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塑造成功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怎样塑造成功者-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子说:“你爸爸是坏蛋吗?”孩子回答:“不是坏蛋。”那位朋友接着说:
“你爸爸不是坏蛋,那是好蛋吗?”这时,孩子很不高兴地回答:“不!爸
爸是好人!”孩子当时因愤怒而要哭泣,她不明白为什么大人们竟公然戏弄
她。

还有一次是在孩子刚过3 岁生日不久。因节日联欢,我们带孩子去了单
位。单位的同事见我们的孩子显得有点胆小,就和她开玩笑。其中,有位同
事见她独自在楼道里玩,就对她开玩笑说:“我要把你抱走。抱走啦。”边
说边做出上前抱的姿势。孩子对这种玩笑全然不能理解,她害怕得大声哭叫
起来,并喊道:“你走开,走开。你是大灰狼。我不要你。我不喜欢你!”
孩子因恐惧而哆唆,那声嘶力竭的哭声至今仍在我们耳边回响。

朋友和同事对小孩开个玩笑是常有的事。开个玩笑是一种友好的表示,
也是对孩子喜欢的表示。但是,天真幼稚的孩子却不能,也不可能理解成人


那种用玩笑方式表示的友好和喜爱。

和孩子开玩笑对孩子产生的消极影响,也许是我们成人始料未及的。我
的一位同事曾经对我描述过她与她4 岁的女儿那次开玩笑的情形。

一天,我的那位同事从幼儿园接女儿回家。快到家时,孩子对妈妈说:
“妈妈,我一眼就看见了爸爸的自行车。”我的同事不知为什么,突然想和
女儿开个玩笑,于是就说:“心心(孩子的乳名),你是这样一眼看见的吗?”
边说边作出一只眼睛睁、另一只眼睛闭的样子给孩子看。孩子看了妈妈的样
子,好像发现了什么似的,干紧回答说:“不,不是这样。是这样两只眼睛
看的。”同时把两只小眼睛睁得溜圆。接着,孩子纠正了她刚才的话:“妈
妈,我两眼就看见了爸爸的自行车。”直到此时,我的同事才意识到自己犯
了错,不应该对孩子开这样的玩笑。为了不让孩子继续错下去,她赶紧对孩
子说:“心心,你刚才的用词是对的,一眼就看见了什么是对的。”然而,
孩子却非常认真地说:“妈妈,我是用两只眼睛看见的。”

此时,作母亲的再作更具体的解释似乎也难以收到更好的效果了,因为,
这么大的孩子所具有的理解水平就这么高。天真的孩子无法理解这只是母亲
对她开的一个小小的玩笑。而且,随后的一个事实更使我的同事感到问题严
重,更内疚地觉得对孩子开玩笑是多么的不应该。因为当孩子再次想表达“一
眼就看见了。。”的意思时,却自然他说出了“我两眼就看见了。。”的话。

当我的同事描述她们母女的这一经历时,在场的所有人没有不笑的。然
而,笑过之后,我们不能不意识到,这实际上不只是一笑了之的事。这样的
事应该引起广大家长的重视。

幼儿受到其认知能力的局限,他们理解成人语言的能力是有限的。他们
只能理解语言的表面含义,而不可能透过表面去理解隐含其后的深层意义。
成人能从玩笑中得到放松、欢乐和愉快,而孩子却只能从玩笑中得到紧张、
恐惧或错误的知识。

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使孩子少受错误信息的影响,成人对
孩子说话时一定要做到直接陈述,简单明确,一是一,二是二,不要开玩笑,
更不能哄骗孩子。

“童心不可戏”,希望每位家长或其他成人都能意识到这一点。

昨天、今天和明天

时间是无始无终的,但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延续性和顺序性。人们是通过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
(或媒介)来反映时间的,任何一种匀速变化的现象都可以被用来作为衡量
时间的尺度。匀速变化的现象有很多,有自然界的变化,如秋去春来、日出
日落等,也有人体内部的生理变化。

虽然,时间对于我们人类就像空间对于我们人类一样重要,但由于时间
的高度抽象性,儿童对时间的感知发展要比对空间的感知发展晚许多。时间
没有直接能让儿童感知的直观形象,对时间的准确认识需要在思维发展到一
定水平以后才能达到。

儿童对时间的认识发展得比较晚。研究表明,幼儿到5 岁时还不会利用
时间尺度来估计时间。6 岁儿童能对短时距(3 秒5 秒)作比较准确的估计,


但对较长的时距估计很差。7 岁儿童在知识和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对时间的
认识开始有较快的发展。

由于时间是相对的,时间没有开始也没有终止,表示时间的坐标也是相
对的,因此,人们用来表示时间的词也具有相对性,而且抽象程度较高。例
如,对于昨天、今天和明天,4 岁以前的孩子几乎难以分清。今天,我和妈
妈一起去公园玩,妈妈怎么昨天去公园呢?妈妈让我明天做的事,怎么今天
就要我做?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还很弱的婴幼儿来说,很难理解这种“明天变
成今天又变成昨天”的现象。

