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是怎样培养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好孩子是怎样培养的-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健@缒阕芨械侥闼档氖虑槎院⒆雍苤匾⒆泳褪翘唤ァ5阕邢赶胍幌耄闼档氖虑榭隙ㄖ匾庵匾幕埃绻贾馗戳薾遍,你的孩子还是听得津津有味,那肯定是孩子出毛病了。要想让孩子听进去你的话,就需要家长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话题,这是需要用心去做的一件事。还有一些家长不懂得尊重孩子成长的需求。孩子幼小无知时是比较听话的,但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特别是进入青春期以后,他成才的意识迅速增强,这时候如果家长还是把他看成那个不懂事的孩子,还是用他在幼儿园、小学时的那种方法去教育他,就严重背离了他的需求,必然得到孩子的反感、对抗,所以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叛逆的多,就是这个原因。我每天都在教青春期的孩子,怎么就没有几个叛逆的?那是因为我更尊重他们成长的需求!
  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提示各位家长,爱孩子要懂得方法,懂得换位思考,否则可能会因为爱而害了孩子。
  5。 孩子的前程是需要提前设计的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高考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没法取消的,但一次考试定命运又带来很多弊端。为了减少这种弊端,我们国家近几年出台了很多高考的改革措施。
  其中一条就是加大高校的录取自主权,从2003年开始实施的自主招生,从一开始便有巨大争议。发展到2010年已从最初的5所大学扩充到近百所大学,名额也从最初的5%扩充到10%。2010年,北京大学又率先实施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政策,又是引起全国的一片哗然,我以为大家不必抱怨这些做*造成不公平,因为这是发展的必然。中国人的智商在全世界是一流的,但中国籍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却是零,归根到底就是我们的高等教育质量与英美等国家还有很大距离,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的大学缺少招生自主权。就以哈佛大学为例,她每年招多少学生、怎么招、该录取谁都是学校自己定的,但我们国家哪所大学有此权力?为了尽快缩小与这些国家的教育差距,我们国家从政策上逐步把招生自主权下放给高校,这是必然的选择。也只有这样,才能选拔出各自特色的人才。大家与其在那里抱怨这种改革带来的弊端,还不如认识研究一下这种改革的意义和内涵。本人就属于后者,所以每每能提前预测到这种改革的方向,从而提前指导学生应对。
  还有就是为了促成不同人才的成长,许多高校扩充了许多新的招生品种。例如小语种、保送生、艺术生、体育生、国防生等,每一种招生品种都有其明确的内涵,这些信息其实都是公开的,很容易查到。
  作为一个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加上学习压力太大,学生根本没有心思去研究这些,也理解不了这些政策,但到了高三再知道这些政策基本上就来不及了。对一个家长来说,对这些政策的提前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家长提前了解了这些政策,才能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提前设计,否则最后也就只有拼高考总分这一条路了。但事实证明,这条路已越来越难走。

理念篇(6)
不瞒大家讲,我孩子在初一期间,基本上就确定了她的北大之路。因为我在初一就给她选定了一门艺术特长,这是我通过反复研究后做出的选择。近几年我也帮助多个孩子通过提前设计成就了他们的名校之梦,以至于我现在都快形成一种病态了,看到一个孩子就想帮人设计一下。很多人因为了解到我的这种特点,孩子刚上幼儿园就被抱来让我设计,自然孩子成长得会更好更健康。
  我发现很多家长严重缺少这一点规划,他们只知道盲目跟风,给孩子报各种业余班、技能班,而没有去思考孩子是否真的适合学这些东西,学的这些东西在几年之后的高考中会有多大的相关性。所以我认为,孩子的前程是需要提前设计的,而这个责任应该由家长来承担。看来在当今时代,当个优秀的家长还真的不容易。别为难,我来帮你。
  6。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其一功。一个经常批评孩子的家长肯定不是一个称职的家长,一个经常批评学生的老师肯定是教学艺术严重缺失的老师。
