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汇率的秘密:汇率战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解读汇率的秘密:汇率战争-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由于投资者无法预测未来,于是很多时候都会以古为镜,从过去的历史中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可靠。不幸的是,投资的历史中变数太多。按理说,借钱给国家应该是比较稳妥的事情,因为实在不行国家可以通过征税、卖土地、卖资源等方式来还款。但这数百年的历史证明,即使借钱给国家也是有一定的风险的。而如果一个老百姓把钱借给国家,之后该政府如果欠债不还,那么对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很头痛的事情。想从手握重兵的政府手中要回自己的钱,简直就是撼树蚍蜉,即使有理也说不清。国家就是不还给你,怎么着吧?

汇率战争   第四章(3)
欧洲政府从16世纪就已经开始有习惯性崩溃的事件发生了。比如在1557年至1696年之间,西班牙虽然从南美剥削了无数黄金白银,但150年中还是习惯性破产了14次,大部分的钱都被浪费在了打仗上。其他国家相对好些,但也不乏还不起钱的。即使是制度相对健全、更注重保护私人财产的英国,到了关键时刻也无计可施。查尔斯二世就曾经在从本国国民借钱后,直接把大家全部的债务和财产私有化到了自己口袋中。南美诸国从19世纪获得独立后,也开始习惯性崩溃。他们虽然盛产金银,但大多被贪污*掉,就是不还钱,过不多久就宣布外债作废,然后再次发行新的外债。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国家欠债太多,它就和一个人欠黑社会钱一样,会被暴打一顿强迫还债,甚至可能被欺压得永世不能翻身。在1882年,埃及因为经常欠债不还,终于使得大英帝国怒不可遏,派兵将其征服,收其为日不落帝国的保护国,这样日后就再也不怕埃及人不还钱了。而有时一个国家欠债太过复杂,甚至能够引发很多国家一起的愤怒,这就好比老大带着一堆黑社会小弟一起去讨债。比如1902年,委内瑞拉因为欠了太多人太多钱,任何一国单独怒不可遏都似乎不大妥当,因此英国、德国、意大利一起派军舰前往委内瑞拉,封锁港口,强行索债。
  但这么讨债,欠债的不好受,被揍一顿,讨债的也不好受,兴师动众。于是,欠债的政府很快发明了新招:通货膨胀。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后,一直十分不忿,因为英法等国同样应该对战争负责,而不是让自己来背黑锅。但弱国从来无外交,德国打败了,英法让它还钱,它不能不答应。于是,当时德国的魏玛共和国想了一个“高招”,通过通货膨胀解决部分债务。很快,德国的年通货膨胀率达到天文数字的程度,人民为了购买生活必需品需要常备200亿马克的大额钞票。在这种情形下,无论多大额的债务,也都灰飞烟灭了。这一招比明目张胆的欠债还狠,因为你根本无法把钱讨回来,就算派军舰去,要回来的也是一堆废纸。
  而这还仅仅是借给国家;投资给私人风险就更大了,随便一个郁金香泡沫(Tulip Bubble)或密西西比泡沫(Mississippi Bubble)都能让投资者血本无归。有了这些西方国家的“耍赖”和私人公司的崩溃,也就难怪投资者们心里不踏实,杯弓蛇影了。毕竟他们的信息和政府、公司不对称,人家拿着真金白银,就是掌握着主动权,想还给你就还给你,不想还给你就不还给你。
  痛定思痛,投资者们后来也发明了自己的招数赏善罚恶。只有一个国家信誉很好,从来都按时还债,投资者才会愿意买他们的债券,而且即使利息低一些也不怕。而如果一个国家经常欠债不还,大多数人会对其嗤之以鼻;所以这些国家只能借高利贷,以极高的利息引诱那些愿意为高回报放手一搏的投资者们。
  这么一来,等于把安全性和货币汇率挂上了钩。那些被认为是安全的国家,会有很多人前往那里投资,而他们都会购买当地的货币,由此导致货币升值。而那些被认为是不安全的国家,连当地人都会抛出自己手中的货币购买外币以保证自己财产的安全,更不要说吸引外资了;这么一来,货币汇率下跌就在所难免了。而如果两种货币同样安全,那么其价值就由回报率决定,投资回报率高的货币价值就高。 txt小说上传分享

