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佤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佤邦-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得到的大概收入(后面各个销售层级上更加惊人的差价利润在此不再计算)。这些巨额资产,政府拿掉一部分后,别的都由大小头目按级别瓜分而去。虽然得益者的具体份额是多少难以掌握,但是从我们亲眼目睹的现象上看,佤邦的贫富差距是相当大的,富的富上了天,贫的挣扎在生存线上,而富的只是少数,挣扎在生存线上的则是绝大多数。
  采访中得知,一户普通烟农一年的全部产值顶多也就是几千元,除掉生产成本后就所剩不多了,这些钱如果能够用来解决一年的吃穿用度就很不错了,根本谈不上有所积累,这从他们的居住环境上就看出来了。可见,种罂粟种了一百多年,从中得益的并不是当地的老百姓,而是大大小小的官员和各个层级上的毒贩,说他们的靓车豪宅是“毒品车”和“毒品房”也不是没有根据的。尽管近几年来他们在各种压力下抓了许多毒品之外的经济项目,但那都是用多年来的毒品经济的积累作基础的。客观地来看,从那些非毒品的经济项目上得来的收益也并不是佤邦的主要经济来源。
  就以勐冒县警察局局长鲍三惹为例,他有几片经济林木,当时还没有收益,但有一个容量为100多条的养牛场和两个合资的矿场有了收益,就按照他本人说的,他每年收入10多万元人民币,用来养家人和家兵还是过得去了的。但这是一个当地的中高层人物,他尚且也只是能够维持。那么,佤邦中等及以下的更多人的收益究竟从哪里来呢?比如,你让他办养殖场或者开矿,他有那个能力吗?
  佤邦的毒品与“金三角”其他地区的毒品一起流向世界各地,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祸害。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球的毒品交易额接近20000亿美元,吸毒人数大约是3亿人。其中受毒品危害最严重的是美国,吸毒人数在3000万人以上,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0%,25岁以下的青少年就占了三分之一,每年的吸毒消费超过1000亿美元。其次是泰国,它有100万人经常吸毒,包括大量学生在内,这些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 。 想看书来

第十五章 每年上千吨鸦片去哪里了?(6)
毒品侵蚀着人们的肌体,引起各种并发病症,让吸毒者道德败坏,人格尽失,家破人亡,使暴力案件、盗窃案件、抢劫案件、贪污案件等涉毒犯罪大量增加,已经给各国经济、社会和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无穷的危害。例如,吸毒者在工作中造成的事故要比正常人通常高出36倍,美国因职工吸毒而造成工业生产每年损失达260亿美元,纽约和旧金山等大城市的犯罪案件有70%以上与毒品有关。此外,美国因毒品而生的医疗、缉毒、戒毒等各项开支累计达到2400亿美元。泰国每年的经济增长基本上都用来抵消因吸毒引起的各种开销。中国用于这方面的开销每年也超过了1000亿元人民币,因毒品造成的各种损失还远远大于这个数额。“长此以往,各个国家都将会背上一个大毒债的包袱,无论如何也甩不开,反而会增加日益沉重的社会负担,给国家、家庭和个人带来永远无法挽回的伤害。”
  勐冒与中国沧源永和口岸相对的口岸是板瓦乡。快到板瓦的时候,我们看到路边的一块空地上堆着一些黑色的矿石。鲍三惹从他的皮卡车上跳下来,我们也跟着下了车,他说,这些是他的锰矿,堆在这里等着中国的老板过来买。他说,这些锰矿可能卖得到几万块钱。据我所知,佤邦开发的矿石,大都是这样挖出来堆在路边上,等着外国老板来看,看中了就拉走,挣一点原材料的钱。
  那么大一个佤邦,要靠这种办法发展是很艰难的,也并非长久之计。但是,他们毕竟开始迈出了这第一步,有的人不靠毒品也能很好地生活下去了,这就是希望,是可喜可勉的。
  我看到了他们建在山坡上的板瓦乡政府所在地,多数是瓦房,有的还是比较好的砖房,有点像是中国云南山区的一个村庄了,在我的印象中,除了各县城和特区城镇外,它可能是佤邦最好的一个村庄了。听说当年缅共的一个政治局常委现在就赋闲隐居在这个村子里。
  公路上,在两国交界的地方,中国的一边是柏油路面,佤邦的一边是土路,我与鲍三惹局长和他的警卫员们就在这里合了影,我的心情开始波动起来,心里突然有了一种异样的东西,感觉到这边就连空气都不一样了。跟他们握手道别后,我们的4辆车飞速行驶着,这是中国的路,路面是柏油路面,两边有行道树,周围的山上是青翠的树林,这是中国的树林,跟佤邦那边的树林就是不一样。
  当时我在想:两边山水一体,一衣带水,人和自然原本都是一样的,在解放前,这边与那边相接的地方也是种植罂粟的,可是为什么现在这边一棵罂粟都没有了,而那边还是罂粟满山呢?
  再往深处走,我看到了我们的老百姓穿着好衣服,精神抖擞;田野里菜花金黄,麦浪翻滚;村庄和城镇房屋气派,景象欣然,走在奔小康的道路上。我又想:都是一样的土地一样的人,为什么这边的老百姓丰衣足食,而那边的老百姓却苦苦挣扎在生存线上?这么大的反差,应该归罪于罂粟呢还是别的什么?我不知道。
  在沧源县城吃午饭时,董胜以茶代酒举杯相庆:“为我们成功穿越佤邦,顺利回到祖国的怀抱干杯!”我跟着大家说:“干杯!”说完,我眼里潮湿了。
   。 想看书来

