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之旅 作者:张胜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破冰之旅 作者:张胜友-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峰峦与下端毛主席书写体的“井冈山”三个字,也是金色的。
    当时负责去上海订制并监运回井冈山的一个同志,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件事——
    一次,他去南昌的精神病院,探视一位住院的朋友。从病房出来后,在走廊里,
一个农民模样的中年人突然从椅子上站起来,拦住他道:“同志,你是从井冈山来
的吧?”
    他惊奇了,“你怎么知道我是从井冈山来的?”
    “我见你戴了一个井冈山纪念章。”对方指了指身边一个十四五岁、神情木然
的孩子,“我儿子也去了井冈山,得了一个,还用别的纪念章换了四五个,想回去
后送给家里人和同学。到南昌后,在接待站被人偷了,从此后不吃不喝,不动不行,
整天痴痴呆呆,嚷着纪念章、纪念章。接待站的同志赶忙将他送往精神病院,又打
电报把我从海南岛给追了来……”
    孩子的父亲边说,目光边猎犬般在他胸前的纪念章上兜着圈圈。
    他明白了意思,摘下自己的纪念章给了对方,又匆匆跑去江西饭店,找到留守
在这里的同志,打条子领了二十个,又送来医院。孩子的父亲接过纪念章,热泪夺
眶而出,就要跪下来给他磕头:“同志啊,你可真是一尊活菩萨!”
    他赶忙拦住对方,“你可不能这样说,这纪念章本来就是送给红卫兵的。只有
毛主席他老人家,才是活菩萨……”

    一个月后,他再去医院探视朋友时,那个孩子已经出院了。
    当时,夜幕降临之后,在茨坪的各个接待站门口,或是在盏盏路灯之下,都能
看见一群群、一堆堆的红卫兵,每人手上拿着一方手帕,或红绸布,上面系满了毛
主席像章和纪念章,林林总总,形形色色,大至碗口,小如硬币。彼此展览着,彼
此炫耀着,也互相交换着,不时有人吆喝:
    “红太阳换金太阳,一个换两个!”
    “一大会址调井冈山,三个调一个!”……

    世界就是这样的,有的地方热烈,有的地方冷静。
    1966年12月25日。
    罗马城西北角,梵蒂冈。
    一座宏伟的、具有佛罗伦萨古典建筑风格的教堂,教坛上方,一个巨大的、银
色耶稣基督受难十字,闪动教堂里一片摇曳的烛焰之光……
    钟声,一下下徐缓、弘扬的钟声,在溢出天国般氛围的赞美诗乐曲中,化为袅
袅余音。
    教皇保罗六世戴着镶有金刚钻、级有几束金色流苏的法冠,穿一身洁白的法衣,
走上了教坛,为全世界千千万万的天主教徒们,作圣诞祈祷。
    他的祈祷里有如下一段话:
    “我们必须警惕现代偶像崇拜的危险。如今有个人正竭力树立自己的个人崇拜。
想把自己树立为不仅仅是思想和历史,而且是整个现实社会的最高典范。他似乎相
信依靠本身的力量,他就能创造出真正的进步、发达,并求得自己的超凡人圣。换
句话说,他竭力寻求他个人的神圣光荣,而不是上帝的光荣。”
    保罗六世说这番话时,神情黯淡,声音沉郁。在场的梵蒂冈王国的高级官员们,
和特地乘飞机从欧洲、美洲各地赶来参加这次祈祷的众多教徒们,都感到了教皇的
担忧——
    在如今这个充满了动乱、狂热、非理性的世界上,又存在着那个人将取代上帝
的危险。

                          第二章  历史的大悲哀

                                   四

    井冈山上,造反的第一颗火种,是东北农学院的红卫兵们带来的。
    9月的一天,井冈山大厦前,十几个红卫兵与几十倍于此数的、有组织或非组织
的干部、群众,展开了一场唇枪舌剑的辩论。
    一方的观点是“炮打司令部!炮打井冈山管理局党委!”
    另一方的观点是“井冈山人不做阿斗!井冈山的运动无需外界插手!”
    一边是叱咤神州大地、拥有金牌的“天兵天将”,一边是从里红到外、革命圣
地的居民;一边正为毛泽东同志当今的理论而摇唇鼓舌,一边曾为毛泽东同志过去
的理论而浴血奋战。在精神上都拥有金字塔般厚重的优势,在语录本里都能找到锐
不可当的武器,谁能压倒谁呢?
    许是井冈山人酷爱吃辣椒,火气大了点,“吃共产党的饭,穿共产党的衣,进
共产党的学堂,倒跑到井冈山上来反共产党了!”气愤情急之余,有人动手了,红
卫兵们揪住几个刚还手,周围陡然一片推推操揉,说是劝架,推操之中明拳暗脚,
密如流雨,防不胜防……红卫兵们一个个跌跌撞撞,抱头鼠窜。莫要说蔓延火势,
连这第一颗火种也熄灭了,接待站拒绝再留宿,当晚,他们一行人只得蹈蹈下了山。
    11月,东北农学院的红卫兵再度上山。
    这回情况不一样了,已经传遍全国城乡、几乎老少皆知的毛主席的第一张大字
报——“……站在反动的资产阶级立场上,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将无产阶级轰轰烈
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打下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围剿革命派,实行白色恐怖,
自以为得计,长资产阶级威风,灭无产阶级志气,又何其毒也!”——几乎就像是
专为井冈山写的;曾经众志成城、“我自岿然不动”的井冈山,也如雨后疯长野蘑
菇的森林,纷纷钻出造反派组织,充当报信的耳目、谋划的高参……

