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惨不忍睹——如果还有工作成果可言的话。最终,工作业绩跌落到了平庸的最低点,因为你的大半精力都用在了修复三心二意造成的破坏上,用于工作本身的精力没剩多少。
当心灵实现统一,并在某项任务中得到全面应用,我们就拥有了充足的精力。手头的任务,尤其是按部就班的任务,将得到轻松而高效的部署,我们虽忙忙碌碌,但时间并不显得紧迫。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你能对手头的工作全神贯注,那么值得关注的机会就会出现——这似乎已经成为一条灵性规律。这一点在神秘主义者、艺术家、科学家以及政治家身上也一遍遍地得到了验证。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秘密:注意
如果想从这个专断而散漫的心灵中解放出来,就必须了解如何将它放在我们需要的地方。
可悲的是,多数人对自己注意的焦点无能为力。这就是为什么广告会如此成功。广告人知道我们无力将眼睛从那些标识上挪开。我们的某些伙伴宣称自己是官能的主人,但我们只要和他们一起驱车上路,就会发现他们的注意力是多么容易涣散,外界的信息又是多么容易偷偷溜进他们的意识。无论这些标识如何有悖于我们的价值和品味,它们还是纷纷闯入,原因不外乎我们控制不了自己的注意力。
再看看在图书馆念书的人吧。有人走过身边时(可能每几分钟就有),很多人都会抬头张望。这很难说是自主的行为,只是这些人的注意力自行其是地跑开了而已。如果任由自己的孩子像这样在公共建筑中奔走,旁人就会投来谴责的目光;但在图书馆里,你却到处都能看到注意力暴走的情景。
分散的注意力还会耗尽体力。你曾经一整天忙着购物吗?曾经想在一天内看完博物馆里从埃及馆到法国印象派油画的所有展品吗?这些经历是否让你觉得筋疲力尽?整天站立或走动当然是原因之一,但任凭注意力从一个感觉对象迅速转移到另一个,这个举动会耗尽你的精力,产生的回报却非常之少。或许你并未对木乃伊或莫奈绘画作品表现出恰当的欣赏,只能说你全都见到了而已。
著名的脑研究专家怀尔德?潘菲尔德曾说,如果能再活一次,他一定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人类注意力的研究。原因之一是这个官能和人类的知觉紧密相连。各位都知道“吃什么补什么”这句老话吧?我们可以将其修改成“有什么见什么”。眼睛见到的不完全是呈现在眼前的那个物体;也不是科学家说的那个东西。视觉取决于一系列复杂的内部程序,欲望就是其中的元素之一。引发动机的事物会得到我们的注意,而得到注意的即是我们所见到的东西。
分别询问四个人今天街上发生了什么,得到的回答会各不相同。一个刚从列文斯顿酒店的扶轮社 午餐会归来的商人会说:“ ‘戴夫尼’那边挤着好多人,那家伙很会促销。”
年长的教师会说:“哦,有件好事!戴夫尼先生的外甥乔治现在在店里做工呢。”
十几岁的女孩会告诉你:“戴夫尼在促销,真棒!”
而十几岁的男孩答道:“哇,你看见从戴夫尼的店里出来的那些姑娘没?”
这四个人都陈述了自己所看到的;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各自感兴趣的方面。
等我们经过沉思的训练,学会对欲望加以控制,将注意力引导向我们希望注意的对象上,这时候,世界在我们眼中就会显得跟原来很不一样。我们将日益清晰地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我们的视线将不再受制于强迫性的吸引。我们不仅能更清楚地看见事物的色彩、质地、形状,还能觉察到眼前的对象及情势中的和谐与秩序——觉察到人类对于和谐与秩序的可悲违反也未可知。总之,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会经历显著的变化,十九世纪孟加拉的神秘主义者室利?罗摩克里希那称之为长出“新的眼睛”和“新的耳朵”。
英国神秘主义者托马斯?特拉赫恩 曾以勃发的激情,将一个睁开双眼的人所见到的神奇景象形诸笔墨:
街道上的粉尘和石块像金子般珍贵……放眼望去,大门内的树木郁郁葱葱,使我陶醉狂喜;它们的甜香、它们难得一见的美丽,都让我的心脏怦怦直跳……男孩女孩们在街上翻滚嬉戏,搬金挪玉……日光昭示着永恒,眼前的一切都蕴涵无限。
因此,注意力是极其宝贵的官能。我们的运用方式也至关重要,因为但凡注意力所及之处,无论善恶,都会勃发出生机。假如某人在公众聚会上迟到,别人都转头注视,那么骚动就会放大——这是众人的注意力使然。如果大家的注意都能集中在主讲人身上,那么迟到者引发的喧哗就会降到最低。同样的道理,假设有人失手掉了一个玻璃盘子,那么停下手里的活盯着它看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就是为什么我建议各位不要在沉思中和干扰对抗的原因。那样就等于把注意力和精力分给了它们,它们将因此膨胀,变得更加难以驱逐。
