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活力充沛、激情彭湃、魅力十足的大众情人,维克多·雨果一生都不曾真正地在哪个女人身边长久地驻留。更何况,妻子的名份另有所属。
撇开那些逢场作戏、拈花惹草、短暂欢爱不谈,至少有三个女人在雨果的生活里进进出出。她们曾经是情敌,互相仇视,针锋相对,又为了共同的对手结成同盟,彼此慰籍。等尘埃落定、年华老去,她们轻轻地握手,从彼此身上看到自己过去的爱和忧伤。
初遇朱丽叶时,雨果已经算是名人了。她欣然答应在他所写的剧本里担任一个配角,因为“在维克多·雨果的剧本里,从来没有小角色”。是的,如果将剧作家一生的经历看做一场情感大戏的话,朱丽叶确实担当着主角。
在她出现之前,青梅竹马的妻子阿黛尔,是无可挑剔的女一号。这场爱情剧需要倒回去看一下。
那不勒斯的夏天,意大利灿烂阳光下的花园,年幼的维克多拉着阿黛尔的小手朝秋千架奔去。他很喜欢在秋千上高高荡漾,可小女孩儿更喜欢坐在童车里被推来推去。
维克多的父亲雨果上校此时正在指挥科西嘉皇家军,对身边的情妇言听计从;雨果夫人孤立无助,带着两个儿子投奔老朋友彼埃尔夫妇。彼埃尔夫妇的女儿小阿黛尔成了男孩们新的玩伴,两个男孩都很欢喜这个可爱漂亮的小妹妹。
所有孩提时的情节,维克多后来都记得清清楚楚。几年后,他12岁时,与阿黛尔再度相逢。夏日的傍晚,两个孩子在花园的尽头坐下来,随意打开一本书,肩靠着肩读起来。维克多偷偷吻了阿黛尔,等他们再次抬头时,看到了满天星光。
“我一辈子都记得这个傍晚。一辈子都不会忘怀。”雨果在回忆录里写到。
这可能只是孩子似的游戏。不过,维克多在11岁的时候就给40多岁的将军夫人写过情诗。诗人的浪漫气质使得他在表达爱情时激情澎湃。
阿黛尔显然也爱上了维克多,她似乎并不知道他的哥哥欧仁也对她着迷。就本性而言,她更喜欢目光深沉、金发披肩的弟弟。
爱情对十几岁的孩子来说还为时过早。阿黛尔的母亲很快发现了女儿的情书,她惊慌失措地找到了雨果夫人,孩子们的恋情让父母大伤脑筋。两家是世交,突如其来的纠葛多少伤了大人们的和气。为了阻止这份过早的不相宜的爱情,他们商定停止见面一段时间。冷冰冰的离别没有多少感情,不久,没来得及和最好的朋友重修旧好,雨果夫人就离开了人世。
脱离了母亲的管束,维克多爱火复燃,他固执地去拜访彼埃尔先生,告诉他,他要娶他的女儿。
阿黛尔此时并没发现她所爱的人其实与自己并不合适。两个人的个性有很大差异,维克多固执,有着很强的控制欲,在对贞操近似偏执的追求和强调灵魂相爱的背后,是强烈的肉欲冲动。
可这些都被婚礼的欢愉和爱情的美梦成真所遮掩。唯一令人遗憾的是维克多的哥哥,一直单恋着阿黛尔的欧仁,经不住婚礼的刺激,精神失常。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竹马青梅敌不过旧爱新欢(2)
年轻的诗人、剧作家如愿以偿。生活向他展现出灿烂前景,他也没有辜负众人的希望。他精力充沛地创作出一首首诗,一部部戏剧,同时也一次次让妻子怀孕——男人的激情冲动总算是找到了投射的地方。
阿黛尔过得并不开心。长子的夭折让她心痛欲绝,而丈夫对此却无更多关心,她需要有人倾诉。住在同一条街上的维克多的朋友、年轻的文学批评家圣佩斯适时出现。他将在雨果夫妇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作家对朋友毫无戒心。他太丑了,而且,可能从才情或其他各方面,雨果都看不起他。可这个静静的倾听者,却给了需要慰藉的阿黛尔倾慕、关爱和支持,并且最终成了她的情人。
雨果当然对此大为光火,他几度和圣佩斯绝交,可不知为什么,两个人又恢复了情谊。后来,圣佩斯抓住一切机会攻击批评雨果的作品,公报私仇。
很显然,阿黛尔的行为并没有给雨果造成致命伤害。或者,在那个年代,情人们的出现,算不得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倒是生活必需的点缀和调剂。反正,雨果的激情有太多地方可以发挥宣泄,巴黎各处的绝色女子足以安慰他那颗受伤的心灵。
风姿绰约的朱丽叶很快就让诗人身陷情网。在那个初次的欢愉之夜,穿梭于达官贵人之间、充当情人靠人包养的艳丽女子根本就没有想到她将为这一场爱情付出怎样的代价。
朱丽叶并非初入情场。她曾经是雕塑家普拉迪埃的学生、模特、情人。巴黎协和广场一座雕塑的原型,就是这个丰采迷人的俏女郎。尽管朱丽叶给雕塑家生了个女儿,可他还是觉得,以自己法兰西院士的身份,娶个模特太不成体统。于是,他担当起朋友、父亲和人生导师的重任,间接地将朱丽叶交到了雨果手上。
