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代的历史人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们时代的历史人物-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与白崇禧从统一两广到北伐战争,数十年如一日甘苦与共情同手足,可就在这个关键时候劳燕分飞,走上不同的道路,也预示了两人不同的归宿。
  原来,蒋介石自1927年入主南京中枢以来,桂系曾三次向蒋介石逼宫,迫蒋介石下野,与蒋介石已成水火不容之势。李宗仁深知蒋介石的为人,自知不能见谅于蒋介石,故不肯赴台湾。 txt小说上传分享

李宗仁:“我们都是失败者”(8)
1949年11月19日,李宗仁致电“行政院长”阎锡山,要其以责任内阁全权处理国政,自己于次日凌晨乘专机“天雄号”从南宁起飞赴香港就医。李宗仁刚到香港,蒋介石的说客朱家骅和洪兰友也赶来了,他们向李宗仁进行最后的摊牌:要么“迅速中枢、力疾视事”,要么“自请总裁复行‘总统’职务”。李宗仁都没有答应,并偕夫人郭德洁及两个儿子去了美国,在纽约治疗调养。1950年3月1日,蒋介石在台北发表文告,宣布复职。同日下午,李宗仁在纽约举行记者招待会,公开指责蒋氏复职是“违宪行为”。4年后,当他得知蒋介石欲连任“总统”时,特于1954年1月致函蒋介石:“总统六年任期届满,正为我们还政谢罪之时,岂意私心恋栈,竟欲召集第一届国民代表违法选举第二届正副总统,舆论哗然,国院刮目。中外人士,均认为此种选举,违法乱纪,决不可行。深望深长考虑,以免蹈袁世凯、曹锟之覆辙。”蒋介石对李宗仁不予理睬,他讨厌李宗仁在美指手画脚,于是指示“立法院”将“监察院”弹劾李宗仁案全卷送交“国民大会”秘书长,电促李宗仁回台对“监察院”弹劾案提出答辩。李宗仁认为弹劾案的提出和通过均为非法,他写信给蒋介石,蒋介石不予理睬。3月10日,台北召开“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第六次大会,对“监察院”所提“弹劾副总统李宗仁违法失职案”举行投票表决,罢免了“副总统”李宗仁,使蒋介石与李宗仁最后一丝联系也断绝了。
  自此,“有家难回,有国难归”的李宗仁退隐新泽西州,开始了长达十多年度日如年的“客厅厅长”生涯。
  1965年7月18日,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心与精心安排下,李宗仁夫妇终于冲破重重险阻,由程思远陪同回到了阔别16年的祖国,受到了周恩来、彭真、贺龙、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热烈欢迎。7月26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接见李宗仁夫妇,并同他们亲切握手说:“你们回来了,很好,欢迎你们。”
  这以后,李宗仁夫妇在中共中央统战部领导陪同下先后去了广东、广西等旧地重游,目睹故乡巨变,李宗仁感奋不已。
  1966年3月,李宗仁夫人郭德洁因病逝世,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其表示了深切的慰问。此后,周恩来和统战部又安排他偕桂系旧友往华东游历,借此转移环境,休养身心。7月,李宗仁在北京第三次结婚,夫人是年轻的护士胡友松。此时正值“文革”高潮,周恩来将他保护起来。当年国庆节,毛泽东特意在天安门城楼接见了李宗仁,示其安心。
  1968年4月,李宗仁因病住院。次年1月30日午夜,李宗仁在医院逝世,享年78岁。
  李宗仁先生临终前,给毛泽东和周恩来写了一封信,信上说:“我在1965年毅然从海外回到祖国,所走的这一条路是走对了的。”他对党和国家在其回到祖国后所给予的关心照顾表示感激,对祖国前途充满信心,并深以留在台湾和海外之国民党人的前途为念,期望他们能同自己一样回到祖国的怀抱。
  相比之下,在海峡那边的白崇禧显得晚景凄凉得多了。晚年丧妻使他孤独的生活雪上加霜。白崇禧夫人马佩璋是当年桂林有名的美人,她出身于诗礼之家,以品学才貌闻名四方。马氏为白崇禧生下十个子女,对子女管教甚严,被白崇禧称为贤妻良母。1962年12月,马氏因病不治,撒手西归。马氏的离去,使白崇禧悲痛万分。白崇禧这时正任台湾回教理事长,按回教教规,白崇禧以69岁高龄,每日清晨率子女到马氏墓前诵经祈祷,风雨无阻,从未间断。
  李宗仁毕竟与蒋介石有过“义结金兰”的情谊。他似乎很难忘记与他有过“生死之交”的蒋介石,也似乎无悔无怨。当他回国之后,有记者问他与蒋介石的关系时,李宗仁表示:“他有许多缺点。就我个人来说,我很喜欢他。我们都是失败者。”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张学良:少帅的行为特点(1)
