上册)- 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这个阶段,根据现代医学,人类智慧发展得最成熟的时候,是五十岁开始,到六十岁这个阶段,因此也证明蘧伯玉:“吾年五十方知四十九之非。”的话了。 人多活一年,反省就多一年。 人能知道过去的错处就是了不起,所以孔子说这几句话,应该是在这个时候。 在这阶段中,头脑最成熟,真有资格求学问。下面就讲孔子的学问,除了《易经》以外,就是雅言,这是说孔子平常不乱说话的,他讲话都是很高雅的,有所根据的。难道孔子土话都不讲吗?

    吃饭一定说:“饮食哉!

    饮食哉!“

    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孔子讲的话,都有学问的根据,根据

 368

    述 而 第 七553

    什么呢?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中国传统的文化,《诗经》、《书经》、《礼记》等等都是雅言,是上古文化的中心。 也就是说他的思想言行,都是有根据的,足以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记载了孔子这些事情,归纳起来,下面就另起一段: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叶公好龙”是历史上有名的故事,他喜欢龙。 在宫廷里到处画的雕的都是龙,结果感动了真龙来现身,却因此把他吓死了。 所以当时子张就曾经说过,他不是爱的真龙,而是爱的像龙一样的东西。 而后人把这个故事,当作浮华不实的比喻。 叶公有一天问子路,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子路没有答复他。 子路的不答复,非常高明,因为站在子路的立场,他实在不便说什么。 同时孔子这样伟大的人,真的教人不知从何说起,就是说了,叶公也未必能了解孔子。 但是,叶公走了以后,子贡就进去报告老师,孔子说你何不告诉他,我是一个为了发愤求学问,常常穷得没饭吃,连自己肚子饿了,都无所感觉,而忘了人是必须吃饭的那种人;当学问上有所获益,就快乐得忘记了忧愁,根本忽略了衰老的威胁。孔子这种为学的精神,也是我们要效法的地方。 孔子的人生修养,是永远年轻的,所以他的学问道德,能“苟日新,

 369

    653论 语 别 裁

    日日新,又日新。“永远是进步的,随时有新的境界。

    进步和退步

    下面接着引用孔子的话。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这个文字很简单,我们一看就懂了。 如果以现在的观念来说,就是孔子告诉学生或朋友们,我并不是生来的天才,是爱好传统,靠勤敏而求得的学问。 生来便能自知的天才真有吗?那是一个问题。 我们古史记载,如黄帝,如尧,都有生知的天才,不过后人并不相信。有一种天才是生而知之的。如唐代的白居易,生下来还是婴儿,抱在奶妈怀里,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认识“无”字,屡次试验他,拿一本书叫他一指,都是指到“无”字。 这种生而知之的事,照中国古代的看法,有很多人都很相信。 因此苏东坡说:“书到今生读已迟”。

    这意思就是说,人的天分、智慧,大多是由前生带来的。这就牵涉到现代科学正在研究的天才问题。所谓天才儿童,究竟是由血统遗传来的?或者由另外一个未知的因素来的?或者是后天发展而来的?天才们往往特别爱好某些什么。 如果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就不大会了解,如果去注意,就会发现很多资料。 有人天生下来,就懂某一种东西,这是非常奇怪的。至于报纸上常报道的,某个孩子数学方面有惊人的表现,或某一方面有非凡的天赋,这还不算是真正的天才。 另外确

 370

    述 而 第 七753

    有生而知之的天才,如古书中说黄帝生而神灵。 依现在的观念而言,都说是历史上捧人的假话。 如果站在教育或心灵学的立场研究起来,的确有天才,世界上充满了这些人,不过现代一般人不大注意这种事。 孔子在这里讲的,是走平实的路子。他说,我不是生来的天才。“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这个敏字就是敏捷,包括了聪明与努力。 好古是喜欢追求传统的东西。讲到好古,在这里可以注意一下,中国人在近几十年以前的几千年当中,观念上都认为今不如古。 在历史上许多地方,都引证古人的事例,充满了对古人的赞美。 而近世纪的观念,引进了西方文化。 从十六七世纪以后,西方文化有一大转变,认为古不如今,越到后来,越推翻了前代,今天很可能是错的,明天会更好,这就涉及到哲学上的一个问题了。究竟人类文化是进步,还是退步呢?照中国的,东方的看法是今不如古,人类历史文化是退化,没有进步。 照目前西方文化的看法,是古不如今,古代永远是落伍的,新的永远是进步的。 这两种相反的看法,便在哲学思想上形成了一个问题。我们对此应先有一基本的认识。 究竟什么叫进步?什么叫退步?须要先下一个定义。 如果把中外古今的文化研究下来,就会得到一个结论。 譬如说,现在整个时代,是科学文明的时代。 十六世纪以后,西方科学文明刺激了工商业的发达、社会经济的繁荣。而工商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又回过来刺激了科学文明的进步,形成一种循环性的刺激与发展。 到今天为止,科学文明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生活