诗人像个胆怯的初次堕入情网的痴情者,傻傻地拜倒在女模特的石榴裙下。阿黛尔对此没作过多的干预,通常情况下,她都对丈夫的行踪不闻不问。只有一次,她写信给剧院经理,以雨果夫人的名义,阻止朱丽叶出演自己丈夫的一部剧作。
爱情的旅途充满波折。朱丽叶不仅要对作家已有家室的事实视而不见,在公开场合对阿黛尔夫人理让,还要和雨果身边的各种女人争风吃醋,容忍他的移情别恋、处处留情。
而最让朱丽叶无法忍受的,是雷奥妮·多奈的出现。她原先以为雨果对这个有夫之妇的迷恋只是一时的意乱情迷,是其无数逢场作戏中的又一出。可结果,两个人通奸被人当场抓住。雷奥妮的丈夫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最后还是国王从中斡旋,才平息了事端。
但是,“胆怯的小鸽子”雷奥妮并没有就此罢休,两个人的暧昧关系还在持续,她处心积虑地要将朱丽叶从雨果的生活中排挤出去。为了应对共同的情敌,雷奥妮甚至和阿黛尔联手共进退。朱丽叶当然也不肯退让,她不停地给诗人写信,回忆美好的岁月和过去的情爱,表白自己的爱情。大作家面临着选择。
传记作家这样写道:“雨果将两个情人置于爱情的浮悬桥上,掂量其承受力,自己尚不想下决心。他像切蛋糕似的将自己的生活一分为三。朱丽叶下午陪他活动或散步,阿黛尔同他跟孩子们一起用晚餐,雷奥妮支配夜晚和清晨,他在自己家中工作。若说有麻烦,那是在政坛上。”
必须有所了断。最终,雨果选择了朱丽叶。可他就此和雷奥妮一刀两段了吗?鬼才知道。至少,在他流亡之时,雷奥妮扬言要追随他的身边(朱丽叶随雨果一起流亡)。雨果赶紧写信给阿黛尔,让她阻止雷奥妮的疯狂举动。最终,雷奥妮没去那个流亡的海边小岛,朱丽叶和雨果的家人一起陪着他避难。
不能说朱丽叶从头到尾都对雨果忠贞不贰。毕竟,这是一个久涉欢场的风尘女子,在见不到雨果或者雨果心有旁鹜之时,她也曾三心二意。可最终,雨果,或者说爱情改造了她。一个风月场上奢华虚荣的女人,为了能够见到自己的爱人,为了证明她对他的爱,离群索居,忍受清贫生活,改裁旧衣,缝补袜子,却尽可能地给作家提供舒适安静的居家生活,让他安心创作。甚至,在关键时刻她挺身而出,不惜放弃生命,也要救爱人于水火。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竹马青梅敌不过旧爱新欢(3)
法国政坛的风云人物不可避免地被卷入革命中。雨果被通缉,炮火相接,他随时可能死在乱枪之下。原先只知道男欢女爱的娇弱女子,此时成为作家身边须臾不离的保护者。朱丽叶像影子一样,紧紧跟随着雨果,随时准备替他阻挡刀枪。后来,雨果承认:“我之所以没有被枪杀,能活到现在,多亏了朱丽叶·德鲁埃夫人。是她冒着失去个人自由乃至生命的危险,为我排除一个个陷阱,丝毫不松懈地保护我,为我找寻安全的避难所。”
纷乱之中,朱丽叶想法弄到了一张假护照,和雨果一起逃往比利时的泽西岛。流亡生活似乎并没有带给雨果太多挫折,他好像挺喜欢这种临海而居的孤独生活,正好有足够时间来写作。
随后,阿黛尔也带着女儿来到泽西岛,家人团聚。朱丽叶只能在不远处看着他们,她不能干扰他们的生活,甚至不能跟维克多说话。“当她衣衫破旧,遇着身著丝袍的阿黛尔之时,只得低头而过。日子一个月一个月逝去,她只能凭窗朝他做手势,藉此自慰。”
朱丽叶一直试图和雨果的家人保持良好关系。她比阿黛尔更擅长理家,能更好地照顾作家的家庭生活,同时也赢得了孩子们的喜欢。维克多的两个儿子经常去她那里吃饭,这也算是对父亲缺席的一种补偿吧。
时光流逝,妻子和情人的距离开始缩短。阿黛尔出版《雨果,一个生活伴侣的见证录》一书后,给朱丽叶寄去了一本,还亲自写了题词。她还邀请朱丽叶去家中做客。在被朱丽叶礼貌拒绝后,雨果亲自邀请她在阿黛尔不在之时来家里坐坐,朱丽叶再次拒绝。她在信中说:“30年来,我一直谨慎行事,尊重你的家庭和我的家庭,尽量保持克制。尽管我无此预见,但如果有一天我将成为你的座上客,那不该只是个偶然的机会,而应当预先得到所有人的同意,为你家人接受。请允许我忠于自己一生的行为信条,让我的爱情始终保持其高尚和圣洁……”
岁月缓缓走过,一切都成了尘封的记忆。
大幕落下,这一场充满波折的情感大戏缓缓谢幕。留了些什么呢?除了大理石墓碑上的诗句,除了见证过去岁月的信笺——朱丽叶的一生,给维克多写过18000封信。
爱人已化做尘埃。
。 想看书来
后记:那些逼我和被我逼的人
王老大自称是抑郁症患者,他以前写小说,现在不写了,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