    在罗浮,首次揪斗了山上的一批领导干部。你们不是有从里红到外的本钱吗?
我们则有一颗顷刻间叫你们人仰马翻的“核弹头”。这是一张照片:北京工人体育
场的万人批斗大会上,彭罗陆杨被迫跪在台前,每个人后面站着三个怒眉冷眼的红
卫兵,或抓手,或揪头,或用枪顶着他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的脊梁。
    到茨坪,红卫兵直奔公安局。你们不是打电报去学院调查我们的成份、表现吗?
现在必须把一切黑材料给我们交出来!秘书科长不在局里,抡起斧头,一下把材料
柜、办公桌砸了,木屑纷飞,公文遍地,满室咣当,帽上的国徽蒙尘,腰间的手枪
无语……堂堂的无产阶级专政机关,竟第一次无力保卫自己。
    火苗腾空,火势蔓延,火焰僻啪有声……
    满山刷开了墨迹淋漓、触目惊心的大标语:“打倒刘邓陶!打倒袁孙段!”
    刘少奇同志的一个女儿化名刘红,到了井冈山。她的安全绝对不成问题,来前,
省委组织部曾打来电话,要求保密和接待周到;来后,她和同行的六名中央首长子
女,一起被安排住在管理局三楼两个僻静的房间,伙食也是单独开的。然而,她只
住了两个晚上,就独自一人悄悄下山了……
    井冈山管理局党委书记袁林同志、管理局局长孙景玉同志、管理局党委副书记
段奇逵同志等山上主要负责干部,整日里被赶羊一般,轮流赶到山上毛泽东同志的
各处旧居前请罪。因为旧居里均没悬挂毛主席的像,他们的罪名是“心中没有红太
阳”。
    博物馆前,一群北京来的红卫兵揪斗袁林——
    “长征时,你在哪个军团?”
    “红三军团。”
    “红三军团是谁领导的?”
    “彭德怀。”
    “你说说,你和彭德怀有什么黑关系?”
    “没啥子黑关系,只有上下级工作关系。”
    “不老实!五九年庐山会议后,党委会讨论修改博物馆讲解词时,你说:‘彭
德怀归彭德怀,红五军归红五军,’结果陈列方案基本未动。你要不是彭德怀的孝
子贤孙,你会这样卖力宣扬红五军?!”
    “到今天,我还是这样认识:彭德怀有错误,不等于红五军就有错误……”
    “什么,彭德怀犯错误?!他是野心家、阴谋家、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他是
犯罪,罄竹难书!罪恶滔天!”
    几记耳光,一阵脚踢,打得袁林天族地转,眼冒金星,嘴角滴血,一趔趄,他
栽倒在地上。一个红卫兵揪住他的头发,要他挺直腰,跪好。
    响起一串暴风雨般的口号声:“打倒彭德怀的孝子贤孙袁林!”“谁敢为彭德
怀翻案,我们就砸烂谁的狗头!”……
    博物馆里,红卫兵们在第一展厅的八一起义部分,涂写了“朱德是大军阀”、
“贺龙是大土匪”、“陈毅是老机、老右”等字句,三展厅的一幅朱毛两支部队会
师、成立红四军的巨型油画上,在朱德的腿上打叉;在第四展厅红五军坚持井冈山
的斗争部分,张贴了“这是为大野心家、阴谋家彭德怀歌功颂德!”的标语;在五
大哨口的布景箱前,红卫兵们慷慨陈辞:“这在宣扬地形险要的唯条件论,没有宣
传毛主席的战略战术和人的因素第一。”在几排起装饰作用的松柏木雕图案上,红
卫兵们火眼金睛一看,发现十二根叶针组成一圈,无疑是国民党党徽,当即撬了下
来,并作为一起严重的“反革命事件”,追查谁是设计者和设计者的家庭成份……
    大字报云涌而来。墙上贴不下了,往版面上贴,版面上也满了,就用一根根绳
子悬挂在各个展厅里,飘飘扬扬,犹如悼场白幡,曲曲折折,好似苏州园林。所有
的大字报都在声讨:博物馆没有突出毛主席,没有突出毛主席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
地的巨大丰功伟绩,突出的却是一条又粗又黑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
    红卫兵们一致采取“革命行动”——馆上朱德题书的“井冈山革命斗争博物馆”
的横匾被倒了过来,并覆之以“批判馆”三个斗大的字。
    1967年1月8日,红卫兵们正式封闭了博物馆。
    尽管红卫兵们“以蓝天作纸,以大海当墨,也写不尽毛主席创建井冈山革命根
据地的巨大丰功伟绩”,他们却还是创造出一条口号来概括这一丰功伟绩——
    井冈山道路通天下,毛泽东思想照全球。
    不久,它的每一个字,浇之以四五公斤的红漆,施之以一丈余见方的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