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戏曲导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关汉卿戏曲导读-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月亭》)、“交人道眼里无珍一世贫”(《调风月》)、“方信道梦是心头
想”(《西蜀梦》)。从这些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出,生动、精炼和寓意深
长是它们的共同特点。这些民间口语被成功地用在角色语言里,既增强了语
言的新鲜感,又丰富了作品的生活气息。

关汉卿在汲取民间口语方面,还使人惊叹地运用这些丰富的民间口语来
比喻各种人情物态。如在《救风尘》里,赵盼儿在形容妓女们为脱离烟花生
涯时说:“一个个眼张狂似漏了网的游鱼,一个嘴卢都似跌了弹的斑鸠。”
通过这种民间口语的比喻,把妓女们的心情和处境都点染了出来。又如《望
江亭》中谭记儿在感叹自己寂寞寡居的生活心境时说:“这愁烦恰便似海来
深,可兀的无岸边。”《鲁斋郎》中张珪在被迫将妻子李氏送往鲁斋郎宅中
时道:“平地起风波二千尺,一家儿瓦解星飞。”这些夸张的比喻,都确
切地表达了特定环境中人物的真情实感,在作品中起到雕形状物、刻画和丰
富人物感情、性格的作用。

运用民间成语、谚语,关汉卿可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民间成语、
谚语是人民生活斗争经验和智慧的结晶,确当地运用民间成语、谚语,有助
于更加准确地表现人物的身份、感情和性格。如《救风尘》中宋引章嫁给周
舍后遭到无情的虐待,赵盼儿去救她时,骂周舍“背槽抛粪”。这句民间俗
语是指牲畜在槽里吃食,背过身来又在槽里拉屎,以此比喻人忘恩负义、翻
脸无情。赵盼儿用这句话来骂周舍这种人是再贴切不过了,它既体现了赵盼
儿对周舍的痛恨,也表露了周舍卑劣的品行。

关汉卿戏曲作品中的反面人物,那些贪官污吏、花花太岁、流氓赖皮说
的一些浑话往往令人发谑,非常生动,因为这类语言恰当地运用了民间口语
和生动形象的比喻。如《窦娥冤》中赛卢医说他“行医有斟酌,下药依《本
草》;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他明明要用绳子勒死蔡婆婆,但在公堂
上却说“小的是念佛吃斋人,不敢做昧心事”。赛卢医这种心口不一的语言,
对他真是莫大的讽刺。又如《救风尘》中周舍说:“我骑马一世,驴背上失
了一脚”。“这婆娘他若是不嫁我呵,可不弄的尖担两头脱”。这些语言就
体现出周舍混迹酒肉场中的不端行为和狡猾的性格。其他诸如桃杌太守说的
“人是贱虫,不打不招”;鲁斋郎说的“着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阴。
谁识张珪坟院里,倒有风流可喜活观音。”前者生动地刻画了这个贪婪而糊
涂的昏官,后者更活脱脱地勾画了鲁斋郎这个花花太岁的丑恶灵魂。

在《陈母教子》中,关汉卿以富于比喻的民间口语刻画了老三陈良佐的
形象,读来不禁令人捧腹。当大哥陈良资考中状元后,陈良佐对大哥说:“大
哥,你得了官也。我和你有个比喻:似那抢风扬谷,你这等秕糠先行;瓶内
酾茶,俺这浓者在后。”当二哥陈良叟考中状元后,他对二哥说:“二哥,
你得了官也。我和你有个比喻:我似那灵禽在后,你这等笨鸟先飞。”当母


亲叫他去应举时,他却口出大言,说应举做官就如同“掌上观纹,怀中取物,
碗里拿带靶儿的蒸饼”。可他只考中了探花郎,回到家中母亲责问他时,他
说“您孩儿虽然不得状元,也不曾惹街上人骂娘。”他绕着弯子说大哥头一
年做了官是“鸦窝里出凤凰”,第二年二哥做了官是“粪堆上长出灵芝草”,

他没有考中状元是“好爷娘养下这个弟子孩儿”。这样的语言固然旨在插

科打诨,但这些流畅、活泼、比喻形象的生活口语,却活龙活现地刻画出陈
良佐的漫画形象。

关汉卿在戏曲作品中,除运用了大量的成语、谚语和民间口语外,还运
用了不少俚语、歇后语。俚语如“撇清”、“娇客”、“放乖”、“拿班”、
“症候”、“家私”等等,有的直到现在仍然活在人们的口语之中。这些俚
语的运用,一方面加强了作品的通俗性,另一方面又有助于语言的生动活泼。
而有些俚语,如“葫芦提”、“肉吊窗儿”、“歪剌骨”、“面糊盆”等等,
本身就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歇后语的运用可以使语言生动巧妙。如《救风尘》中赵盼儿回答周舍的
一段对白,就运用了歇后语:“(周舍云:)请姨姨吃些茶饭波。(正旦云:)
你请我?家里饿皮脸也,揭了锅儿底,窨子里秋月——不曾见这等食!”“窨
子”就是地窖,在地窖里是看不到秋月的,自然更看不到月蚀了。“蚀”、
“食”谐音,赵盼儿在这里用这一歇后语来回答周舍,是嘲讽刻薄狡猾的周
舍绝不会真心请人吃饭的。这一歇后语的运用,表现了老练的赵盼儿对周舍
的为人认识得非常深刻。