后记 当罂粟化作春泥,这里将生长什么?(1)
穿越佤邦回到中国后,考察组召开了一个临时性讨论会,各人都谈了自己对佤邦全面禁种罂粟的看法,这些看法随即成为本书的结尾——
  临沧市一位资深的禁毒警官说,佤邦勐冒县下面一个区长跟他是老熟人,区长跟他说了老实话:“要完全禁种大烟,至少还要10年。”他接着分析说,佤邦是高度集权统治的地方,只要上面一声令下,很快就会一层层往下传达到最底层的地方,加上军事强制,很快就可以做掉一件事情。禁种大烟也是这样,只要他想禁就可以做到。但是,“金三角”地区种毒制毒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作为一种生产生活方式,已深深扎根于当地社会,要改变它绝非一朝一夕就可奏效的。接下来的问题会很多,比如,禁种后,无法顺利完成生产转型的烟农的生活肯定会一落千丈,甚至跌入饿饭境地,所以烟农会迁往周边允许种植或更加偏远、无人管理的地方去重操旧业,以维持生计。他们的家业很简单,可以将草棚一扔,带着一包火柴、一把锄头、一袋罂粟种子,到新的地方放一把火,烧出一片山地,撒下种子即可让罂粟花开遍山野。这种情况已经有了例子,前阵第一特区果敢开始禁种罂粟时,就有几千名烟农因此搬迁到了更边远的山区,在那里继续种大烟以求生存。
  此外,要是真的没有了毒品经济这个来源,佤邦的一些靠毒品经济支撑起来的其他经济项目和学校等事业项目将难以为继,从而纷纷倒闭。比如,目前,佤邦的很多学生都是免费就学的,有的是由政府供养的,有的是由部队供养的,有的是有钱的私人供养的。很多学生会因为他们的供养人难以再继续供养他们而导致失学,那些自费上学的学生则因为家里再也没有钱来给他们交学费而被迫辍学。
  还有一个致命的现实情况就是,当地有那么多地方武装组织,都深陷于“以毒养军、以军护毒”的格局中,别的不说,在毒品产销上,他们肯定严重地存在着一种互相攀比的心理:我不种,别人照样在种;我今年不种,明年实力就会远远落后于别人,别人就会来吃了我。前面已经讲到,除了毒品经济以外,他们发展了一些其他经济项目,但是还很脆弱,远远不够维持庞大的军队和政权机关的日常开销。所以,在禁毒问题上,佤邦可能也是会像果敢一样,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不得不表示要禁毒,并制定了一个个禁毒方面的详细规划,在替代种植方面也做了一些看得见的工作。但实际上却不可能放弃毒品生产,毒品产销的规模仍然会很大。否则,它就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更不用说什么发展了。它拥有4万军队、6万民兵、4个县、3个特区,机构十分庞大,“以毒养军,以毒养邦”的担子相当沉重。再说了,它虽说是缅甸的一个自治区,但是几乎没有国家拨款,国际上的外援也十分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它还要搞一些必要的基本建设。所有的这一切,经费来源说到底还得从毒品中来。所以,专家分析认为,在未来的10年内,佤邦地区仍将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毒源地。
  但是,由于鲍有祥已经公开立下了“生死状”,2005年6月后佤邦范围内再有罂粟种植,他就要交出自己的脑袋,而且面子上和实际里都做了大量的工作。那么,我们就应该有理由相信他能做到。但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是,他们承诺的只是不搞罂粟种植,不搞鸦片和海洛因加工,并不是不搞一切毒品的生产和销售。

后记 当罂粟化作春泥,这里将生长什么?(2)
事实上是,除了从罂粟而来的鸦片和海洛因外,佤邦还生产和营销其他毒品,比如冰毒。有专家认为,像“金三角”的其他地方一样,在一定时期内,佤邦的毒源不会减少,只会增多,毒流不会减弱,反而会进一步增强,毒品将继续向多元化、精制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毒情形势依然会十分严峻,禁毒将是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使命。
  资料显示,佤邦境内的又一主要毒品产业是冰毒。1994年在该控制区发现的冰毒加工厂为4座,1996年增至6座,1997年又增至9座,1999年已达12座,2002年增至38座。这些加工厂规模大,技术新,生产的冰毒除橘红色WY品牌外,还有黄、蓝、白等多种品种。这些地方控制相当严,也相当隐蔽,产量也惊人。比如,鲍有祥设在孟阮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