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西法效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路西法效应- 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些民间讯问人员曾经鼓励他们“软化”被拘留者,目的是使他们变脆弱。在阿布格莱布——以及斯坦福监狱——
中,情境力量创造出一种自由,是这种自由让狱卒们不再受到一般社会和道德观点对虐待行为的束缚限制。显然对
这两组负责值夜班的狱卒来说,责任分散的结果是让他们以为可以逃避许多行为的禁忌,而当新出现的规范让一度
难以想象的行为变成可接受时,就不会有人挑战他们了。这现象正是所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这也让人
回想起戈尔丁的《蝇王》,当负责监督的成|人缺席时,戴上面具的劫掠者就大肆作乱了。这现象应该也提醒了各位,
在前一章中提到的匿名性及侵略行为研究。 

 由詹姆斯·施莱辛格所带领的独立调查小组,比较了这两个监狱情境,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结论。我十分惊
讶地发现,在报告中指出斯坦福的模拟监狱环境和阿布格莱布这个完全真实环境之间的相似性。在长达三页的附录
(G)中,报告描述了心理学的压力源、囚犯所受非人待遇的基础条件,以及当一般常人以非人性方式对待他者时
所牵涉的社会心理学因素: 

 基于对社会心理学原则的基础性理解,以及对众多已知环境风险因子的意识,根据这两者,完全是预料得到全
球反恐怖主义战争期间发生虐囚事件的潜在可能性。(大多数军中领导人不是不熟悉,就是蔑视对其士兵而言显而
易见的风险因素。)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斯坦福研究。。为所有军方拘留作业提供深具警示意义的教训,而故事发生的环境是相对良
善的。对比之下,在军方拘留作业中,军人在充满压力的交战之下工作,面临的环境却是极为险恶。 

 心理学家已尝试了解平常表现出善良人性的个体及群体,在某些情况下却出现完全迥异的行径,这样的亨是如
何发生、原因为何。 

 施莱辛格调查报告中除了指出有助解释虐待行为发生的社会心理学概念之外,重要的是也纳入去个人化、去人
性化、敌意形象、群体迷思(groupthink)、道德脱钩、社会助长(social facilitation)等心理机制。这些过
程我们已经在之前斯坦福监狱的篇章中全部讨论过了,除了“群体迷思”之外,它们也全都适用于阿布格莱布监狱。
我不认为那种偏差的思考方式(促进形成与领导意见相符的群体共识)曾在夜班狱卒之间发挥作用,因为他们并非
以系统化的方式筹划虐待行为。 

 社会心理学者苏珊·菲斯克及其同僚在一份发表于《科学》期刊的独立分析中也支持施莱辛格调查报告中所采
取的观点。他们做出一个结论:“造成阿布格莱布事件的部分原因是出自寻常的社会过程,而不是异常的个人邪恶


特质。”他们指出这些社会过程包括从众、社会化的服从权威、去人性化、情感性偏见、情境压力以及渐进升高虐
待程度的严重性。 

 一位前驻伊拉克军人提供了进一步的证词,说明了斯坦福监狱实验的经验用于了解伊拉克军事监狱中行为动态
的适切性,以及强而有力的领导的重要性。 

 津巴多教授: 

 我是一名军人,来自于建立克罗珀尔拘留营(Camp Cropper)的单位,这个拘留营是复兴党政权垮台后美军在
巴格达建立的第一个拘留中心。我可以肯定,在你的监狱研究和我的伊拉克观察心得之间有明确的关联。我在伊拉
克服役期间曾经广泛接触宪兵人员以及被拘留者,亲眼目睹了许多你在研究中所描述过的情境实例。 

 然而和阿布格莱布的那些军人不同的是,我们的单位受到强有力的领导,因此事情从未恶化到那种程度。我们
的领导者了解规则,也制定标准,并且确实监督以确保规则受到遵守。违规行为都会受到调查,一旦事证明确,违
规者就会受到应有的处分。对所有参与其中的人来说,拘留任务都是去人性化的任务。我认为我在开始的两周之后
就开始麻木了。然而领导者的积极作为让我们没有忘掉自己是谁,以及我们来到伊拉克的原因。我十分高兴能阅读
到你的实验摘要,它让我能够更清楚地思考这整件事。 

 心怡 

 泰伦斯·布拉奇亚斯(Terrence Plakias) 

 

 1A层级监狱中的性动态 

 

 在lA层级监狱单位的夜班人员中,男女混杂是颇不寻常的特色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缺乏监督的年轻
人文化中,女性极具有吸引力。二十一岁的琳迪·英格兰的出现,让这个情绪高昂紧绷的氛围更加骚动不安。琳迪
经常在值夜时间来找她的新男友查尔斯·格拉纳,这对情侣很快就开始展开狂野的性恶作剧,把过程用数码相机和
录像机拍摄下来。而最后她怀孕了,并在之后生下了查尔斯的孩子。不过琳迪当时在格拉纳和二十九岁的宪兵梅
根·安布尔之间,一定有不寻常的关系,因为在查尔斯被送进监狱后,琳迪和梅根结婚了。 