关汉卿在戏曲作品中,除运用大量的民间口语外,还吸收了一些女真语
和蒙古语。在《哭存孝》、《五侯宴》等作品中以女真语称父亲为“阿妈”、
母亲为“阿者”。《哭存孝》中李存信一出场时说的一段自白,吸收了许多
蒙古语:“米罕(羊肉)整斤吞,抹邻(马)不会骑。弩门并速门,弓箭怎
么射?撒因答剌孙(好黄酒),见了抢着吃。喝的莎塔八(酒醉),跌倒就
是睡。若说我姓名,家将不能记。一对忽刺孩(强盗),都是狗养的。”这
些语言吸收了蒙古语,使作品更能体现北方的地方色彩。

关汉卿在戏曲作品中运用民间口语的同时,还极其重视运用多样化的修
辞手法,使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格调。首先是夸张手法的运
用。关汉卿在运用夸张手法时,往往通过排比对仗句来表现。如《金线池》
中杜蕊娘因受鸨儿的离间挑拨,以为韩辅臣真的又缠上一个粉头,因爱情的
失意而引起的愁绪一时涌上了心头,她唱道:“东海洋洗不尽脸上羞,西华
山遮不了身边丑,大力鬼顿不开眉上锁,巨灵神劈不断腹中愁。”这种夸张
的排比句,如同喷射的激水将杜蕊娘胸中的愁绪完全倾注了出来。又如《西
蜀梦》中诸葛亮观天象,知道关、张被害后,燃起了对东吴的复仇怒火,他
唱道:“我直交金破震腥人胆,土雨湔的日无光,马蹄儿踏碎金陵府,鞭梢
儿蘸干扬子江。”连续的排比与夸张,把诸葛亮对东吴的愤恨和轻蔑心情,
表述得淋漓尽致。这类夸张手法与排比手法结合的句子,对于加强人物心理
的刻画和强化语言的动作性,都有积极的作用。

在排比句子中运用对仗手法,是关汉卿戏曲语言的又一特色。这种句子
具有强烈的节奏,它对渲染环境气氛和刻画人物性格都有很好的作用。如《单
刀会》中司马徽对鲁肃说起关云长几个兄弟时唱道:“有一个黄汉升猛似彪;
有一个赵子龙胆大如斗:有一个马孟起,他是个杀人的领袖;有一个莽张飞,
虎牢关力战了十八路诸侯,骑一匹闭月乌,使一条丈八矛,他在那当阳坂有


如雷吼,喝退了曹丞相一百万铁甲貔貅。他瞅一瞅漫天尘土桥先断,喝一声
拍岸惊涛水逆流:那一火怎肯干休!”(第二折'滚绣球')前三个分句是排
比,后两个短句是排比,又是对仗,全句气势雄浑,如波涛汹涌,充分渲染
了黄忠、赵云、马超,特别是张飞的勇猛威势,从而更加衬托了关羽的英雄
气概。在关汉卿戏曲作品中,排比对仗的句子是大量的,诸如《救风尘》中
的“花朵儿身躯,笋条儿年纪”;《单鞭夺槊》中的“人一似北极天蓬,马
一似南方火龙”等等,都是这种类型的句子,它们在作品中都起到了反复渲
染的作用。

叠字、叠词的运用,是关汉卿戏曲语言的又一特色。它们在关汉卿戏曲
语言中占有相当的分量。叠字、叠词的运用,往往是在戏曲人物感情最激动
的时候,诸如悲愤凄楚,或兴奋欢乐时运用。譬如《鲁斋郎》中的张珪送自
己的妻子去鲁斋郎宅中时,内心悲极,这时他唱道:“你、你、你,做了个
别霸王自刎虞姬,我、我、我,做了个进西施归湖范蠡,来、来、来,浑一
似嫁单于出塞明妃。”(第二折'梁州第七')又如《蝴蝶梦》中王婆婆和儿
子都被押到包待制公堂上的心情:“嗨、嗨、嗨,一壁厢老夫主在地停尸;
更、更、更,赤紧地子母每坐牢系狱;呀、呀、呀,眼见的兄弟每受刀遭诛。”
(第二折'梁州第七')由于叠字的巧妙运用,就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张珪、王
婆婆与亲人生离死别的悲愤心情。在《望江亭》中,谭记儿在答应白士中亲
事、表白心情时,也连续使用了这种叠词形式:“我、我、我,撺断的上了
竿,你、你、你,掇梯儿着眼看。他、他、他,把《凤求凰》暗里弹,我、
我、我,背王孙去不还;只愿他肯、肯、肯做一心人,不转关,我和他,守、
守、守,《白头吟》,非浪侃。”(第一折'后庭花')这就把谭记儿忠于爱
情的品质以及他对白士中的要求,既有节奏、又有变化地,通过一系列运用
叠字的句子倾诉了出来,使人感到生动而活泼。

叠词的句子,运用的场合与叠字近似,而造成的效果,有时比用叠字更
加缠绵悱恻。如《调风月》中燕燕在被迫为小千户向莺莺小姐说亲后,忍不
住诅咒莺莺道:“时下且口口声声,战战兢兢,袅袅婷婷,坐坐行行;有一
日孤孤另另,冷冷清清,咽咽哽哽:觑着你个拖汉精!”(第三折'拙鲁速')
这就把燕燕那种痛苦而愤恨的心情充分表达了出来。关汉卿对于叠字的运
用,最有魅力的是形容词。如《拜月亭》中王瑞兰上夜香时发现蒋瑞莲时唱
的曲词:“元来你深深底将身儿遮,搽搽的背后把鞋儿捻,涩涩的轻把我裙
儿拽,煴煴的羞得我腮儿热。”(第三折'叨叨令')句中“搽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