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之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学大师之死-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下橙汁后腹疼不已,还是吕振文用马车将他送回寓所。直到几十年后,吕振文才向儿子透露了实情:他是从日本天皇身边的人那里得到的确切消息,康有为是被日本人毒死的。因为康有为始终不同意溥仪跟着日本人走,还曾一度与溥仪一起和天皇对抗。为此,日本人一直怀恨在心,终于置之死地。
  

死后因“国学大师”而遭罪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康的“国学大师”身份以及“保皇派头子”的头衔,遭到了“革命大批判”的“红色风暴”。1966年8月,青岛市第五中学红卫兵打着红旗,路上喊着“破四旧立四新”等口号,到康的墓地掘坟开棺。但挖了一上午进展不大。中午学生们去吃饭了,留下一位姓赵的老师在此看守。
  据目击此过程的人事后回忆:在掘开后的墓里面,有一个照壁似的石头墙壁,高约米,上面有四块独立的石头,刻有“国学大师”四字,每个字上都涂了红漆。石壁上方的平面,镶嵌着十多根两米长的石条,石条凿制时已设计咬合齿,石条之间咬合严密,几乎不留缝隙,当初康的棺椁就是由此悬下去的。在石拱门镶嵌着一块拱形石碑,高约80厘米,厚约35厘米,黑色,学生将此碑左上角砸掉,钻入之后,整座墓穴才被打开。棺木为红松,约4厘米厚,带有搬动用的扶手,棺材被打碎,暴露出白骨。与康有为同时死亡的3岁幼女尸骨未动,仍丢在墓穴内,学生从墓中拿出一串珠子,一把金锁,这把金锁是美国华侨送的,正面刻有“先天下之忧而忧”,背面则是“国学大师”,康有为左右手中均有一枚金币,一枚为日本金币,另一枚为印度金币,还有一枚玉佩。康下葬时身穿中山装,右脚边有一沓蟒袍玉带和很多清朝服装,蟒袍玉带上的金丝随风飘舞,有的就缠在槐树上。墓穴里还有一小石碑,上刻康有为四子三女的名字。学生将康的骨头扬了一地。当时,坟墓前还有一石头供桌,长约1。5米,厚约80厘米,雕有四条腿,供桌的后面就是石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新中国史”第一章
康有为出身于一个“世以理学传家”的官僚地主家庭,他的爷爷当过连州“训导”,叔祖官至广西“巡抚”,父亲是江西“候补知县”。家业丰厚,优越的生活环境和两万卷藏书为康有为幼年潜心读书、增长见识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他五岁便能夜读信件,口诵唐诗数百首。少年时,康有为从几位启蒙塾师教授的儒家经典里受到封建文化熏陶,有志于圣贤之学。与人交谈,言必称圣人,话必引经典。走路时,口里喃喃诵诗文,经常碰了墙壁或撞了树干才突然停步。有一次一早出门,午饭仍未归,家里人四出找寻,原来他蹲在村口厕所里看书入了迷。村里人于是给他起了一个半是期许半是揶揄的绰号“圣人康”。
  与他之前和同时代的所有读书人一样,康有为在前辈的督导与教育下,试图走“学而优则仕”的科举道路;与多数读书人一样,康有为也是屡试不第,这让他很不甘心。
  于是拜当时的大儒朱次琦为师,受“济人经世”之学,从学三载,阅书无数,打下了深厚的旧学根基。。但1879年发生了三件事,使得康有为的人生开始与别人完全不同。
  第一件事是辞别朱先生,入西樵山读书四年,此次修行奠定了他一生的学力。
  第二件事是入山读书时认识了在京任职的张鼎华(时为翰林院编修,以文学盛名于京师),从他那儿接触到一些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影响和当时正在酝酿着的改良主义思潮,从而知道了京城风气、当时的人才,以及各种新书。从此决定舍弃考据、八股之学,专心养意,以经营天下为志。
  第三件事是游历香港。他看到香港宫室瑰丽,道路整洁,不由得赞叹西人治国有法度,不能再把他们当作夷狄。于是,在拜读国人著作外,又开始阅读西学著作。
  就这样,康有为在20岁出头时,已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的萌芽思想体系。
  1888年,康有为第四次乡试落榜,更加觉得清廷无可救药。于是决意不顾禁令,上书慈禧太后和光绪帝此为《上清帝第一书》,康有为先后七次上书,二十几次上奏折。,请求变法。康有为也因此成为知名人物。
  上书没有成功,康有为并没有就此沉寂,而是开始默默地思索真正的救亡之路。他认为救国需从培养人才入手,于是在广州开办“万木草堂”。梁启超就在这时成为了康门弟子。
  1895年,甲午战败,《马关条约》即将签订的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准备会试的康有为深感痛心,连续一日两夜没有休息,写成了一篇长达一万八千多字的《上清帝书》,随即令梁启超等人联络18省在京举人,准备联名呈给光绪帝,史称“公车上书”。
  这次“公车上书”,随着李鸿章在《马关条约》上“嘭”然盖上玉玺而宣告破产;虽未能上达天听,但康有为却从上书中获得了巨大的满足感,于这年5月又上了第三书。此时的康已经是进士了,没人敢扣压,上书最终到达了光绪手中。光绪看完之后,心中极为痛快,对康大加赞许。
  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深感“亡国无日”,又给光绪帝上书,同时上呈自己所著《日本变政考》、《俄罗斯彼得大帝变政记》等书,引起了光绪帝的重视。光绪帝这回也耐不住了,不甘心做一个亡国之君,甚至一度想请来华游历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指导改革,足见他的维新愿望是如何的迫切。两人一拍即合,光绪帝立刻在颐和园召见康有为。康有为终于见到了久已向往的天颜。当时的康有为不过是一名六品工部主事,被皇上破例召见,还赐坐说话,这对康有为来说,是怎样的殊荣!会谈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后来的历史大家都很清楚,变法因慈禧太后的干预而流产。没有掌握实权的光绪帝和过于理想主义的康有为,在经历了人生最辉煌的103天后,开始走向各自人生的末路:光绪被慈禧囚禁,直至去世;康有为远走海外,思想日益为世人所弃。
  

