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远东狂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08远东狂人- 第2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山脚一路走来,总司令一行人几乎是在众人的白眼中走上来的,在盐工们看来,上山的人不磕头也就罢了,可竟然连香也不带捧的,这种人不被当场扔下山去,就已经是高抬贵手了——————当然,赵北得感谢身边的那群卫兵,没有他们那拳大臂粗、身高体壮的架势,恐怕他一个穿越过来的小职员早就被这群愚夫蒙妇给扔下山了。

第214章 盐政变局

在众人的白眼中,总司令带着部下好不容易上了半山腰,在一块峭壁前站定,仰头一望,那火神庙还高高在上,烟雾缭绕,锣刹声声,和那光秃秃的山坡一比,倒真有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

“唉!这山上就只剩下草了,连一棵树都看不见。这么大的太阳,连块遮荫的地方都找不到。”

张激扬在一旁叹了一声,他是死皮赖脸的跟来的,说是要保护总司令,可实际上谁都知道,他是想跟着一起游玩,而且不仅自己来了,还带来了一个时政宣讲队的女宣讲员,就算是瞎子也能看得出,他是想假公济私了。

对于张激扬的心思,赵北看得清楚,但也没有点破,毕竟,有一个活泼靓丽的少女陪同,这旅途也增加了一点秀色,“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嘛,虽然那女宣讲员做丫鬟打扮,未施朱粉,不过倒也养眼,正好做他“赵掌柜”的贴身丫鬟,再说了,时政宣讲队就是联系社会底层的重要纽带,多出来走走也是有好处的。

“环境保护意识太差!”

赵北哼了哼,说出个新鲜词。其实自从进了富顺县境,他就看到了那江岸上光秃秃的山,为了煮盐,这里的居民已经将附近的林木资源充分利用了数百年,不惟富顺一县是如此,这远近的各乡各县大抵都是相同景象,植被稀疏,荒山秃岭,一派黄土高原模样。

火井虽好,但不是到处都有,而且火井有旺有欠,气足火旺的井固然用不着柴薪,但那些气欠火弱的井却要和着柴火烧,不然的话煮盐效率太差,火井如此,更别提那些没有火井可用的盐场了,如此一来,盐商自然将附近的林木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几百年下来,硬生生将川南山地变成了黄土高坡,一到雨天,不是满地泥浆就是山洪爆发,肥得是少数盐商,却苦了阖县百姓。以前也不是没有人注意到这个问题,锡良督川时就大肆征收林捐,赵尔巽督川之后更是鼓励百姓植树造林,只是见效不大,在这样一个瞒上欺下的时代,再好的政策也会变成蠹吏敛财的手段,赵尔巽再精明,也斗不过那帮财迷心窍的官员和盐商。

“以后不能再煮盐了,这井盐的开采方法要改改,而且用火煮的办法效率太低。”赵北接着说道。

张激扬和朱大牛都有些奇怪,这井盐不用火煮,难道还有别的办法能将咸盐从卤水里淘出来?难道是像海盐一样铺场晒?

两人没问,赵北也没解释,只是望着那满目荒凉连连叹息,这个时代,人心不古,都想着给自己捞好处,公益事业却无人关心,或许这也是末世的特征之一吧。

“继续走吧,站在这里也是晒太阳,到了山顶说不定能进庙里歇歇。”赵北举起手里的那根文明棍,向山顶指了指。

但众人到了山顶,却发现根本进不了火神庙,由于进香的香客太多,那火神庙前站得是人山人海,许多进不了庙里的香客甚至就在庙外头磕头烧香,只有那些抬着猪头、山鸡的香客才有资格另排一队,由庙祝引导进庙。

“早知道,咱们也抬个猪头,至少可以进庙里瞧瞧光景。”田劲夫抹了把额上的汗,发起牢骚。

“那边有个茶摊儿!”那个假扮丫鬟的女宣讲员指了指靠西一侧,众人举目望去,见那山颠边果然摆着几个茶水摊儿,除了叫卖茶水之外,还兼营糕点,一些马扎、小桌也摆得满满的,和后世的旅游景点的情形差不多,武汉的黄鹤楼风景区差不多也是这般模样,只是更有秩序些。

赵北带着众人走了过去,选了个茶水摊坐下,点了些茶水、糕点,田劲夫、朱大牛在他左右落座,其他人则分散四周,警惕的注视着每一个靠近这里的人,右手探在腰间,随时做好了拔枪准备。

茶摊上还坐着些茶客,从打扮来看多数是盐业工人,都是进香之后歇脚的,一些人喝了茶后便下了山,另一些人则端着茶碗大摆龙门阵,看样子一时半会儿是不会下山的。

“啷个戳戳,赵尔巽那龟儿子脑壳壳被银疙瘩砸瘪喽,啷个要跟共和军死磕,害得盐场关门,哈儿一个!”

“哈儿不哈!而今眼目下,他赵哈儿还不是在成都吃香喝辣?白花花的银疙瘩一箱一箱的堆成山,一顿花酒的钱够你买一二十个堂客的。”

“要买堂客,也要买那些共和军宣讲队的堂客,一个个又会唱又会跳,赶上城里的川戏名角喽,硬是要的!”

“你个龟儿子做啥清秋大梦,人家共和军的那些妹儿不卖!你要强买,人家撩起一腿,大脚片子把你个龟儿子揣到江里头去!”