  既然人间正道是沧桑,那么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是必然的。如果家长教育方法得当,引导孩子渡过难关,那么重新站立起来的孩子便因此多了一份坚强,多了一份财富;反之如果家长教育不当,极有可能就毁了孩子一生。那么恰当的方法是什么呢?我认为前提就是能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一个学生由班里的第一名,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却落魄到了班里的第30名。就在她即将彻底丧失信心的时候,我见到了这个学生。我清楚地知道,这个学生走到这个地步,遭受最多的是别人的职责和批评,最缺少的就是几次成功的体验。于是我给她定了个目标,在一个月后的期末考试中争取考到第28名。由于这个目标定得较低,对于这个学生来说较容易完成,她也自信地接受了。期末考试结果出来了,她考了第25名,异常兴奋地向我报喜。我自然把她大加夸奖了一番,得到我的鼓励后孩子的自信心开始恢复。在我的不断鼓励下,她在半年后的中考进了班级前7名。试想,如果我给她定的目标是期末考进前20名,她同样考了个25名,是不是自以为又是一次失败。但我定的是28名,所以让她感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从这一点我想提示大家,当孩子暂时处在困境中时,你一定要给他定个较低的目标。只要完成了就加以表扬,这才是真正有效的做法。一个排名第30名的学生,你给他定个前10名,恐怕他永远也不会得到被夸奖的机会,因为这个目标根本没有尊重学生的现状。
  我班还有个倒数第一的学生,在下一次考试中还是考了个倒数第一。我就在寻找表扬这个孩子的理由,终于找到了。这个孩子上一次考试离倒数第二的差距是200分,这次离倒数第二的差距是170分,缩小了30分。于是在考试总结会上我就不要命地表扬这个学生:“你看人家,一次考试离倒数第二的差距竟然缩小了30分,高三一共有8次大型考试,如果你每次考试都能有这样的提升,那么明年的高考都有考上北大、清华的‘危险’,就看你敢不敢挑战自己。”高三一年来,我就是以这样的心态密切关注着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结果这个孩子逐步进入了一种忘我的状态。经过一年的努力,他还真考上了北京大学,你看表扬的力量多么强大。试想,如果这个学生第二次还考倒数第一时,我要是来一句:你怎么还是倒数第一!不用多了,就这一句,基本上就可让这个学生再也站不起来了。但你看本人多会做人,只字不提“倒数第一”,而是把重音落在“30分”上,从而让学生感到热血沸腾。所以我经常强调,越是对差生,家长越应该用放大镜去寻找他的优点:一句表扬三冬暖,一句批评三春寒。

理念篇(7)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有机会接触到很多家长,其中也不乏优秀家长。曾经有一位家长为了鼓励自己的孩子写作,特意在网上为孩子建立了博客。他从不要求孩子写,却始终能做到以身作则——自己坚持每周至少写3篇博文。其中一篇他是这样写的:
  最近写得多了,总是在想,我是怎样开始写作的?说实话,可能是源于一次语文老师的夸奖。
  记得小的时候,我是一个很淘气的孩子,是那种无声无息的淘气。我的数学成绩基本名列前茅,而语文成绩基本保持不及格或是刚刚60分的水平。
  和我们的孩子差不多,我8岁的时候也上三年级,也是那一年老师开始教写作文。我不爱好语文,所以根本不知道“作文”是什么东西。第一篇作文就被老师当做范文在全班同学面前念了一遍,不过不是优秀的,而是最不好的。关于内容我记不全了,题目是《找羊》,大概意思是,小朋友家的羊丢了,我们几个小朋友都帮着去找,找了一会儿就找到了。整个作文的字数好像不超过80字。就是这样的一篇作文,也很让我头疼。写不出来,也不知道写什么,自己不求教,当然也就没有人教。家里孩子多,父母都很忙;哥哥姐姐问我作业做完没有,回答当然是做完了,其实完成的质量很不好。
  虽然老师没有点名批评,但幼小的心灵多少还是有点受伤,自尊心也会因此而受挫,从此更不愿意写作文。
  而我的数学成绩总会得到老师的褒奖,所以在上初三的时候,曾在盟级(相当于市级)数学竞赛上获奖。学生时代的我几乎所有的奖品都来自于数学,也很让一些同学羡慕。
  当然,后来的语文水平也略有提高,那是源于初中的语文老师是我一个特别好的同学的哥哥,每天在一起,或多或少会得到一些课外的辅导。师生的感情像朋友一样,有老大哥的照顾,成绩当然要好一些。再说了,学不好也给哥们儿丢人呀。
  真正爱好写作文,应该是在高三。当时的语文老师是个温文尔雅、慢声细语的男子汉。有一次留作业,老师让写一篇景色描写。我写的作文没有题目,因为只是景色描写,所以没有要求题目,大概内容是:清晨的湖面,白茫茫的雾气还没有完全散去,微风吹过,荷叶轻轻地摇动,滚动着的露珠晶莹剔透,勤劳的渔民已经将小船划向很远的地方。小船驶过的水面,荷叶向两边分开来,很自然地形成一条细长的通道。太阳刚刚升起,在湖面洒满金光,在波光粼粼中,每一条小船驶过的通道都泛着银光,好像千万条银线通向远方。
  这篇景色描写大概有200多字,老师没有把它当做范文朗读,但是发作业的时候,我看到老师在这篇作文的下方赫然写着两个大字“很好”,后面还加了一个巨大的感叹号。那时的心情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