 371

    853论 语 别 裁

    上的便利,但是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幸福,相反的给人类精神上带来更多的痛苦与烦恼。这样,将中西文化联合起来加以研究,站在物质文明进步的立场,或者自然科学的观点来讲,明天实在比今天好;站在精神文化的立场来说,今天是比昨天差。其次,站在政治哲学的立场来讲,不谈现实,只谈理论。因为一切学问的最后,都须要哲学来做总结论的。譬如说,帝王政治、民主政治、独裁政治、自由政治,所有各种政治思想和作法,在历史上,都曾经出现过,但是谁能够下一个结论说究竟哪一种政治体制是最好的?我相信这是无法下结论的。 历史上都有过,都看过,都经验过这些政治制度,可是没有人能够肯定何者是绝对的好,何者是绝对的不好。 药物也是一样,中药有中药的用法,西药有西药的用法。 某种病用几种不同的药,相对的都可以治好,这也和政治哲学的道理一样。 所以究竟是古代的好或现代的好,也很难讲。前两天在大专联考,有一个清寒学生,替人家补习,每月可赚六七千元。 这两天忙得满头大汗,天天提一个包包出去,看他家教学生的考试成绩。 后来告诉我,他教的学生都考上了。 他是教得好,可是他说,他们×大社会系,发的中国史讲义都是英文写的,都用外国人的观念看中国历史。 而且说中国在秦始皇以前,乱七八糟,是酋长制,到秦开始才算有中国。 这个同学感慨说:“我看再过几年,恐怕要说成汉代以后才有中国了。”听了他的话,我不禁叹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教法?这就是所谓最高学府吗?他又告诉我,他问一个参加大专联考的学生什么是“四书”?

    这学生说不知道,老

 372

    述 而 第 七953

    师没教过。他说现在电脑考试题再办下去,中国文化就完了。二十几岁的大三青年,都感到中国文化快完了,这个问题可真严重。 和他谈到这里,我就告诉他,中国文化的流传问题,如何把这种子留下,要靠年轻的一代。 二十年后,我们这一代死了,整个文化重任就落在你们身上,如何留下这文化的种子?现代讲时髦的人,是不会要的。 因此中国文化势必衰落下去,直到衰落得没有了,再回来找,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因为讲到孔子的好古,我们今天就更警觉到问题的严重。孔子说自己不是天生就知道的,只是他有一副好古的精神。我们今天讲复兴中华文化也好,保存中华文化也好,为后代着想也好,怎样好古呢?就是承受传统文化后,运用智慧,敏捷而勤奋地反省研究。 再“敏以求之”

    ,这才是认真的工作。孔子在这里这样说,表示他的成就,都从力学而来。 这是他谦虚的话,也是他老实的话。 任何天才,不加上力学是没有用的,有很多人很聪明,但聪明的人往往不大肯力学,作学问不踏实,不能“敏以求之”

    ,因此学问都是虚的。 所以孔子这句话很明白的告诉我们,作学问、作人、做事的基本原则,要“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不求就不行。这里就是说孔子智慧的成就、学问的成就、作人的成就,都很平实,不是天才,再说他平实到什么程度呢?

    聪明人的玩具

    子不语怪、力、乱、神。

 373

    063论 语 别 裁

    这四样东西,是孔子所不喜欢多讲,很少讨论的事。 因此在我们的观念里,孔子是很平淡的,很老实的作一个普通人。 乾隆时代有名的才子袁枚,著了一本《子不语》的笔记小说,专门讲神鬼等等奇怪的事。因为孔子不讲而他要讲,所以书名《子不语》。其他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康熙时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再加上王渔洋的《池北偶谈》,都是清初几个大名士、大才子的作品,充满怪、力、乱、神的故事。 就如现在,大家喜欢讲鬼故事是一样的。 前几天有一个英国专门研究灵魂学的博士来找我。 现在研究灵魂学,在世界各地都很流行,这门科学绝不能轻视。 假定有一天,科学证明了死后灵魂的去向,许多宗教将成问题,站不住脚了。其次,唯物思想将被完全打垮,连影子都没有。 世界文化也将有一个大的变化。 就是基于唯物思想,因而从事科学发明的,许多科学理论,乃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其他许多哲学上的观点,都成了问题。另一个观念:今天全世界是科学的时代,但我们站在政治哲学或人类哲学的立场,看这个时代的文化,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