汇率战争   第四章(4)
但是,是由谁来判断一种货币的安全性和投资回报率呢?由于投资者获得的信息质量其实没有改善,因此他们其实还是根据过去的历史和对未来的预期来进行判断。所以归根到底,他们其实并没有更客观的手段来判断一种货币的安全性和投资回报率,更多的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也就是说,如果大多数投资者对一个国家有信心,那么这个国家的货币汇率就会走高;反之就会走低。而所谓有信心、没信心,并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
  这其实和《韩非子·说难》里的一个故事很相似。在卫国,原来有个帅哥叫弥子瑕。很得卫灵公的宠爱,因此有点肆无忌惮。卫国有法律,说任何私自驾驭国君车子的都要处以刖刑,也就是把脚砍下来。有一次弥子瑕的妈妈病了,弥子瑕一急,假装卫灵公有令,自己驾着卫灵公的车子出去了。但卫灵公听说后,却认为他德行好,说这个人孝顺,为了妈妈没有脚都无所谓。还有一次,他和卫灵公一起去果园,吃桃子时觉得很甜,就把剩下的半个给卫灵公吃。卫灵公毫不嫌弃,还说这个人好爱我,吃了好吃的立刻与我分享。但后来弥子瑕人老珠黄了,卫灵公不待见他了,就说,这人当年假借我的命令坐我的车,还给我吃剩桃子。虽然弥子瑕的行为和当初没什么两样,但卫灵公前后两次态度截然不同,是因为他本人爱憎有了变化。
  投资者看一个国家也一样。他们心情好的时候,可以把一个国家看成高回报,并由此提升该国货币的价值。但他们心情不好时,就会记得该国是高风险,然后通过疯狂抛售该国货币使其价值降低。这件事听着非常不靠谱,难道现实中的汇率会因为投资者所看到的表象随意变动吗?
  但有时表象确实能够影响现实,因为现实和表象其实只有一步之遥。我们有时听到,某国某人冒充富豪或官员,在一个地方吃喝嫖赌,然后卷款逃跑。这种事情一旦东窗事发,大家一般都会感叹,这些被骗的人当时怎么回事,居然被这种低级伎俩骗到?但在很多时候,我们评判事情看的就是表象。如果我们看到一个人挥金如土,一般都会认为这个人是富翁,而不是“负翁”。更有甚者,有时事情虽然表里不一,但表象有时真的会成为事实,比如这些骗子“负翁”如果好好利用自己的表象,然后来个空手套白狼,那么真的成为大富翁也不是没有可能。投资外币其实也是如此。如果大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前途光明,并去那里开设鞋厂,那么很有可能让这个表象成为现实。而如果大家不看好一个国家,投资者也有能力让这个表象成为悲惨的现实。
  在汇率方面,表象之所以能够成为现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投资者往往是集体行动。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这种因为投资者购买或抛售而导致的货币价值的变化都会如此,即一件小事能够引起比其大很多倍的效应,比如一个人买导致很多人买、一个人卖导致很多人卖。这在经济学上可以算是一种“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lect)”。而之所以会有乘数效应,就是因为大家往往在做出判断时会观察别人。
  对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其著作《通论》就提到过这种现象。他举了一个例子:“报纸上刊出一百帧相片,由读者从中选出几名大家认为最漂亮的美女;谁的选择结果与其他参加竞猜者之平均爱好接近,谁就得奖;在这种情形下,竞猜者就有可能不选他自己认为最漂亮的人,而选他以为他人认为最美丽的人。如果每个竞猜者都持此想法,都不选他们本身认为最美艳者,亦不选一般人认为最美丽者,而是运用智力,推测参与竞猜者认为最漂亮者……”
  也就是说,投资者其实都会考虑别人的想法,看别人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再行动。由于这个现象,一个人的行为很可能会通过乘数效应让一种表象成为现实。也就是说,一种货币的汇率,除了因为国际贸易、跨国投资等实际因素波动外,投资者的充满随机性质的想法和心情,也是重要的因素。
  ***
  

汇率战争  第五章(1)
早在唐朝,大儒杜佑在《通典·自序》中就已经写得很明白:“夫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一个国家要想强盛,首先就是要吃饱肚子。如果能妥当地利用汇率促进贸易和吸引投资,那么它就是一把金钥匙,能够帮助我们解决温饱奔小康。但如果使用不得当,汇率就好像潘多拉之盒,能够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摧毁一个国家的经济。在全球化的今天,汇率的能量更是超过以往任何时候,也比任何时候都不靠谱,这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汇率也是因为投资者的心情而在浮动。作为这么重要的经济因素,任何国家的政府都不会对汇率放任自流,让自己国家的经济自生自灭。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最有效地管理汇率呢?
  三、汇率的四大门派
  无论一个政府怎么管理汇率,其目的都是一样的:打造一个有利于自己国家的汇率,让汇率可以稳定,以便吸引投资、促进贸易,让各地的资本可以自由地流通,并且让政府保留独立的货币政策,必要的时候可以多印钞票提高流动性。而政府能够影响货币的手段有三个,即财政、货币及贸易政策。但在决定采取什么政策之前,政府还要做一项重要的选择,就是自己究竟应该归顺于哪个汇率门派?
  政府之所以要选择汇率门派,是因为在20世纪60年代。研究宏观经济的两位大师罗伯特·蒙代尔和J·马库斯·弗莱明提出了一个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ming Model)。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