康有为轶事
“同用工夫早生佳子”
  康有为逃亡日本期间,有次应邀参加华侨梁渭家的婚礼。在闹洞房时,康有为即兴做诗:“司月二大旦牛住了”,并邀请闹洞房的亲友宾客在每个字上加一笔,组成一句贺词。后在康的暗示下,新娘在“司月二大”四字上各加一笔,新郎在“旦牛住了”四字上各加一笔。添加完后,康让新娘和新郎齐声读出。新娘新郎两颊绯红,难于启齿。康朗声读道:“同用工夫早生佳子”。引起在场宾客哄堂大笑。
  

自沉昆明湖
1927年春,北伐军进逼北方,冯玉祥、阎锡山先后易帜,京师震动。
  四五月间,革命军下徐州,冯玉祥引兵出潼关,在河南为奉军击败,河北、山东情势非常危急,时局可谓一夕数惊,北京各界大为恐慌。
  此时,清华大学校园内尚属安静,国学研究院刚刚评定完学生成绩。
  6月1日,国学研究院第二班毕业。中午,王国维参加了师生叙别会。
  宴会上,王国维为门生谢国桢及其朋友著青在扇面上各题诗一首,后又为同学们侃侃而谈蒙古杂事。王国维自从1925年接受清华教职以后,改攻西北地理和元史,两年来著作颇丰。王国维是浙江海宁人,一直以来乡音不改,别人不大好理解他的话,所以大家听得聚精会神。平时十分缄默的王国维,此时似乎兴致非凡,学生们很受感染,觉得老师正当盛年,学养深厚,治学兴趣如此之高,日后如能继续受教,定当收益良多。席间有个别学生有感时局###而发叹息,但并没有影响到整个聚会的氛围。
  6月2日,天色微亮,王国维照常起床,潘氏夫人为他仔细梳发辫并编结起来,服侍他洗漱之后,和当时在家的三子贞明、女儿东明共进早餐。餐毕,去书房整理了一会后,一人独自出门,往研究院公事房去了。
  八时许,王国维到公事房,看到研究院办公处同事侯厚培先生已在那里,这时他才发现已经批改完的学生成绩本没带,就让院里的听差去家里拿。然后,就和侯厚培商谈下学期招生的事情。谈完之后王国维请求侯借给他两元钱,候身上没有零钱,就随手给了他一张5元的钞票。王国维一向不理财,当时清华给他的薪水是每月400元,已经算是高薪阶层了,不过他领到工资之后就直接交给潘氏夫人分配使用,平时身上从不带钱,只有去买书的时候才会向夫人取用。
  王国维拿了钱出公事房,在院里吩咐听差雇洋车,正好轮着三十五号车当值,他坐定后,即吩咐车夫往颐和园方向而去。
  十点钟,到达颐和园,王国维买票入园,并给了车夫5角,让他在园外等候。王进得园内,四顾无人,径直走向石舫,在石舫前坐了良久,后漫步进入鱼藻轩,从怀中取出纸烟,慢慢抽起来,烟尽火灭,突然纵身跳向昆明湖。
  原本在远处忙碌的园丁听到有落水声,急忙赶来,见先前入园之人已在水中,急忙下水打救。水很浅,但湖底的淤泥很深,只见王国维头入泥中,费力捞起后,口鼻之中全被污泥塞满,探摸鼻息,已经咽气,这时距园丁听到落水声不过几分钟而已。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喧嚣身后事
王国维逝世当天,其外甥、清华研究院助教赵万里给在天津的罗振玉拍了电报:“师于今晨在颐和园自沉,乞代奏。”罗振玉与王国维是30多年的好友,而且是儿女亲家(王之长子潜明娶罗之第三女),听闻噩耗甚为悲痛,准备亲来北京清华园吊唁,家人恐怕他来后时局有变故,极力阻拦。无奈,只好派其子赴京奔丧。
  6月7日,罗振玉据情上奏溥仪,并代递了一封遗折,这封遗折在当时掀起了轩然大波,人们对王国维的死因众说纷纭。其实这封遗折是罗振玉感念他与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