……

四川方言倒是挺有趣的,这对看了不少四川方言电视剧的赵北来说不是障碍,但对于田劲夫、朱大牛等人来说就有些艰难了,好在警卫营里有个新兵是四川人,站在一旁为两人解说,倒也听得有滋有味,只是那名假扮丫鬟的女宣讲员有些尴尬,红着脸躲在张激扬身后。

那个充当翻译的四川新兵名叫秦四虎。

秦四虎是成都府崇庆州人氏,祖上世代务农,虽说是小户出身,吃不上什么大鱼大肉,可这秦四虎却生就了一副好身板,不过区区十八岁,却是人高马大,足足一米九的个头,不要说在四川,便是在中国也算得上彪形壮汉,仗着这副身板,他才敢殴打强抢民女的官差,结果被栽了一个“谋反”的罪名,打入死牢,后被押到成都关押,若非是共和军杀到成都府,恐怕就是一个秋决的下场。

成都光复之后,共和军整顿狱政,秦四虎和几位袍哥狱友一起被放了出去,青年人单纯幼稚,容易被人哄骗,在狱里的时候被那几个袍哥一撺掇,秦四虎就拜了山嗨了袍哥,排行老九,出狱后做了帮主的贴身保镖,整天跟着一帮混混儿到处瞎混,乐不思蜀,后来端锦那帮人策划了铁路公司哭街事件,惹恼了总司令,于是一声令下,对成都的各个袍哥码头、公口来了番搜山拣海,很是抓了一帮“满清走狗”,秦四虎所在的码头也被共和军捣毁,帮主逃到外地逼风头,秦四虎衣食无着,只好投军,由于身材高大,他被直接调去了特战营。

本来,朱大牛很喜欢这个憨直的新兵,但没等他高兴几天,总司令一纸调令,又将这个秦四虎调到了警卫营,朱大牛很是郁闷,一打听才知道,这都是卫队长田劲夫进的“谗言”。

自从上次在汉口龟山校场被特战营“伏击”之后,田劲夫一直耿耿于怀,时刻不忘将这场子找回来,于是经常带人去特战营,打着总司令的幌子偷师,某日田劲夫带着手下去特战营校场“偷师”,瞧见秦四虎的身板,一时惊为天人,亲自试了试他的力气后便向朱大牛要人,但碰了一鼻子灰,只好回去找总司令给他撑腰。

赵北好奇之下将秦四虎叫到跟前,发觉此人骨骼粗壮、肌肉发达、虎背熊腰,穿上军装往身边一站,倒是威风凛凛,如果再配一副墨镜的话,整个一健美先生加职业保镖的形象,一时也乐了,便将秦四虎调到卫队,充当贴身保镖,专门吓唬人用。

此次赵北微服私访,也将秦四虎带在身边,刚才众人上山的时候没捧香,之所以没被盐工们扔下山,多半也是这个“健美先生”的功劳。

秦四虎是土生土长的四川人,也只会说四川话,给田劲夫、朱大牛做翻译的时候也是颇为费劲,连比带划,累得是满头汗。

看到秦四虎的狼狈样,赵北放下茶碗,拿文明棍磕了磕桌面,说道:“四虎啊,你也别费劲了,喝你的茶,他们听不懂川话也是活该,都入川这么久了,居然连本地方言都听不懂。”

“听是听得懂一点的,就是俚语太多,一时明白不过来。”

田劲夫“嘿嘿”一笑,端起茶碗就往嘴里送,喝了两口,扭头向山下望了望,抬手一指,说道:“掌柜的,你不是要看盐场吗?瞧,那山下就是。”

赵北站起身,向山下望去,果然,那山后就是丘陵,几座规模颇为壮观的盐场就隐伏在那连绵起伏的丘陵脚下,工棚、天车,火井、盐井,都历历在目,只是隔得太远,看不清细节。

“望远镜!”

赵北手一伸,张激扬急忙从背着的褡裢里摸出牛皮望远镜盒,抽出一架双筒望远镜,递了过去。

一个穿着长袍马褂、头戴瓜皮帽的土财主举着个西洋望远镜远眺,这景象确实有些怪异,立刻就引起了一些茶客的注意,川人爱热闹,于是纷纷挤了过来,张着嘴瞅着赵北手里的那望远镜嘀咕。

田劲夫和朱大牛急忙靠了过去,分开围观总司令的百姓,一左一右护持在身边,哼哈二将一般。自从端锦策划的那次未遂刺杀事件后,总司令的安全成了目前共和军高层关注的重点,本来蓝天蔚是反对总司令微服私访的,但架不住总司令的兴头,所以出发之前特意命田劲夫、朱大牛立下军令状,如果总司令少了一根寒毛,就拿他们是问,两人自不敢尝试军法。

赵北放下望远镜,这才注意到身边的围观百姓,于是微微一笑,将那望远镜递给一个青年盐工,说道:“这叫望远镜,洋人的玩意,有趣的很,你也瞧瞧?”

气氛立刻热烈起来,一众盐工你争我抢,拿着望远镜过瘾,一旁的张激扬等人却是看得提心吊胆,那望远镜是正宗德国军用望远镜,带分化刻度的最新产品,刚刚随着军火从武汉运到,全军就那么几十架,如果摔坏了,那可叫人心疼死了。

“喔唷!连盐锅坝都看得一清二楚。”

“王老菜那个哈儿,又在天车上晒太阳。”

……

盐工们嘻嘻哈哈,闹了好一阵才消停下来,将望远镜还给赵北,拉着他摆起龙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