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西法效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路西法效应- 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里面的关键因素——服从权威是启动肆无忌惮谋杀行为的装置。研究完成后,米尔格伦从他的科学结沦导出一个戏
剧性预测,针对阴险的服从力量是否会让美国平民变成纳粹死亡集中营里的共犯,他说:“如果死亡集中营的系统


设在美国,就像我们在德国纳粹看到的一样,在任何—个不大不小的乡镇里都可以找到足够的人来担任集中营的工
作人员。” 

 针对纳粹与自愿参与对抗“国家公敌”的平民百姓的关联,有五个不同的极佳研究有助我们思考。前两个是由
富有创造力的老师和高中及小学生在教室中实地演出。第三个是由我以前的一个研究生进行,他认为只要有某个权
威人士提供做这件事的足够理由,美国大学生绝对会为种族屠杀的“最终解决方案”签字背书。最后两个则是直接
以纳粹党卫军以及德国警察为对象进行的研究。 

 

 在美国教室里制造纳粹分子 

 

 美国加州帕洛阿尔托市的一所高中世界历史课堂上的学生就跟我们一样,无法理解泯灭人性的纳粹大屠杀是如
何发生的。这样一个充满种族主义色彩的政治社会运动是如何热烈展开,而这些平民百姓又是如何无知或无视于他
们对犹太人造成的苦难?针对这些困惑,他们深具创意和启发力的老师罗恩·琼斯(Ron Jones)决定改变教学方
式,以便让这些不相信的学生能够学习到这段历史的真正意涵。于是他抛弃了平常的训导式教学法,采取了实验性
的学习模式。 

 他一开始就告诉班上学生,他们将要在接下来一个礼拜模拟德国的种族屠杀历史经验。尽管已经有了事前警告,
接下来五天在角色扮演“实验”中所发生的事,还是给学生上了严肃的一课,这些事也震撼了他们的老师,更不用
说是校长和学生家长。这些学生们创造了一个教条及高压控制的中央极权体制,与希特勒纳粹政权的形态非常相似,
使得模拟与真实几乎难以分辨。 

 首先,琼斯建立了严格的课堂规矩,学生只能服从不能有质疑。针对任何问题,学生必须恭敬地起立回答,最
多只能用三个字,而且还必须先尊称“琼斯大人”才行。这些武断独裁的规定竟没有任何人反对,于是课堂气氛改
变了。口才较好、较聪明的学生很快失去了他们的地位声望,而口才较差、行为较武断的学生则开始得势。这个教
室里发生的运动被他们称为“第三波”,他们设计一些用来致敬的口号,只要一声令下就必须齐声喊出,而且每天
推陈出新,例如“有纪律才有力量”、“合群才有力量”、“行动才有力量”以及“自傲才有力量”等,只要实验
继续,口号永远不缺。他们也创造了用来辨识圈内人的秘密握手方式,任何批评都会被当成“背叛”呈报给组织。
除了口头喊喊标语之外,他们还从事各类行动,如制作横幅悬挂在学校里、招募新成员、教导其他学生应该要有的
坐姿等。 

 由20位上历史课学生起头的核心团体,迅速扩张成拥有百位热心的“第三波行动者”团体。接着连指定作业
的权力都被学生接管,他们发放特殊的会员卡,这群新的权威核心团体甚至把最聪明的同学从教室里叫出去,然后
兴高采烈地虐待。 

 琼斯接着向他的追随者透露了一个秘密,他说他们是一个全国性运动的一分子,运动的目的是要发掘愿意为政
治变革而战斗的学生。他说他们是“一群被挑选出来协助实现这项宗旨的年轻人”。而一位总统候选人即将莅临隔
天进行的集会活动,他会在电视上宣布成立新的“第三波青年行动方案”。于是有超过两百名学生挤满了丘伯里中
学(Cubberly High School)的大礼堂,热切期待这项方案的宣布。这些兴奋的第三波行动成员穿着白色的制服衬
衫,佩戴着亲手缝制的臂章,在会堂周围挂上他们的横幅标语。而体格健壮的学生们则站在门边充当保镖,冒充成
记者和摄影师的琼斯友人则在这群“真正的信徒”中来回传递消息。电视打开了,每个人都屏息等待他们的下一位
呆头鹅领导人步向台前宣布这项重大消息,他们一直等着。然后他们高喊口号“有纪律才有力量”。 

 然而琼斯却放了一段纽伦堡大审判的影片,纳粹第三帝国的历史仿佛幽灵似的出现在屏幕上,“每个人都要接
受谴责,没有人能宣称自己置身其外。”这是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同时也是模拟实验的结束。琼斯向所有参与集
会的学生解释这次模拟的理由,他们的表现已超出他当时的意图所能预期。他告诉学生,他们必须把“了解才有力
量”当成是他们的新标语来自我提醒,并且做了结论,“你们都被操纵了,你们是被自身的欲望驱使,于是来到现
在所在的地方。” 

 罗恩·琼斯的处理方式让他陷入了麻烦,因为被抵制的学生家长抱怨他们的孩子受到新体制的纠缠与威胁。不
过他最后还是认为许多孩子通过个人亲身体验,学到了最重要的一课:处于法西斯极权主义的背景之下,对于有力


