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水东流不复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逝水东流不复还- 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献艺的络绎不绝。

    11月日,戴芝兰带着他的金凤凰登了央视《欢乐中国行》的舞台。

    14岁时开始唱凤凰

    戴芝兰,今年5岁,家住新桥镇三兴村前三圩,从小就喜欢吹拉弹唱。早在小学一年级时,他就自己制作笛子、二胡、喇叭,台表演。

    戴芝兰和唱凤凰结缘还有一段故事。小时候,村里有位许仁德师傅,每到春节就带着四五个人在本村或邻村一路唱,从正月初一唱到元宵节。年幼的戴芝兰觉得很有意思,每次都跟在后面玩,不由自主地跟着唱。小学四年级时,父亲去世,戴芝兰辍学了。14岁那年春节,在家闲着的戴芝兰跟在许师傅后面学了五六天,师傅唱一句,他跟着唱一句,悟性颇高的他很快就掌握了诀窍。第二年,戴芝兰就敲着大锣开始主唱,一招一式十分传神,后面还跟着五六个同龄的小伙伴。师傅许仁德见了,夸奖他:徒弟胜过了师傅。

    小小年纪的戴芝兰,很快在农村唱出了名气。那时,唱凤凰的人特别多,一个埭二三十户人家就有三四人唱,但主家常常点名要戴芝兰唱。

    戴芝兰19岁那年当生产队队长,当时每年都有冬训班,第一天会议讨论的问题、布置的任务,他第二天就把内容编好,在课前演唱一番,既调节了气氛,又让大家很快地记住了内容。“他能将计生、土管等法规条例、乡规民约用唱凤凰的形式唱出来,各村经济特色、镇的新人新事、农村的新面貌,他也能如数家珍地唱给大家听。”三兴村不少村民都说,戴芝兰唱功好、吐字清楚、表情丰富、绘声绘色,听他唱凤凰特别带劲。

    唱凤凰最难的是,见到什么就唱什么,张口就来,而且要说吉祥话,让主家高兴。可见,学识、唱功是很重要的。“我父亲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我们兄弟几个,只有我继承了父亲的天赋。虽然读不多,但我一直坚持看、写字、画画,不断积累。”戴芝兰还自学了锡剧、越剧、黄梅戏等,逢年过节村里搞文化活动总少不了他。

    如今戴师傅声名远扬,大江南北的人都知道靖江有个“凤凰精”,常州、江阴、泰州等地百姓慕名邀请戴师傅前往献艺的络绎不绝。

    唱凤凰的讲究

    戴芝兰说,凤凰是传说中的祥瑞之鸟,“唱凤凰”则是借助这一祥瑞进行的说唱表演,一般在春节期间进行。通常由四人组成一个班子———一人举凤凰,一人执大锣领唱,一人打鼓,一人执钹。

    “凤凰”以竹篾为骨架,外面用彩纸制成,装在竹竿顶端,形状似孔雀。他们挨家挨户地走,停下来时,首先向主人拜年:“恭喜大发财,元宝滚进来。滚进不滚出,多得用箩抬。”接着便响起了锣声:“哐、哐、哐……铿锵,铿锵”,举凤凰的开始摇动竹竿,凤凰摇头摆尾;领唱的放开了嗓子:“锣鼓一打响当当,一家老少喜洋洋,今年过年好热闹,大家来把凤凰唱。”在一旁簇拥着唱和的也跟着唱起来:“敲锣打鼓迎新年,我家凤凰来拜年!”接着,又是一阵锣鼓,然后又唱。

    唱词通常为四句,也可以六句、八句。通俗易懂,简明押韵。既有传统内容的唱词,如:“锣子一打格排排,小小凤凰到府来,凤凰来到珍宝地,千年富贵万年财。”还有与时俱进的唱词,农村形势、村里好人好事等。唱凤凰有固定的曲谱,每唱一段后便有节奏地敲打一阵锣鼓,再续唱下段。唱结束后,等主人给了红纸包钱,这才敲锣打鼓到第二家。

    “经过的每家每户都得唱,一家一户挨次唱下去。不然人家会不高兴的。”戴芝兰介绍,有些富裕的人家,见唱凤凰的来了,常先放一串小鞭炮迎接。这样,唱凤凰的人就卖力多唱几段。

    “对凤凰”是最见功底的活儿。唱凤凰的一班人遇到另一班唱凤凰的人,就要对凤凰。你唱一段,我唱一段,哪一方对不来就算分出输赢。按照惯例,对唱输掉的一方要将自己的道具踩掉或撕毁。戴芝兰与人对凤凰,总占风,他建议握手言和,至于踩凤凰就免了。

    “唱凤凰的人很多,但大家爱听我唱。”戴芝兰总结说,一是凤凰扎起来要神气,二是敲锣打鼓的锣鼓音质要好,三是唱凤凰的阵容要好,四是唱凤凰的人要唱得好,吐字清楚、铿锵有力。

    不让唱凤凰失传

    在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唱凤凰”已不能与从前相提并论。戴芝兰14岁唱凤凰时,本埭邻村有两三千人在唱,现在;凤凰歌手越来越少。