非随意注意
我们偶尔会发现几个天赋异秉的人,他们天生就能做到专一,根本不必下工夫接受大多数人必须接受的感观训练。这非常好,能省下许多力气,但其中可能有一个潜在的缺点。这样的人,他的心灵或许会对感兴趣的事物充满热情,全情投入,就算在必须放手时也无法脱身。身为教育者,我不由想到了那些沉湎于古代苏美尔文明或塞缪尔?佩皮斯 晚年日记的教授们。他们不管走到哪里心中都装着学术,专一是专一,但不能收放自如,于是在人际交往方面一团糟,小灾小祸也时常拜访。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故事有许多,尽管我不确定它们是否都能得到证实。据说,他有一次收到了一张一千美元的支票。那样一张支票正好用来做书签,他也的确把它当成书签用了,结果还是一位图书管理员在归还的书中发现了它。有一次,有人问他是否吃过了午饭,他答道:“我这是在往哪个方向走?如果是往家的方向,那就没吃过;如果是在来的路上,那就吃过了。”还有一次,一个路人看见他的外套下肩膀的位置有个巨大的肿块,原来是他穿外套时忘记把衣架拿走了。
爱因斯坦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些沉浸于研究的逸事在我们看来纯粹好笑,无伤大雅。但如果换了别人,后果可能就严重了。我记得读到过一个男人和几个朋友一起从卡梅儿开车回家的故事,男人在半路上发觉照相机忘在了沙滩上。于是他掉转车头往回疾驶。这时候,他的心灵完全聚焦在照相机上,他一定得把它拿回来——悲剧发生了,他在车祸中送了性命。因此,在训练自己专注于一点时,我们应该同时加强自己的鉴别力和意志力,这样才能知道把注意力放在哪里,以及在必要时如何转移。
一次注意一件事
假如我们的确心灵涣散(绝大多数人都是如此),那么该如何养成专一这种可贵的品质呢?第一步就是有步骤地进行沉思练习,那是学会专一技巧的绝佳途径。此外,还有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即避免在同一时刻做一件以上的事;同时着手几项工作的习惯要彻底抛弃。
这一点我在十几岁的时就已经深有体会。当时,我的叔叔(也是我的英文老师)刚向我介绍了华盛顿?欧文 ,我也读了伊奇博德?克瑞恩 被自己的想象吓得半死的故事。一天,我刚读《瑞普?凡?温克》 读了一半,早饭时间到了。我带着书,在盛着米粉蛋糕和椰子酸辣酱的盘子边上坐了下来,然后一边心不在焉地咀嚼蛋糕,一边读着可怜的瑞普从长眠中醒转返家,村里的儿童前来相迎的情节。蛋糕是我祖母抱着极大的爱心制作的,她悄悄走了过来,将我的盘子轻轻抽走。当时我沉浸在书中,食而不知其味,有那么一会儿,想必还把一只空空的手举到了嘴边,因为我听见祖母说:“你的手里可什么都没有哦。”我低头去看盘子……盘子不见了!接着她又补充了一句:“这叫书也读不好,饭也吃不好。”后来,我学会了在华盛顿?欧文和米粉蛋糕之间拉开点距离。
要在地球的这一边目睹同样的景象,只需造访一次旧金山金融区的蒙哥马利大街即可。
看看那些今天的金融家和未来的大亨们,他们最喜爱的午餐不是凯撒色拉,不是三层三明治,而是一大份《华尔街日报》。他们的餐盘上盛着食物,可注意力却完全集中在股票指数上,他们吃下去的其实也是这个。当然了,你还可以在饮水机边、快餐店中、咖啡屋里见到同样的情景——只是人们手中的报纸不尽相同而已。
诸位可能认识这样的人:即便是在跟家人或朋友一起用餐时,他也要分神去读书读报。这么做显得有欠妥当,因为这样会把别人挡在外面。实际上,我还见过几个故意把报纸像盾牌一样竖在面前的人,他们躲在报纸后面,不用看见别人,也不被人看见,不用跟人交谈,也不会被人搭讪。但对那些爱你的人来说,相比“红眼航班飞明尼阿波利斯省73美元”的整版广告,他们不是更愿意看到你的面容吗(尽管某几天早晨你愁眉苦脸的)?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专一和学习
在任何一所大学的食堂走上一圈,你就会发现,学生们都在同时参与几项活动。其中有一位可能正念着一本教科书,同时还在喝着一杯咖啡、听着音乐,每过几分钟还要抬头看看有谁走过身边——这些都是在同一时间进行的。这种现象不限于某个学生,所有学生都在这么干。心灵的力量被完全分散了,让人专心致志、乐在其中的事已经没有了。我甚至还见过一场杂耍表演:有个年轻人一边叼着根香烟(快要掉了),一边从杯子里啜饮咖啡!
有些学生会买一大袋子薯片,在房间里边学习边吃:读一两句,吃一点;读一两句,再吃一点。由于课文中的逻辑被不时打断,他们只得时不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