权威唯命是从可以轻易使人的行为出现剧烈变化。在他最后一篇关于这项“实验”的短文中,琼斯提到,“我在丘
伯里中学任教的四年期间,没有一个人愿意承认自己曾参与第三波行动集会,这是一件人人都希望遗忘的事。”【离
开该学校数年后,琼斯开始在旧金山与特殊教育学生一起工作。针对纳粹模拟事件,一部以实事为本的电视剧《波
潮汹涌》(The Wave)记录了好孩子成为伪纳粹青年军的转变历程。】 

 

 如何把小学生变成野兽 

 

 权威人士有能力指挥跟随者,让他们变成极端的服从者,但这还不足以说明权威的力量,他们还能重新定义现
实,改变人们的习惯的思维及行动模式。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案例是发生在一所小学,琼·艾略特是在爱荷华州莱
斯城的一个小型乡村小镇任教的三年级老师,十分受到学生欢迎。她遇到了一个挑战:怎样教导一群出身自少数族
裔人数稀少的农业小镇的白人孩子了解“同胞爱”及“包容”的真义。于是她决定让他们亲身体验由于偏见造成的
受迫害者及压迫者的感受。 

 她先武断地把班上学生分为两群,一群是上等人一群是下等人,而区分方式是用眼珠的颜色。然后告诉学生蓝
眼珠比棕眼珠的人高人一等,接着提供各种证据支持她的说法。 

 事情就这样迅速展开了,蓝眼的学生是特别优越者,而棕眼的人则属于下等人。艾略特小姐给了据称比较聪明
的蓝眼学生许多特权,而属于劣等的棕眼学生则必须服从于强迫他们屈居二等地位的规定,像是他们得戴上项圈,
让别人一眼就能从远处认出他们的地位较低。 

 于是本来很友善的蓝眼珠孩子开始不跟棕眼珠的坏孩子一起玩,还建议学校职员要公开宣布棕眼珠的孩子可能
会偷东西。很快地,孩子们开始在下课时间拳头相向,一个孩子承认自己痛打另一个孩子,原因是“他叫我‘棕眼
人’,好像我是黑人,好像我是个黑鬼”。一天之内,棕眼珠孩子的课业表现开始下滑,他们的作业做得比较差,
觉得痛苦、忧郁、愤怒。他们说自己很“难过”,用“差劲”、“很笨”、“卑鄙’来形容自己。但隔天一切就逆
转了,艾略特老师告诉全班同学说她弄错了,其实棕眼珠的孩子才比较优越,而蓝眼人是劣等人,然后她又提供孩
子们一些看起来很像回事的新证据来支持她的理论。于是本来说自己“很快乐”、“很乖”、“很可爱”、“人很
好”的蓝眼珠学生开始给自己贴上自我贬抑的标签,就如同棕眼学生前一天的感受。孩子们之间原本的友谊互动暂
时瓦解了,取而代之的是两群人之间的敌意,直到实验结束,孩子们也接受了完整仔细的减压解说程序,教室里才
重新充满孩子们的欢笑。 

 让这位老师十分惊讶的是,她以为自己很了解自己的学生,却有这么多孩子在这过程中性格大变。她做出了这
样的结论,“原本乐于合作体贴人意的孩子们转眼变成下流、恶毒、充满歧视的小学生。。真是糟透了!” 

 

 最终解决方案:将不适生存者赶尽杀绝 

 

 请想象你就读于夏威夷大学马诺亚(Moano)校区,你是选读该校开设的数门夜间心理学课的570位学生之一。
今天晚上,你那位说话带着丹麦口音的老师并未进行平常的演讲课,而是在课堂上跟大家透露一个消息:人口爆炸
(20世纪70年代的热门议题)危机已经威胁到国家安全。根据这位权威人士的说明,正浮现中的社会威胁是因为
身心不合格人口快速增加所致。为了全人类的福祉,这个问题可通过由科学家签字背书的高尚科学计划来解决。接
着你被邀请参与这个计划,协助“应用科学方法排除心智及情绪未达适当标准者”。这位教授更进一步提出采取行
动的正当理由,他将这计划和以死刑遏阻暴力犯罪做类比。他告诉你们,由于你和在这里的其他人同属于聪明、受
过高等教育且道德标准较高的族群,因此你们的意见将被征询。一想到自己是被精挑细选过的一群就让人觉得沾沾
自喜(请回想刘易斯曾提过的进入“核心圈”的诱惑力),为了避免任何疑虑,他又保证,在采取任何行动对付这
群不合格的人类生物前,都会进行审慎的研究。 

 在此时此刻,他只需要你们在讲堂上完成一份简单的问卷调查,提供你们的意见、批评或个人观点。你被说服
这是个新的重要议题,而你的意见相当重要,于是你开始回答问卷中的问题。你十分费心地一一回答这七个问题,
并且发现你的答案竟然和其他群体成员十分一致。 


 你们之中有90%的人都同意,有些人就是比其他人更适于生存,这是一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