 媒体把焦点放在英格兰、格拉纳和安布尔的三角关系上,却极少报道在伊拉克罪犯之中,有些妓女在后备役宪
兵面前袒胸露|乳供他们拍照。此外,照片中也有不少裸体的男伊拉克被拘留者,除了上级长官交代必须羞辱他们之
外,另一个原因是采购上出了差错,他们没有足够的橘色狱服。有些犯人因此得穿上女人的粉红色内裤。因此之故,
强迫囚犯把粉红内裤穿在头上当有趣的羞辱手法,也就不是什么太遥远的事了。 

 尽管奇普要求分别安置未成年被拘留者和成|人,据称仍有一群伊拉克囚犯强暴了一位收容在同一处的十五岁男
孩。专业军士萨布里纳·哈曼用记号笔在其中一名强暴犯腿上写了“我是强暴犯”,另一个人则被用唇膏在|乳头周
围画上人脸,胸部也被唇膏写上他的编号。浓厚的性氛围于是一发不可收拾。证据显示,一位宪兵曾用荧光棒鸡奸
一名男性被拘留者,也许还用上了扫帚。男性被拘留者经常受到狱卒声称要强暴他们的恐吓。还有其他证据显示一
名男宪兵强暴了一位女被拘留者。活脱一个Se情大本营,而非军事监狱。 

 在众多独立调查中,负责主导某一项调查的詹姆斯·施莱辛格曾描述那些夜班的夜间活动,有些是他亲眼看见,
有些是他耳闻,“那里就像是《动物屋》(电影名)一样”。情境不断恶化,超出了任何人的控制。 

 奇普·弗雷德里克回想这些虐待行为,在他记忆中,这些事集中在下列时间发生: 

 2003年10月1日到10日:强迫裸体、将囚犯靠在牢房墙上、强迫穿着女性内衣。这些事发生与第72宪兵连
即将把工作交接给其他单位有关。 

 10月1日到10月25日:强迫做出性行为姿势(在军情人员面前一丝不挂地铐在一起)。一位声称来自关塔那
摩的不知名人士为格拉纳示范了一些那里使用的施压手段。 

 11月8日:甘奇(Ganci)院区爆发骚动。事情发生在七名被拘留者被移往屏护区(1A层级院区)途中,他们
持有多种武器并计划劫持一名宪兵作为人质然后杀了他。许多我们从媒体上熟知的虐行都在那晚上演。军犬也是大
约在这时候进入监狱。 

 


 警告字条 

 

 塔古巴将军在调查报告中做出结论,他认为这些宪兵派驻于此的目的是为了参与某些由上级所指挥的虐待行为。
他宣称,“来自军情单位和其他美国政府单位的讯问者主动要求宪兵卫事先软化证人的身心状态,以便有利于他们
的讯问工作。” 

 在乔治·费伊(George Fay)少将的调查报告中,甚至针对军情人员在虐行中扮演的角色进一步做出更强烈的
谴责声明。他的报告注意到在长达七个月的期间,“军情人员据称要求、鼓励、宽恕或引诱宪兵人员(陆军后备役
值夜狱卒)从事虐囚行为,他们也(或)参与虐行,也(或)违反讯问程序及适用法律”。我们将在下一章中更完
整回顾两位将军的报告,以突显系统疏失及指挥部在虐行方面的共谋角色。 

 

 格拉纳的角色 

 

 在阿布格莱布监狱夜班人员中,后备役下士格拉纳扮演的角色就像斯坦福监狱夜班里的“约翰·韦恩”。他们
都是事件的刺激因子。“约翰·韦恩”策划进行自己的小实验,因此行为逾越狱卒角色的界限,而格拉纳下士对囚
犯的身心虐待则远超出他角色的容许范围。重要的是,格拉纳和“约翰·韦恩”都是属于具有领袖气质的人物,他
们散发出自信,加上态度一板一眼、直截了当,影响了夜班的其他人。尽管弗雷德里克中士是他的上级,但是格拉
纳才是1A层级院区中掌握实权的人物,即便弗雷德里克在时也一样。似乎是他最先想到照相的主意,而且许多照
片也是由他的数码相机拍摄。 

 格拉纳是后备海军陆战队的成员,他曾在海湾战争中担任狱卒,不过没出过什么事。沙漠风暴行动期间,他曾
在最大的战俘营中工作了六个星期,一样没出事。“他是让我们保持振奋的人之一。”一名该连成员回想道。在另
一位伙伴的记忆中,格拉纳是个“有趣的家伙,个性外向,随便说两句话就能让人发笑”。他又继续说:“从我所
看到的,他不是个有坏心肠的人。”然而根据格拉纳同单位其他成员的说法,他曾差点和一些士兵及伊拉克囚犯爆
发暴力冲突,但因负责指挥的战地指挥官指派单位中纪律良好的士兵接手,因而避免了冲突。 

 认识格拉纳30年的老邻居对他的评价也是正面的,“他是个真正的好人。对他我只有赞美的话可说,他从来
没有给任何人带来麻烦。”他的母亲在他的高中年刊中写下了她的骄傲:“你一直让你父亲和我引以为荣,你是最
棒的。” 

 不过在这些称颂之词的另一面却是截然不同的格拉纳,他对妻子曾有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