张学良是这个时代最终皈依基督的人物,也是家喻户晓的发动“西安事变”的人物。
  不想利用“宣统皇帝”这块招牌
  1990年夏,日本广播协会(NHK)电台记者报道了张学良早年与溥仪交往的回忆:
  我在天津的一个饭馆吃早饭,溥仪突然进来看见我。我劝他把袍子脱掉,把身边那些老臣辞掉,你这些老臣围着你就是在揩你的油,你能天天出来走走,我倒很佩服你。我劝他,你肯不肯到南开大学去读书,好好读书,你作一个平民,把你过去的东西都丢掉,你真正做个平民。如果南开你不愿意去,我劝你到外国去读书,到英国或到哪儿去读书。我说你原来有皇帝的身份,你虽然是平民,你比平民还是高,你要是真正好好做一个平民,将来选中国大总统中有你的份。你如果今天还是皇帝老爷这一套,将来有一天会把你的脑瓜子耍掉。
  在溥仪的《召见簿》中,第一次出现张学良的名字是在1926年4月1日,当年溥仪21岁,在天津日本“租界”地宫岛街张园自设“行在”办事处,仍以“宣统皇帝”的身份称孤道寡。张学良那时26岁,经过两次直奉战争已是身经百战的奉军第三军司令了。张学良所说上面那段话正是这个时期的情形,两人确实很熟悉。
  张学良跟溥仪交往从来没想过利用“宣统皇帝”这块招牌,恰恰相反,而是劝溥仪脱袍子,辞老臣,“真正做个平民”。然而,他们政见不同,因此在交往中潜藏着对立和斗争。从他事后同日本记者的谈话来看,言谈中仍流露出势不两立的口气。
  不赞成“御弟”到属下做事
  1927年初,经社交界颇为活跃的陈贯一夫妇介绍,溥仪的二弟溥杰在北京饭店舞场结识风流倜傥的少帅张学良,他们称兄道弟出入于饭店、球场或舞场,溥杰还常到张学良在北京的驻地“神聊”,交谊日深。在张学良的影响下,溥杰产生了从军带兵打天下的思想,再不愿空守没落王府当没用的“御弟”了,遂于1928年初利用少帅邀请参观南口奉军工事并检阅部队的机会,向张学良述说了投奔奉军的愿望。溥杰先生回忆当时的情形说:
  张少帅听到我的请求时,有些犯难地对我说:“要说这事本身倒很好办,但以你皇弟的身份到我的部队从军,恐不合适。咱们现在是朋友关系,如果那样的话,就成为上司与下属了,这就不好处理,再说父帅仍视你哥哥为君主,他会怎么看这件事呢?还有,特别是你哥哥仍旧很讲君臣名分,他能答应这事吗?”他说出了一大堆难题。我不听他这些,继续坚持自己的要求:“是我们之间的事情,就看你答应不答应吧?!”此后我又屡次三番地表示要到他的军中去“从戎”,并说他要是不答应的话,就不够朋友,弄得张少帅无可奈何,最后他只好说:“那好。这段时间你就先上我们在奉天举办的讲武堂去吧!”
  当时,奉军处在南方国民政府的北伐军以及冯玉祥和阎锡山军队的围攻之中,不久便因作战失利而决定退守关外,张学良特意通知溥杰先到天津躲避,溥杰便带着妻子唐怡莹乘坐少帅的专列赴津,并住进法“租界”张公馆,几个月后也去了东北。他知道父亲载沣和大哥溥仪都不会同意,遂给他们留了信,说明去向便不辞而别了。载沣先见着信,赶快报告溥仪。溥仪后来回忆:“有一天,我的父亲突然到我的住所(天津日界张园)哭着告诉我说,溥杰和张学良部下私自出走,一定是上东北,让我设法把他找回来,我也没有什么办法,便找日本驻津副领事白井康,求他想办法。他答应和大连日本关东厅联络,如果溥杰坐船登陆,便可拦他并让他回来。白井康就和关东厅的‘通译’中岛比多吉联络,后来果然发现溥杰在船上,中岛认识溥杰,告知来意,便把溥杰拦阻了,令他重回天津。”
  溥杰折回天津以后遭到大哥的训斥。溥仪对他说:“你的志向不错,不过怎能给张学良做事呢?不如直接到日本士官学校去学军事!”嗣后溥仪聘请远山猛雄为日语教授,让溥杰和婉容之弟润麒学日语,到1929年3月便送他们东渡留学去了。
  溥仪不准溥杰投到张学良的帐下,这当然有身份的考虑,但主要原因是政治的,从根本上说溥仪与张作霖父子是对立的,他容不得别人当“满蒙王”,更容不得别人争帝位。

张学良:少帅的行为特点(2)
不上土肥原的当
  溥杰投奔张学良不成,不久便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日本关东军炸死张作霖,企图引起政局混乱,挑动军事冲突并乘机占领东北,建立傀儡政权,甚至有的报纸已刊出消息说溥仪已经“来奉”,以建立“满蒙帝国”。当然,这是不真实的。
  张学良得知父帅的死讯急忙返回奉天,迅速稳定了东北政局,从而推延了日军侵占东三省的时间,也推延了溥仪当傀儡皇帝的时间。1928年8月4日,张学良宣布为父发丧。溥仪闻讯命师傅陈宝琛和朱益藩给少帅写了一封慰问信,并送去“御笔”挽幛,以尽悼念之意。张学良于8月24日给陈■老(陈宝琛字■庵)和朱艾老(朱益藩字艾卿)复了一封亲笔签名信致谢,以东三省保安总司令的身份,写得很客气:
  馞老、艾老先生阁下:
  接诵大函,猥以先君弃养,辱承唁慰并赐挽幛,拜领隆施,不胜感谢。伏维杖履优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