婴幼儿最早能理解的是过去和将来。大约两岁以后,经常可以听到孩子
说这样的话:“我去过天安门。”“我以后也要去上班。”到3 岁左右时能
分清早上和晚上,5—6 岁时开始分清昨天、今天和明天,6 岁以后对前天、
后天和大前天、大后天等能较好地理解,但对更大或更小的时间单位,如月、
年,或小时、分钟等的掌握就比较困难。

儿童对年龄的认识也反映了对时间认知的一个方面。儿童在这个问题上
也常常会出现一些有趣的事。例如,有个4 岁的小男孩,在过年前对他妈妈
说:“过了年我就比哥哥大了。”在他看来,过了年自己可以大一岁,于是
就可以比大几个月的哥哥大了。但他没有考虑到,在自己增加一岁的同时,
哥哥也增加了一岁。哥哥之所以是哥哥,就因为年龄比自己大。又如,在研
究中,有人对一个4 岁左右的女孩说,有姐妹两个,姐姐比妹妹大一岁,如
果妹妹使劲吃许多东西,而姐姐吃得很少,那么一年以后谁大?得到的回答
是妹妹大,一年以后妹妹就成了姐姐。

虽然,这么小年龄的孩子在年龄问题上经常搞糊涂,但当作比较的对象
的年龄差距增大时,这种困惑的现象就会减少。例如,前面那个男孩的母亲
听了他说过了年就要比哥哥大的话以后,就问他:“我现在是你的妈妈,过
几年以后,你长大了,你就会成为我的哥哥吗?”这时,孩子却回答:“不
会,妈妈就是妈妈。”此时,孩子显得并不糊涂。

为了使孩子从小对时间有较好的认识,父母应该经常在每天起床时问孩
子:“昨天干了什么事?”“昨天有没有干。。?”“昨天去哪里?有什么
好玩的事?”“起床后干什么?”“今天想做什么?”“明天要怎样?”等
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仅可以使孩子认识最日常的时间概念,而且还可以
使孩子从小养成做事有计划性的习惯。

斜屋顶上的烟囱

参照体系改变了,所以结果就不同。

在下面的两张图中,我们成人一看就知道哪个屋顶上的烟囱画得对,哪
个画得不对。可孩子们的回答是怎样的呢?在心理学实验中,我们发现了有
趣的答案。4—5 岁的孩子大多数认为左边的烟囱画得对,右边的烟囱画歪
了。随着年龄的增加,认为左边图对的人数开始减少,而认为右边图对的人
数逐渐增多。心理学研究发现,年龄较小的孩子之所以会这样认为,是因为
他们在认识空间关系时选择了与成人不同的参照体系。成人以水平面为参照
体系,而小年龄的儿童以屋顶的斜面为参照体系。这是由儿童心理发展水平
所决定的。小年龄的儿童只能选择近而且明显的物体,作为他们认识空间关


系的参照体系。

选择参照体系是认识空间关系的关键。例如,当我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地
方时,对东南西北的确定主要根据太阳这一最明显的标记,如果是阴天那就
不容易知道东南西北。为了不迷路,我们也常常要记住一些明显的建筑物或
山水、树木等自然特征作为认路的标记。儿童在认识空间关系时更需要标记。
而且,儿童利用标记的特点是,标记越鲜明、离目标越近,越容易被注意并
被利用。当外界没有可利用的标记或儿童还不能利用外界的客观标记时,儿
童就以自身作为确定空间位置关系的参照体系。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多地反映
出这种特征。

简单地说,儿童在确定物体的空间方位时表现出这样几个阶段:

通过自身的运动来确定物体的空间位置,这是儿童认识空间关系的最初
阶段。此时,儿童只能以自己的身体作为空间定位的标记。因此,为了更好
地认识空间,儿童需要不断地到处奔跑、攀援和探索。

将真实的空间关系与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准确匹配。此时,儿童只能在头
脑里形成与外界空间关系完全一致的心理表象,或根据心理表象来确定与表
象完全一致的真实空间中物体的位置关系。如果表象与真实空间有所不同,
如真实空间作了旋转,那么,此时的儿童就不能根据心理表象对真实空间进
行定位。换句话说,当真实空间作了旋转,儿童就认为头脑里的心理表象不
代表当前的真实空间。

在头脑中对空间表象进行操作和旋转,这是空间能力发展的高级阶段。
此时,儿童能同时利用两个以上的标记,作为认识空间关系的参照体系,因
此,不仅能在头脑里形成真实空间的表象,而且还能对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旋
转和操作。例如,对于一个房间及房间里的家具布置,儿童可以在头脑中形
成清晰的表象,同时还可以在头脑里通过想象改变家具的布置。

知道了儿童认识空间关系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后,就可以进行有效的训
练和培养了。下面几个游戏对儿童空间能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游戏一:

在客厅或其他房间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