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罪系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心理罪系列- 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个词很关键。在被日系恐怖片吓住的一霎那我总会联想起光明在我头顶照亮,整个世界一片美好,圣歌响起,所有神圣和美好的事物就会在这时跑出来为我驱赶一切邪恶丑陋的感觉。
  终于有一天,我这种可耻的自我催眠式的勇气鼓励方式被无情的驱散了,在读完《心理罪》以后,我自我催眠式的麻醉术轰然倒塌,一种白日下的战栗爬上了我后背的每一寸肌肤,占据了每一个可以凸起鸡皮疙瘩的地方,望着深夜两点的闹钟,我依然目光炯炯,电脑上打开的那个文档依然散发着血腥的味道,我知道,我彻底被打败了。那中被压抑在内心最深沉的原罪仿佛是被打开了封印,抑或是受了勾引,开始不断地泛起沉渣,在阳光下走路的时候我也会害怕背后的阴影狠狠的给我一下,总之,这个后遗症我算是落下了。
  作者雷米几乎是带着魔鬼一般诱惑的微笑,悄悄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我们以前几乎从未注意的恐怖之门,那就是身边的心理偏执狂所犯下的原罪。也许你的身边潜伏着一个嗜血如命的疯子,而你刚刚向他借了一瓶蕃茄酱并夸奖味道相当不错。也许在他刚刚在浴室肢解完人的时候,你却贸贸然的闯进他的家里,与他大谈姚明的三分球。这可真是一场姚明(要命)的谈话,你永远不会知道当你准备转身离开的时候,一把榔头会不会精准而有力的钉在你的后脑上,尽管这个人是那么的谦和瘦弱抑或是看起来丝毫没有危险。但是,他的内心是有病的,他的病让他癫狂,他的病引发了一系列的原罪。
  整部小说没有刻意的去描摹或者引领大家去领悟什么是恐怖,相反,用几乎是略带压抑的沉闷语气为你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令人脚底长毛的故事。但就是这种语气,这种看似不经意却用意良深的词句,让每一个阅读者在紧张和压抑中几乎都透不过气来,在暂停喘气之后却又不得不再次展开书卷,顶着要命的压抑和战栗在不安中读完全书,读完全书,像被辣椒通体辣的火热的感觉,既刺激抵触,又想再次享受一次这种与众不同的感觉。
  记得读完第一遍的那个晚上,我心里一遍遍的诅咒这个叫雷米的人,他几乎用一支撒旦的笔触为我展开了一幅令人闹心的画卷。我不由得开始怀疑身边的每一个人,尽量小心翼翼的和他们打交道,我不确定他们中间的一个是否小时候心灵受过伤害,也不确定是否感情脆弱,被我无意中的一个举动所污辱到,我经常会梦见在值班的时候被同屋的同事所偷袭,而小心的藏好身边一切可以当凶器的东西。
  多说是无意义的,只有当你打开这本书的时候,你才会领略到作者为我们准备得这份礼物——当心,恐怖就在你身边,每个人都有可能让你战栗。
  心理罪:每个人都是魔鬼
  文/小匹夫

  深圳的有关方面曾经做了一个心理健康调查,发现每五个深圳人当中,就有一个存在精神疾病。这个比例是很高的,试问一下自己,难道就是一个心智特别健全的人吗?我有一个同事,曾经跟我说:他每次采访的时候,都恨不得拿起话筒把采访对象打一顿。
  《心理罪》讲述的就是几个存在严重心里障碍的人,除了凶手是彻底的变态之外,冯凯、孟凡哲以及主人公方木,难道不都是挣扎在心灵的炼狱里而无处脱身的吗?
  可以看出,作者对变态心理学乃至犯罪心理学都有一定程度的研究,于是写出来的人物形象饱满生动,那些扭曲的灵魂虽然看上去离我们很远,其实却就在我们身边。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人们,不放在看了大量的理论著作之后,来关注一下这本《心理罪》,雷米提供了很多案例,你可以试着去分析,甚至用自己的心理学知识进行一次脑力的拼搏,找出最后的凶手。
  雷米处理悬疑的工夫是了得的。从文章开始,局长和老赵对方木的天生不信任,就让我心中起疑。局长又模棱两可地说起:“那件事……”之后,随处都有悬疑,随处都用惊悚。打开小说的那一刻,我就已经被揪住了,不得不全部看完,才能喘口气。
  我并不觉得这是一部恐怖小说,而只是一部超级棒的悬疑小说。也许看小说时,你会感到害怕,但是恐怖并不是主题。或许拍成电影,可以处理得恐怖一些吧。
  《心理罪》吸引我的还有明暗两条线索的写法,明线自然是案件的侦破过程,而暗线则是方木战胜自己心中阴影的过程。而难得的是,雷米在处理这条暗线的时候,也不让读者的脑袋稍微休息一下,依然设置了很多悬疑的元素,让你很想知道答案,却总是不知道,直到最后,明暗两条线索同时真相大白,读者的大脑似乎要受到强烈的冲击。
  另外,看完心理罪,我算是上了一次连环杀手的普及教育,我很喜欢这种把小说与历史相结合的作品,自己也正在做着这种努力。在小说中,融入历史的原色,我想会增加一些厚度吧。
  归纳一下,读《心理罪》你能得到什么呢?