    不能让唱凤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消失!1997年的一天,戴芝兰和三个女儿开始录制凤凰词磁带。“我的三个女儿个个会唱凤凰、擅长乐器,既有遗传,也是受我的影响。录唱凤凰的时候,大女儿和我对唱,二女儿扬琴伴奏,三女儿敲锣,唱得有声有色。一家人关在家中,你拉我唱,花了几个通宵,终于录出了第一盘磁带。”

    磁带出来后很抢手,第一批400盘很快被一抢而空。看到百姓这么喜爱,戴芝兰很高兴,“以这样的方式,既满足爱好者的需求,又能培养一批听众,唱凤凰就不会失传了。”他暗下决定:每年录制一盘磁带。

    1999年临近春节,第三盘磁带录制结束,戴芝兰觉得应该用文字形式把凤凰词记录下来。几个晚的赶工,戴芝兰将24段经典唱词整理出来,内容有表达节日喜庆的《凤凰拜新年》、《拜新年吉利话》等,有古代经典故事《唐伯虎八美图》、《秦香莲告状》,也有反映现代生活的《十星级文明户》、《百样机》,凤凰词印成小册子随磁带附送。

    从1997年至2001年,戴芝兰连续五年出了五盘磁带,汇集了自己多年来演唱的1000多个凤凰选段,万盘磁带进入了靖江及周边地区百姓家庭。“直到现在,还有不少人打电话给我要凤凰磁带。”戴芝兰说,磁带已经落伍了,现在他有了新打算———准备制作凤凰词光盘。

    除了灌磁带,戴芝兰还大力培养年轻人。他的三个女儿从小就跟着他唱凤凰,走遍江阴、无锡、常州等地,个个小有名气。他组建的新桥民间艺术团,20多年来培养了百名文艺演出者,如今艺术团每年在市内外演出200多场次,不仅唱凤凰,还表演各种传统剧种。

    登舞台唱响凤凰

    近几年来,靖江大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唱凤凰成为靖江第一批保护对象。

    200年6月,在第三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泰州市文化局、文物局等单位举办了泰州市原生态民歌大赛。戴芝兰和钱永胜、何纪华表演的原生态民歌节目唱凤凰《十张台子》摘得二等奖。

    今年11月日,央视《欢乐中国行·魅力靖江》演唱会现场,当谢霆锋演唱完第一首歌曲,一只长2。7米、高2米的金凤凰和一群演员扮演的小凤凰登舞台,身穿红色唐装的戴芝兰敲着锣走到台前,用一口地道的靖江话,现场表演“唱凤凰”。

    “锣鼓一打响当当,

    主持人张蕾真漂亮,

    现场主持呱呱叫,

    外景主持没话讲。”

    “锣鼓一打格咚咚,

    面前站了个谢霆锋,

    小伙子不仅长得帅,

    歌声影视好武功。”



………【第八十二章 各即各位】………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年就过去了。更新超快

    初一下午给叔叔、婶婶们拜年。初二去拜外婆、舅舅、舅母的拜年,在二舅家萍和表弟兴喝了几顿酒,打了几趟牌,已经是初五了。

    表兄弟依依不舍,分别时相约皖南再见。

    “出差路过贵池,去玩。”兴邀萍。

    萍说:“今年一定去!”

    唉,明天又要班去了。

    “供销茶话会”如期举行。这是每年春节后班第一会,也是必开的供销例会。

    今年的“供销茶话会”气氛不是很和谐。主要是由于供销队伍的不断扩大,供销员之间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与矛盾。

    一是货源之争。随着人员的增加,货源有时会变得紧张,“僧多粥少”,供销员常常为争抢货源发生冲突。

    二是“关系”之争。所谓“关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客户。这主要发生在老供销员和新供销员之间,老供销员资格老,新供销员“愣头青”,初生牛犊不怕虎。一些平时已经有过过节,这时候又喝了酒,谁怕谁哟!就在会骂骂咧咧,吵得一塌糊涂。

    三是利益分配。长途与短途,即外省办事处人员与省内人员的利益分配。办事处既没有销售指标,又没有销售提成,这不仅不能制约办事处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而且直接导致有工作能力的老供销员不愿去办事处。这不公平,办事处人员明显吃亏,最终也影响办事处的发展,损害集体的利益。

    其实,问题与矛盾在所难免,也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应该是发展中的矛盾。

    就拿第三点来说,当初确立办事处人员只发津贴,不拿提成,是因为无法预料办事处的“前景”,无法为办事处设定任务,初衷也是为了保护外省办事处人员的“基本利益”——补发津贴,可以“旱涝保收”!再拿现在办事处的发展趋势来说,有好有差,也并不是“齐头并进”,全面平衡发展的。

    这几年乡镇企业发展迅猛,引江电机厂前年的产值是700万元,去年已经达到1300万,几乎翻了一番。但同时面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一大批新开办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来。单单小季镇生产发电机组的就有好几家。

    “大家不要吵了!最后请沈记就当前形势给我们做指示。”主提会议的朱科长最后说。

    虽说乡镇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相对国营、集体企业要灵活得多,但改革开放之初,体制依然沿袭国营、集体企业。

    虽然已经试行厂长负责制,但厂长面还有记。引江电机厂的记原是小季镇下面一个村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