  1、阅读的快感、悬疑的氛围、推理的刺激。
  2、变态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及典型案例。
  3、连环杀手的历史。
  4、对生活的数字超级敏感,非常害怕自己的手表出现8:08的字样,非常害怕门牌号码带个8字,或者数字加起来是8;车牌号码是8的话,你可能都想去换车……因为杀手的下一个目标,可能就是8。
  《心理罪》:2007的一份惊喜
  文/猫小九
  最早在《今古传奇》上读到的《心理罪》,我有些惊讶于作者对中外罪犯的了解,在我只知道杀了波兰斯基美丽妻子的“曼森家族”(文中做梅森)和开膛手杰克而已。随后,作为一个外行,我又开始赞叹他在犯罪心理方面的分析以及对犯罪现场描述的专业口吻。可以感觉出来,当作者在写作的时候是认真,并且抱着对读者和自己负责的心态写作,而不是为了应付匆匆google出数据,随便复制粘帖给我们,算草草了事。这点足以让很多自以为码字的人汗颜,同时也让我自己狠狠地自省了一番。
  小说由调查、追捕“弓虽。女干城市”的“吸血者”罪犯开始,逐渐向读者描写主要角色的性格特征,只是开头在关于方木的描述上稍嫌过多,延缓了该案件的发展,故而使得通篇小说在结构上显得头部略大,紧接着才是精彩和值得期待的——作者开始发挥功力凭借自己的知识成功地将我们慢慢引入到一个更加深刻和黑暗的故事里。更让人喜欢的是,《心理罪》中没有使人感觉到某些所谓当代名著中卖弄写者学识的味道,也没有感觉作案手法过于借鉴以往犯罪手段肤浅地创作,不得不承认,作者打了个非常漂亮的擦边球,让剧情发展环环相扣,写出了令人赞叹的小说。并且随着连载前进,逐渐感受到作者在慢慢完成自己作品时的成长,与其同时,我们看到他的文字和剧情都在连载的过程中愈加成熟。
  生活本来应该是平静的,方木就是一个本来普通,有点自闭的聪明学生,邰伟是个努力工作的普通警员。而在“蝴蝶效应”之下,一切都走了样。相信我们的大反派孙普也从未料到自己会慢慢走到这样的结局。人的欲望是一切罪恶的根源,突然想到一句话:“如果只为了寻求‘结果’的话,人是容易走快捷方式的……在走快捷方式时,也许就会迷失真实,甚至连满腔的热忱也会逐渐丧失。”当谜底解开,出人意料的凶手再次验证了这句的正确性。人们在欲望中迷失了自己,摒弃善良,以他人为刍狗。并且他们似乎永远不会认为自己做错。作为男主角的方木,和很多正面角色一样,背负了一个沉重和灰暗的过往,然后出现了一个崭新的、纯真而善良的女孩子,再往后的发展上《心理罪》处理得太好太节制了,只有唯一一次浅浅的亲吻,作者没有让男女之间的感情成为故事的主线,没有过于渲染两人的温馨和缠绵,也没有让女孩子高尚到与方木并肩作战,或许这不符合通常小说的路线,却是《心理罪》出色的一部分,残酷有时候是种美德。
  有些人本身就怀揣着一颗自以为是又黑暗的心,并非长久地凝视深渊而改变,那么作者在在扉页中引用尼采话的用意何在?于是我突然想起小说中断断续续方木的噩梦,开始很期待作者为我解开方木的过往和他秘密。
  鉴于《心理罪》所带来的出乎意料的惊喜,作为一个挑剔的读者于是就开始期望下次在他的作品中更加加深他所拥有知识在小说中的应用,带给我更大的惊喜。
  《心理罪》让我看到了中国恐怖小说的希望
  文/胡乐
  这部小说,是我裹着被子、蜷缩在椅子上看完的。说来也巧,看完的时候恰好是午夜12点整。客厅的饮水机近在咫尺,可我怎么也鼓不起勇气走过去倒上一杯水,以缓解自己的口干舌燥。
  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恐怖小说,自己也写过。但是之前任何一个小说都没有这本小说来得惊心动魄。
  不知不觉,我深深陷入到了小说之中,我把自己对号入座为主人公。甚至,每看到恐怖的地方,我的脑海中总是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小说中的情节。真是小说的形式,电影的品质。我看到某些情节的时候,竟然有种看恐怖电影时被突如其来的音效和鬼怪吓唬住的感觉,心一下子就被提到了半空中,在寂静的深夜中,我听见自己的心脏剧烈跳动的怦怦声。
  这部小说开始看不出来什么玄机,慢慢看下去,你会被作者牵着手,一步一步走向黑暗的深处。此小说就像伊甸园中的禁果,虽然你知道,吃下去可能结局不会好,却无法抵挡它的诱惑。它不是传统意义上那些鬼怪横生的小说,它抓住了人内心的脆弱面,把人的坚强慢慢瓦解掉。当我看到小说里的人们接二连三地死去,自己却无能为力的时候,我压抑的心都在颤抖。
  我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